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課程中考
⑴ 新課程初中生學業考試指導復習從書 中考總復習中國地圖出版社 數學 一本書的答案
教育書店
⑵ 新課改下數學中考怎麼考
一、雙基復習要體現一個「牢」字
第一輪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復習,要緊扣教材。教材是新課標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考命題的依據,中考試題中相當一部分是教材中例題、習題的拓展和衍變。因此在第一輪復習時要以教材為主,對知識點進行拉網式排查並進行歸納、牢固掌握,對教材的例題和習題逐一過濾,對某些題目要進行「變式」思考,鍛煉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復習中我主張按章節進行全面復習,通過教材梳理知識,使平日學到的知識化「零」為「整」,達到牢固掌握課本知識、鞏固雙基的目的。因此,復習時要緊緊圍繞「記牢」這一重心,做到「三抓」:一抓知識的梳理和回顧,即對課本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整理,將平日學習的知識點組合成知識鏈、公式鏈、運算鏈,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整體結構認識;二抓知識理解的掌握,復習時不能滿足於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會背,關鍵是理解、體會,掌握它們的實質,揭示其內在聯系,通過比較理清易混、易錯知識,搞清定理、公式、判定的推導過程,同時注意多做各種類型的習題,以增強理解性記憶;三抓習題的練習和鞏固,對典型例題、習題要認真演練,通過演練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查漏補缺。
二、專題復習要突出一個「精」字
第二輪按中考數學知識體系進行專題復習,即把初中中考數學的全部內容歸納成實數、代數式、方程與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函數及其圖像、統計與慨率、空間圖形與三角形、四邊形、解直角三角形、圓十大板塊系統復習。如果說第一輪復習重點是記得「牢」固,那麼第二輪復習關鍵是要記得「精」,即從縱、橫兩方面串聯知識,編成網路,進一步提煉知識精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握考點、熱點,提高復習效率,使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同步進行。
三、題型復習要注重一個「活」字
第三輪應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題型訓練。
此時要注重在靈「活」運用上下功夫,通過重點練習一些中考熱點題型,如新題型探究題(25題)、概率與統計(22題)、函數與圖像(26題)及與生產、生活、科學技術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題(23題)、四邊形(24題)等。復習中,要結合所選練習,進行題型分析,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答題分析,總結出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掌握「通法」,妙用「巧法」,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從中領悟常用的中考數學思想方法(如分類討論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方程函數建模思想,化歸思想方法以及代入法、消元法、待定系數法等),並能用它指導解題,以不變應萬變,「活」學「活」用。
四、加強實驗研究能力的訓練
中考數學是一門以運算為基礎的學科。實施新課改後,中考數學試題中體現了「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新理念,在實驗中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考查,因此對中考數學實驗的復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1、依據課程標准,抓好中考數學基本知識的復習。
(1)認真仔細研究考試說明,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考試說明是根據課程標准對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識點制訂的細化要求,全面了解考試說明對教材中雙基的考查要求,我們在復習過程中才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的效率。
(2)熟練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運算技能。
⑶ 初中數學的新課標教學目標是什麼
一、教學內容解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解了圓的一些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利用圓的軸對稱性探索垂徑定理及其逆定理,然後根據對稱圖形的性質和推理證明的方法進行證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通過折疊,體會圓的對稱性,理解並掌握垂直於弦的直徑的性質,經歷感受圓的對稱性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和意識,發展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垂徑定理及其推論的學習,為下一節學習弧、弦、圓心角以及有關弦的計算和證明題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教學目標設置知識和能力 1.探索圓的對稱性,進而得到垂直於弦的直徑所具有的性質。2.能夠利用垂直於弦的直徑的性質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過程和方法 1.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感受圓的對稱性,體會圓的一些性質,經歷探索圓的對稱性及相關性質的過程。2.進一步體會和理解研究幾何圖形的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領會數學的嚴謹性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積極參與的主動精神。教學重點 垂直於弦的直徑所具有的性質以及證明。教學難點 利用垂直於弦的直徑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准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學生紙、剪刀三、學生學情分析對於九年級學生而言,其實他們在第一、二學段已積累了一些對圓的認識,甚至也了解了圓的一些性質,也學過其它幾何圖形,經歷過探究其它圖形的學習過程,所以相對而言學習了解圓就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但是由於目前農村中學優生流失較為嚴重,大部分是中下游的學生,他們分折和探究問題的水平很低,因此在分折概括,推理論證垂徑定理時是有一定困難的。四、教學策略分析以學生現有的經驗知識為基礎引入新課,讓學生先觀察幾組以前嘗過的對稱圖形,並了解它們的性質,然後讓學生動手摺疊圓,並觀察得出圓的性質—軸對稱性,再從圓是軸對稱圖形入手,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得出對稱軸垂直平分對稱點的連線,相對應的部分一定重合,即「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對的弧」,這里盡量再結合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在觀察、探究、交流的過程中體會知識的形成。五、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師:觀察下列幾個圖形,它們有何共同點?等腰梯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用什麼方法可以判斷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引導出折疊的方法)(二)新課引入活動1:用紙剪一個圓,沿著圓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折,重復做幾次,你發現了什麼?由此你能得到什麼結論?(課件:探究圓的性質)學生活動設計: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操作結果,可以發現沿著圓的任意一條直徑對折,直徑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由此可以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任何一條直徑所在直線都是它的對稱軸.教師活動設計:在學生歸納的過程中注意學生語言的准確性和簡潔性.(三)問題引申,探究垂直於弦的直徑的性質活動2:按下面的步驟做一做:第一步,在一張紙上任意畫一個⊙O,沿圓周將圓剪下,把這個圓對折,使圓的兩半部分重合;第二步,得到一條摺痕CD;第三步,在⊙O上任取一點A,過點A作CD摺痕的垂線,得到新的摺痕,其中點M是兩條摺痕的交點,即垂足;第四步,將紙打開,新的摺痕與圓交於另一點B,如圖1.圖1圖2在上述的操作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弧?為什麼?(課件:探究垂徑定理)學生活動設計:如圖2所示,連接OA、OB,得到等
⑷ 初中數學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是什麼時間提出的
修訂數學新課程標准,以解決21世紀我國公民的數學素質問題:
1、實用目標:幫助公民解決日回常生活答問題;
2、社會目標:使公民能夠明智的參加公民事務;
3、職業目標:為公民找工作、就業或學業務做准備;
4、文化目標:傳遞人類文化的主要因素.
⑸ 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怎樣解決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近幾年來,通過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實行,給基礎教育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推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筆者近幾年來對我國數學教改的理論與實踐作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發現在取得教改成果的同時,其中也出現了很多有必要提請教育界人士引起重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從根本上加以解決,數學課改便難以走上正軌的出路。下面筆者對數學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一點簡單的闡述。
一、數學教改的存在的問題
1、數學新課改精神落實不到位
目前通過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不少教師也重視新課改的指導定神,盡管也提到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提高,但大家的著眼點只在知識。能夠落實的也只是知識目標。部分教師也許是因為「慣性」,也許是因為新的課程理念還未形成,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是從概念到概念,就知識講知識,不能把知識與應用、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只注重落實知識性的目標,忽視《課程標准》規定的三維目標的落實。例如,在講初一年級有理數運算時,由於只注重得出正確的結果,強調運演算法則、運算順序,而對生活中列舉事例不夠,更是對整體的運算律或簡化運算注重不夠,而把數學引入生活中更能對發展學生運算能力卻更為重要。教材中是作為重點來處理,但(課程標准》上並沒有規定這個知識點,故全書不出現結論。教材上這樣安排著眼點在於學生的參與及過程的體驗,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能夠得出大致的正確結論即可。至於結論是否完整、表達是否嚴謹,並不是本節內容所強調的。而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恰恰是只注意到概念與法則的教學上,只注重了知識的目標,而忽視了其實踐教學。
2、忽視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目前數學教改活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便是重視知識和解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極為令人擔憂的現象,因為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則是學生在走向社會後通過自學來獲得。所以教學活動中要重視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不僅僅只適用於語文教學。
由於受到升學率的沖擊,在高、中考指揮棒的指揮下,迫於各種社會壓力,目前教改實踐中很多採用的是灌知識,講題型,遞游於題海,教改老師有口難言,學生疲憊不堪。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被忽視了的問題。
3、教改過程中方向不明,缺乏創新或急於標新立異
很多教師對教改的認識不足,因此在教改問題上方向不明,對於教學、教研、教改問題上不能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此外,有些教師缺乏創新精神,不作深入思考,便將別人的教改經驗盲目地加以移植,結果只能導致失敗。
4、部分學校教改過程不能堅持到底,易受外界左右
在教改過程中,有些教師在教改上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並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正當他們准備大顯身手的時候,卻被上級委任了校長、主任之類的行政職務。這樣經常外出開會、學習,忙於行政事務,在業務工作上用非所學,結果兩敗俱傷。或者一旦取得一點成績,便到這里作報告,那裡介紹經驗,最終使教改成為曇花一現。
以上便是在教改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要使教改達到預期的目的,有必要通過對以上問題作出分析以採取措施,使數學教改得以順利進行,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面對數學教改出現的問題應採取的措施
要使教改能順利地按計劃地進行,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尋求教改中出現的問題而採取解決的措施。依筆者之見: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1、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及業務的學習。
對教師而言,加強理論及業務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理論的模糊必然導致實踐的盲目,教學中的無效勞動主要是由於理論上的偏頗所致。
首先,教師要加強哲學的學習,教改過程中要以辯證的觀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其次,教師要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要使教改取得成功,必須在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得以進行,否則便不能使教改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業務學習方面,教師要不斷地加強本學科的學習,同時還應了解數學學科的最新發展與動向,這樣才能與教材同步,與學生同步,與時代同步。
2、教師應加強對教學法的研討
要使教改取得成功,教師必須熟悉各種數學教學法及其特點,並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目前各地教改在教法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總結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
3、教師必須端正思想,提高認識
教改是教育事業的百年大計,它需要教師付出的不僅僅是一年或幾年的勞動,而應當是十幾年、幾十年甚至是終身的求索和奮斗,教師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知難而進。同時教師教改的方向要明確,目標宜具體:要通過教改實驗使學生在較少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促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以全面發展。
4、同科教師通力協作,聯合攻關
個人的時間、精力和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使教改活動能順利地實施進行,同科教師要通力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使全體教師能參加教改,聯合攻關,有利於教改向縱向深入發展,這就必須杜絕和防止文人相輕,同行相嫉妒的不良現象,老教師不要以有較強的實踐經驗而自居,青年教師也不要因為有較高的理論知識而自傲。
5、教師講解中要注重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在九年級下冊才正式引入證明,三段論式的演繹推理正式開始。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訓練的時間太短,學生演繹推理能力達不到要求,這將給高中教學帶來不利因素。三年實驗結果也可證實這一現實。如我市某年數學畢業卷的壓軸題是;△ABC是⊙0的內接等邊三角形,D為⊙0上的一點,AD與BC相交於E,連結BD,AE=4cm,ED=lcm。求:(1)∠D的度數;(2)AB的長。」該題應是一道較簡單的題目,但評卷後的抽樣統計結果是:該題得分率為28.6%。確實反映出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薄弱。因此,在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上,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在八年級《四邊形》一章開始,加強學生說理能力的培養;二是在搞好實驗、合情說理的前提下,滲透演繹推理,三是將《證明》一章的教學提前;四是加強幾何分析法的教學,提高學生演繹推理能力。
新的教學理念是:注重學生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對學科探究的興趣和熱愛,教學中貼近生活、社會,密切聯系實際,體現學習方式和師生關系的轉變,突出學生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探究樂趣。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對影響教改實驗中的的問題引起重視、作了分析,我們離新課改的要求就會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