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平台
Ⅰ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 有多少個
我公司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台產品,已經有了6年的歷史,在近200所高職、中職院校,以及部分本科院校得到了應用。
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職業院校網路學習體系建設的核心,能夠用來進行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網路課程建設、學習資源共享,以及開展網路教學服務、自主學習服務、實踐學習管理、虛擬實踐學習、企業培訓服務、社會培訓服務等各項教學及社會化服務。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啟動了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示範校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基於《關於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0]9號)、《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1]202號)、《教育部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等文件的精神,該「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開始全面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的校級「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工作。
Ⅱ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有高等職業教育
高職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1.早在清末1902-1904年的「壬寅-癸卯學制」中,就規定了「高等實業學堂」和「高等師范學堂」,這兩種高等學堂就是中國近現代意義上最早的高職院校。
2.中華民國政府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學制」和1922的「壬戌學制」的專門學校和高等師范學校,是中國近現代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影響最深遠的1922年制定的「壬戌學制」至今仍然在台灣貫徹實施。
3.1949年後,中國的高職院校除了高等師范院校真正是在繼續走高等職業教育之路外,其他的高等職業教育幾乎沒有或是名存實亡。
4.1980年,天津職業大學創辦,這是1949年後在中國大陸出現的第一所師范院校之外的高職院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5.1985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決定」頒布以後,全國先後建立起120餘所職業大學,舉辦高職教育。
6.1991年,中國頒布《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決定」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性質、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務、措施等都作了明確規定。並再一次重申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問題,也再一次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任務。
7.1993年,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後由國務院頒布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會議明確指出我國教育今後發展的兩個重點,一是基礎教育(重中之重),二是職業技術教育。「綱要」更加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有計劃的實行小學後、初中後、高中後三級分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發展、相互銜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積極發展多樣化的高中後職業教育和培訓。通過改革現有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和成人高校以及舉辦靈活多樣的高等職業班等途徑,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 8.1996年,召開了全國職教工作會議,同年,全國人大通過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職教會議提出,通過三級分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三改一補」(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成人高校改革;中等專業學校辦高職班作為補充)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同時,《職業教育法》的頒布使職業教育走向了依法治教的道路。《職業教育法》的第13條指出:「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根據需要和條件由高等職業學校實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學校實施。」
9.1998年,全國人大通過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確指出:「本法所稱高等學校是指大學、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專科學校,其中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在本法中非常明確地把高等職業學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確定了下來。
10.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國際教育標准分類》。「標准分類」將教育分為七個等級:學前教育為0級、小學教育為1級、初中教育為2級、高中階段教育為3級、高中階段與大學階段之間有一段補習期教育為4級、大學階段教育為5級、研究生階段教育為6級。「標准分類」將大學教育(5級)分為學術性為主的教育(5A)和技術性為主的教育(5B)。「標准分類」對學術性為主的教育(5A)描述為:「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論性的,目的是進入高級研究課程和從事工程要求的職業作充分的准備。」「標准分類」對技術性為主的教育(5B)描述為:「課程內容是面向實際的,是分具體職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或某類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級學業的學生一般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從「標准分類」可以看出,5B就是我國所追求的高等職業教育,它的發展是世界教育的總趨勢,而不是一個國家的現象。標准分類的頒布,使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權威性的確認。 11.1999年6月全國教育工作會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決定」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12.2006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文件《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開始實施被稱為「高職211工程」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力爭到2020年中國大陸出現20所文化底蘊豐厚、辦學功底扎實、具有核心發展力且被國外高等職業教育界廣泛認可的世界著名高職院校;重點建設100所辦學特色鮮明、教學質量優良在全國起引領示範作用的高職院校;重點建設1000個技術含量高,社會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和行業優勢的品牌專業。截至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財政部已經正式遴選出了天津職業大學、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和8所重點培育院校。自此,中國大陸的高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院校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發展歷史時期。
Ⅲ 高等職業教育的專科教育
我國現行的高等專科學制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學習2~3年,畢業後授予大專畢業文憑,這顯然符合條件3、4,而是否符合條件1、2則要作具體分析:當它在其生源入學前或入學後的短期內不對其進行任何過渡課程的補習,直接實施以壓縮了普通本科模式課程計劃,並將培養目標指向工程師系列人才,要求在學期間完成「工程師的初步訓練」時,其屬性顯然不是高等職業教育,而應屬於普通高等教育(ISCED5A中的「工程教育」);而當它強調補習以強化職業意識和訓練基本技能為主的過渡課程,並將培養目標轉向在生產第一線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高級技術員類人才時,就應屬於高等職業教育(ISCED5B,「技術教育」),當然其課程計劃必須具有注重實踐、強調應用的職業教育特性。有的同志說企業中有很多助理工程師實際上在乾的就是技術員的工作,因此工程師的初步訓練同樣也能滿足技術員的要求,我們認為這種看法不能成立。如前所述,工程師與技術員作為兩種不同系列的人才,其知識能力結構不同,所需訓練的基本要求和課程特性也必然因此而不同。具體說來,由於技術員系列人才直接為生產運轉現場服務,故培養高級技術員的這種高等「技術教育」相對』工程教育」而言,其基礎理論課的比重較小且內容淺顯實用,專業課中有關設計和研究的內容較少,而工藝、運行、管理、維修、操作等技術性內容較多,實驗、實訓和實習也佔有更大的比例,而且在許多職業領域內可以直接與中等職業教育的有關專業課程對口銜接。本科層次的分析也與此相類似。
Ⅳ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有哪些形式
一:委託辦學的職抄能部襲門設立學校,比如教育部委託當地政府委託辦學(基本都是公立)
二:企業、單位組織的辦學
三:行業組織的辦學比如鐵路學校、衛生學校
四:特定人群的組織辦學:女子學院
五:校校或者校企兩個主體聯合辦學
六:個人組織辦學
Ⅳ 高等職業教育的應用
根據以上所揭示的高等職業教育核心內涵,我們可以得出一組用於判別某種教內育現象或學制是容否屬於高等職業教育的簡明判據。只有當一組判據所指明的條件全部滿足時,作為學歷教育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才能成立,否則應另作處理。這組判據由以下四項條件構成: 「中間人才」(技術員類)系列中的高層次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具備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綜合職業能力的,為生產和管理第一線服務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將設計、規劃、決策轉化為現實產品等物質形態,或對社會產生具體作用。這種培養目標直接決定著課程內容和課程標准。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一樣應有多種學歷層次,具體應視不同專業的實際要求與學習年限而定。就實際情況看至少應有專科和本科兩個層次。
上述判據中,條件1是基礎,條件2是核心,條件3是保證,條件4則是必然結果。根據上述判據,我們試分析以下若干現行學制是否屬於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
Ⅵ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 有多少個
我公司共享來型專業教學資源庫自平台產品,已經有了6年的歷史,在近200所高職、中職院校,以及部分本科院校得到了應用。
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是職業院校網路學習體系建設的核心,能夠用來進行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網路課程建設、學習資源共享,以及開展網路教學服務、自主學習服務、實踐學習管理、虛擬實踐學習、企業培訓服務、社會培訓服務等各項教學及社會化服務。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啟動了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示範校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基於《關於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0]9號)、《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1]202號)、《教育部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等文件的精神,該「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開始全面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的校級「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建設工作。
Ⅶ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還有哪些要完善的地方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最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應該是職業技能的培養上。應該注重對高職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培訓。
Ⅷ 高等職業教育,哪位專家對課程標准比較有研究,還有著作名稱
全國本科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協作會、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等全國性協會組織的成員單位。 學院現有職業技術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安全技術及工程、應用心理學
Ⅸ 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為何只定位在專科層次
職業學校是承擔學歷性職業教育任務的機構,分為初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
初等
初等職業學校是在完成小學教育的基礎上實行的職業學校教育。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提高國民素質和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要求,各級政府應當保證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行。我國絕大多數地區能夠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但是在一些老少邊窮地區,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有一定困難,因此,在完成小學教育以後,可以通過舉辦初等職業中學,進行職業學校教育,為當地培養實用人才。
中等
中等職業學校是在完成初中教育的基礎上實行職業教育的學校。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四類:
(1)中等專業學校(簡稱「中專」) 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一般三年。傳統的培養目標是中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小學教師。改革開放以來,培養目標已擴大到各類技能型人才。
(2)技工學校(簡稱「技校」) 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以3年為主,培養目標是中、初級技術工人。
(3)職業高級中學(簡稱「職業高中」、「職高」)在改革教育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等職業學校,大部分由普通中學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以3年為主。培養目標與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類似,以生產服務一線的操作人員為主。
(4)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簡稱「成人中專」) 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起來的中等職業學校,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主要是在職人員)培養成中等技術人員。學制二年或三年。
高等
高等職業學校是在完成高中教育的基礎上實行職業教育的高校。
高等職業學校簡稱「高職」,是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通高校。招生對象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與高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三年。高等職業教育是在專科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高等職業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專科程度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
我國高等職業學校只有一類: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高等院校的一級學院,等同於高等專科學校,並逐漸開始取代高等專科學校。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要內容,在大學錄取順序中為統招第四批、普通專升本招生,也是「三校生」(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單考單招的錄取院校,同時一些普通高校專升本的教學工作也安排在某某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是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在沒有地方性大學或學院覆蓋的地方作為籌備地方大學而存在,也可以作為地方性大學或學院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