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特色課程
Ⅰ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的辦學特色
德育特色
省前中始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尋求高效德育的突破口,探索德育新模式,構建德育課程體系。一是以「責任」教育打造德育文化核心。積極開設名人堂,利用資源創建德育基地,積極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積極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設立了校長助理。二是著力打造德育特色項目。高二年級80里野外拉練、18歲成人儀式、高三年級的畢業典禮等已成為我校獨具特色的德育亮點。三是積極爭創周恩來班。學校於2000年開始爭創「周恩來班」。11年來已有30個班級被評為「周恩來班」。2010年高二(9)班被省委宣傳部、團省委、教育廳表彰為「江蘇省周恩來班」。
課堂改革
促進教師積極走進新課程,學校舉辦了規模不等的學術沙龍,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如「如何促進教師的主動發展」,「談學生作業布置的有效性」,「豐富學校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等,這些話題引發了全校教師的深刻思考和熱烈討論。學校每年成功舉行「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大型公開課活動。2010年在省教育廳首屆「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的「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獲得了省一等獎,同時學校被表彰為「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江蘇省2011年起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首批全省共有31個,學校申報的「環境·生命」課程基地項目成功入選。借鑒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的內容和形式,申報的「省前中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簡稱QHYPT」),獲評常州市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學校也成為常州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教育科研
「十一·五」期間,學校主持了4個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課題、4個常州市級課題、14個武進區及課題。「豐富普通高中學生文化需求的學校課程建設的研究」、「構建引領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的研究」兩項課題先後被立項為教育部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江蘇省教科研規劃課題。2009年學校被評為常州市教科研先進集體,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合作交流
省前中近八年有550多名學生考取國外著名大學如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等深造。2010屆李寧馨、2011屆葉超分別成為常州從高中直接考取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第一人。與澳大利亞南澳局合辦的SAM課程和與美國合辦的AP課程已成為常州地區乃至江蘇省培養新型國際化、外向型人才的成功範例。
素質教育
省前中一是建設和完善三個活動中心。二是舉辦五個主題節活動。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長發展,學校積極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學校每年都舉行科技節、英語節、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等五個主題節活動,成為學生展示個性才華的大舞台。三是舉行社團活動。學校組建了17個學生社團,如文學社、小記者團、電視台、合唱團、機器人實驗社、攝影社等。做到了有計劃,有組織,有落實,有成效,有力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新園合唱團2010年獲常州市紅歌比賽一等獎。組織學生參加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5人獲得機器人擂台賽一等獎。其中第19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校學生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遙控項目——機器人擂台賽江蘇省一等獎,以第二名的好成績榮獲榮獲智能項目——機器人擂台賽江蘇省一等獎。
Ⅱ 如何深化高中課程改革,促進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實現高中學校可持續發展
一、順勢而為的新課改
直木造梁,彎木造犁,為了能滿足每位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的發展需要,幾所學校都能基於「社會的客觀要求」、「 教育的客觀規律」、「 辦學的客觀條件」、「 學校的客觀基礎」等個客觀因素,提出了「適合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讓師生通過學校高品質的教育活動而獲得可持續多元的發展。
為此,幾乎每所學校都創造性地規劃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建設方案,形成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研究課程、實踐活動課程等課程板塊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引導教師在國家課程之外積極、自主地開發校本課程,鼓勵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中自主選擇。
二、不待揚鞭自奮蹄
在課改中,不少學校出現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比如為活動而活動,課堂氣氛表面火爆異常,實則缺乏師生深層次的思維碰撞和真切的情感交流;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教師在課上仍按著預設好的教案牽引學生;為課程而課程,新課表讓人眼花繚亂,結果卻是開出了許多無法上的新課,或是帶有點綴性質的零散新課,諸種弊端不一而足。
「繼續推進新課改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我們也看到很多前行者在探索道路上栽了跟頭,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新課改必須堅持下去。新課改需要的是意識、責任和勇氣。這三點我們都不缺,那還等什麼呢?」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堅定的說道。
「我們追求的是有靈魂的課程改革,這個靈魂就是在多樣化的前提下,不斷推進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新課程建設。」 北京四中的劉長銘校長這樣說道。
「走進北京二中,不僅能體會到精緻的設施布局,還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書香味。」 「相比不少裝點門面、乏人問津的中學圖書館,二中圖書館真的能派上大用場。」許多學員在參觀後發出的感嘆。
新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實現走班教學」,這不僅要求學校打破原先的課程管理模式,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敦促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在以「搭建平台,激活內力,實現教師幸福發展」為目標的各種教師培訓項目中,北京二中教工讀書吧的建立,為廣大教師營造了一個舒適的讀書、休閑空間,也成為他們閑暇之餘「熱身」和「充電」的場所。
三、眼界決定世界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正本清源,幾所名校把新課改的突破口最終瞄準向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他們眼中,沒有學生的參與和發展,新課改就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下一步,就要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個性發展之路」,鼓勵學生快樂學習,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幸福成長。
「我們考察過國內不少學校,發現它們在開發多樣化校本選修課程時,更多的是強調學生高位能力培養這一塊,在學生生活情趣的培養上關注不夠。對這種情況,我們商量後得出了一個共同結論:多樣化的課程開發不僅應關注多樣化的學生,更應該關注學生多樣化的發展;課程開發中不僅要有陽春白雪,也應當有下里巴人。」負責學校多樣化課程開發與設計的盧副校長(人大附中)說道。
北京二中的鈕小華校長談到「那時候還有一種擔心,就是擔心萬一學生希望學校開設的課程是學校無法承受的,反而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再者,我們也感覺到在新課改的步伐上,應當是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絕不能試圖一蹴而就、一步登天。但是,以生為本一定是學校新課改所秉持的理念之一。」
在參觀二中時,帶隊教師說道:「學生們的需求和想法是豐富多彩的,有時也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的,比如我們收到並通過的學生申請就包括很多普高不會開設的不少職業技能課程,像「汽車模擬駕駛課程」、「花卉或盆景學」、「簡易蛋糕和西點的製作」以及「綠色有機蔬菜栽培技術」等。
四、將新課改進行到底
「我們樂在其中,沒有親身參與的人,恐怕很難會有那種巔峰體驗。但另一方面,你可能不知道,每當我走進辦公樓,抬眼看到迎面牆上『歷任校長書記』的宣傳欄,心中的那份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我更要強調的是,我心中的壓力也會油然而生。正是這種伴隨著壓力的使命感,督促著我不斷前行。」對四中劉校長的肺腑之言我深有感觸。
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需要智慧、魄力、勇氣。蕭山二中目前正積極深化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以構建促進學生幸福發展的課程體系為基礎,樹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課程文化觀,積極打造關注學生的完整心靈世界、指向完整人生的課程文化建設,在體現合作、對話和探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必修基礎課程、知識拓展課程、職業技能課程、興趣特長課程、實踐活動課程等五種課程板塊和國家、地方、校本三級完備的課程體系。通過不斷學習和借鑒,我們會踏步地向課程改革的縱深地帶高歌猛進。
Ⅲ 如何把民間工藝作為特色課程引入高中通用技術的課堂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
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相銜接,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
特徵的基礎教育課程,是國家規定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結構中,技術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如何才能做一名好的通用技術教師呢?
一、首先要熱愛通用技術課,要有敬業精神
通用技術課是高中生的一門必修課
。學生要學好這門課程,教師的引導是關鍵。由於這門課是新課程,專業教師隊伍還有待建設,因此,首先需要老師熱愛通用技術這門課,要有對技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和一定的責任感、良好的師德、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
二、要具備通用技術教師特有的專
業素質
1.要有寬廣深厚的教師專業知識
教師專業知識是指教師從事專業教學活動所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課程教學方面的知識,包括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而且這三個方面的知識應達到一定
的水平並相互結合與融通。教師的普通文化知識、所教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學實踐中,應將三種知識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專業知識結構。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理論知識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實踐性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不僅要學習新的
理論、策略或方法的知識,而且更應該理解、檢驗和反思自己的實踐性知識,以主動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
2.要有純熟的教師專業技能
專業化的教師必須具備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教師的專業技能包括教學技巧
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
(1)熟練的教學技巧。主要有導入新課技巧、講解技巧、提問技巧、多媒體運用技巧、變化技巧、結束技巧等。
(2)良好的教學能力。優秀的通用技術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
能力、教學實施能力和學生學業評價能力。
3.教師的專業品質。根據心理學關於非認知方面有關心理結構的研究,教師的專業品質可歸納為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專業性向和專業自我四個方面。
三、通用技術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應具備一定的創
新能力。
高中學生正處在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這就要求我們通用技術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要經常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通用技術課程教材培訓、教學研究活動,還有校本培訓和研究等,不
斷獲取、擴充新知識、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還應在精通本專業基礎上,增強學科相融性及綜合實踐能力,以一個新的視角,進行和完成教學工作,啟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和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創新。
通用技術教師既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及時更新知識,還要
有技術與設計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我們對申報通用技術市級中學教師資格的考試,既要考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要考他們的實踐操作,非常重視設計與創新能力。
四.通用技術教師要有教科研意識,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是專業化教師的必備素質
Ⅳ 如何辦高中特色教育
1、樹立現代的教育質量觀是辦學理念的核心問題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由此演繹的師生共同認可的行為准則,是學校的靈魂。先進的辦學理念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就是核心競爭
力和品牌,其核心問題在於有什麼樣的教育質量觀。
我國人口多,優質教育資源和就業崗位偏少,在現階段以及今後較長一段時期,通過考試相對公平地分配升學、就業機會是合理的存在,優質高中自然應當通過提高升學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一所好的學校,將來擁有更好的就業能力和機會。因此,教育質量包括升學率、就業率,甚至還包括學校的名望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收益。這當然有一定的功利性。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但教育的本質是使人成為人的事業,我們的教育質量應當在承認功利的同時,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須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有機統一起來。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重蹈「應試教育」的覆轍,把正當合理的質量追求異化為對學生智力的片面開發,扭曲為對學生身心的極大傷害。優質高中的教育質量,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更是捧出一個個既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不僅僅是追求升學率,更是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不僅僅是匯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更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不僅僅是今天培養的合格學生,更是未來市民的素質和城市精神的全面提升。
2、讓全面的教育質量管理成為一種文化
一是使用心和盡責成為教師統一認同的職業價值觀。有的教師工作按時上下班,既不多做一件事,也不多用半點心,不學習,不鑽研,把學校當作棲身之所,生存之地。表面上找不出任何岔子。有的教師,做事只求完成任務,出了岔子不承擔相關責任。前者是教師境界問題,後者是學校管理問題。我們認為,教師的工作是一種高智力活動,不動腦不用心就是失職。盡職還要盡責,職責必須分明。那種把教育教學工作當成機械操作的工作態度或方法就是失職,在自己的職業范圍內的出現事故就是失責。這樣提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師認真對待這種塑造人類靈魂的重要工作,用心做事,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消除那種「有所事事,無所用心」的非教師職業現象,消除那種「盡職不盡責」的現象。
二是建立完善的教育質量監督體系。學校應當成立了教科研督導處,專門負責對教育教學的科研調度和督導檢查,降低工作重心,由過去的「管理教學」向「引導教學」、「督促教學」轉變,建立起「一聽、二練、三查、四評」的監督體系。「一聽」即推門聽課,學校領導和教科研督導處定期深入課堂,隨機聽課,了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掌握第一手資料;「二練」即通過周練和月考,了解學生達標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建議。「三查」,以考勤為主的工作常規檢查;以備課、作業為主的教學常規檢查;以教學反思、教後感為主的教師自我提高檢查。「四評」即以課堂效率為主的課堂教學評估;以教研活動為主的備課組、教研組評估;以論文、課題研究為主的教科研評估;以大型考試、競賽成績為依據的教學質量評估。
3、通過校園環境和校園活動生成「文化」
首先要注重校園環境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功能。通過綠化、凈化、園林化、知識化,讓校園的一景一物,每堵牆壁,每個角落都在無聲地「說話」,賦予校園里的建築設施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在教學區內張掛學生的美術、書法、文學作品,展示學生的小製作、小發明,為學生提供展現才華、張揚個性、實踐創新的平台。校園環境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要發揮集體、個人甚至家長的積極性,大件由學校負責,自己能辦的由師生自己地動手完成。
其次是組織豐富多採的校園活動,使學生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充分認識自
我,克服心理障礙,施展才華,發展個性。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渴望豐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錮他們的興趣愛好,就不能讓他們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惡中摒棄糟粕,吸取精華。如果學生的課餘生活單調、枯燥,那麼各種錯誤的、庸俗低級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校園活動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規化。如升旗儀式、成人儀式、入團儀式系列,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系列,演講比賽、徵文比賽、創新大賽系列,書法、篆刻、攝影、集郵、樂器愛好系列等等。學生的文化素養越高,審美能力越強,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4、以新課程理念引領校本課程開發和課堂教學改革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並不是理念而是理念的動作模式和技術路線,真正意義上走進新課程,必須注重實踐。開發校本課程如家庭理財、音樂欣賞、心理健康教育、詩詞欣賞、書法、英語口語等,要求教師從課程的被動執行者變為編制、組織、實施、評價課程的主人,重在不斷地開發改進的過程,可以把新課程的理念轉變為教師可操作的、規范的動作模式和技術,讓老師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具體、規范的操作過程中既成為參與者,又成為學習者,不僅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本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還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特色科目,貫徹先進理念,進而形成學校特色。
課堂教學是學生受教育的主渠道,抓住了每堂課的質量也就抓住了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向40分鍾要質量。教學是教師施教與學生學習的互動過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個早已成為共識的理念,但在教學中存在著兩種現象:一是教師角色轉換尚未完成,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落後,滿堂「主講」相當普遍;二是教師角色轉換出現偏差,教師放棄了主導的責任,在「放手」學生發展的同時放任自流。抓課堂教學質量還必須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會學」上來;突出「思」字,從讓學生「學答」轉到「學問」上來;突出「樂」字,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上來。教師應少講、精講,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探究,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己去獲取知識。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一堂課上得好不好,不在於學生提不出疑問,提不出疑問恰恰證明學生的思維沒有被激活,沒能作深入地思考。
Ⅳ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1、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專三個屬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
2、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3、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Ⅵ 高中和初中化學課怎麼講才有特色,高手
問這個問題的樓主應該是一個化學教育工作者吧?初中化學主要是起到學生在化學課程上的學科啟蒙作用。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階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里涉及到的簡單理論,盡量用一些小實驗,讓學生覺得好玩,這樣就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講到氣體性質的時候,氨氣易溶於水,可以達到1:500體積的溶解度,這樣乾巴巴的一句話,學生肯定沒有興趣。但是你可以通過一個實驗,讓收集好氨氣的集氣瓶或燒瓶用細管子連接好,倒置在一個盛有水的水槽上,由於氨氣溶解到水裡了,倒置瓶子里氣壓小於大氣壓,水會沿著細管子噴射到集氣瓶或燒瓶里,形成噴泉一樣的效果,學生覺得好玩了,就願意去一一理解你講的內容。另外,這個實驗還能穿插介紹氨氣溶於水形成的氨水呈鹼性,可以在瓶子里預先放入無色酚酞試液,這樣產生的噴泉就是紅色的,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順便就把酚酞試液遇到鹼性變紅色,與酸性和中性溶液混合不變色介紹掉。
高中化學的講解就不能再僅僅是停留在實驗等小把戲上了,你就需要能夠結合教學的一些課程內容,穿插到實際生活或者社會現象的解釋中去。比如:電視新聞里報道下水道裡面放鞭炮或者煙花炮,發生大面積爆炸坍塌事故,你要能夠解釋,那是下水道裡面的微生物分解下水道廢物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體,在一定濃度下達到爆炸極限,遇明火發生爆炸,等等的事例。又比如說講到乙醚能夠毒害人的大腦神經系統,使人昏厥。這樣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學生肯定不喜歡聽,聽了也記不住。但是你可以引入電視劇「宮廷劇」里刺客出現的時候,往往手裡有一塊布,從後面去把布蒙在門口站崗的侍衛嘴和鼻子上,立馬就倒下了,刺客就如入無人之境,大搖大擺地進去刺殺重要人物,學生自然就情緒高漲多了。
通過以上的描述,總的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你要學會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味同嚼蠟的課程知識講的天花亂墜,幽默風趣,讓學生上課的時候睡意全無,這樣就有特色了。當然,學生的幽默風趣需要是隨著不同階段而日益增長的,我的回答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行為,具體教學中,不同的人群里要用不同的方法,既要讓他們覺得通俗易懂,但又有一定的知識理論在裡面,讓學生聽完能夠不斷的在點頭,哦哦哦哦哦……他們大腦里出現很多以前不能解釋的現象,聽完你的課,他們都豁然開朗了,那你的課程講的就有特色了。
Ⅶ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1、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專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屬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
2、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3、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人文、社會學習領域其他科目的教學相互支撐,與學校其他各項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Ⅷ 高中英語語法完全突破課程有何特色,共多少講
1、語法書都差不多,有一本就夠。
2、多積累一些詞彙,然後學一些語法!一定要攻克詞彙和短語,要熟練。
3、養成背單詞的好習慣,經常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英語學習起來並不是很難。
4、只要你用心去學,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Ⅸ 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特色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裡面有題目么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教育部對普通本科院校實施監督和宏觀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對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質量好壞的檢測,是本科院校改革、發展的「助推器」,也是市場競爭條件下本科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目前有關本科院校都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按照評估指標體系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挖掘本科教學資源,加強管理,重在建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以實際行動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在這一背景下,如何盡快地提高本科教學水平,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是目前有關本科院校建設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在賦予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進行宏觀質量監控的一項重要措施。評估工作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其著眼點在於建設,最終目的是推動和促進本科院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提升本科院校的整體辦學實力。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既是教育主管部門轉變職能、加強對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宏觀管理和指導的有效機制和手段,也是本科院校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自我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機遇。評估實際上是對本科院校辦學條件和教學水平進行考核鑒定。鑒定合格,相當於教育主管部門承認該校本科辦學資格,政府部門願意給這些學校投資,同層次的高校可以相互承認互修的課程和學分,顯然,這個鑒定將是本科院校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評估也是社會對高校的一個認證。通過評估的本科院校,可以得到行業、社會的認可;可以得到家長、考生的信任,使家長認可學校,考生踴躍報考;可以吸引優秀人才來校從教,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總之,通過評估,社會對本科院校的教育質量、教學水平給以認證,使學校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包括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管理、教學效果、學風7個一級指標,並要求有特色項目。評估體系實際是教育部按照「三個符合度」的要求制訂的:一是學校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符合程度;二是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和自己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三是學生培養質量與學校所定目標的符合程度。因此,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就是評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的規模及效應,對本科院校的改革、發展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
1.明確學校的定位,凝煉辦學特色。學校沒有特色就沒有活力和優勢,沒有優勢也就沒有水平。評估體系要求學校的辦學定位要准確,具體體現在要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注重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評估要求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有明確的指導學校教學管理和發展的基本思想和觀念,在教學改革中要有創新意識以及明確的教學改革目標;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改革與建設的關系,確保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在學校各種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得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改革思路更加合理科學。
2.加速人才培養進程,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評估體系對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是教學資源配置的方式、教學條件組合的形式和教學手段運用的總和,綜合反映在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風與學風、社會評價等要素和指標上。在人才培養上,要追求內涵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東西,並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21世紀大學教育人才觀、質量觀的核心問題,是培養和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1]。為此,我們必須轉變以往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應該在為提供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所需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上多作研究,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3.加強政策引導,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評估體系對學校的師資配置、師資隊伍建設有明確的要求。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擁有一支德才兼備、業務能力過硬、知識結構完善、職稱學歷結構合理、適應教育創新要求、精於素質教育實踐的師資隊伍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先決條件,也是學校學科建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有力支撐。在這一方面,高校普遍採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認為,在引進方面,學校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高學歷、高水平人員到學校工作;在培養方面,要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學位,以提高他們的學歷學位層次和學術水平。有些學校還通過政策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努力穩定現有的優秀教師[2]。比如,學校可以採取注入科研經費的途徑,穩定教師隊伍。通過調動和吸引教師參加科學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從而達到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4.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管理是評估的重要因子。要充分認識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並結合學校實際,採取有效的措施,強化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既熟悉業務,又有較強的服務意識,而且精通科學管理理論和掌握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教學管理隊伍;要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和教學基本文件,對培養計劃、課程建設、教學過程等與教學有關的各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並在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體制;要建立和健全自我完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機制,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體系,使學校教學管理走上信息化、規范化、正規化的道路。在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現代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教學管理的監督、評價、激勵機制,並在教學管理中進行改革創新,才能符合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教學質量標准,才能保證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是評估必不可少的方面。實踐教學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是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陣地。尤其是工科院校各專業的應用性、實踐性很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時代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在實踐中完成,必須讓學生親自在千變萬化的現實工作中經受鍛煉、積累經驗[3]。所以,學校應尋找、選擇一些組
Ⅹ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學院特色高中班的課程和普通的課程一樣嗎
文化課是與高中同步,先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學院日韓項目教學點學習高中文化課程+藝術專業課程(含音樂、美術、舞蹈、傳媒)+韓語/日語,可獲得中專學籍,可選擇參加國內普通高考,亦可選擇直升韓國、日本重點大學。廣東外語大學與韓國著名大學簽訂校際間合作培養協議,日語或韓語過關後,100%保證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