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的文化傳播
㈠ 高校如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尤其是對於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是最能夠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的。因此,在校園裡面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很必要的,傳播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01、定期舉行校園文化活動。
在校園內舉辦文化活動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這種氛圍裡面學習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之處。學校可以舉辦一些有文化意義的活動,比如說:書法展、書法比賽、中華經典朗誦活動等等。在這樣的活動裡面,學生的積極參與會讓整個活動都充滿意義。
說到底,在校園內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學校本身就是聚集青少年的地方,而青少年正是祖國的希望。讓青少年在文化的熏陶下學習和成長同樣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㈡ 傳媒包括哪些專業,(詳細點)謝謝
傳媒可分為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等7個專業方向,具體介紹如下:
新聞學
這是一門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理論與實踐並重。如果你思維活躍、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和還過得去的文字功底,那你可以考慮報考這個專業。
新聞學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就業面也挺廣。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企業內刊等傳統媒體你可以做,互聯網、手機、移動媒體等新媒體行業的編輯、記者類工作你也可以做,各企業里從事文化宣傳方面工作、去影視文化傳播公司從事節目的策劃、編輯、采訪等工作你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2.廣播電視學
原名是廣播電視新聞學,2012年教育部更名。簡單的說,就是新聞學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注意!這個專業與藝術類下的廣播電視編導(藝術)是不一樣的(雖然有很多一樣的課程)。歷年來分數線都比較高,招生人數不少,報考的人也比較多,競爭較激烈。
這個專業大部分畢業生會直接就業,很少考研或出國留學。如果你是比較喜歡安穩,想畢業後就工作,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就業主要面向廣播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站等大眾傳媒及政府、企業等宣傳、教育、司法、文化管理等部門,可從事主持人、播音員、記者、編輯、宣傳策劃等類工作。
3.廣告學
廣告學主要研究廣告活動的歷史、理論、策略、製作與經營管理等,如果你思維活躍、有創意有想法且較有耐心、還懂點心理學,就選他。
廣告學較強的院校有復旦、暨南、廣院、人大、浙大、華中科技等。畢業後直接就業的較多,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讀研,需要注意的是若有出國深造此專業的考生,則要在大學期間多累計社會實踐、業界實習,豐富自己的廣告經驗,增加申請成功率。因為國外開設廣告學碩士的院校不僅少,要求也高,申請難度較大,考生可轉專業申請其他相關專業繼續深造。
就業方面,主要集中在廣告公司(奧美什麼的)、傳媒公司廣告部門、策劃部門、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行業等當個廣告經營管理、搞搞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製作、做點市場營銷策劃及市場調查分析等等。
4.傳播學
傳播學是一門比較偏理論研究的專業,涉及面比較廣,如果你喜歡研究且有一顆勇攀高峰的心,歡迎你報考傳播學!因為比較偏理論,如果你就是個小本,想出來直接找到對口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所以每年都有大量學生選擇考研或出國留學。
因為傳播學是一級學科,所有傳媒類專業的課程裡面都要學習傳播學的基礎課程,所以你在研究生階段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全球傳播、跨文化傳播、健康傳播、政治傳播、整合營銷傳播等等等等歡迎你再來。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很多本科不是傳媒專業的學生,比如英語、文學、新聞學、廣告學等專業的學生也會選擇傳播學這一專業進行深造學習。
5.編輯出版學
如果你喜歡文字、文字功底比較強、知識面廣,編輯出版學比較適合你。這個專業主要培養書刊出版、新聞傳播、文化教育和企事業文化宣傳等部門從事傳播內容策劃、編輯、出版項目經營、版面設計、校對以及印刷質量管理等崗位工作的編輯出版人才。
開設編輯出版學的院校較少,北京印刷學院、南開大學、陝西師范大學、廣院等專業不錯。
6.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
這是兩個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需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因此,開設院校比較少,每年有大量考生報考這類學校,競爭比較激烈。
(2)學校課程的文化傳播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媒大學有: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原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山西傳媒學院、武漢傳媒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河北美術學院。
㈢ 學校如何做傳統文化
一、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始終。以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充分用好中學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材。
二、推動學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在語文、歷史、政治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
三、豐富拓展校園文化,加強學校社團文化建設,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將傳統吟誦引入校園,舉辦誦讀和書寫中華經典等交流活動,增強青年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感。
四、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穩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五、開展富有深度的德育課教育。著重做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
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節日習俗。加強對傳統歷法、節氣、生肖和飲食、醫葯等的研究闡釋、活態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價值深度嵌入師生生活。活動中著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以強烈的儀式感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
2.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青少年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學生禮儀教育,加大對國家重要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把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體現在社會規范中。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開展節儉養德行動和學雷鋒志願服務。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
六、在各學校建設傳統文化展館。讓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浸潤思想,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
㈣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內學樓、實容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拓展資料: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㈤ 文化傳播的就業方向
文化傳媒行業是當今世界增長最快的行業。報紙、電視、網路、多媒體行業、廣播電台、政府公關部門新聞發言人,影視製作公司都對傳媒專業畢業生有很大的需求量。國際性的一些大型賽事紛紛在中國舉行,中國對具有國際背景的傳媒人才的渴求更甚於以往。
而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化傳播媒介系統。美國媒體涵蓋了所有主要的形式,包括電視、廣播、電影、報紙、雜志和互聯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同時又是最大的電影出口國,控制了全球錄音產品市場38%的份額,有四大商業性廣播網(ABC、CBS、MBC、NBC)。美國的音樂產業也很發達,大多數媒體都從屬於商業化的媒體公司。
在美國就讀文化傳媒專業的學生,不僅可以接受到最專業最先進的教學,同時還擁有豐富多彩的實踐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有意在傳媒行業發展的中國的學生應該將目光投向世界。
文化傳媒專業就業前景:
1、新聞類傳媒:職業方向:可以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工作,也可以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工作。此外,還可以在廣告、公關、出版等領域工作。
2、營銷廣告類傳媒:職業方向:既可以在政府部門也可以在私人企業從事工作,其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理、廣告設計、廣告執行、營銷咨詢等
3、大眾傳媒類:職業方向:可以成為一個專業的公關人員,在企業、政府、社區、教育機構、酒店、醫療福利機構、文化交流組織等行業找到理想的工作。
4、媒體發布類:職業方向: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未來的職業包括攝影、編輯、數碼編輯、音效處理、互動游戲設計、光碟媒體製作、網路設計等
5、創作表演類:職業方向:將具備專業的創造才能和技能,未來的職業包括創造性導演、藝術導演、導演、腳本寫作、攝影、編輯等。
從我幫助過的學生數據來說,還是畢業後歸國發展的比例更大。一方面來說,留在美國本土從事傳媒方面的工作,對於語言方面的要求非常的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並不是說回國發展就不如留在美國本土,因為目前國內的傳媒體系發展迅速,跨國企業也層出不窮,對傳媒專業的人才、特別是有過留學經歷的人才的需求非常的強烈,所以不管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發展,傳媒專業的就業前景都非常令人看好。
㈥ 跨文化傳播專業的研究生的課程有哪些主要學的課有哪些謝謝咯
大一大二是一個為copy期兩年的基礎課程,大部分的課程和英語系,英語要求比較高的標准。自2006年起入學的第一年,別人不知道。
有小的通信專業人士尋求與加拿大合作,現在進入談判階段,預計總投資8位數人民幣。高度重視這個專業的學校和學院的發展。
㈦ 汕頭市圓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汕頭市圓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8-08-29在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內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汕容頭市龍湖區朝陽庄奮發園主樓401號房之A07之二。
汕頭市圓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500MA5276GK8Q,企業法人陳少祥,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汕頭市圓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傳播活動的策劃;舞台藝術造型策劃;音樂培訓;教育咨詢(不得從事與學校文化教育課程相關或與升學、考試相關的補習輔導以及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平面設計、3D設計、園林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勞務服務;電腦圖文設計製作;噴繪、雕刻、廣告燈箱製作;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各類廣告;展覽展示服務;投資咨詢;禮儀服務;公關活動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商務咨詢;企業管理咨詢;信息技術的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銷售:樂器及配件、音響器材、日用百貨、電子產品、床上用品、化妝品、玩具、工藝品(象牙、犀角及其製品除外);食品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汕頭市圓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文化傳播公司可以進行教育培訓嗎需不需要到教育局審批
1、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現在很難批,一般以文化傳播公司的名義辦。
2、但文化公司的主營業務不會標教育培訓,還是要教育部門批下才行。
文化傳播公司不能做培訓,學校現在不太好辦,注冊學校不是去工商局,而是去教育局或者勞動局注冊才能培訓的。
拓展資料:
文化傳播公司的經營范圍:
文化藝術交流策劃,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以上咨詢不含經紀),會展服務,圖文設計製作,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銷售文化用品、工藝品、日用百貨。 下邊給出幾個文化傳播公司經營范圍範例參考:
1、文化藝術交流策劃,舞台藝術造型策劃,企業形象策劃,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設計、製作各類廣告
2、文化藝術交流策劃(除中介),舞台藝術造型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企業管理咨詢,商務信息咨詢,圖文設計製作,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禮儀服務,攝影服務,銷售服裝鞋帽、傢具、玩具、日用百貨、木製品、塑料製品。(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
3、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文化藝術交流策劃(除中介),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圖文設計製作,銷售玩具、工藝禮品、電子產品。
4、文化藝術交流策劃(除中介),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企業形象策劃,舞台藝術造型策劃,企業管理咨詢,市場營銷策劃,商務信息咨詢,圖文設計製作,製作、設計各類廣告。
㈨ 校園文化屬於一種隱性課程還是顯性課程
校園文化屬於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包括除上述課程之外的一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資源、環境、學校的文化建設、家校社會一體化等。
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有三方面的區別:
1、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主要通過隱性課程獲得非學術性知識,而學術性知識主要通過顯性課程獲得;
2、從計劃的角度來看,無形課程是計劃外的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無意接手隱藏的經驗,而顯性課程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學生有較大的意願參與其中。
3、在學習環境方面,隱性課程主要通過學校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顯性課程主要通過學科教學進行。
(9)學校課程的文化傳播擴展閱讀:
顯性課程:其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計劃性。可以說,規劃是區分正式課程和非正式課程的主要標志。
具體內容:教學計劃所包含的主題,即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就是文化傳播的主題。學科課程系統地組織不同領域的人類文化知識,在學校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課程結構的主體,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基礎。
隱性課程是學校政策和課程計劃中沒有明確定義的一種非正式的、無意識的學校學習體驗。而不是一個明確的課程。相關的教育實踐包括:能力分組、師生關系、課堂規范與過程、教材隱含內容、學生性別差異、課堂獎勵結構等。
作用體現在政治的社會化、價值觀和文化道德的獲得、權力觀念的形成和階級差異的加深等方面。美國學者高爾頓最早注意到影響教學內容的非正式制度。認為在中學社會制度中,中學生的個體行為與其在學校中的地位和角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