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什麼是課程綜合化

什麼是課程綜合化

發布時間: 2021-01-19 20:24:38

❶ 1、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當代強調課程綜合化的原因有哪些

為什麼倡導綜合課程:文化或學科知識的發展是相互作用、彼此關聯的,內而我國長期以來具有相容互隔離、彼此封閉的情況;學生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國的學生往往與社會生活相脫節;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整體性,而我國的學生整合知識經驗的能力不夠強。

❷ 幼兒園綜合性課程中綜合的方式有哪些

一)綜合性課程的涵義 綜合性課程就是將課程的各種因素綜合化的課程。 課程的綜合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例如學科領域的綜合、發展方面的綜合、通過專題的綜合、通過幼兒園環境的綜合等,但是,最為常見的則是通過主題的綜合。 不管以哪種方式綜合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在結構上都可以有不同的結構化程度。 結構化程度高的綜合性課程,仍然反映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的行為目標為導向,以結果為評價標準的課程特徵,在這種課程中,教育活動可能成為各學科教育活動的湊合,從而使綜合性課程成為"大拼盆";相反,結構化程度低的綜合性課程,則能比較理想化地反映以兒童為中心,以課程的過程原則為取向,以活動過程為評價依據的課程特徵,在這種課程中,教育活動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與兒童的真實生活經驗相符合。 應該看到,綜合性課程的長處在於能夠通過綜合化的方式而實施較低結構化的課程。 1、 學科(領域)的綜合 幼兒園課程若由各學科(領域)綜合而成,那麼各學科(領域)的活動結合成一體,它們相互支持,相互補充,減少重復,使兒童的學習活動變得更為有效,更具意義。學科(領域)的綜合可以是兩個學科(領域)的綜合,或者是兩個以上學科(領域)的綜合,包括全部學科(領域)的綜合。 2、 發展方面的綜合 幼兒園課程若以兒童發展的各個方面活動綜合而成,那麼涉及兒童發展的各個方面的活動也會結合成一體。 3、 通過專題的綜合 專題比主題具體,它往往集中於一個范圍狹小的事例上。 例如,鳥類可以是一個專題的題目。兒童可以閱讀鳥類的故事,可以畫鳥或者用不同的材料製作鳥,可以觀看有關鳥類的錄像,還可以練習鳥類飛翔的動作,等等。 4、 通過幼兒園環境的綜合 幼兒園課程也能夠通過室內和室外環境進行綜合化。在幼兒園課程中,游戲有其特殊的地位,可以通過對幼兒園室內和室外游戲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使幼兒園課程的目標、內容等得以落實。 例如,在活動室內設置的"娃娃家"中陳放書本、報紙和便條,可以促進兒童語言和社會學習兩方面活動的綜合;又如,在科學角內多種材料的提供,能將兒童的科學活動、語言活動和社會學習活動等綜合成一體。 5、 通過主題(thematics)的綜合 通過主題的綜合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是最為常見的。主題可以被看成是一些專題的集合體,就主題而言,也許並不在於達成一個具體的目標,但是,每一個學習的專題都與主題有關聯。 (二)綜合性課程的長處和弱點 (1)綜合性課程是有關聯的課程 對兒童而言,學習應該是有關聯和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以前經驗的延續,並對以後的生活具有價值。綜合性課程以解決兒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為出發點,對兒童提出了挑戰,使兒童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面對沖突,建構概念。 (2)綜合性課程能促進主動的學習 兒童主動的和個性化的學習常是最有意義的學習。綜合性課程能為兒童提供活動,讓兒童主動地去參與,在與材料和他人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經驗,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或旁觀客觀事實。 (3)綜合性課程由兒童一起參與設計,並能符合兒童的興趣和需要 在綜合性課程中,兒童積極參與教師設計課程的過程。教師充分考慮到每個兒童的文化背景、發展潛能和興趣,運用多種方式為兒童提供適合不同兒童的各種活動;而兒童則不斷地為教師提供各種信息,使教師能夠根據兒童的個體化狀況設計和調整課程計劃。 (4)綜合性課程能使 兒童發展與知識結合成一體 綜合性課程不只是關注兒童認知的發展,而是充分顧及兒童多方面的發展,使兒童認知、情感和身體各個方面的發展相互支持,相互增強,從而在綜合性的活動中去獲得經驗和知識。 但是,綜合性課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相反,這種課程也存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不可能達到知識完整性的要求。 二、幼兒園綜合性課程中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 (一)幼兒園綜合性課程中教育活動設計的原則 1、 教育活動應與兒童的個體差異相適合 在綜合性課程中,應能為兒童提供多種機會,允許兒童以不同的方式主動地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允許兒童自主選擇和主動生成,使他們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2、 教育活動應與群體兒童相適合 在綜合性課程中,教育活動應與小組的群體兒童的發展水平相適合,使兒童能在與其他兒童一起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分享、商量、妥協等交互作用的方式得到發展, 3、 教育活動應與文化差異相適合 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關注兒童的這些活動是否適合兒童所處的文化背景,使來自不同種族、不同經濟狀況和教育程度的家庭的兒童都能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能從自己的文化以及其他的文化中獲得益處。 4、 教育活動應將發展與學習連結一體 教育活動若能將兒童發展與學習連結一體,會使兒童的學習變得更為有意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的發展。綜合性課程中的教育活動有這方面的優勢,應充分給予關注。

❸ 什麼叫綜合理科專業

綜合理科教育專業是文化教育學科下的一個專科專業。

培養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及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掌握先進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的教學、管理及研究上具有良好的基礎和發展潛力,能夠有效指導中小學生終身化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的預備教師。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教學論、研究性學習、科學史。

就業方向:可擔任初中科學課程,也可擔任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分科教學工作,還可以到社會上從事相關工作。

❹ 課程的綜合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最為常見的是通過什麼

基礎知識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的六個基本目標是什麼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2:、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間專在聯系的屬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3、形成從自我的周遭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的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6、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和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❻ 大學綜合化改革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大學課程綜合化改革始於80年代初期,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某些方面已取得較大的進展。
(一)理論研究成果有了一定儲備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但這一點多年來被忽視,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並未得到應有重視。除了宏觀專業調整之外,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2012湘潭大學深圳成考 )教學手段的改革上,既沒有具體可行的措施,更缺乏理論的指導。80年代中期以後,一些高校、學科和教師,借鑒國外的課程理論與教學方法,自發地進行了一些改革試驗,寫出了大量的經臉總結文章與試驗報告,佔全國高教論文總童的42%。在此基礎上,高校教學理論研究開始起步,出版了《大學教學論》(於美方編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高等學校教學論》(李希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高校教學概必(唐安國、忻福良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1年)、《高學校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王偉廉、鄒大光等著,雲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等一批學術著作,特別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一書,首次對我國教學改革中的有關重要理論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不少高校教學理論研究文章也相繼發表。在這些論著中,論述大學課程綜合化問題的佔有相當篇幅,無論是數里還是質量上都有了一定的理論儲備。
當然,從嚴格意義上看,上述大多論著集中在對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課程改革的介紹、評價方面,對國內高校課程綜合化改革缺乏系統的調查研究,理論上的研究亦嫌不夠系統深入。總的看,理論上的系統研究還須付出很大的努力。(2012湘潭大學深圳成考 )
(二)實踐改革取得一定成效O1.課程結構經過改造,更利於文、理、工等學科的相互融通與滲透。許多高校提出「厚基礎、寬口徑」、「淡化專業、強化課程」的本科教育改革目標,並力圖打破以「專業」為單位構建課程體系的傳統,將相近的專業合並起來共同構建課程休系。打通了公共課和荃礎課,通常在一至二年級修習。原有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則劃分為幾個專業方向,並相應地形成了幾個課程組(即模塊),大致從三年級修習。在最後一年中修習一部分自由選修課,其占總學分的比重大致在10%~25%之間。改造後的課程結構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使文、理、工等相互滲透的餘地更大,為課程綜合化改革提供了前提條件
2.從多方面入手,課程綜合化組織方式呈現多樣化。
(1)文理課程的互修。各校一般規定文理互選課在4~8學分之間,用以鼓勵學生跨學科選修,拓寬知識面,提高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
(2)增加綜合性專業與課程。綜合性專業如機電一體化、材料學、商品學、經濟信息管理技術、環境學、生物化學等專業,是在人才培養上實現學科之間交叉滲透的較高級的形式。綜合課程如投資經濟學、教育社會學、人口統計學、生物地球化學、經濟計量學、教育生物學等是學科交叉的結果,由學生選修,從而達到融會貫通各科知識的目的。
(3)設置輔修、第二學位和雙學位課程,給不滿足本專業課程的優秀生以更大范圍的選課自由。相對於放開手腳讓學生自由選課以構建自己的復合型知識結構那種形式來說,它更能保證學生獲得跨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4)在優化教學計劃、削減課時和精簡內容的同時,加強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和實踐課程。它們兒乎溝通了所有主幹課的內容,學生從中能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5)重視第二課堂課程。學術型、文體型、社團型、勤工助學型等多種類型的第二課堂課程,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這對於滿足學生自身對多元價值的追求、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正規課程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3.人文社科課程不斷得到重視,綜合課程體系改革開始起步。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理論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呼聲漸高,不少高校都開設了大量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增設了有關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原國家教委首批確定49所高校為拿質教育試點學校,這些高校大多在改革實踐中加強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綜合。1994年開始,國家教委還開始了一項「21世紀高等學校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宏大工程,以本科教育為主,對各科類的教學,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到教學管理,均要求進行系統研究和試驗,可以說,全國范圍內高校的課程體系改革已經開始起步。

❼ 中山大學物理化學考研基礎綜合考什麼課程

你好,根據中山大學2011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知,物理化學專業考試科目如下: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653化學(A)
(4)866化學(B)
復試專業課:
F3106物理化學研究方法與新技術

主要考試范圍:
653 化學(A):本科目考試范圍為:無機化學基本原理及元素無機,熱力學動力學初步及多重平衡、原子分子結構、配合物、氧化還原與電化學、周期律及p、d、ds區元素; 有機結構及酸鹼理論,各類官能團化合物結構、命名、物性、化性及波譜性質。有機反應機理、活性與選擇性分析、立體化學,有機合成路線設計; 高分子基本概念,聚合反應基本原理,聚合物結構與性能。不再提供參考書目。
866 化學(B):本科目考試范圍為:分析數據處理,滴定法,重量法,吸光光度法,分離與富集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和分子光譜法,色譜分析法,質譜法,電分析方法;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電化學,膠體與表面,統計熱力學基礎;量子力學基礎知識,原子和分子結構,配合物、金屬和離子化合物結構,分子對稱性,晶體結構,超分子化學基礎知識。不再提供參考書目。
F3106 物理化學研究方法與新技術:化學熱力學(溫度的概念、熱力學三大定律,多組分體系,化學平衡與相平衡,統計熱力學基礎),電化學(電解質溶液,可逆電池電動勢及其應用,電解與極化作用),化學動力學(反應級數、反應速率方程、反應速率理論、活化能),界面物理化學、吸附現象與催化基礎,大分子溶液、膠體分散體系和納米粒子制備初步。不再提供參考書目。

註:2011年中山大學不再提供參考書,需要你自己根據列出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和准備,如果你找不到合適的參考書,可以參照2011年中山大學給定的參考書:
http://wenku..com/view/79aadd1b6bd97f192279e9a1.html

❽ 學科課程的綜合化

1.從人類認識發展規律上看。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螺旋式上升的,總要經歷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過程。在古代社會,人們是把客觀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和認識的;到了近代社會,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經歷了以分化研究為主的時期;進入現代社會,人類的認識則又呈現為以整體化為主進行研究的階段。
2.從現代學科發展的特點來看。一方面學科越分越細,門類越來越多,知識總量的增長越來越快;另一方面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交叉日益加劇。在這兩方面趨勢並存的情況下,如何以有限的時間去掌握和運用無限增長的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知識,是現代教育面臨的嚴峻挑戰。
3.從學生學習能力的發掘來看。現代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科學技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面對所有社會問題,都需要具備運用多門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為適應科學社會化、社會科學化的進程,有人提出「綜合就是創造」的命題。 一方面,學習或教學採取分學科的方式是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生整合的作用。基於這樣的認識,如何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教學的質量,這就出現了源於學科綜合化趨勢的課程綜合化要求。在我們看來,正確把握課程綜合化趨勢,有這樣幾個基本點。
1.當前學科課程綜合化的大趨勢,並不特指某種形態的綜合課程的開設,也不是從根本上取消學科分類,而是要從以學科為中心進行分解知識教學,轉到以學科為基礎或支撐,進行整合知識教學,著重培養學生自主拓展知識的能力。
2.無論是分科形態的課程還是綜合形態的課程,都面臨重新構建體系的任務。「分類是科學的起點」,這一命題仍然是正確的,綜合的基礎是分類,綜合的過程是再分類,綜合的結果是更高層次的分類。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綜合課程的構建不同於分科課程,其整合過程具有新的學科課程生成的意義。
3.課程綜合化,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將貫穿於課程改革的所有環節。就此而言,無論是綜合課程還是分科課程,概莫能外。從這個意義上講,綜合課程的開設又不意味著增設新的學科課程。它不是分科課程的補充或擴展,也不是分科課程的改進形態,更不是按領域重新劃分學科群體,而是現有部分學科課程的替代形態。
4.從文化價值的取向來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有整體化思維的特點,如天人合一、政史合一、文史合一等。而綜合在西方現代科學的發展中之所以受到關注,與其說是對科學分類的否定,倒不如視之為對科學文化價值功能的反思。因此,在文化價值的視野中看席捲全球的綜合聲浪,更不宜籠統地歸結為對學科分類的否定,而要把分類與綜合很好地結合起來。

❾ 課程改革從實質上講,就是課程的什麼問題 A綜合化 B系統化 C理論化 D現代化

課程改革從實質上講,就是課程的現代化問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