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人大取消大學語文課程

人大取消大學語文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18 05:30:49

1.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題。(6分)《揚子晚報》2013年11月10日: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將大學語文從必修課


小題1:①部分高校有輕視漢語教育的傾向。②教育主管部門開始重內視漢語基礎教育。③社會對容以漢字為代表的漢語文化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關注。(3分,每點1分)
小題2:示例:愛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寫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
延續文化血脈,提振民族自信。
珍視傳統,擔當責任,熱愛母語,善待漢字。(3分,句式、內容、語言各1分)

2. 為什麼現代國內大部分大學不開大學語文或者國學課

並不是這樣的,大學語文現在在大學裡面都是有的。是之前沒有,很早就恢復了。

同時,不應當忘記「大學語文」還是「語文」,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上課應當扣著「語文」能力來講,做讀寫訓練。我不太贊成把「大學語文」上成一般的文學欣賞課,它是一門綜合課。——溫儒敏,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3. 理工科大學里怎麼沒有大學語文這門課程

樓主指的哪所大學,據我所知都是有大學語文的。

4. 給大學語文課的建議

(一)、明確「大學語文」的定位:大學語文不是一門給中學補課的課程,不是一門高四語文,它是一門文理科學生進大學後的第一門強化母語的人文素質教育課。
時下,我國的大學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種大眾化教育。一名學生在進入大學後,要完成從學生到知識分子的轉變,就必須加強人文品格、人文素質的修養。大學生畢業之後,不僅應該成為技術類知識分子,更應該成為有文化良知的角色。而要讓學生成為一個純粹的、高尚的人,就需要通過人文學科教育來實現。
不得不承認,大學語文並不具有像英語那樣的「實用」,也不可能直接作為升學、出國、就業的敲門磚,但良好而准確的漢語表達在學習和工作中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並且是長久的。語文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軟指標」,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語文的運用。

(二)、學校應該重視人文學科的建設,重視大學語文這門課。
「大學語文」是一門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礎課,要得到師生的重視,首先要得到學校領導人和決策人的重視,這是同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緊密關聯的。
有的老師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時看到自己的學生別字連篇,句子都寫不通就認為是《大學語文》或者《應用寫作》沒教好,一味要求增加相應課程課時量。實際上,「大學語文」的課時是有限制的。整個大學語文課程也就幾十個學時,而且由於教室或教師的種種原因經常上大課,開課時通常是幾個班一起上,100來個學生。一個學期下來,效果自然不明顯。這就要求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在課程安排中應考慮《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特點,盡量開小課,上精品課。美需要在沉靜中欣賞,它不需要喧嘩,有時還不需要熱鬧,它需要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才能完成,《大學語文》的教學安排應著眼於這一特點。
另外,目前有的學校中文教研室沒有獨立,而是歸屬到某一院系之下,整個中文教研室的十來個老師卻擔負著整個學校的幾萬名學生的語文教學任務,教學任務過於繁重。
對此,高校還要從機構設置上著手,切實增強「大學語文」在高校教學中的優勢。

(三)、豐富教學形式是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學語文教學在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側重於學生的應試能力,教學形式趨於單一化、模式化。鑒此,大學語文教學應側重於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而且沒有升學壓力的教學應該更有利於教師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經典影視作品賞析、情景模擬訓練有助於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小型辯論會、演講比賽等有助於學生認識到學以致用的妙處;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能直觀而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甚至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領略自然美景的意境,而置身相關的社會實踐亦不失為有效的教學形式。
營造良好的課堂語文環境,對大學語文教學亦十分重要。學生受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影響,對大學語文課也往往少有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當務之急。營造一個良好的語文課堂環境是使學生樂於學習語文、學好語文的重要保證。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用新知識去啟發學生思考,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開展口頭討論、書面討論,把練習論辯口語和練習概括、品評、抒發感情的書面作業變成學生表達的需要,徹底改變中學既定框架的拘囿,讓學生不吐不快,喜歡寫,習慣寫。

(四)、在學校和社會上試行漢語能力等級考試,如同英語四、六級考試一樣,把「大學語文」的教學也納入考級制度,從而有助於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的語文素質的提高。
試行漢語能力等級考試,這是從外在形式上督促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實施這種形式的好處一是有利於確定一種語文學習的統一標准,便於人們參照執行,一是從硬性條件上約束人們的母語學習行為,防止母語水平再度下滑局面的出現。當然,如何操作這項措施,也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2005年12月06日第11版)
2.《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4日第4版)
2.《信息導刊》(2005年第50期)

5. 大學里的大學語文課,是必修的專業課么

一般來說,這是必抄修的襲公共課,不過倒不是很重要,向這類課程老師不會太為難你們的,只要記住老師說的重點,一般成績都不差.當然,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多學點.如果每興趣,那就相對少花點時間.考前努力點就好了.

6. 辦理自考免考科目大學語文,是不是你大學課程里必須是大學語文才能免考我們大學專業課這一科叫現代漢語

你好,按照免考規定,中文專業畢業生可以免考大學語文,學過大學語文課程的用成績單可以免考,現代漢語可以免考大學語文,按照免考規定辦理手續就可以。

7. 「大學語文」課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

大學生把大學語文叫做:高四語文。這個評價精妙絕倫,把學生們對語文教育的厭倦和無奈說透了。全國高校上萬任課教師,腦袋每天埋在粉筆堆中灰頭土臉,腦子已經僵化了,遠不如這些學生聰明。有些人教一輩子大學語文,而根本看不出問題所在。 學生天性聰睿質朴,他們厭倦一門課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是這樣受教育過來的,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來,每一名學生都曾為語文這門垃圾課程而頭大,學習毫無樂趣,基本毫無所得。我們帶著消化不良的腦袋擠進了大學,本想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放下包袱走進課堂,一眼看見腐朽夫子站在講台上,真是什麼興頭都煙消雲散了。 今日大學語文的編寫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資深大學語文教師在文章里歸納大學語文核心目標: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准確地揭露了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是變味的四不像課程。"利用"完,這塊雞肋就該扔掉了。既然終歸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學語文的匯編思想看起來很宏偉博大,選擇的內容是上下五千年環球四萬里,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有個"利用"思想。這跟中小學語文各個章節的編排模式幾乎沒有兩樣,稱為"高四語文"最合適不過了。我曾請教過教中文的學者,大學語文到底怎麼教,到底誰有資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識博大到如維基網路般浩瀚的大師來授課嗎?哪位學者有這個膽量從先秦諸子直撲魯郭茅再從荷馬史詩一直講到歌德托爾斯泰?中文系外語系都沒教授有這個能力,但大學語文教師卻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起碼需要古典文學教師、現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三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來教授吧?在大學里,大學語文都是由普通基礎課教師來擔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學者,幾乎沒有一個人上過這門課。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普通教師、青年教師上不好,資深教師以及學術精湛的教授也照樣上不好。因為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垃圾桶大雜燴,裡面什麼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這堆垃圾里也變了味。大學語文的問題不在任課教師身上,而是這門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編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問題,它是"文學教育"的異化,但很多學者自己,也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有人引用了幾位老科學家的話來證明大學語文的重要性。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錢偉長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兩位科學家說得沒錯,但是報道者卻混淆了概念,把"中國文學"、"文學藝術"等同於大學語文了。這就好比你點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給你端來了一塊死豬肉。大學語文的異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異化的典型象徵。大學語文的主編徐中玉教授對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個訪談里說到:大學語文在建國前許多高校都已開設,名稱和叫法不全一樣,有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有叫"文選及習作",口頭統一名稱叫"大一國文".從徐中玉教授的回憶中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和"文學名著選讀"、"文選"完全不是一回事。《中華讀書周報》四月十三日陳潔報道:"朱自清、聞一多、陳夢家、許駿齋、劉文典、唐蘭、羅庸、浦江清、魏建功……這不是在列舉近代學術大腕,而僅僅是羅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聯大大一課程的授課老師。授課內容分別是《古詩十九首》、《詩經》、《論語》、《左傳》、《文選》、《史通》、《唐詩》、《宋詞》和《狂人日記》。" 這些課程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任課教師均是術業有專攻的一流學者。無論理工科文科的學生都可選修這些課程。相比之下,今日大學語文就是一個雜貨鋪,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淺嘗輒止,而不能深入地學習、體會和研究。對於大學生來說,恰恰是這種有極深學術背景的專業課程,對他們最有價值。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十幾年中小學畢業之後,無論升上大學哪個系,他們的基本文理科知識都差不多,理工科學生的語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歷史系外語系的學生差,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些理工科學生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把四大名著反復看好多遍。他們進了大學,正是心智發育成長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尋和自我培育過程轉型時期,這時如果在學校里碰見一名學者開了一門"李白詩歌研究",或"《紅樓夢》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學研究"之類的課程,報名聽課一個學期學下來,甚至一年學下來,真正所感所得,豈不比聽那枯燥乏味無所不包的大學語文多得多?我很欣賞主編了《大學人文讀本》的夏中義教授的一個觀點:"大學人文就是向大學生傳播人類普世價值體系的一門課程。"夏中義教授的觀點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價值虛無。夏中義教授的《大學人文讀本》所倡導的三個核心概念,我也贊同,這就是:精神主體、現代國民、世界公民。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這樣評估大學生:"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大學生要帶有自我負責的觀念,並帶有批判的精神來學習。"懷特海說:"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青年人和老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蠢人們憑想像行事而缺乏知識,學究們又憑知識行事而缺乏想像。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將經驗和想像力融為一體。" 哈佛大學前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說:"我認為有教養的青年男女唯一應該具有的必備素養,是精確而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 怎樣做到?仍是要深入地閱讀經典,全本地而不是截肢地,深入地而不是淺嘗地,這才有所感,所得。

8. 大學語文為什麼不受重視

大學語文遇冷的背後,不僅僅是課程教授方法適合還是失當的問題,還有復雜的綜合原因。
首先,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令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一直較為模糊,大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長期存在選文教育派、人文教育派、文學教育派、語文專題派、人文語文派等各派紛呈的現象。
有專家指出,「正是由於對學科定位認識不同,所以大學語文教材的編著、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設置等均呈現出各自為政、各以為是的局面。這種局面導致了許多人對大學語文的誤解以及教學方向上的無所適從。」
當然,大學語文教學本身的弊端也是遇冷的重要原因。記者了解到,大學語文的教材編寫無法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加之一些老師在授課時還依然遵循中學語文的授課模式,使得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排斥心理越來越強。考試評價體系的相對落後,也使得不少學生依然滿足於考前突擊和死記硬背,使得大學語文的授課效果與授課初衷——培養大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文學精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漸行漸遠。
市場化、功利化的社會風氣也導致大學語文遇冷。有專家表示,大學語文的特點在於人文性,同英語相比,大學語文少了幾分功利性,卻也少了被重視的程度。校園里, 我們會看到很多晨讀英語的人,卻甚少聽到誦讀中文的聲音。
許多專家已經看到了當前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一些院校也決意革大學語文之「命」,力圖從根本上扭轉大學語文教學以及與之相關的大學人文素養培養的不力現狀。
「學校深知母語教育並不能單靠一門課程來強化,大學漢語課程難以承受母語教育之重。只有全校各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都重視母語教育,不斷創新母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母語教育更加豐滿有效,增進學生的厚重素養。」中國人民大學相關負責人強調。
記者了解到,人大在改革「大學漢語」課程教學的同時,還出台了「一攬子」計劃,進行了詳細的頂層設計。比如,在課堂教學方面,建設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群、原著原典選讀課程群、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群等,加強文化歷史教育,著重培養漢語素養;在課外教學方面,組織教師指導全體學生課外閱讀歷史文化經典;組織文學院作家開設「作家談寫作」系列公開講座;建設「大學生寫作指導中心」,由專業教師和符合條件的同學,針對有需求的學生開展個性化寫作指導等等。與此同時,加強教師教學發展和培訓工作,提升教師自身的母語水準和教學能力,探索進一步系統強化母語教育、增強學生文化底蘊的路徑。
對此,不少學者表示認可。有專家強調,「面對文化轉型帶來的文化失范、文化迷失,大學的學術研究不僅秉承著文化守護的責任,還肩負著文化探索、文化創新的使命。依託這種文化背景,大學語文教育不僅應當成為先進文化的傳遞者,還應當成為主導文化的示範者、多元文化的整合者、融通者、指向者。」
「大學語文必須要收錄水平高的選文,多一點啟發性強、思考性強的作品。而且,在高校中,應該由最好的老師來教授大學語文公選課,讓最好的老師來開經典課,讓老師們在學生中去普及、傳播經典。」李山強調,「語文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知識層面的,要對民族語言做到健全的掌握和出色的使用;一個是文化層面的,關乎民族的發展和個人健全人格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高校關於大學語文的改革,如果能讓語文教育變得更好,或許也是一樁幸事。」

9. 關於上海自考《大學語文》課程的免考

申請免考需要來准備的材料(各地源不同僅供參考)
要求免考部分課程的考生,應在規定的報名時間內向所在的市、縣(區)自學考試辦公室(以下簡稱考辦)提出申請,填寫《課程免考申請表》一份,並提供下列材料。
1、原畢業學校或自學考試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一份。
2、當年普通高校的應屆本科或專科畢業生(最後一學年)可提供學校教務處證明(原件一份)。
3、原畢業學校的學籍卡復印件一份,並加蓋學校教務處公章(紅印);或者將本人人事檔案中的學籍卡復印一份,並加蓋本人人事關系主管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的公章(紅印)。
4、學籍卡應含有每學期所學的課程、學分、學時、考試類型、考試成績等內容。學籍卡上如有更改記錄,應由原畢業學校教務處在復印件上更正之處加蓋公章(紅印),並由經辦人簽名。
5、自學考試畢業生只需提供本人《畢業生登記表》中成績欄部分的復印件一份即可。

10. 大學語文該不該成為必修課

大學語文一般是全校公共基礎課,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但是否設內為必修就要看學校的要求容了。 《大學語文》是為高校本科大學語文課程編寫的教材,它充分研究了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文章選擇上,特別注重與大學生活、大學學習有關的內容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