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小學數學課程
A.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構成
一、 課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所以,在備課時同樣體現在「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無不以教育觀念的變革為先導,教育每前進一步,無不依賴教育觀念的突破,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有突破和創新,可以說,沒有教師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樹立.我們不僅要對學生今天的數學學習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教師若真正確立了這樣的理念,就會在備課上關注學生,只有將以上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教師們在備課中才能給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
二、 課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課標」在具體課程目標中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四個方面的數學課程目標.通過知識與技能、態度的結合,知識與情感的結合,來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是課程標准向我們提出的新目標要求.大家知道,數學枯燥無味.因此,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的把握上,除了「雙基」目標外,還要注重:(1)每一節課都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目標,落實這一主要目標比教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為重要.它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情感,最後才是一種結果.例如: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讓孩子們認識了「10以內數」之後,迅速地將孩子們引進了一個精彩的世界-----
同學們,你們能用身邊的事物說說你心目中的數字嗎?老師用期待的目光掃視著全班同學,小手一個個地舉起來了.x0d「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
「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共是10個手指頭.」
「我的衣服上有5顆紐扣.」-------
老師巧妙的一問,讓學生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三、 課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x0d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蘊涵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我們知道小學教材體系有兩條線索:第一條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第二條是數學思想方法,這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不很明確地寫在教材中,是一條暗線.前者容易理解,後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寫什麼,後者是明確為什麼要這樣寫.例如:「進位加法」的進位問題.從教材的表層不僅是出現幾種不同的演算法,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要提倡學慣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深層次挖掘,我認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引導學生掌握以「十」為單位的計算的思想.這也更是後續學習的需要.
因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人類的認識經過兩次飛躍.從逐一計數到按群計數是第一次飛躍.從按群計數到以「十」為單位計數是第二次飛躍.
三、 備課要找准教學的切入點.
《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因此,備課時教師要能想到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己已經解決了什麼?
3、學生還想知道什麼?
4、想知道這些問題,學生是否能通過合作來解決?
5、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6、哪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與延伸等.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了,也就明確本節課中教學的切入點和主要完成的目標了.
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落到實處那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
B. 小學數學課程的含義
通過義務來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源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C. 如何自學小學所有數學課程
作題 網上有許多
D. 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掌握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的知識。
(2)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初步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要求
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和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統計的一些初步知識。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具有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培養學生會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使學生逐步形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並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它們的表象,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量關系和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E. 小學數學課程任務是
1、以培養數學素養為基本追求,即以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為學校數專學教育屬的基本出發點,將小學數學教育定位於:不追求將所有的兒童都培養成為偉大的數學家,而是培養他們最基本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要使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自信心,有解決現實數學問題的能力,學會數學交流,以及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素養的基本特徵包括發展性、過程性和實踐性;
2、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為基本的目標,包括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
3、以將數學運用到現實情境為基本能力,包括學會用數學的思想來考察現實與構建普遍知識與特殊情境的聯系。
1)、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兒童觀察和認識周圍世界最簡單的數量關系,建立情境與一般法則的聯系,從而激發他們超越這些規則並能用數學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動機,真正使用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和思維的組成部分。
2)、在普通的數學規則和特殊情境之間,其唯一橋梁是學生有意識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數學思維。
F. 如何利用和開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
東鄉紅星小學 封素榮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運用教學資源是深化課程改革、實踐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小學數學課程資源就是要擯棄過去那種「教室是唯一的學習場所,教師是唯一的知識傳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學習資源」的舊有課程資源觀,使課程資源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 成功運用和激活各種教學資源應從多方面入手,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議,與大家一起共勉. 一、教材資源是航標。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和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不僅在內容標准中單列「主題探究」,而且在其他主題中都給出多項活動建議和探究案例。這就要求教師應該主動的對教材進行開發,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由於思維定式、且許多小學教師都經歷由傳統教學模式向課標所要求的新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因而不少教師出現不適現象。我校的不少數學老師反映新課標教材沒有以前好上就是這種不適的表現。對於教材的使用,有人認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覺得這是打開固守教材這種教學資源的一個很好的鑰匙。 二、學生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擯棄過去那種教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架勢,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釋放給學生敢於想像、大膽猜疑或否定的俗成概念空間。想像是創造力始發的翅膀。一讀小學的學生寫:「天空中兩只鳥兒飛過,遠處楊柳依依…」.其父認為「兩只」應改為「一對」。生問:「你怎麼知道一隻是公、一隻是母」?父親啞然。允許學生質疑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在教師眼裡認為是不可思議的)會讓我們的教學充滿活力且生成意想不到的新知識。 三、教師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對自己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必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要徹底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積極探索適應學生自主、創造、探究性學習需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切實提高教學效益。教師自身應不斷的進行業余學習、不能墨守成規。教師的文化底蘊、人文素養、人格魅力等對於學生來是一種天然示範(即活生生的教學資源),教師的出口成章、信手拈來、下筆如飛都會潛移默化到學生中,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原動力。 四、實際上,本地的鄉土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網路教學資源等等適時、充分滲透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對打破以往單一、封閉地使用教學資源的模式都起著不可低估的力量。 總之,對於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我們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開發和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這對提高我們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G.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結構安排
1.「數與代數」結構安排
1
2.「量與計量」結構安排
4
3.「空間與圖形」結構安排
5
4.「統計與概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