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國家課程分類

國家課程分類

發布時間: 2021-01-23 16:30:22

課程的類型有哪些

1、理想的課程(Ideal curriculum):是科學家認為有價值的和有用的課程。這樣的科學家工作與領域的前沿,他們正在對接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學生怎樣能獲得新開發的知識進行反思。

2、書面的課程(written curriculum):是詳細說明學習目標、相關領域內容、測驗要求以及必須要達到的成績標准文檔。書面課程的詳略程度,從全局性描述——例如在國家政府的官方文檔中——到課本和練習冊各不相同。

3、解釋的課程(interpreted curriculum):是教師對書面課程文檔的解釋。

4、實施的課程(executed curriculum):是由教師建構內容、提供信息和描述學生應該解決的問題的方式所構成。

5、評價的課程(evaluated curriculum):表徵著通過考試、正式測驗和態度調查表而得到的學生成績

(1)國家課程分類擴展閱讀:

就課程內容來說,研究型課程在內容上呈現出綜合、開放、彈性大特點。其中綜合性與彈性是體現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此類課程的內容彈性非常強,在保證一定的學習量的前提下,學習所探究的內容和主題,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甚至不同的學習小組,都可以進行不同的選擇。

就課程組織來說,以開展合作性的、綜合探究型的課題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的研究型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形式的選擇上,應體現出合作性與獨立性相結合的特點。學生的探究過程既有個體的活動,也有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在課程的組織形式上,既有體現獨立性的個體活動的過程,也有體現合作的小組活動的過程,也有體現集體性的全班交流活動。在某一個課題的探究過程中,這幾種形式都會出現。

② 課程的課程的分類:理解和現實課程

古德萊德(Goodlad,1979)和凱珀(Kuiper,1993)詳細說明了理解和現實課程的不同形式: 理想的課程(回Ideal curriculum):是科學家認為有答價值的和有用的課程。這樣的科學家工作與領域的前沿,他們正在對接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學生怎樣能獲得新開發的知識進行反思。 書面的課程(written curriculum):是詳細說明學習目標、相關領域內容、測驗要求以及必須要達到的成績標准文檔。書面課程的詳略程度,從全局性描述——例如在國家政府的官方文檔中——到課本和練習冊各不相同。 解釋的課程(interpreted curriculum):是教師對書面課程文檔的解釋。 實施的課程(executed curriculum):是由教師建構內容、提供信息和描述學生應該解決的問題的方式所構成。 評價的課程(evaluated curriculum):表徵著通過考試、正式測驗和態度調查表而得到的學生成績。

③ 什麼是課程性質、課程類型、課程類別

課程類型:
A類:理論課、B類:理實一體課、C類:實踐課
課程屬性:
公共基礎課(公共課)、技術平台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專業課)

課程性質:
必修課、選修課、限選課

④ 學科分類是什麼

學科分類:就是學科類別,指學科的劃分。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3個學科門類:

(1)哲學;(2)經濟學;(3)法學;(4)教育學;(5)文學;(6)歷史學;(7)理學;(8)工學;(9)農學;(10)醫學;(11)軍事學;(12)管理學;(13)藝術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11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75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大學學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程。

(4)國家課程分類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學科出台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簡稱《學科分類與代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學科分類的國家標准,編號「GB/T 13745」。該標准規定了學科的分類與代碼。

它是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由國家科委與技術監督局共同提出,中國標准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起草,國家科委綜合計劃司、中國科學院計劃局等單位參加起草。

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發布該標准,即GB/T 13745-92,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此標准。2009年修訂,即GB/T 13745-2009。

共設5個門類、58個一級學科、573個二級學科、近6000個三級學科。門類排列順序是:A自然科學,代碼為110-180;B農業科學,代碼為210-240。

C醫葯科學,代碼為310-360;D工程與技術科學,代碼為410-630;E人文與社會科學,代碼為710-910。相應五個門類為科技統計使用,不在標准中出現。

一級學科根據情況,分別選用「××學」、「××科學」、「××科學技術」、「××工程」、「××工程技術科學」五種名稱。本學科分類劃分為一、二、三級學科三個層次,用阿拉伯數字表示。一級學科用三位數字表示,二、三級學科分別用兩位數字表示;一、二級學科中間用點隔開。

⑤ 課程如何分類

按字典排序。
就是書名的第一個字的拼音,按26個字母中的順序排列。第一個字母相同再看第二個。。。。

⑥ 課程的分類

的類型是指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課程設計的不同種類。由於課程工作者的哲學觀和教育觀等的不同,學校教育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便形成了不同的課程思想和理論,依此為指導就設計出不同種類的課程。課程的種類名目繁多,支配其間的課程理論也流派紛呈,以下主要介紹在課程史上影響較大幾種課程的類型。(一)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根據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可以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1.學科課程學科課程是分別地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部分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並從課程體系出發,整體安排它們的順序、授課時數及期限,分學科進行安排的課程。學科課程是依據知識的門類分科設置的;課程內容按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來選擇和安排,重視學科內容的內在聯系;強調教師的系統講授。學科課程使相同或相近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連貫起來,形成逐步遞進、內容連續的邏輯系列,有利於人類文化的傳遞;所授知識、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統性和嚴密性;便於老師教學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課程內容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在教學中容易忽視學生的興趣及學生全面發展的價值;可能會壓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活動課程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兒童中心課程,是與學科課程對立的課程類型。它是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基礎,以各種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動組成的課程。活動課程突破學科局限、重視直接經驗,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強調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個性養成。它的優點在於:把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有利於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實用型人才,培養交往和組織能力、創新與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同時,由於重視兒童的動機、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發展個性。它的不足在於:課程內容及安排往往沒有嚴格的計劃,不易使學生獲得系統、全面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從學生知識經驗的來源上看,活動課程一般與學科課程相對應。學科課程強調學生對間接性知識經驗的習得,活動課程強調的是學生對直接經驗的體認。但隨著社會對不同規格人才的需要和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變化,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界限正在淡化。
少兒編程培訓課程有哪些? 廣告

⑦ 什麼是一類課程

課程類別就是課程的基本分類。目前我國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由於存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判認維度上的差別,課程類別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
一、從知識組織形式的維度上分類
在知識的組織形式上,有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兩類說法,這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用二分法思維方式對課程進行分類的方法。綜合課程是指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知識觀和方法論來考察和探究世界知識的課程。綜合課程意味著包含源於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課程要素,並將這些課程要素以某種方式與一個主題、問題或源於真實世界的情境聯系起來。比如,學生可以把生物學、化學、地球科學、物理學等分散的學科整合起來去研究環境問題;分科課程則是一種單學科的知識組織模式,它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邏輯體系的完整性。但是我們又不能簡單地把分科課程與學科課程等同起來,一是因為兩者分屬不同的分類層面,存在著彼此之所以成立的范疇;二是因為前者主要適用於基礎教育領域,後者則更適合於高等教育領域。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的知識組織形式之間既存在差別又有內在的必然聯系。綜合課程是在當今世界知識急劇更新、學科門類與交叉學科不斷增多和學科知識不斷分化後的一個必然結果,同時又是人們解決世界出現的諸多新問題,認識新現象的自然產物。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功能互補的兩種課程。
二、從課程行政管理的維度上分類
1999年6月13日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的第14條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由此可見,我國中央集權型的課程行政管理體制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正在朝著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體制並存的方向改革。地方在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依據頒發的《地方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和本地區的實際需要來制定和管理地方課程;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依據頒發的《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可從本校的傳統與優勢,來開發並管理本校的課程,但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因此,從課程行政管理的維度上對課程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個級別。對於三級課程管理的涵義與實質要正確理解,它不僅要求課程管理許可權應當分級,更重要的是,下一級課程對上一級課程必須堅決執行,同時又要創造性地自主開發。那種把三級課程機械地割裂開來的做法,或把學校課程簡單地理解為活動課程、任選課程或校本課程的做法,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識上、邏輯上的誤區,即在理解課程時偷換了概念之所以成立的層面。
三、從課程開發理念的維度上分類
由於課程在實現學校教育價值中的關鍵作用,所以課程開發一般都拘泥干相應的教育理念,它受特定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背景的影響。從歷史的縱向上考察,課程開發的理念大致經歷了以社會為本位的、以兒童(或個人)為本位的和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開發理念三種方式。因此,從這個維度上看,課程又可分為社會本位課程、個人本位課程和學校本位課程三種形式。社會本位課程是以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為課程價值取向的開發理念,學校在選擇與制定課程目標與標准時強調社會利益的至高性,個人的發展應服從於社會秩序與社會發展。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制度下的學校(主要是高等教育)的課程開發以及西方形式主義教育理想下的課程開發大多是基於這么一種開發理念;個人本位課程是以兒童或個人的發展為基本課程價值取向的開發理念,學校在開發課程時突出個體的經驗性與個體發展的合法性,強調只有在個人的發展基礎上,社會利益才可以得以維系。比如盧梭的浪漫自然主義經驗課程和杜威的實用主義經驗課程以及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經驗課程都是在個人本位的課程開發理念支配下形成起來的;學校本位課程實質上是社會本位課程與個人本位課程開發理念相互妥協的產物,指的是學校在代表社會和個人整合利益的基礎上開發的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的思想源於20世紀70年代,它是教育民主、科學、平等的觀念在課程領域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⑧ 課程有哪幾種類型,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1、理想的課程(Ideal curriculum):是科學家認為有價值的和有用的課程。這樣的科學家工作與領域的前沿,他們正在對接受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學生怎樣能獲得新開發的知識進行反思。

2、書面的課程(written curriculum):是詳細說明學習目標、相關領域內容、測驗要求以及必須要達到的成績標准文檔。書面課程的詳略程度,從全局性描述——例如在國家政府的官方文檔中——到課本和練習冊各不相同。

3、解釋的課程(interpreted curriculum):是教師對書面課程文檔的解釋。

4、實施的課程(executed curriculum):是由教師建構內容、提供信息和描述學生應該解決的問題的方式所構成。

5、評價的課程(evaluated curriculum):表徵著通過考試、正式測驗和態度調查表而得到的學生成績。

(8)國家課程分類擴展閱讀:

一、課程特點

1、課程體系是以科學邏輯組織的。

2、課程是社會選擇和社會意志的體現。

3、課程是既定的、先驗的、靜態的。

4、課程是外在於學習者的,並且是凌駕於學習者之上的。

二、課程的作用

1、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

2、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

3、學校一切教學活動的中介。

4、對學校進行管理與評價提供標准。

5、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聯系和交往的紐帶。

6、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學工作的依據。

7、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