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幼小銜接課程教師培訓

幼小銜接課程教師培訓

發布時間: 2021-01-23 09:06:43

1. 什麼是幼小銜接的基礎並貫穿與整個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

零是硬小銜接的基礎,並貫穿於整個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
【育龍幼兒園】「幼小銜接,助力成長」指導手冊
會同縣育龍教育
04-16 13:57
關注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競爭壓力的不斷積聚,人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然而,對幼兒實施怎樣的教育能夠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怎樣幫助幼兒從幼兒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同時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引發了我們對如何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思考: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有什麼意義?應如何開展幼小銜接?

《手冊》針對幼小銜接中涉及的教育因素,劃分為幼兒園篇、學校篇、教師篇、家長篇四個章節,根據當前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園、小學、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家長5個不同層面產生的認識與理解上的困惑,綜合選定65個重點問題,運用解答和建議的方式,解答簡潔明確,提供的教育建議是教師們長期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簡單可行、行之有效。

《手冊》旨在引導教師、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並採取豐富多樣的教育途徑,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多方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攜手,為幫助幼兒順利步入小學做好充分准備。



幼 兒 園 篇

一、幼兒園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幼兒園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小銜接有何意義?

幼兒從幼兒園教育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就是幼小銜接。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於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必然要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幼兒要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建立一套新的行為方式,以滿足適應性情況的需要。如果幼小銜接做的好,適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能夠使幼兒入學後,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

三、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不是知識的准備問題,而是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其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等。因此,幼小銜接應該以幼兒發展為本,遵循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





四、幼小銜接應從何時開始?

理想的幼小銜接,應貫穿至整個學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扎實的綜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和行為習慣,以及對事物的探究學習興趣。幼小銜接應從幼兒入園時就開始培養,讓其在三年的時間里逐漸養成良好的能力及行為習慣。

五、幼小銜接工作誰來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幼小銜接工作應由幼兒園、家庭和學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六、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主要做什麼?

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諧發展,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幼兒入學後可能會有哪些不適應?

對幼兒來說,入小學是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幼兒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周圍環境的不適應,幼兒對小學這個陌生的環境需要適應過程,如小學的教室、校園、課桌椅等與幼兒園有很大不同;二是社會關系的不適應,陌生的教師、同伴、新的標准、要求,會使幼兒產生距離感,不太主動親近他人,影響了建立新的、和諧的師生、同伴關系;三是學習方式的不適應,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游戲為主、小學則以課堂教學為主。幼兒園教育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小學教育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探究、討論、表達等方式進行學習。

八、幼小銜接工作中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主要誤區:1.盲目互相攀比,忽視自身發展。對於幼兒來說,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需要一段適應期。但是,不同幼兒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些幼兒進入小學一個月就能完全適應,而有些幼兒可能就需要一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不要將幼兒橫向與他人比較,而是應更多的縱向與自身的發展進行比較。2. 盲目急於求成,忽視循序漸進。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看起來似乎只是6~7歲幼兒(即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這種理解,一些幼兒園在幼兒大班下學期時才開展銜接工作。但幼小銜接並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應從幼兒一入園就開始,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時間去適應生活、調整自我,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適宜的成長環境。3.盲目單方教育,忽視多方合作。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准備工作,無論是在教育要求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工作較少,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幼兒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准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九、幼兒園階段「超前教育」對幼兒有何不良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資深心理咨詢師陳默曾指出:「超前教育的優勢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消失,這種狀況就猶如揠苗助長。超前教育雖然可以讓幼兒搶先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治標不治本。同時,提前灌輸小學知識可能對以後幼兒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專注性有所影響。」

幼兒園要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山東省學前教育規定》,嚴禁教授小學內容,不得組織奧數培訓、珠腦心算、外語、拼音、寫字等活動,不得有布置家庭作業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十、幼小銜接活動參考

以下活動可結合本園實際有計劃地選擇進行。

1.教師培訓:幼兒園組織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工作的培訓活動,有計劃地學習《幼小銜接家園指導手冊》,了解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做好幼小銜接的准備工作。

2.家園共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

(1)調查問卷——教師針對幼小銜接中家長困惑不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調查問卷」發放給家長,並對調查問卷進行問題的收集與匯總,針對家長的實際困惑進行有效指導。

(2)專題家長會——教師組織或邀請小學教師、教育專家等給家長們做幼小銜接專題講座。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家長分析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引導家長走出「超前教育」的誤區。

(3)家長座談會——邀請畢業幼兒的家長來園和大班家長進行座談、交流,圍繞「升入小學需要重點培養幼兒哪些方面?」「家長需要怎樣的心理准備?」等展開討論。通過已畢業孩子家長的示範引領、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家長答疑解惑,從而重視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3.走進小學:組織幼兒走進小學,近距離了解小學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1) 參觀小學——組織幼兒到附近小學參觀小學的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上課活動等,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2) 訪談小學生——利用大班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或參觀小學等活動,為大班幼兒提供與小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小學的生活。

4.畢業典禮: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大班幼兒畢業典禮,通過回顧幼兒園生活、唱畢業歌、朗誦畢業詩等活動,向幼兒園、教師及家長表達感謝之情,留下幼兒園的美好回憶,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學 校 篇

十一、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性質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屬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讓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公益性事業,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十二、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十三、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有什麼不同?

小學課程以學科為主,設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部分。國家課程包括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品社)、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含勞動)等學科。山東省地方課程包括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和人生規劃四部分內容。另外,學校可根據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棋類、器樂類、書畫類、戲曲類等。

幼兒園的課程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十四、小學與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有什麼不同?

小學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面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門學科有1位教師任教。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3名教師。教師全面負責班級各項工作。保育員在教師指導下,主要負責照料和管理幼兒的生活。

十五、小學生應具備哪些獨立生活能力?

當幼兒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後,應該具備以下獨立生活能力:

1.知道並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電話,知道學校的校名、班名,認識從

家到學校的路線。

2.能認清自己的東西,每天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會自己削鉛筆。

3.會做掃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勞動,學習做值日生。

4.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會尋求別人的幫助,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

十六、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於剛入學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其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小學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等。

十七、為什麼要重視小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

正確的書寫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需要。因為錯誤的寫字姿勢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造成脊椎彎曲,不正確的握筆方式會影響寫字的質量和速度。因此,小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家長配合下,通過長期練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十八、小學的作息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小學的作息時間是以課為單位來安排的,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早上到校時間不早於7:30,上課時間不早於8:00。下午4點左右離校。學校每天為學生安排7節課,一般每節課35分鍾,每節課後有10-15分鍾的課間休息時間。

十九、小學生課間應做好哪些事情?

下課鈴響後,首先要准備好下節課需要的書本,然後再離開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廁。回到教室,同學之間可以做做拍手游戲、說說悄悄話、望望遠處等。上午、下午第二節課後要做眼睛保健操。

二十、小學生在課間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小學生課間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課間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一律靠右走,不擁擠,不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摔傷或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2.課間活動時,不和同學做危險游戲,不玩危險物品和玩具,避免傷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節課精力旺盛。

3.入廁時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4.課間同學之間發生糾紛,要報告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後果。

5.課間休息時,嚴禁學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針等特殊情況,必須經班主任老師同意,家長來接方可出校。

6.正確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鞦韆、雙杠、爬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7.在學校進行校舍設備維修期間,不要到施工區域內玩耍。

二十一、小學如何組織學生放學離校?

放學時,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班級門口站好隊,在教師帶領下有秩序地離校,學生走到家長止步線處,方可跟隨家長回家。如有家長未能按時來接學生,教師應將學生帶回班級耐心等候,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二十二、小學一年級布置家庭作業嗎?

根據懷化市育局的有關規定,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學生的家庭作業以聽、讀為主,更多地關注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幼小銜接班應該學什麼,老師解析幼兒銜接課程

我有3個朋友抄的孩子剛好去年上的小學一年級,其中2個暑期的時候上了幼小銜接,還有1個堅持空白入學。現在1個學期下來了,沒上的那個媽媽說其實有點後悔,因為小學上拼音的速度快的驚人,另外2個學過拼音的孩子每天回家讀寫拼音要半小時的話,她兒子需要1個多小時,而且每天還需要跳繩,身體前屈等體育練習,感覺時間不夠用。所以她們3個人都建議我幼小銜接可以不讀,但是拼音一定要提前給孩子有個了解,不然每天光是在家陪讀拼音就會白發生了·········

3. 大班教師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教師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准備工作:第 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第 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布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慣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准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小學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4. 暑期做幼小銜接班怎麼培訓師資力量

暑期做幼小銜接班,看你是要自己做還是要加盟的,加盟的話,總部都是會給你培訓師資的,就像藍莓果教育,這一周都在進行全國的師資培訓,很全面,理論與實際上課相結合,同時也不是純粹的念課本,老師培訓起來也很有興趣,很快樂。
你要是自己做的話,就需要自己去想辦法了,首先要保證你自己每門課都會教,有好辦法教,才能把經驗傳授給你招來的老師。

5. 優秀的幼小銜接教師團隊通過怎麼的手段培養的呢

答:優秀的幼小銜接教師團隊是通過方法來培養的,要知道如果在一個團隊里沒有組版織和幾率的話權,團隊就會像是一盤散沙一樣。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想要管理好一個團隊的話需要制定一些方案:
一、要堅定一個統一的信念,並且為實現這個信念付諸行動,這點其實是很重要的,信念這個東西有時候是能給人很大的希望的,我有個朋友在貝爾安親當老師,他們的信念就是要對每一個孩子負責,不讓家長們失望,他現在也是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和努力著。
二、需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會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這就需要別人幫我們指出來,渭南市託管行業市場那些脫穎而出品牌託管每天都是要開幾次會議的。
三、平常還是需要多總結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劣勢,這樣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6. 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有什麼課程

小學的學習方式及師生關系和幼兒園相比,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1、學習方式不同
幼兒版園學生的權學習方式以游戲為主,小學生以聽課寫作業為主。
2、老師角色不同
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玩耍游戲,照顧孩子的生活,像「媽媽」一樣;小學老師,一般只負責教給孩子書本知識。
3、紀律不同
幼兒園學生沒有紀律約束,小學生有明確的紀律規范。
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活,給孩子的學習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小銜接課程不只是教給孩子一些小學基礎知識,主要應該從孩子的習慣、認知、能力等方面入手。幫助孩子在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學會人際交往,了解小學生要遵守的紀律和學習的知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所有這些,要循序漸進,讓孩子慢慢適應。

7. 想辦個幼小銜接班,哪個品牌的課程更容易吸引學生

大品牌、口碑好、裝修風格有趣、課程有趣,這樣的品牌比較吸引學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