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課程資源收集
⑴ 學校課程資源是指哪些方面
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
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在各種課程資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學生物課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課程資源外,還應當配備生物實驗室及相應儀器設備、生物學教學軟體、生物類圖書及報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等,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設生物園。此外,校園網上的有關信息以及校園中的生物也是應當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
教師在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向學校領導宣講《標准》的要求和生物課的特點,努力爭取校領導的理解和支持,豐富學校的生物課程資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所頒發的生物學教學儀器設備目錄,以及生物學教學掛圖、投影片和音像資料的宣傳征訂材料,根據教學需要向學校申請購置。
第二,如果學校擁有較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當注意進行適當整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課程資源的需求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比如,關於生物體的結構,如根尖的結構,花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實物或模型具有真實感和立體感,可以作為首選的課程資源;掛圖或投影片具有圖像清晰、各種結構名稱有明確標注等優點,可以在觀察實物或模型後用來進一步觀察和識別;用課件來演示亦無不可,但有大材小用之嫌;放錄像片(展示結構時配以背景音樂)則顯得喧賓奪主了。關於動態過程的內容,如動物的胚胎發育,細胞分裂等,用靜態圖解表示則有較大局限性,用動畫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教學,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對各種課程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第三,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學校校園中的生物及用學校經費購買的生物材料,都是學校提供的重要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具有其他課程資源難以替代的價值。《標准》十分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觀察,觸摸乃至操作活的生物體,與面對模型、標本、掛圖甚至觀看錄像片相比,學生的情感體驗要豐富、鮮明而深刻得多。因此,不能只盯著儀器設備而忽視生物性的課程資源。有的教師用錄像片播放實驗內容,以此來代替學生親自參與的實驗活動,如果用於個別材料難找或因為其他困難難以完成的實驗尚可,作為一種先進的做法推而廣之就有失偏頗了。實際上,學校的生物園是學生探究和實踐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這一資源的完備不能完全依賴學校,應當讓學生成為生物園的主人,在使用這一課程資源的同時,也參與這一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管理。
第四,學校的課程資源並不只是為教ψ急傅模渲脅簧僮試從Φ庇糜諮淖災餮啊⒅鞫驕俊8蕁痘〗逃緯談母鋦僖ㄊ孕校返木窈汀渡錕緯癱曜肌返睦砟睿獯慰緯談母鐧鬧氐隳勘曛瘓褪譴俳胺絞降淖洌繼驕啃匝啊R迪終庵直涓錚隹懇槐窘炭剖槭遣還壞模靠翁蒙系?5分鍾也是不夠的。學校圖書館或資料室、生物園、生物實驗室等,都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所需要的,應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查閱書籍,做探究性實驗,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學校應當為此提供條件。
第五,學校的某些課程資源可以校際共享,在有些城市已經出現這樣的做法:有的學校專門培養草履蟲,有的專門培養果蠅,有的學校則專門養花,通過校際共享,這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自《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解讀》)
⑵ 提供班級共享的資源有那些
內容通過網路網盤分享,
如果有幫助希望能採納。
不懂得地方請私信
⑶ 如何對身邊的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已從教 20 余年,在從教生活中我深有體會 ,教學資源的積累非常重要。 新課程實施後, 資源的收集和積累更是尤為突出。接下來我想把我多年來收集資
源的苦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A. 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的巧用。 我自隰縣師范畢業, 分配到鄉鎮農村中學。
開始主帶數學,兼帶美術;後又兼帶過體育、地理、生物等課程。由於美術教材 資源的匱乏,又缺少繪畫的工具、模特等。我領著學生到學校的空地上,讓他們
在地上用石子勾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圖案。比如:山包、樹木、花草、房屋等。 後來隨著條件的改善, 我幫學生購買了紙和筆。 從簡筆畫到素描,
讓學生去感知、 去體驗。當然,教材是我自己備課時編寫的。體育器材的短缺,更需要開發地方 資源。比如兩棵樹間做單杠、鞦韆、繩梯等。
B.文本資源的收集與積累。我帶數學十八年,送過七、八屆初中畢業生。 期間,用過約四種類型教科書。每種教科書都有他的時代性和局限性,為了使學
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我首先向老教師請教,主動聽他們的課,向他們學習教 學經驗,收集他們的「科研成果」轉為我用。再者,自己訂購數學資料,進行題
型累計,如: 《數理化》《數學周報》《學習報》《山西教育》等。隨著時代的 、 、 、
進步,課程的改革,我們身邊的資源越來越多、越來越雜,這就促使我必須博覽 群書,取其精華。為此,我曾編了一本初三復習題集,用了三屆,每屆都有更新。
當然,我沒有出版過,也沒有在外校交流過。又一輪,新課程的改革,我感到我 越來越不會教學,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課改後我用過新人教版、北師大版及華
東師范版。它們的編排主導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加上「多媒體」的使用, 僅靠文本資源的積累已遠遠不夠。
C.錄像、投影片的使用。我曾做過好多優秀的投影片,使用過錄像教學。 他們有的能提高課堂效率,有的反而變成累贅。我感到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符
合實際環境及學生資源的實況,千萬不要喧賓奪主。 D.數字資源的學習與積累。新課程的使用、普及,又一次把我推向選擇的
絕境。我面臨不會電腦、不知網路為何物,更不要說制什麼課件。為此,我購買 了許多學習電腦的書籍,進行了認真、刻苦的自學。終於於 2004 年 6
月制出了 我滿意的第一個課件——「平方差」公式的探究與拓展。此時,我從教的鄉鎮中 學,僅有 10 台裝有 windows 98
系統的微機,沒有多媒體投影機。全縣也只有蒲 縣第一中學有一台多媒體投影機。於同年, 我被調入了蒲縣一中。在後來的教
學中,我摸索、探究,不敢懈怠。發現僅靠自己製作,又繁瑣,又太累。我開始 收集和積累其他教師的課件,建立了課件庫。此刻,又有一意外收獲,數學周報
社,給我贈一光碟。上邊錄入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數學課件,我只需以我的學生情 況進行修改,就可用了。當然,光碟與題庫,在我數學教研組共享了。隨著多媒
體的普及、網路的接通。於 2006 年,一中要對教師進行一次全面電腦知識的培 訓, 要我作主講教師。 怎麼辦?我那點兒知識怎麼面對老師們,
我給他們講什麼? 我想到了網路,於是求助於網路,在網上下載了培訓課件《信息技術培訓教材》 。
先和我選的三個輔導老師一塊進行了探究學習,研究了培訓方案。自此,我也就 轉行做了微機教師。
最後,我要說,沒資源找資源;有資源學習資源、優化資源。剛帶微機時, 沒有教材,用的是 window 98 機,Office 系統是 2000
,邊學邊編教材。後來有 了教材,微機也更新為 XP 系統的聯想機型。我就邊學邊教,和學生一塊發現操
作技巧,交流心得。總之,只有把資源優化了,才能事半功倍,達到預期的效果。 同志們,努力吧!教育改革靠吾輩,莫要蹉跎了歲月,荒蕪了光陰。教學資 源的開發利用,有喜悅也有苦悶。開發的過程布滿了荊棘,充滿了新奇和刺激, 莫要做對不起子孫後代的事兒!
⑷ 1.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你是通過哪些途徑進行教學資源的收集和積累的
教學資源的話。。應該是平時用的一些材料和Internet上的一些高手整理好的材料。。。不過應該結合自身或者自己班級實際進行合理的運用。。。。
小小見解。。。
⑸ 淺談數學教師如何收集整理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也是新課程開展的前提。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程度決定著課程目標的實施范圍和實現水平。傳統數學教學忽略了數學與生活、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造成我們的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題、弱於動手,強於考試、弱於創造的局面。《數學課程標准》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該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讓學生自主的時空與平台,教師應有意識地挖掘和利用身邊的資源,更恰當地使用進行教學,使數學課堂變得生機勃勃、異彩紛呈。
一、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
多姿多彩的教學資源只要能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它的作用發揮得有效,促進教學的有效實施。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學生身邊和學校周圍的這些資源,因地制宜的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使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生動。1、校內課程資源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的先進或落後,都可以找到和學習數學有關的資源。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總是有的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在學習中,學生本身的眾多特點、班級活動、老師遇到的各式各樣東西。或是學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變為現成的資源。例如:在教學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以讓學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樣的盒子,進行觀察、操作、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這樣的資源到處都有,教師應該有意識、有目
的地開發和利用。還有學生自身的許多特點,可以作為活動對象。例如調查學生的身高和體重,讓學生親自量、親自稱。還有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為什麼不周全的考慮作為教學資源呢?有一位老師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使用八開紙和彩色粉筆作為當課的教學資源。每位學生手中有一張八開紙和一支彩色粉筆。對折第1次,把一半的塗上顏色,觀察陰影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1/2)。對折第2次,觀察並和第一次比較,這時陰影部分又占整張紙的幾分之幾(2/4)。對折第3次,是(4/8)。對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後把幾次折出的陰影部分的大小進行比較,結果得出是這樣的:1/2=2/4=4/8=8/16等。最後讓學生觀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樣的變化,從而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只要恰當地利用資源,肯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校外課程資源也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使這些資源變成學生活動的情境和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自然、社會緊密聯系。例如:學習《統計》之前,可以讓學生在公路口旁進行觀察,在十分鍾內,有多少輛摩托車通過,有多少輛小車通過,有多少輛機動車通過,等等。先讓學生進行收集資料,再進行整理,然後進行統計。又如,有一位老師教學幾十加幾時,事先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撿小石子,一袋裝幾十顆,另一袋裝幾顆,並在袋的外面標好具體的顆數。一個一個輪流上台演示給同學看,讓大家邊看邊說。一節生動形象的課盡享在愉快之中,其實自然資源能恰當的利用,學生的收獲也是不小的。社會資源也不例外。3、各種智力資源也該適當使用
數學的學習活動涉及到不同領域的內容,特別是學生的實踐活動,其中有許多不可缺少的精彩的亮點的活力,有時需要家長或社會上的其他人士的幫忙,才可以解決相關的問題。例如:展開這樣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進行調查本屯的人口情況,並進行統計。如果學生頭腦比較精靈,直接拿筆記本找社長幫助,回來按年齡段進行分類並作好統計。若你挨家挨戶去調查,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學生有些活動實踐需要智力資源的幫助,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二、調動家庭資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的縮影。每家每戶都有一本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帳目。家庭大事小事的發生多數與數學有關。現在很多家庭的大人總溺愛孩子,促使他們對家庭的事情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怎樣用數學幫爸爸、媽媽分析和解決家庭的瑣事,為父母減輕負擔。作為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應該有責任和義務組織學生利用數學手段來調動家庭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多了解家庭和關注家庭。如:上學期我頂阮老師的四年級的數學課,在學習了小學四則運算之後,讓學生算算我家的開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使他們懂得父母的血汗錢是來之不易的,懂的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心中自然而然產生感恩情感。又如,我剛剛上過的二年級下冊《減法》中,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回家去查看自家的水表、電表,計算用多少方水、多少度電。這樣可以讓學生增長不少見識和起到教育的作用:(1)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2)提高學生計算能力;(3)一滴水,一度電使學生明白了聚少成多的數學道理,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浪費資源可恥,節約資源光榮的節能和環保意識。
三、共享網路資源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電腦、網路已大量流入農村。《數學課程標准》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於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數學與網路密不可分,一方面,數學是網路存在、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網路上也承載著大量的數學資源,用好這一部分資源,對學生素養的提高必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如:組織了中國古代的數學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網路中尋找相公資料,然後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整個活動過程,學生一次又一次被這些偉大的數學家以及他們創造的數學文明深深打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產生了強烈的學好數學的驅力。
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和利用資源進行教學和實踐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享受到學習數學的無限樂趣,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絢麗多資的科學光輝與無所不能的現實力量。
⑹ 如何有效整合課程資源 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 隨著課改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理念、內容、方法都在發生著改變; 應該將最先進的、最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最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應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教育教學理念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師進一步課堂教學實踐的前提。培訓學校的教學提倡民主、科學、開放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學生的獨立追求、人格的自由發展,同時實現與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及可持續發展。 教師應首先明確及理解這些先進理念,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運用這些理念去思考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 並將這些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擁有自信, 擁有自信學生才能進入狀態,專注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對學習「全神貫注」、「樂此不疲」。 合作互助、雙贏共進, 使學生在學習中內心穩定、快樂和諧。 堅強的毅力、不畏挫折,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肯於堅持、在學習中勇於實踐、不斷進取。滿足學生智力及心理需求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 教師和藹親切幽默鼓勵, 學習過程中成功的體驗,將有助於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參與並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 三.選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進度 知識的價值在於讓學生同時獲得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在於讓學生獲取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傳授知識的過程不僅僅是根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的過程;不僅僅是用一本教材反復的教練過程,應該具有選擇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生的、學校的、社會的各種資源, 如社區、學校、家庭、圖書館、書籍(書店)、公園、廣場、報刊、各種產品廣告、標牌、音像製品、網上資源、與他人交流等, 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跨學科的知識, 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資源進行選擇之後整合到教學內容之中。教師對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應該高度敏感,教師應感知學生的需求及社會的脈搏, 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及需要, 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適當的調配、補充和整合。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在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新課標;在使用教材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教材。 四.優化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知識就是力量,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應把握好知識點,突出重點、難點,精講、精選、精練、精評。將知識內部的概念、公式、原理橫向聯系、縱向遞進。通過教學計劃、講授課、復習課、活動課、研究課、輔導課、練習課、考試課、講評課、自習課、答疑課、試驗課 及課後反思,將知識歸納分類、綜合比較、拓展延伸、提煉精華。通過對知識的厚化與薄化過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和順化;通過協調的、知識量的積累,使學生的心智發生質的變化. 五、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指導學生主動獲得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熟練與提升的自我管理過程,應該養成習慣, 從而成為自主自覺的學習過程。運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將自主學習的基本程序分為學習計劃 ——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拓展性學習——自我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計劃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通過講解、訓練、鼓勵、提高、調整,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計劃性的學習習慣 、獨立鑽研、學求甚解的習慣 、專時專用注重學習效率的習慣、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和善於向他人請教的習慣。 六.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生所學的知識應基於生活、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因此學生要在學習中去體驗, 要在學習中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教學內容和方法, 去培養學生的收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的實踐能力。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造, 在已有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去創造。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去激發這種創造性, 讓學生樂於去創造、易於去創造; 體驗創造的精彩、創造的激情、創造的奇跡。 七.應用成功教學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任務教學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及情感的層面上合理遞進,取得大多數學生都能學會的結果。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後進生學有所得,提高學習興趣,優等生增強自學能力及吸取知識的獨立性,不斷超越自我, 飛的更高更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學習, 通過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溝通 使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互補共進、雙贏發展的理念內化到學生的真實的行為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 學生主動融入與參與, 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理解世界、探究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 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在綜合運用學生知識及能力的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強調從學生自已的思考與立場出發, 觀察生活、關注他人, 觀察自然、關注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加大信息的沖擊力度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媒體集合在一起,並由計算機綜合控制的技術。它不僅有傳統媒體: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的全部優點,而且實現了集成和交互。它是把成熟的圖像處理技術、聲音處理技術、視頻技術革新和三維動畫技術等有機結合,同時在它們之間建立密切的邏輯關系,使這些本來互相游離的技術在計算機中相輔相成,形成有機的整體,使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結構等發生巨大變化,對實現數學教學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個體的素質都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 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及設施的應用,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情景多層次、多維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面前,這樣會在單位時間內給予學生最大容量的信息」沖擊」。 在虛擬情景中激發求知慾望。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到這些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喚起學習興趣。正如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能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藉助現代教育手段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其自始至終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喚起學習慾望,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的資源是一個大的系統, 我們需要關注各個方面.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點把握上述關鍵的教學環節, 選擇優質的理念、內容、方法,以有利於我們以點帶面, 事半功倍的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⑺ 用什麼軟體在線收集班級信息
易查分就是一款很好用的信息收集工具,只要把需要收集的類目在excel表格里做好表頭,導進易查分,3分鍾左右基本就可以生成一個可以供大家自行填寫提交的收集系統,易查分的後台還可以一鍵導出所收集的信息,操作很簡單,希望能夠幫到你!
⑻ 什麼是班級資源
同學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