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統暑期課程
A. 計算機的課程好學嗎
計算機專業與數學課程中線性代數,概率論和離散數學有密切的關系,務必學好這些。要知道,凡是能稱之為「科學」的專業,就必須有一定的數學功底,否則難以稱作「科學」。這三門課是本科時期最重要的三門數學課,比高等數學重要。如果想在計算機科學的道路上走遠點,那這三門可是必修的。
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而言,以下這些是必修的:
1、計算機組成原理(包括先修課程「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簡稱「數電」):這是一門硬體基礎課,學完後你能清楚的知道如何從用最簡單的數字元件,像搭積木一樣構成整個計算機系統,那就算及格了。
2、線性代數,概率論和離散數學:要知道,凡是能稱之為「科學」的專業,就必須有一定的數學功底,否則難以稱作「科學」。這三門課是本科時期最重要的三門數學課,比高等數學重要。如果想在計算機科學的道路上走遠點,那這三門可是必修的。
3、MIT開設的《Introction To algorithm》,中文版叫《演算法導論》:應該學習它而不是國內習慣開設的《數據結構》。數據結構僅僅是演算法的一部分,國內的數據結構課程迴避了很多本質的東西,僅僅是對一些常見的數據結構的羅列,學起來總有些不痛不癢的感覺。《Introction To algorithm》雖然有些章節夾雜著很多很讓人討厭的「數學」,但卻能從本質上帶你領略這門十分必要而且有趣兒的課。
4、操作系統與編譯原理:操作系統可以說是《演算法導論》的實驗課,最好能在學習期間自己實現一個小型的操作系統,或者操作系統各分系統的Demo。編譯原理可能是普遍本科生覺得難的一門課,但是作為軟體科學家,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學完之後所有的語言在你看來應該沒有太大的區別,這么課應該是離散數學+演算法導論的實驗課。最好能在學習期間自己實現一個小型的編譯器,語言最好是自創。
5、掌握一門常用的編程語言和編程技術:能了解用過的所有的程序內部大致是怎樣的,能用自己熟悉的語言編寫大部分的程序,至少不能是對任何一個程序滿頭霧水。
B. 本科計算機專業所學課程
軟體方向專業課一般有:
數字邏輯
計算機組成原理
C\C++程序設計
數據結構
操作系統
計算機網路
形式語言與自動機
編譯原理
……
C. 關於大學計算機課程
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主要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office的使用(特別是word、excel、powerpoint),我學校還開專了vf的課程屬。
我覺得如果有時間的話也可以自學一下photoshop,肯定會用的著。
D. 計算機有幾級。課程都分別是什麼
考試等級劃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目前共設置四個等級:(一)級定位為滿足人們在一般性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重點是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微型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和使用辦公自動化軟體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基本技能。1、具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應用;4、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方法(鍵盤輸入)。5、了解電子表格的基本功能,掌握電子表格軟體excel97的基本操作和應用;6、了解文稿演示的基本知識,掌握powerpoint97的基本操作和應用;7、了解計算機網路基本概念和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網際網路(internet)的簡單應用。一級b類以考核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主,與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二、三、四級同屬一個系列,其考核內容和水平與一級相當,考試採取無紙化形式,考生在計算機上完成答題,考試內容更加符合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需要。基本要求:1、具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3、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4、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能夠使用windows環境下的字表處理軟體word,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人方法。5、了解電子表格的基本功能,能夠使用windows環境下電子表格excel的基本操作;6、了解計算機網路及網際網路(internet)的初步知識;7、了解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二)級定位為計算機程序員,可謂「計算機藍領」。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使用一種高級計算機語言(包括qbasic、c、fortran、foxbase、visualbasic、visualfoxpro等)編寫程序以及上機調試的基本技能。l、具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2、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3、掌握基本數據結構和常用演算法,熟悉演算法描述工具--流程圖的使用;4、能熟練地使用一種高級語言或資料庫語言編寫程序、調試程序。三級定位為「開發工程師」,重點在設計、管理、測試和技術支持。(三)級分為「pc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等四個類別,主要考核對應類別的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的基本技能。「pc技術」考核pc機硬體組成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以及pc機使用、管理、維護和應用開發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術」考核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基礎知識及管理信息系統項目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技能。「資料庫技術」考核資料庫系統基礎知識及資料庫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和維護的基本技能。「網路技術」考核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及計算機網路應用系統開發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四級定位為「系統設計工程師和項目主管」。考核內容包括計算機原理、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資料庫、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與通訊等專業課程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l、具有計算機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2、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資料庫的原理及其應用;3、具有計算機體系結構、系統組成和性能評價的基礎及應用知識;4、具有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的基礎知識;5、具有計算機應用項目開發的分析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基本能力;6、具有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和保密性知識
E. 所有計算機專業都要學的課程有哪些
1. 計算機數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代數、概率基礎、數理統計基礎等。
2. 計算機電路基礎 (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電路基本概念(電路與電路模 型、電路基本物理量、電路基本元件、基爾霍夫定律、簡單的電阻電路),半導體基本器件 ;開關理論基礎,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與時序邏輯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隨機讀寫存貯 器、只讀存貯器、可編程邏輯陣列、通用邏輯陣列、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系統(ISP)編 程技術),數字系統的組成。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3. 計算機電路基礎(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電路基本 概念,運算放大器的原理及應用,功率放大及穩壓電路;測試技術概述,機電系統運動參 數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應變及應力等)的測試,過程系統參數(壓力、溫 度、 流量等),測試數據處理。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微機介面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
4. C++語言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開設一學期。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算術、邏輯、 比較、位、條件、逗號、賦值、輸入、輸出等運算符和表達式,分支和循環控制結構,模塊 化程序設計(函數定義、函數調用、函數重載、庫函數、變數作用域和存貯類),數據類 型 (整型、實型、字元型、枚舉、數組、結構、指針、類等),動態存儲空間的分配與釋 放, C++操作環境、編譯預處理、文件鏈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類與對象的概念,操作符重 載與 函數模板,C++標准輸入輸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計算機組成原理 與匯編語言等。
5. 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計算機中數 據的表示,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指令系統,控制器,存貯器組織,輸入輸出系統;匯編語 言 ,匯編語言基本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舉例(輸入輸出程序設計、中斷程序設計、系統調 用及 程序設計)。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等。
6. 數據結構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其中實驗佔27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表、棧、隊列的定 義、順序存貯和鏈接存貯結構,進行插入和刪除等運算的演算法;樹、二叉樹、二叉排序樹 、 哈夫曼樹的定義、性質、存貯結構及建立過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和後序遍歷演算法, 二叉 排序樹的查找、插入和生成演算法,圖的定義,圖的鄰接矩陣、鄰接表和邊集數組存貯 結構, 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演算法,求圖的最小生成樹和最短路徑演算法,拓撲排序 演算法,數 據查找和排序的各種演算法,文件的概念和組織方法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7. 微機介面技術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27學時,大作業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微機介面技術 概述,模擬量輸出輸入通道(A/D、D/A變換及其介面電路),數字量輸出輸入通道,常用 可編程並、串列介面電路,工業控制計算機匯流排技術,人機界面介面技術。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等。
8.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本課程6學分,108學時,開設一學期。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其它方向的選修課。 該課程的主要內容:資料庫系統的概念、組成和主要功能,資料庫保護和數據模型,關系 模 型和各種關系運算,利用SQL進行資料庫的定義、查詢、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關系規 范 化和函數依賴,第一、二、三範式和BCNF範式,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 和物 理結構設計,FoxPro資料庫的建立、顯示、修改、查詢、統計、復制、索引、排序、 更新、 關聯等,Foxpro應用程序設計和用戶界面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離散數學等。
9. 操作系統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系統資源實施管理,是所 有其他軟體與計算機硬體的唯一介面。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運作的,從 而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操作系統引論;進程管理;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系統;設備 管理;中斷和信號機構;死鎖;微內核體系結構;網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展望與中文操 作系統。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基礎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網路操作系統等。
10. 計算機控制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5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自動控制的基 本概念,計算機控制系統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計算機控制 系統的控制演算法,控制用計算機系統的配製,實時控制軟體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抗干 擾技術,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分散型控制系統及其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 與調試舉例。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單片機技術等。
11. 單片機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單片機概述, 單片機晶元結構,單片機指令系統,單片機程序設計,單片機系統擴展,單片機開發系統 及應用,單片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數據採集系統,智能數字電壓表,機械手控制系統 等) 。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12. 計算機網路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計算機網路 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硬體、計算機網路軟體、互連網路標准體系、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 模型、計算機網路的新進展及發展趨勢);計算機網路的層次模型,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 子網 (概述、數字通信基礎知識、局域計算機網路、城域計算機網路、廣域計算機網路、 網際互 連技術);計算機網路中的高層服務(概述、區域網絡服務/廣域網路服務、電子郵 政服務 、WWW多媒體信息發布服務、文件傳輸與終端模擬服務、其他網路高層應用);計算 機網路應用開發與相關技術,使用計算機網路的道德和法律法規。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網路操作系統、計 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等。
13. 多媒體技術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24學時,開設一學期。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本 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掌握多媒體軟硬體的配置及使用,為今後更 好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概論;視頻與音頻信息獲取與存儲技術;多媒體計算 機硬體結構;壓縮技術;超文本和超媒體;多媒體素材的採集和處理;動畫製作工具和創 作技術;編輯多媒體軟體。
本課程先修課程:Windows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
14. 軟體工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程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和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 課。本課程闡述了軟體開發、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軟體工程學的概念、原理以及典型的技術 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軟體工程的科學思想,能自覺按照軟體工程的方法學 進行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並掌握與此相應的方便的工具,形成良好的軟體開發習慣。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 測試;維護;原型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
15.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32學時,開設一學期。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VB這一集應用程序開發、設計、編輯、編譯和調試為一體 的集成化開發環境,掌握VB的基本語言和語法,培養學生使用VB進行程序設計的技能。
課程主要內容:VB集成化開發環境;VB 窗體;VB控制項;VB模塊;VB類;VB輸出;VB創 建並使用菜單和工具;VB使用數組、變數和常量;VB存儲和獲取數據;VB創建和使用幫助文 件;VB使用對話框;VB使用滑鼠;VB使用Dll和API;VB使用ActiveX;VB面向對象的編程方 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程序設計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
16. 軟體工具與環境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其中實驗34學時,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具與環境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在軟體 開發活動中,採用合適的軟體開發工具、平台和環境,可以大大提高軟體生產率,也是保 證軟體產品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用軟體開發人員掌握有關概念,熟悉常用軟體開發 工具、平台和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開發環境概論;人機界面;程序設計環境;系統集成環境;維護環 境;速成原型環境;程序自動生成環境。
本課程先修課程:軟體工程等。
17. 信息管理系統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信息管理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它綜合利用了先前學過的 知識,解決信息管理系統的實際問題。主要內容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與結構,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過程,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實例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資料庫基礎與 應用、管理學基礎等。
18. 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組網用的物理 信道,組網實踐,計算機網路互連(交換網路的概念、區域網絡互連、區域網與廣域網的 互連),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全面網路管理 ,計算機網路的測試與維護)。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19. 網路操作系統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操作系統 概論(網路操作系統概念、功能描述),網路操作系統比較(UNIX、Windows NT和Netware 網路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較),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預測,UNIX操作系統及使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及使用,Netware網路操作及使用。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
20. Internet與Intranet應用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 Internet和 Intranet應用及互連網路應用概貌,域名服務(DNS),電子郵政服務(E-mail),文件 傳輸服務(FTP),遠程登錄服務(Telnet),Web服務,代理(Proxy)服務,其他互連網 絡服務,新的應用,ISP的實施例子。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1. 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信息的收 集與組織,網路信息製作工具介紹( Word、Front Page),網路信息的製作(預備知識: 色彩、構圖與網頁設計;利用Word製作簡單網頁,利用Front Page製作網頁;視覺與創意 ),網路信息的發布,網路信息的維護。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2. 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 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統設服務課程:
1. 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36學時(2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計算機系統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維護(鍵盤和滑鼠使用, 中英文輸入,外設與主機的連接、配置與使用,計算機常規維護),操作系統使用(Window s95以上),字處理軟體使用(Word 97以上),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Internet實用(瀏覽 器IE5.0、電子郵件Email使用)。
2. OFFICE辦公軟體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45學時(2.5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字處理軟體Word (97以上)深入使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97以上)使 用,電子演示軟體Power Point (97以上)使用,OFFICE辦公軟體綜合使用訓練。
F.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三的所有具體課程,如果有很正式得更好了,急急
我是北科大一學生,也是計算機專業的,據教學計劃
大三上學期有:
必修課程 【人文社科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32學時)
【學科基礎】 操作系統(48學時)
【專業必修】 微機介面技術實驗(16學時)
微機介面技術(48學時)
計算機網路(64學時)
專業選修課 【通用選修課】信號與系統概論(32學時)
人工智慧(32學時)
面向對象技術(48學時)
【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計算機圖形學(32學時)
計算機控制技術B(32學時)
【計算機軟體及系統方向】C#程序設計語言(16學時)
數字簽名與身份認證技術(32學時)
大三下學期有:
專業必修課程 資料庫系統原理(雙語)(48學時)
微機介面技術(48學時)
編譯原理(48學時)
實踐類 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1學時)
軟體工程課程設計(2學時)
專業選修課程
【通用選修】 JAVA程序設計(32學時)
軟體工程(32學時)
高級編程技術(32學時)
嵌入式計算(48學時)
通信原理概論(48學時)
【計算機體系結構方向】 物聯網工程概論(16學時)
Linux操作系統(32學時)
網路安全與管理(32學時)
計算機體系結構(32學時)
【計算及應用技術方向】 模式識別基礎(32學時)
計算機控制技術B(32學時)
【計算機軟體及系統方向】 演算法設計基礎(32學時)
信息隱藏技術(32學時)
大三暑期小學期課程
【實踐類】 操作系統課程設計(1學時)
生產實習(4學時)
除了上述介紹之外,各學期還有一些打醬油的選修課。
這些資料的搜集很不容易啊,耗了我大量時間。
G. 大學里的各種計算機課程到底是學什麼的
計算機專業開設以下課程,需要學習:電子技術、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通訊原理、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網路計算、演算法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應用密碼學基礎、信息對抗、移動計算、數論與有限域基礎、人機界面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比較全面的學習計算機科學的各個方面,包括了軟體和硬體,但側重於理論和軟體,不會多學電路等硬體知識。
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一個分支,全部是軟體方面的課程,包括了各種圍繞軟體開發、維護的課程。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一個分支,側重於資料庫等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和開發。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這兩門課程都是側重於硬體電路、嵌入式設備的學習和開發的課程,側重於硬體,當然不限於計算機硬體。
信息與計算科學:這個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初步具備在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某個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有關軟體的能力。
H. 計算機基礎課程有那些
您好!
請看資料,或許會有幫助的。
根據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的不同需求,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劃分為計算機專業(A類)、理科非計算機專業(B類)、文科專業(C類)三類。
為了了解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體系和知識點設置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在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任課教員和低年級理科學生中進行 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分類分級教學情況的調查。下面重點介紹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效果、教學經驗、教學改革等方面的調查結果。
一、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
北京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按照計算機專業(A類)、理科非計算機專業(B類)、文科專業劃分為三類。A類和B類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有三門課程: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微機原理。為了加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在信息學院專門為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了程序設計實習、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實習這兩門實踐課程,進行系統的程序設計訓練。C類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兩學期的內容:文科計算機基礎(上)、文科計算機基礎(下)。
三類教學體系中不同的課程都設有主持教員和主講教員,這些來自北京大學不同的院系的教員組成教學小組,共同制定教學大綱、選取教材、統一教學進度、定期交流教學經驗。
1.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A類)
在設置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時,基於如下的考慮:
(1)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對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全局性了解,建立學科全局觀,既有利於日後深入學習做出選擇,也有利於對各學科分支在學科全局中的位置和相互關系有透徹的理解。
(2)設計程序解決一個問題時,除了認真分析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並設計滿足限制條件(或者更優)的演算法。因此,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的數據結構,深刻理解某些經典演算法,如快速排序、二分法等等的原理和時間、空間復雜度,掌握演算法設計的一般步驟。
(3)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從理論和實踐上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介面技術,建立微機整體概念,具備利用微機進行硬、軟體開發的初步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初步掌握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上機調試過程。
因此,北京大學計算機系設置了計算概論課程、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課程、數據結構實習、程序設計實習和微機原理課程。其中,計算概論作為總論性質的課程,是其他課程的先修課程。
2.理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B類)
非計算機專業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目的很明確,不是把它作為純理論的課程來學習,而是作為應用技術來掌握。對於理工類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是以計算機為中心,但是很多情況下卻離不開計算機,他們需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利用計算機作為工具來開展工作。
與計算機專業一樣,對理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同樣也設置了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微機原理三門課程。但是,由於兩者的學習目的不同,故而要求也有很大不同。
3.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C類)
對文科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要求比對理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要求更低一些,教授的內容也更偏向於應用,結合使用計算機和應用計算機,講解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兩學期的內容:文科計算機基礎(上)、文科計算機基礎(下)。
二、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各門課程的主持和主講教員參考各門課程的主持和主講教員參考CCC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CC2001、「計算機基礎教學白皮書」和CFC2004(China Fundamental-computing Curricula,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等課程體系為不同類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分別制定了教學大綱。
1. 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包括五門課程: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實習、程序設計實習、微機原理。其中,計算概論是其他課程的先修課,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實習是兩門同修課程。
(1) 計算概論A(54學時,3學分)
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給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對計算機學科的全局性認識,讓學生一開始就有全局觀,既對日後深入學習做出選擇提供幫助,又有利於透徹理解各學科分支在整個計算機學科中的位置和相互關系。在教學實踐中,既要遵循人的認識習慣,又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科哲學思想。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計算科學』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從基礎理論、基本開發技術和應用三個層面來介紹;使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由感性的、功能的認識深入到內涵的、機理的認識;使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主要骨幹課的內容以及相互關系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體系建立一個整體印象;使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可以用C++語言編寫應用程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採用了兩條主線:計算科學簡介,C++程序設計。即在介紹計算科學的同時也講解C++程序設計,實踐證明,這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式:既有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又有網路課堂:http://162.105.80.97 ,可以進行課後復習、交作業、討論、輔導答疑,等等。
(2) 程序設計實習(36學時,2學分)
這是信息學院本科生必修課。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了解程序設計語言的本質,並熟練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程序設計使用的高級語言是C++。
教學方式:課堂授課和上機實習相結合。
(3)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A(54學時,3學分)
該課程為信息學院本科生必修課,又是計算機軟體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計算機科學各領域及有關的應用軟體都要使用到各種數據結構。這門課程向學生詳細講解各種常見的數據結構及其特點,講授演算法設計和分析技術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數據結構,針對具體問題設計出合適的演算法。
課程網站: http://db.pku.e.cn/mzhang/ds/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基本掌握數據結構和演算法的設計分析技術,提高程序設計的質量;根據所求解問題的性質選擇合理的數據結構並對時間空間復雜性進行必要的控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作風。
(4)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實習(周學時4,2學分)
該課程為信息學院本科生必修課,先修要求:計算概論A ,同修要求: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課程網站:http://db.pku.e.cn/mzhang/ds/shixi/index.htm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配合「數據結構」理論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能夠獨立地實現常用基本數據結構的ADT,能夠靈活地應用基本ADT,以及相應的STL中設置的常用數據結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獨立編寫中小型應用程序;應用基本數據結構,並結合排序、檢索、文件、索引等技術,合作編寫比較綜合的大型應用程序。
(5) 微機原理A(54學時,3學分)
該課程為信息學院本科生必修課,先修要求:計算概論A,數字邏輯。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從理論和實踐上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介面技術;初步掌握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上機調試過程;建立微機整體概念,具備利用微機進行硬、軟體開發的初步能力。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示教演示,上機實習。
2. 理科非計算機專業
理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3門課: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微機原理。其中,計算概論是其他兩門課程的先修課。
(1)計算概論B(51學時,3學分)
該課程為理科本科通選基礎課B。
課程網站:http://162.105.30.60/course/index.htm; http://icl.pku.e.cn/member/hujf/;ftp://162.105.20.22/courses/; http://gis.pku.e.cn/Course/ComputerCourse02/index.htm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是: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關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學會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使用常用軟體,使用網際網路;講授程序設計基礎,側重其基本部分。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配以上機。每次課都布置作業,包括上機作業。
(2)數據結構與演算法B(2(課堂教學)+2(教學實驗)課時/周,3學分)
該課程為理科本科生必修課 。
先修課程: 計算概論(通過學習計算概論,學生要有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能熟練掌握運用C的控制結構,函數定義與調用,數組,結構,指針。
課程網站:http://162.105.69.120/teachers/zhangnx/ds/演算法與數據結構/INDEX.HTM;ftp://162.105.20.22/courses/;http://db.pku.e.cn/ds/
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從每個數據結構的邏輯結構、相應的一組基本運算和實現三個方面去掌握線性表、棧、隊列、串*、樹、圖和字典等常用的數據結構;掌握在順序存儲結構上實現的重要的幾種排序演算法;對演算法的時間和空間復雜性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針對簡單的應用問題,應能選擇合適的數據結構及設計有效的演算法解決之。
教學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並根據教學進度安排上機實驗。上機內容包括:單鏈表、棧、二叉樹操作、圖的遍歷、檢索、排序。
(3)微機原理B(54學時,3學分)
該課程為理科非計算機專業限制性選修課。由於絕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沒有學過數字邏輯課程,所以與計算機系微機原理課程相比,增加了數字邏輯的基本內容;在內容的深度上也比計算機專業略淺一些。
該課程的基本目的:理解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介面技術;初步掌握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和上機調試過程;建立微機整體概念。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示教演示,上機實習。
3.文科
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兩學期講授。
(1)文科計算機基礎(上)(48學時,2學分)
該課程為文科必修課程。這門課的目的是向文科學生介紹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的使用與維護,計算機網路方面的常識,以及常用軟體(如word、excel)的使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作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工具。
課程網站:http://162.105.30.75;http://162.105.30.75:8080;http://162.105.30.80:8000
教學方式:對於基礎知識採用課堂講授的形式,對於其他需要動手操作的技能採用上機實驗。
(2)文科計算機基礎(下)(周學時3,2學分)
該課程為文科類必修課程。該課程講授較為高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一共包含7個模塊:網路、多媒體、資料庫、VB、ASP、網頁製作、動態網頁製作。我們將這個7個模塊組合起來,一共形成了7門課程,學生可以任選其中1種或2種。這7門課程是:網路與多媒體技術,網路與資料庫技術,網路與VB程序設計,資料庫與VB程序設計,VB與ASP,(靜態)網頁製作,動態網頁製作。
三、教學效果的調查結果
參與調查的學生一共626人(包括網上答卷和紙質答卷),其中計算機專業(簡稱A類)343人(只學過計算概論的學生153人,學過數據結構和計算概論的學生71人,全部基礎課程都學過的學生119人),理科非計算機專業(簡稱B類)165人,文科專業(簡稱C類)118人。
我們從基本信息、師資力量、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課程安排五個方面進行了調查,並對結果進行了初步分析。由於文章的篇幅的限制,本文只給出教學效果,也就是學生對課程的知識點的了解程度。
在教學效果的調查中,對每門課程,我們讓學生選出他們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多選),這樣可以從結果看出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對所學過每門課程的認識。
對理科專業(包括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考察了他們對4門課程的認識:計算概論、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微機原理。由於文科專業課程內容相對簡單,我們將各個知識點匯聚在一起作為一門課程(文科計算機基礎)來考察。
1.計算概論
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寫出正確、簡潔的程序」被所有的學生(包括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認為是計算概論課程中最重要的知識點。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機器指令與匯編,其次是布爾代數與邏輯電路。理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布爾代數與邏輯電路,其次是計算模型。
計算機專業一年級學生對計算概論課程的各個知識點重要性的認識沒有很大的起伏,而二年級學生(學過數據結構和微機原理的學生)對其中不同知識點有不同對待。二年級學生普遍認為機器指令和匯編、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計算機網路等知識點不重要,原因可能是內容比較簡單(例如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或者以後會學到而且現在不急於了解(例如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
2.程序設計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點是指針,其次是基本程序結構;認為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貪心法,廣度優先搜索。學生認為指針是程序設計中最重要的知識點,這和我們教學中採用C/C++作為入門語言不無關系。
觀察計算機專業三類學生的看法,可以看出,隨著學習的深入,認為數組、遞歸和回朔兩個知識點很重要的學生比例在增加。例如一年級中只有37%的學生認為數組重要,而到二年級之後這個比例上升到70%以上。
3.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調查結果表明,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數據結構中前幾個最重要的知識點是:排序、二叉樹、圖的遍歷、索引(包括B樹/B+樹);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高級數據結構(如字元樹、廣義表、AVL樹)其次是樹。
理科非計算機專業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點依次是線性表、二叉樹、排序,認為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高級數據結構、索引,其次是散列與檢索。
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教學重點也基本上與學生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點基本一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點講授的內容(如高級樹形結構),也被學生們認為是不重要的。
4.微機原理課程
調查結果表明,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點是匯編語言程序格式,其次是CPU的操作和時序、指令編碼格式及80x86指令系統、中斷的用途和中斷控制器的作用;最不重要的知識點依次是偽指令和宏指令、外部引腳的功能、操作數的匯編表示、存儲空間的擴展。
理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微機原理中最重要的知識點依次是定時器/計數器、中斷的用途和中斷控制器的作用、存儲器的結構、存儲器工作原理;最不重要的知識點是匯流排及常見匯流排標准、偽指令和宏指令、存儲空間的擴展等。
5.文科計算機基礎
由於文科專業課程內容相對簡單,我們將各個知識點匯聚在一起作為一門課程(文科計算機基礎)來考察。
調查結果表明,可以看出文科專業學生最感興趣的知識點依次是:動畫的處理、演示文稿的製作、文字處理軟體的功能和用法、計算機安全與犯罪的有關常識;最不感興趣的知識點是計算機文化與信息化社會、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道德與法規介紹、計算機的概念和發展史、軟體與知識產權保護、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網路教學與遠程教育等。
6.教學效果小結
我們在分析了各專業各年級的調查數據之後,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在計算機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同一門課的認識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出入;而在非計算機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同一門課的認識基本一致。例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概論的認識,一年級學生認為較為重要的知識點如機器指令和匯編、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計算機網路等,二年級的學生卻認為都不重要。原因大概是內容比較簡單,或者以後會學到。
(2)無論是計算機專業還是理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普遍認為程序設計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是指針。這和我們教學使用的編程語言有很大關系,因為目前教學實踐中程序設計採用的入門語言一般是C/C++,而C/C++中指針功能強大但是不容易掌握,所以多數學生認為指針是程序設計中最重要的知識點。Java的語法中沒有指針,面向對象的風格更完備,學生學起來可能比C++更容易一些。是否採用Java作為入門語言,是值得我們考慮的一個問題。
(3)學生認為數據結構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是快速排序、二叉樹、二叉樹的遍歷、圖的遍歷、最短路徑、B樹/B+樹等,這基本上和我們教學中重點講述的內容一致。
(4)文科學生對動畫的處理、演示文稿的製作、文字處理軟體的功能和用法、計算機安全與犯罪的有關常識最感興趣,而對計算機文化與信息化社會、與計算機應用相關的道德與法規介紹、計算機的概念和發展史、軟體與知識產權保護、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網路教學與遠程教育等內容沒有很大興趣,可以看出,文科學生希望老師多講一些可以表現自己創造力和個性的、實用的或者學 生比較關心的內容。
四、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看法
我們用e-mail采訪了十幾位擔任本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講教師,劉楚雄、陳泓捷、唐大仕、龍曉苑、李文新、胡俊峰、代亞飛、高軍、王騰蛟等老師認真地回答了問卷,並提供了教學大綱等信息。他們其中有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也有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骨幹教師;有計算機專業的老師,也有其他學院擔任本院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任務的老師。
1. 教學經驗
歸納起來,各位老師的教學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做一些小程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心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增加鼓勵措施,如請學生講課,適當表揚,出一些需要創造性思維的作業;可以引入一些能用計算機解決的智力游戲,讓學生積極思考;選取例子時也可以選一些短小簡潔的問題,先提出問題,然後求解,容易集中學習注意力,等等。
(2)講課內容注重實用性和具體性。學生對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更容易感興趣;對具體的例子比抽象的講解更容易接受。可以通過讓學生使用計算機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因為學生大都希望能學以致用,能夠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他們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同時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3)多與學生交流。可以在課程網站上建立留言板,在BBS上答疑,鼓勵學生與教師和助教多交流,等等。這樣能夠發現學生的疑問甚至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
(4)選用內容新穎、編制優良的教材,參閱精品課程網站。
2. 教學改革設想
談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老師們提出如下較為一致的看法:
(1)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強調針對性。有些工程性強的專業涉及到的科學計算比較多,藝術類專業可能會注重多媒體處理。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包括針對該專業特點的內容。
(2)調整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有的老師認為,對於某些理科專業來說,計算機基礎課程必修課應該包括計算概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而像軟體工程和Windows程序設計等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對另外一些很少涉及編程的理工專業,必修課可以只包含計算概論,而數據結構與演算法等作為選修課。對於文科專業來說,「計算機基礎」應作為必修課,而程序設計可以作為限選課或者非限選課,演算法與數據結構可以作為非限選課。
(3)教學內容應該突出應用性。希望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是從學生的反應和老師的意見來看,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五、結論
總的來看,我們的教學實踐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一點不足。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教學效果的評價
從學生對每門課程的認識來看,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認為課程中重要的知識點基本上和教學實踐中重點講解的內容一致。不過,在文科專業,學生希望可以學到更多的關於多媒體(動畫、視頻等)處理的實用技能。
2. 師資力量的評價
無論從計算機專業還是從非計算機專業來看,師資力量都基本能夠滿足要求。絕大多數理科學生認為教師和助教對學生認真負責,大部分文科學生也持相同看法。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理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雖然大部分認為老師很敬業,但是不是十分認可其能力。另外,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概論課程需要增加助教。因此,提出應該很好解決教師的進修與充電的問題。
3. 課程安排和內容方面
老師和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是應該給不同學院甚至專業開設不同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應該和專業領域結合得更緊密一些。例如對於編程,不同專業要區別對待。有的學院除個別專業方向須掌握編程方法外,其餘均是對現在已有程序的應用;而另外一些專業卻對程序設計能力有較強烈的要求。再如對於美術相關的專業,可能會對電影製作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4. 教學方式
老師如果能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可以講解或布置有挑戰性或應用性或有趣的任務、問題或習題,增加獎勵和鼓勵措施,講授知識時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努力使該課程生動有趣且易懂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5. 作業要求
大部分學生認為課程學習難度適中,能夠獨立完成作業,課程負擔也比較合適。不過,在理科專業,數據結構課程作業偏多,而計算概論負擔相對較輕。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
I. 計算機專業課程 操作系統
不知道你要問什麼,操作系統這門課的話就一本書,根本不難,我就是學計算機的內。主要介紹操容作系統一些基本的演算法,構成原理,比如進程調度,內存分配,設備管理,虛擬設備啊什麼的。是比較基礎的,你要是指計算機技術的話,那明顯不好學,資料庫,編譯原理,程序語言,甚至還要學硬體技術!那是相當復雜,走上這條路就要做好不斷學習的准備,因為很可能今天剛出現的技術明天就落伍了。老師如是說。。。
J. 計算機本科都開哪些課程
計算機專業簡介
該專業現設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專
●計算機信息管理
就業崗位: 畢業生主屬要在公安、人事局、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從事信息技術及管理工作,在計算機公司、網路公司從事技術及管理工作。
主幹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及其應用、計算機安全維護、計算機網路、網頁設計與製作、區域網技術、網路操作系統、計算機電路、計算機檢測與維修等。
培養目標: 我國正步入網路信息時代,每一個行政、企事業或其它組織將逐步擁有自已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大量人才需求將逐年遞增。本專業面向時代要求,培養計算機網路操作技能,網路信息管理的專門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
就業崗位: 畢業生主要在政府、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管理及計算機維護工作,在計算機公司從事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
主幹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基礎、C語言、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硬體安裝與維護、計算機組成原理、資料庫及其應用、操作系統資料庫結構等。
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計算機應用,維護和軟體開發的技術人才。在計算機廣泛應用的時代,有著廣泛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