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學課程安排
① 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課題結項材料
南昌市 1 運用多媒體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引導學生 個人 陳全珍 南昌百樹學校 GDK-2013-X-105885 2 小學英語磁帶運用研究 個人 操曉娟 灣里四小 GDK-2013-X-106017 3 計算機輔助教學對培養學生地理能力的探究 個人 王 綱 灣里二中 GDK-2013-C-94829 4 多媒體環境下初中英語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探究 個人 魏 琳 灣里二中 GDK-2013-C-95221 5 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之研究 個人 屈 智 南昌孺子學校 GDK-2013-C-99570 6 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農村中小學生厭學問題的探究 單位 陳蓉花 高新技術開發區麻丘中學 GDK-2013-C-102376 7 網路環境下初中物理教學中自主互助型學習研究 個人 塗秋鳴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C-104321 8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常規培訓機制的實踐研究 單位 許超超 南昌市青雲譜實驗學校 GDK-2013-C-106220 9 信息技術在我校高中數學使用中的誤區與改進 個人 王 鑒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G-88722 10 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個人 楊林樣 江西師大附中 GDK-2013-G-93552 11 多媒體對突破高中化學重難點作用的研究 個人 譚海琴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G-102679 12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階段德育實效性的研究 個人 蔣 怡 南昌市八一中學 GDK-2013-G-105952 13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個人 蔡少華 南昌鐵路一中 GDK-2013-G-106497 14 基於信息技術的有效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個人 陳火香 南昌一中 GDK-2013-G-106713 15 普通高中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的實踐研究 個人 毛 蕾 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GDK-2013-G-106981 16 網路環境下高中英語協作式學習、自主學習、多維互動式學習的研究 個人 周穎青 南昌一中 GDK-2013-G-107080 17 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選修Ⅲ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實踐 個人 解耀國 江西師大附中 GDK-2013-G-107174
② 海信電視怎麼看江西省線上課程
今天早上10:00有事聽課,好像是教育台吧。不過我是在電腦上看的,江西贛教雲。
③ 求《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試大綱(試行)》內容!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主要涵蓋教育學、教育心理德育和師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班作常識、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時事政治等8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發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4.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3.教育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
(三)教師與教育學
1.教育學的價值。
2.教師如何學習教育學。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經濟。
2.教育與政治制度。
3.教育與社會文化。
4.教育與社會人口。
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個體發展的關系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幾種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觀。
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和層次結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不同價值取向的基本觀點。
2.在確立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實質。
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育目的與當代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特徵。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3.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五、學校教育制度
(一)學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響學制的因素及當代學制發展的特徵。
(二)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1.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
2.我國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3.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三,義務教育
(四)終身教育
六、學生與教師
(一)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2.學生的地位。
3.當代學生的特點。
(二)教師
l。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2.教師角色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3.教師的職業素養。
4.教師專業發展。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師生關系的構成。
/3.師生關系的模式。
4.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教育途徑概述
(二)學校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2.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4.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三)綜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界定。
2.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4.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其開發。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3.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1.從新教師到專家教師:新教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2.專家教師的特點: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教學專長、心理品質。
3.教師的成長及培養:影響因素、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塑造完整的教學人格。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育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教育上的意義。
(二)社會化發展與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3.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父母教養方式、同伴關系。
,三、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2.認知能力差異。
3.認知結構差異。
4.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個別差異。
3.性格差異的鑒定。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1.特殊兒童的概念。
2.特殊兒童的類型。
3。特殊兒童的教育。
四、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
1.學習的定義。 遺
2.學習的生物與社會意義。
3.學習的分類:我國流行的學習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分類、廣義知識觀的分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作用。
2.操作條件作用。
3.社會學習論。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三)認知主義的學習觀
1.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2.現代認知學習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建構主義的不同傾向。 『
2.不同建)f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3.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4.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含義。
(五)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1.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2.馬斯洛與康布斯的學習理論:馬斯洛的學習理論、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為基礎的學習L原則。
4.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
五、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的表徵。
2.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條件(六步三段兩分支)。
—』3.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學習
1.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2.程序性知識的表徵。
3.智慧技能的習得過程和條件:智慧技能的層次、辨別技能的形成、概念學習、規則學習。
(三)認知策略的學習
1.認知策略的性質。
2.認知策略的分類。
3.認知策略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特點。
4.認知饞傘學習的條件。
。六、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動作技能的性質
1.動作技能的含義。
2.動作技能的分類。
3.熟練操作的特徵。
(二)動作技能的習得與保持
1.動作技能學習的理論。
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與習得的指標。豳匡
3.動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指導與發現的比較、指導內容的影響、指導方法的影響、示範。
2.練習:練習的分布、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心理練習、練習中的情
婪干擾效應。
3.反饋:反饋的含義與分類、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七、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日醫
(一)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1.態度的含義。
2.態度的學習的過程與理論。
3.促使態度改變的方法。
4.鞏固態度的方法。
(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1.價值觀概述。
2.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八、問題解決與遷移
(一)問題解
決
1.問題及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問題解決的策略。
5.問題解決與創造。
(二)為遷移而教
1.學習遷移概述。
2.傳統遷移理論。
3.當代的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辦、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
;1.動機與學習動機。
2.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
3.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動機的分類。
(二)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論。
2.需要層次說。
3.自我效能感理論。
4.成敗歸因理論。
5.成就動機理論。
(三)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成就與年齡特點、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
2.外部條件: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教師的榜樣作用。
3.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
十、學習的測評
(一)測評理論概述
1.測評中的基本概念。
2.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3.測量與評價的主要類型。
4.有效測評的必要條件。
(二)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技術
1.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2.常見題型的編制技術。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基本理論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義。
2.教育法的特點: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關系
1.教育法律關系概述:概念、特徵、類型。
2.教育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
3.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三)教育法的淵源
1.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教育法規。
5.自主性教育法規。
6.教育行政規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義。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議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公布。
(二)教育法的實施
1.教育法實施的含義。
2.教育法實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適用。
5.教育法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監督 …
1.教育法監督的含義。
2.教育法監督的類型: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的監督。
三、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一)教育法律責任
1.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2.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行為違反教育法律、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3.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
(二)教育法律救濟
1.教育法律救濟: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 ,:, :
2.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調解渠道。
3.教育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的含義和特徵、受案范圍、程序。
5.教育行政訴訟:概念和特徵、受案范圍、管轄、程序。
四、學校、教師和學生
1.學校:學校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違法行為與預防、學校安全教育。
2.教師: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教師制度、教師違法與,,預防。
3.學生: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4.學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論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類型和體系結構。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執行、評價與監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執行。
3.教育政策的評估。
4.教育政策的監控。
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師德教育
一、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一)德育范疇
1.小德育與大德育。
2。我國「大德育」形成的歷程。
3.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2.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三,德育目標
1.德育目標及其分類。
2.新時期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乙(四)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與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質教育。
二、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一)品德要素的發展
1.道德認識的發展。
2.道德情感的發展。
3.道德行為的發展。
(二)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品德發展是諸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品德發展是個體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3.心理內部矛盾是個體品德發展的動力。
4.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
三、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一)德育原則
1.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靈活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陶冶法。
3.榜樣法。
4.鍛煉法。
,5.獎懲法。
四、師德與師德規范
(一)師德概念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2.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二)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的基本范疇。
2.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及其解析。
3.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
『五、師德教育
(一)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
2.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3.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
4.來自師德現狀的要求。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1.職前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2.職後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頒布)
第五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概述
1.課程的概念。
果程類型。.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4.課程理論流派。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內涵。
2.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3.課程標准和課程內容。
f三,課程資源 ……:上-
1.課程資源的內涵與類型。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課程設計
1.課程內容的選擇。
2.課程組織。
3。課程設計模式。
(五)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內涵。
2.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3.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4.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
(六)課程評價 !.-
1.課程評價。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1.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2.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3.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的基本任務。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學過程的本質。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四)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2.個別教學。
3.分組教學。
(五)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內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2.教學評價的功能與意義。
3.教學評價的類型。
4.教學評價的原則p
四、教學技能與教學智慧
(一)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1.導入技能。 —-一…
2.提問技能。
3.講授技能。
4.板書技能。
5.結課技能。
6.「三筆字」技能。
(二)說課
1.說課的類型。
2.說課的內容。
3.說課的評價。
(三)教學智慧
五、課程與教學研究
(一)教育論文的寫作。
1.教育論文的含義。
2.教育論文的結構要求。
3.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二)教育敘事的寫作
1.教育敘事的概念。
2.教育敘事的特點。
3。教育敘事的分類。
4.教育敘事的標准。
5.教育敘事的寫作。
(三)教育隨筆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隨筆。
2.教育隨筆的特點。
3.教育隨筆的結構。
4.教育隨筆的寫作。
—(四)教育劉》叫」
(四)教育案例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案例。
2.寫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結構要素。
4.教育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反思的寫作
1.什麼是教學反思。
鸞。移什麼。
2.「教學反思」思什麼。
3.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4.教學反思的內容。
5.寫好教學嚴/6l:
5.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6.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六)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
1.教學工作計劃的概念。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分類。
3.教學工作計劃的特點。
4.教學工作計劃的結構。
(七)教學工作總結的寫作
1.教學工作總結的概念。
2.教學工作總結的結構。
3.教學工作總結的撰寫要點。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識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與角色沖突
1.班主任是學歲產—.山
1.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計劃的貫徹者。
4.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四)班主任的素質與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內容
(一)了解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三)班級日常管理
1.個別教育。
2.建立學生檔案。
3.操行評定。 +一
4.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四)班級危機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方法與藝術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
2.激勵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模擬法。
5.暗示法。
6.契約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班級活動內涵
(二)班級活動的類型
1.思想道德引領類班級活動。
2.學習提高類班級活動。
3.個性發展類班級活動。
4.社會適應類班級活動。
(三)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1.生命化原則。
2.民主化原則。
3.個性化原則。
4.開放化原則-
(四)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過程
(五)班級活動的評估與拓展
第七部分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1.教育技術內涵。
.2.教育技術發展。
3.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
4.教育技術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
—-(一)教學設計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分析。
3.內容分析。
4.目標分析。
5.教學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1.教育技術基本觀念。
2.教育技術基本要素與過程。『
3.教育技術中的教師。
4。教育技術中的學生。
5.教育技術中的知識與資源。
6.教育技術應用與角色。
(三)教學媒體理論
1.媒體與教學媒體。
2.演示型教學媒體。
3.交互型教學媒體。
4.過程型教學媒體。
5.評價型教學媒體。
6.教學媒體發展。
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一)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開發。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二)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交互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三)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1.社會性支持軟體類型及教育應用特徵。
2.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四、教育技術應用
1.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教育技術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3.教育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4.教育技術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h改育技術在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時事政冶
④ 不知道江西省考會不會延期,現在線下課也上不了,怕到時候再上線下課來不及,有什麼好的線上課程推薦
現在也說不準,不過到時候線下備考時間應該是不會很久,所以現在先上線上還是很有必要的,華公全日制省考課程挺好的,已經在上第一期。
⑤ 江西初中開設哪些課程
嗯 初中一般都是 語文 數學 英語 地理 歷史 政治 初二的時候又加上了物理 初三的時候加上化學。都一樣的。當然初一有的學校仁慈的話還有體育,音樂,不過都是一個禮拜一兩節。
⑥ 江西省高中用的教材是什麼版本的啊
語文是人教版的來,數學是北師大版源的,英語政治歷史物理化學都是人教版的。
高中物理從欄目設置上看,教科版教材比人教版多「本章小結」和章末「習題」兩個欄目,從習題數量上講,人教版教材每節配備4-7個練習題, 教科版教材每節配備4個練習題,並有章末練習,總題量差不多。
課程內容及次序上的不同,兩個版本的書本應對的是不同的教學方向,其中還要結合你所在地的學校要求,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6)江西省中小學課程安排擴展閱讀:
人教的教材版本:
一、大綱版:
人教大綱版是2001年課改以前的人教版教科書的名稱,也有的地方稱為老人教版,是為區別課改後的課標版的教科書。包括各科目的教科書。
二、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又稱部編版)是2011年後人教新課標改版,主體編排是一樣的,內容有改動。
三、人教新課標版:
人教課標版是2001年後課程改革後的新教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高中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
⑦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這里是今年綜合知識的真題··很辛苦找的··要採納哦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1.以下屬於馬克思主義觀點教育起源說是:(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2.學校教育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3.西周六藝教育以——為中心( )
A.禮樂 B.射御 C.書數 D.禮書
4.「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圍牆之內」體現了——教育理念( )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項兼有
5.強調「教育即生活」在中學的教育家是( )
A.凱洛夫 B.赫爾巴特 C.杜威 D.誇美紐斯
6.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學科正式誕生的著作是:( )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 C.《大教學論》 D.《教育漫話》
7.人的發展是指人的——發展( )
A.身體和心理 B.智力 C.個性 D.社會性
8.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心理斷乳期」時期發生在( )
A.小學階段 B.初中階段 C.高中階段 D.大學階段
9.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教育應該( )
A.抓關鍵期 B.秩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教學相長
10.決定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是( )
A.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學校的 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A物質文化 B組織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或觀念文化
12. 是社會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質集中體現。
A義務教育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評價
13.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勞動 B體力勞動 C接受勞動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4.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素質 B主觀能動性 C學校教育 D環境教育
15.教師根本任務是( )
A關心學生學習 B教學 C教書育人 D管理學生
16.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 關系
A授受 B相互促進 C民主平等 D朋友
17.當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教學方法改革 B課程改革 C教育評價改革 D教育結構改革
18.以下不屬於教師勞動特點的是( )
A復雜性 B創造性 C預期性 D長期性
19.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語、數、外等課程屬於( )
A綜合課程 B潛在課程 C活動課程 D學科課程
20.從本質上講,教學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 C主體活動 D文化活動
21.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備課 B.上課 C.作業布置與批改、D.學生成績與檢查評定
22.實施德育最基本途徑是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課外、校外活動 C.班會、D.少先隊、共青團活動
23.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A.學術影響力、B.個性影響力、C.年齡影響力、D.職稱影響力
24.一個測驗能測驗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和特點的程度,叫測驗的
A.信度、B.效度、C.難度、D.區分度
25.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業書名為
A.《教育心理學大綱》、B.《教育心理學講義》、C.《教育心理學》
D.《教育心理學概論》
26.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維果斯基、B.布魯納、C.加涅、D.桑代克
27.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沖突是()
A.勤奮感對自卑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D.自主感對羞恥感
28.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為此,他提出( )教學策略。
A.先行組織者 B.驗證假說 C.意義學習 D.程序教學
29.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認知、審美、創造的需要歸入()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實現需要
D.歸屬和愛的需要
30.將學業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個人內部的穩定因素,指的是歸因於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31.影響遷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和( )
A.學習方法 B.學習定勢 C.學習時間 D.學習內容
32.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真審題態度及審題方法會影響化學、物理等的學習審題態度及審題方法,這種學習遷移叫( )
A.具體遷移 B.順應遷移 C.一般遷移 D.重組遷移
33.研究表明,學習熟練度達( )%,記憶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34.在教鳥的概念時,列舉「雞、鴨、鵝」等,是恰當運用了( )
A.變式 B.反例 C.同位概念 D.以上三者兼有
35.動作技能學習,心理過程第一階段是( )
A.聯結階段 B.認知階段 C.自動化階段 D.熟練階段
36.創造性思維核心是( )
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37.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形成經歷三個階段,依從、認同和( )
A.外化 B.內化 C.行為 D.從眾
38.衡量教師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標志是( )
A.能否關注自己生存適應性 B.能否關注教學情境
C.能否自覺關注學生 D.能否更多考慮班集體建設
39.教育法特點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規范的普遍性 B.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地方性
C.國家意志性,民主規范地方性 D.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普遍性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於( )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6年
41.在合作辦學,委託培養勞動用工和教師聘任等方面發生的法律責任屬於( )
A.刑事法律責任 B.民事法律責任 C.行政法律責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
42.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是( )
43.位於我國教育法體系的第二個層次是( )
A.教育法 B.部門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規 D.教育行政規章
44.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和其他侮辱學生行為,這由學生的( )決定。
A.人身自由權 B.榮譽權 C.隱私權 D.人格尊嚴權
4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學道德和
A.語言道德、交際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B.語言道德、倫理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C.交際道德、愛崗敬業、個人生活道德 D.語言道德、為人師表、交際道德
46.把課程用於教育科學專門術語,始於教育家( )
A.誇美紐斯 B.洛克 C.斯賓塞 D.赫爾巴特
47.我國義務教育教學計劃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
A.方向性、普遍性、基礎性 B.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48.《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體現( )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因材施教 C.理論聯系實際 D.啟發性
49.教師職業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 )
A.多樣性 B.專業化 C.崇高化 D.單純化
50.教師備課工作包括:鑽研教材、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和( )
A.設計練習作業 B.了解學生 C.檢查學生學具 D.布置教室環境
51.課後反思形式主要有評價性反思,專題行反思及( )
A.圖表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B.圖表性反思和說明性反思
C.說明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D.說明性反思和敘事性反思
52.教學媒體選擇依據主要有教學目標和( )
A.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B.教學任務,教學條件,教學內容
C.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D.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
53.美國媒體教育家戴爾提出教學媒體選擇的方法是( )
A.問題表 B.矩陣式 C.流程圖 D.「經驗之塔」模型
54.在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中,主要採用的是 ,它是指為了激發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而安排學習環境中各元素的模式和方法。
A.主動性策略 B.協作性策略 C.情境性策略 D.自主學習策略
55.程序教學理論代表人物是( )
A.羅傑斯 B.布魯姆 C.斯金納 D.皮亞傑
56.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徵是( )
A.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B.原則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C.綜合性、指導性和靈活性 D.原則性、可操作性和綜合性
57.課外活動不包括( )
A.社會活動 B.科技活動 C.選修課活動 D.文學藝術活動
5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
A.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B.進入高等教育強國行列
C.進入繼續教育強國行列 D.進入幼兒教育強國行列
59.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中指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 )
A.科學發展 B.又好又快地發展
C.統籌協調 D.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60.今年3月, 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
A.第十屆 B.第十一屆 C.第十二屆 D.第十三屆
二、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1.簡述素質教育基本內涵
2.簡述德育過程的規律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三、論述題(每題8分,共16分)
1.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哪些?請聯系實際實際論述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辦集體。
2.聯系實際論述怎樣有效地培養與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案例分析題(每題4分,共12分)
下面是兩位年輕教師關於教學的對話,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小李、小張都是剛工作一年的初一語文老師,兩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對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學習了很多關於新課改的知識,意識到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我特別注意調動課堂氣氛,我的課以學生發言、表演為主,上得很熱鬧。上周公開課學生個個都很開心,可聽課的老教師們都說我的課沒有語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難道一堂課熱熱鬧鬧的不好嗎?」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也沒少花功夫。我專門買了特級教師教學錄像,悉心模仿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上課時幾乎就是把錄像中教師的教學復制到我的課堂上。可為什麼同樣的上課方式,我的課效果就不好呢?」
問題:
1.你是否贊成小李的教學觀,結合教育理論相關知識分析。(4)
2.小張上課的問題在哪裡?請從選擇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分析。(4)
3.案例中兩位新教師在專業成長中碰到了一些問題,請為他們提供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4)
選擇題的答案 1-5 DBACC 6-10 BABAA 11-15 DCDCC 16-20 ABCDA 21-25 BABBC
26-30 ACACA 31-35 BCBDB 36-40 CBCDC 41-45 ABBDA 46-50 CBDAB
51-55 DBDCC 56-60 ACADB
⑧ 江西省報考3+證書課程的條件是什麼
3 證書高考是指中專、技校、職中等參加高考入讀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內中參加高考容入讀的性質相同。
「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證書」指專業技能課程證書,包括由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組織考核和頒發電工證書、電子證書、機械證書、土木工程證書、化學證書、旅遊證書、會計證書、教育基礎綜合證書、生物技術基礎證書、美術基礎證書、音樂綜合證書、體育技能證書,以及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全國英語等級證書。取得上述之一證書方能獲得「3 證書高考」。
報考資格:考生應根據報考專業的要求選考相應的專業技能證書;「3 證書高考」與普通高考同時進行。
⑨ 請問江西省的小學課程給河南的一樣嗎
不一樣,各地規定是不同的。特別是這種跨省的,教材都是根據各地情況自己編寫的。當然是根據國家要求寫的。
⑩ 高分求助:需要江西省贛美版 小學美術課1到6年級的全部課程目錄(含上下冊) 有的可以留下QQ或聯系方式。
分的高分紅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