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適合幼兒唱歌的課程

適合幼兒唱歌的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18 13:52:15

A. 幼兒喜歡唱歌怎麼培養

如果說如果說幼兒喜歡唱歌的話,那麼你就是要經常陪他唱歌,然後給他就版是培養培訓,然後就是讓他就是充權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興趣來進行唱歌就可以,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話就更好如果說幼兒喜歡唱歌的話,那麼你就是要經常陪他唱歌,然後給他就是培養培訓,然後就是讓他就是充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興趣來進行唱歌就可以,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話就更好進發展。如果說幼兒喜歡唱歌的話,那麼你就是要經常陪他唱歌,然後給他就是培養培訓,然後就是讓他就是充分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好好唱歌也可以了,叫他只要按照她興趣來進行唱歌就可以,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的話就更好進發展。

B. 適合小孩子唱的流行歌曲有哪些

唱歌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陶冶情操,放鬆身心的一種方式,每到我們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都會哼上那麼一兩曲,以表達我們當時的心情。

當然作為童年時期的笑話也是非常適合唱歌的,唱歌能讓小孩的心情更加的愉悅,讓他們極大的放鬆身心,享受在唱歌的快樂中,如果唱歌唱得非常好,甚至能發掘他們的潛力,以後讓培養他們當歌星,那麼當前的流行歌曲中,有哪些簡單易學適合小孩子的歌曲呢?

小孩適合的歌曲類型

這些歌曲都是小孩子非常值得唱的歌曲,非常適合小孩在日常生活中去唱,在歌曲中我們能從中學習勵志的精神,讓我們變得也積極向上和勵志。值得注意的是唱歌雖然好,但是也不能過度,在唱歌聽歌的同時,也不能耽誤到其他的功課。

C. 孩子學唱歌,應該幾歲開始學比較好

兒童的訓練不同於成人。簡單的把成人的訓練方法用在孩子們身上,是極為不當的。它會導致孩子們的嗓音變得嘶啞,引發咽炎等有關病變。許多從事學校音樂教學的老師己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開始學習和採用更科學完善的教學手段來訓練孩子的歌唱。而那種不分年令,不分大小一鍋端的做法,是聲樂教學中不可取的。 4-6歲的孩子屬於幼兒時期,沒有必要讓孩子參加訓練班之類的學習。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十分薄弱,而嬌嫩的聲帶又處於發育時期,稍有不慎,就會使孩子的聲帶受到破壞。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讓其自然發展。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欣賞和學唱一些兒歌,讓其對音樂產生興趣。培養一定的樂感。這與學鋼琴是大不一樣的。家長切不可操之過急。 7-9歲的孩子,仍然以節奏、音準、對歌曲的理解等諸方面加強對孩子的影響。學習唱歌的基本知識,學會小聲唱歌。重要的還是要保護聲帶。學唱的歌曲,要以兒童歌曲為主。切忌讓孩子唱難度較大的成人歌曲。更不要讓孩子模仿大人的聲音去唱一些通俗歌曲。 10-15歲的孩子,是兒童嗓音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兒童都要經歷變聲期。男孩大約12-14歲,女孩大約13-15歲,聲音產生變化。這個期間的聲帶經常充血,水腫。這是自然生理現象。但是如果不注意,用大本嗓大聲唱歌,則會加劇聲帶的疲勞,最後導致聲帶肥厚。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唱歌的話,絕對應該小心。避免出現意外。 國際上著名的兒童聲樂教育家提出了兒童美聲的訓練方法。顯然,這種訓練方法不同於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們用帶有頭腔共鳴的假聲來歌唱。這對於孩子們的嗓音保護,對孩子們將來的藝術成長,是極其重要的。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的嗓音柔美,有穿透力,聲音的表現力強。嗓音不易疲勞。目前,在國內,許多大中城市的優秀的童聲合唱團就是用這種方法訓練孩子們的。而這種訓練方法,對於處於變聲期的孩子,尤為重要。

D. 如何教幼兒唱歌

孩子天生就對自己的聲音感興趣,他們喜歡聽自己的歌聲,也喜歡別人對他歌唱。歌唱,為年幼的兒童帶來許多喜悅和快樂。成人在不經意時為孩子哼哼唱唱,往往是孩子一生中記憶最清楚感覺最溫馨的一段時光。藉由輕柔的歌聲,溝通親子之間的感情,傳遞彼此關愛的訊息。 就歌唱技巧而言,三歲前的小孩誤以為大聲小聲就是代表高低音的區別,甚至四五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准確地抓准音高。所以,成人在訓練孩子歌唱時,應避免太過於強調音準和音樂技巧。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是輕松自在地陶醉愛歌聲世界裡,而不是接受任何嚴肅正式的教學。所以,引導孩子如何仔細聆聽自己說話與歌唱的聲音,才應是最先考慮的重點。只要經過多次練習,孩子自然就能掌握控制高低音的訣竅。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選擇適當的歌曲教學素材,實在不是簡單的學問。首先,必須考慮孩子的喜好、能力和程度,將所選出的歌曲讓孩子聽一遍,觀察它的反應以後,再加以節選。 凡是與孩子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往往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根據大部分三歲前兒童的生活經驗來分析,他們對生活化的「帶動唱」、流行音樂、電視廣告歌曲等都有特殊的愛好。其他還包括了與以下主題有關聯的歌曲。我們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注意到,他們在玩時喜歡哼一些短歌。他們還試圖唱他們聽過的歌,經常重復某些詞,短語或旋律,並給他們的活動填充節奏。在很多時候,當別人和他們一起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戲時,他們通常會很高興。孩子們大都喜愛玩鼓和其他樂器,但用他們自己的方法演奏;也經常參加到其他孩子的唱和跳舞的群體中去,但有時更喜歡看和聽,直到這個歌完全被他熟悉。大部分孩子願意在同一時間作一件事情,唱、跳或者動。當他們長大了,這些歌成了老朋友,音樂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這些「小小學生」喜歡不同種類的歌曲,這些歌曲產生動作,他們包括幽默歌曲和安靜的歌曲。為他們選歌時,最好選擇歌詞少,節奏和旋律不斷反復的。他們是最容易學的,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這些歌曲一般可在民歌中找到,它們很有效果,歌詞和旋律也和好地融合在一起。先讓孩子說唱歌曲,然後開始歌唱,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E. 幼兒適合唱的紅歌

《我愛北京天安門》、《共產兒童團歌》、《買報歌》、《學習雷鋒好榜樣》

F. 幼兒小班幼兒園唱歌大賽唱什麼歌好

《哇哈哈》,《數鴨子》,《我的好媽媽》,旋律優美,曲式簡單的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G. 如何教幼兒唱歌的方法

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唱歌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您不妨試試。那麼,作為爸爸、媽媽怎樣抓住機會,在游戲中教孩子唱歌呢?下面介紹幾則方法:

1、創設情景:

(1)以「娃娃家」游戲的形式,孩子做「媽媽」「爸爸」,讓孩子邊抱著娃娃哄「寶寶」睡覺,邊學唱搖籃曲。可啟發孩子想想說說,媽媽抱著寶寶哄寶寶睡覺心裡是怎麼想的,該怎樣唱搖籃曲。接著問:「寶寶快睡著了,媽媽唱歌的聲音會是怎樣的呢?」讓孩子置身於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搖籃曲的方法,知道唱搖籃曲要親切、溫柔,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逐漸地變輕、變慢。媽媽要以「外婆」口吻稱贊孩子,「真能幹,一邊哄寶寶,一邊唱歌,真是個好媽媽」,使孩子嘗試成功的愉悅。

(2)以「開汽車」的游戲形式,將幾張小椅子拼接成汽車,蛋糕盒的底盤當駕駛用的方向盤,讓孩子做司機,爸爸、媽媽做乘客。邊玩開汽車的游戲,邊教孩子學唱《小司機》、《讓座》。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調換角色,舉一反三,學唱類似的歌曲。

2、唱歌接龍:

開始就告訴孩子游戲的方法,先完整地唱一二遍,讓孩子對所學的歌曲有一個完整的印象,再逐句教孩子唱,當孩子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內容後,爸爸媽媽就來做唱歌接龍的游戲,一人接著唱一句,直到唱完,這樣就能使孩子在學唱時注意力集中,積極地記憶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3、猜謎唱歌:

爸爸、媽媽先唱一遍歌曲,讓孩子對整首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後玩猜謎游戲,即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讓孩子猜出大概意思,接著概括成一句歌詞教孩子唱。如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當做兩手抱拳伸得長長的在體前晃動的動作時,孩子就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長」;當做兩手分別伸出、兩指放在額旁、蹦蹦跳跳的動作時,孩子就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長」。用這種方法教孩子既學會了唱歌,又學會了表現動作,而且興致極高。
年輕的爸爸、媽媽,以上只是舉幾個例子,相信您們一定會受到啟發,找到更多的在游戲中教孩子唱歌的好方法。

H. 幼兒園常見的音樂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類型包括: 1、歌唱。歌曲是用音樂的方式演唱出來的文學。 在幼兒園中,幼兒不僅可以演唱成人專門為幼兒創作的歌曲,還可以演唱傳統的童謠以及由幼兒自己創作或即興創作的歌謠。節奏朗誦是一種藝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兒喜愛又易於為幼兒所接受的歌唱活動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動中參加者的人數,全體參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時所伴隨的表演方式(如動作表演、樂器演奏等)的總和。在幼兒園中,兒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獨唱、齊唱、接唱、對唱、領唱齊唱、輪唱、合唱、歌表演等 2、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一般是指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規則和音樂要求進行各種動作的游戲。 3、律動: 幼兒律動一般是指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動律性動作。幼兒律動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動作,還可以模仿成人的勞動以及基本舞步練習。幼兒律動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也可以是相關的幾個動作連接組合成律動組合。 4、舞蹈: 舞蹈是經過人們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並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動作的姿態、節奏和表情。 5、打擊樂: 節奏樂又稱打擊樂。用各種打擊樂器敲打出樂曲的節奏或節奏變化。幼兒節奏樂的樂曲一般節奏性較強,由老師用琴來彈旋律,幼兒用打擊樂器敲擊節奏。打擊樂器一般沒有固定的音高,音響效果不同,節奏性強,幼兒非常喜愛而且比較容易掌握。

I. 幼兒園小班課程《誰唱歌》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傾聽故事,對閱讀圖書產生興趣。 2、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准備: 1、小熊玩具一個。 2、圖片,故事。

J. 如何讓幼兒愉快的唱歌

一、用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
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不少歌曲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幼兒園的孩子們身上最貼切了,在孩子們歌唱活動中我發現了好多來自《福建省幼兒園教師用書》的藝術領域中的歌曲幼兒都很感興趣,如:《龜兔賽跑》(歡快的)、《老狼》(詼諧的)、《小蠟筆》(優美的)、《三隻猴子》、《小狗抬轎》(詼諧的)、、、我覺得在選定歌曲後我們還要用心採取措施:
1、嘗試用一些圖片、圖譜帶幼兒進入情境中,讓幼兒更好的欣賞樂曲。
2、要讓音樂和幼兒的生活經驗相通。生活經驗是感受音樂作品的基礎。只有豐富了幼兒有關知識經驗才能使幼兒對音樂產生想像力和聯想力。
3、是要有一個良好的音樂欣賞的氛圍。因為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活動往往會受環境氣氛的影響。
4、是在開展音樂欣賞活動要巧妙地運用語言手段把音樂變得形象些。也能更好地理解與表現作品。
5、活動中也可以通過幼兒的四肢來練習歌曲節奏,比如:一首歌曲每小節有四拍,可以讓孩子站起來跳四下,一方面更能讓幼兒理解這首歌的節奏另一方面孩子們活動了身體,注意力會更集中。
二、由舞蹈動作引導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由舞蹈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較長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愛媽媽」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小烏鴉」和「媽媽「 ,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並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還有就是進行歌曲《貓和老鼠》活動時,根據幼兒對「貓和老鼠」的已有認識,讓幼兒先表演「貓和老鼠」的「抓」與「逃」的游戲,然後再引入課題學唱歌曲,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歌曲《小海軍》是一首活潑、歡快、自豪、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雄壯的旋律,很快吸引著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起了模仿解放軍操練的動作。我故意很驚訝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我的表揚和鼓勵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就連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表演「小海軍」起來。在進行歌曲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有時我也把這首歌曲的旋律事先保存在電鋼琴里,孩子們在學唱時我重復播放歌曲旋律,我就和孩子們一邊歌唱一邊表演,此時我就像孩子們的同伴,孩子們在我這個「大同伴」的帶領下學習的興趣會更高、氛圍會更好。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建立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幼關系,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的唱歌,培養孩子積極的創新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鼓勵幼兒富有個性和創作性的表現,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培養創造能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的餘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地發展。在活動中,個別孩子始終表現出色,部分幼兒需要老師不斷地引導,我會一遍一遍地問他們:「還有什麼更好看的動作?」「還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現呢?」「你覺得這樣做好看嗎、、、」等等問題,孩子們再老師的問題下不斷創新不斷提高,對於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把孩子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動口、動手、動腳、動腦,在音樂世界裡蹦蹦跳跳、輕輕鬆鬆的獲得知識,受到美的熏陶。
五、唱歌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關注什麼
教師的范唱是直接影響到幼兒對新歌學習興趣的一個因素,老師的歌聲動聽、悅耳,充滿感情就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我的每一次對幼兒歌唱活動時第一遍聽我范唱都是用清唱的形式,幫助幼兒聽清歌詞和歌曲的節奏;接下來的就可以用邊彈邊唱的方式讓幼兒傾聽,當然速度要慢一點,便於幼兒的學唱;最後,當孩子能跟唱後,教師要適時的退位,逐漸降低自己的音量,讓幼兒處於歌唱時的「主體」地位。我們還需要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當發現幼兒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唱不下去時,教師應考慮到自己在組織過程中欠妥的地方,及時找到問題的源泉,修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師應關注到幼兒的實際情況,關注到幼兒的真實需要和感受,這樣教師對幼兒的主導作用和影響才能通過幼兒的主體的參與和反應真正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如今即使是我們農村幼兒園,我們的教學設備也以時俱進地增多也更為先進,所以在材料的提供是否科學、有效上我們也更為費心地選擇。在新歌學唱中,圖譜、多媒體課件、以及情境的創設等是常用的教學策略,它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區分不同的節奏,感受歌曲的旋律。在材料提供時,我們需要遵循的規律是,活動中的教學材料應是孩子已有知識經驗所能認知的,避免過分新穎影響孩子的學習。在教唱活動中,我們還應該注意: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麼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麼經常性的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在已經學會歌曲的孩子們的帶唱下不會唱的孩子也慢慢地學會唱了,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