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實訓指導
Ⅰ 《建築施工技術方案設計》實訓要求及設計案例分析
我知道的是《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還有其他專項方案,就是沒有「方案設計」。
Ⅱ 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學習內容
首先你要學會識圖,建施圖和結施圖。然後要學會施工放線的基本規定和要領,主要是定點、給線指導施工。建築力學和結構力學是學建築的基礎學科,以後對於你處理質量缺陷,施工中的變更都很有幫助。
Ⅲ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指導書的介紹
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第1章、第2章、第3章)是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指導書,主要介紹幾種常見民用建築設計的建築功能組成、結構形式、造型、節點等,概述國家現行的建築設計規范,並通過設計任務書及設計實例表述該課程設計的要求及設計要達到的深度;第二部分(第4章、第5章)為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指導書,包括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結構設計和單層廠房排架體系結構設計兩部分,主要介紹了混凝土結構計算、設計及施工圖繪制,通過設計任務書、設計指導和設計例題表述了課程設計的要求及設計要達到的深度,並附有常用圖表,便於查閱。
Ⅳ 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專業認識實訓報告怎麼寫
一、實習目的
工程造價專業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專業。為了更好地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以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已學專業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實踐技能的培養;同時為了後續主幹專業課的學習和對工程相關知識的了解。社會實踐必須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工程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檢驗並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增強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為後面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基礎。看會圖紙下工地。學習手算工程造價。學慣用廣聯達軟體算工程造價。該專業要培養既懂工程技術又懂經濟管理的綜合型人才。而工程技術就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學生在學習專業以前必須對本專業有較全面的了解。因此本次實習主要是使學生了解施工現場。建築工地主要生產活動內容、程序。了解建築企業管理具體內容。通過認識實習可以使學生接觸生產,了解企業。提高學生以後學習專業課的主動性及自覺性。
二、實習內容
選擇典型工程,通過實習使學生對建築企業施工與管理等主要內容有深入了解。它具體應包括以下內容:
1.參觀典型工程,了解基本構造、作用及組織
2.參觀並了解
三、實習收獲
I.玻璃幕牆
幕牆工程按帷幕飾面材料區分,有玻璃幕牆、金屬幕牆和石材幕牆等。其中玻璃幕牆按其結構形式及立面外觀情況,可分為金屬框架式玻璃幕牆、玻璃肋膠接式全玻璃幕牆、點式連接玻璃幕牆;又可細分為金屬明框式玻璃幕牆、隱框式或半隱框式玻璃幕牆、後置式玻璃肋膠接全玻璃結構幕牆、騎縫式或平齊式玻璃肋膠接全玻璃幕牆結構幕牆、接駁式點連接全玻璃幕牆、張力索桿結構點支式玻璃幕牆。其中金屬框架式玻璃幕牆工程按其構件加工和組裝方式,又分為元件式(鑲嵌槽式、斷熱型、隱窗型、隱框式)幕牆和單元式玻璃幕牆等。
玻璃幕牆是當代的一種新型牆體,它賦予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將建築美學、建築功能、建築節能和建築結構等因素有機地統一起來,建築物從不同角度呈現出不同的色調,隨陽光、月色、燈光的變化給人以動態的美。
當然,玻璃幕牆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例如光污染、能耗較大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正逐步納入到建築造型、建築材料、建築節能的綜合研究體系中,作為一個整體的設計問題加以深入的探討。
II. 建築結構形式
2013造價工程師考試全攻略 考試時間 考試介紹 考試地點
合格標准
1.框架結構:以混凝土樑柱組成的框架來作為抗側力體系並承擔豎向荷載的結構。
2.剪力牆結構:以混凝土剪力牆來作為抗側力體系並承擔豎向荷載的結構。
3.
框架-剪力牆結構,簡稱為框剪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利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等牆體。因此,這種結構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房屋建築。
4.框架-核心筒結構:以內部設置混凝土筒體,外圍周圈設置框架,來作為抗側力體系並承擔豎向荷載的結構。(筒體其實是剪力牆的一種特殊形式)
5.筒中筒結構:以內部外部設置雙重混凝土筒體,來作為抗側力體系並承擔豎向荷載的結構。
6.板柱-剪力牆結構:以混凝土柱和樓板(即無梁樓蓋體系)組成的框架及剪力牆共同工作來作為抗側力體系並承擔豎向荷載的結構。
7.部分框支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的一種。其中部分剪力牆不落地,通過轉換梁(也叫框支梁)把荷載傳至框支柱(框架柱的一種特殊形式)。
III.模板
模板是新澆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模板系統由模板、支承件和緊固件組成,要求它能保證結構和構件的形狀尺寸准確;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裝拆方便可多次使用;接縫嚴密不漏漿。
常用的模板包括木模板、定型組合模板、大型工具式的大模板、爬模、滑升模板、隧道模、台模(飛模、桌模)、永久式模板等。
混凝土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成型的模具,由面板和支撐系統組成。 模板分為:竹膠板、鋼模板、木模板、塑膠板。
竹膠板一般都是一次性的,而其他模板則可以刷上脫模劑、模板漆,以此延長模板的壽命,澆注出高質量的墩柱。 IV.變形縫
建築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會產生變形,導致開裂甚至破壞。變形縫是針對這種情況而預留的構造縫。變形縫可分為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三種。
伸縮縫:建築構件因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的變化會產生脹縮變形。為此,通常在建築物適當的部位設置豎縫,自基礎以上將房屋的牆體、樓板層、
屋頂等構件斷開,將建築物分離成幾個獨立的部分。
沉降縫:上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因層數差異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較大;或因地基壓縮性差異較大,總之一句話,可能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時,需要設縫將結構分為幾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較均勻,避免在結構中產生額外的應力,該縫即稱之為「沉降縫」。
防震縫:它的設置目的是將大型建築物分隔為較小的部分,形成相對獨立的防震單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築物整體震動不協調,而產生破壞。
有很多建築物對這三種接縫進行了綜合考慮,即所謂的「三縫合一」。概括如下: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
伸縮縫:為克服過大的溫度應力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
抗震縫:為使建築物較規則,以期有利於結構抗震而設置的縫,基礎可不斷開。在抗震設防區,沉降縫和伸縮縫須滿足抗震縫要求。
沉降縫:
指同一建築物高低相差懸殊,上部荷載分布不均勻,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時,為避免不均勻沉降使牆體或其它結構部位開裂而設置的建築構造縫。沉降縫把建築物劃分成幾個段落,自成系統,從基礎、牆體、樓板到房頂各不連接。縫寬一般為30~70毫米。將建築物或構築物從基礎至頂部完全分隔成段的豎直縫。藉以避免各段不均勻下沉而產生裂縫。通常設置在建築高低、荷載或地基承載力差別很大的各部分之間,以及在新舊建築的聯接處。
V.塔吊
一、安裝:
1、做好地基;
2、在地基上鋪設導軌;
3、在導軌上安裝塔身節(1節加強節、1節標准節);
4、在塔身節上安裝爬升套架
5、安裝迥轉支承及旋轉塔架:將塔頂、引機室塔身節、引機室迥轉支承安裝在一起;
6、安裝平衡臂及拉桿。
至此,塔吊安裝完畢,可以使用。以上安裝必須藉助汽車吊。
隨著建築物高度的增加,塔吊也要不斷增加高度。增加高度有塔吊自身完成,具體步驟是:
1、利用爬升套架,將爬升套架及以上部分頂升一個標准節高度,
2、在增加的空間內安裝標准節;
3、不斷爬升、不斷增加標准節數量,塔吊的高度就會隨著建築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VI.基礎
基礎指建築底部與地基接觸的承重構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築上部的荷載傳給地基。因此地基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工程結構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結構構件,用來將上部結構荷載傳給地基,是房屋、橋梁、碼頭及其他構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按其構造特點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
基礎按材料分類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三合土基礎、灰土基礎、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礎。
條形基礎
條形基礎是基礎長度遠遠大於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按上部結構分為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
基礎的長度大於或等於10倍基礎寬度。
獨立基礎
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方行或矩形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也稱單獨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的形式.
筏形基礎
當建築物上部荷載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載能力又比較弱,這時採用簡單的條形基礎或井格式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時,常將牆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築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板式基礎稱筏式基礎。筏形基礎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之分。
箱形基礎
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牆組成的,形成中空箱體的整體結構,共同來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箱形基礎整體空間剛度大,對抵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有利,一般適用於高層建築或在軟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載較大的建築物。當基礎的中空部分尺寸較大時,可用作地下室。
VII.樁基礎
樁基礎由基樁和聯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特點
(1)樁支承於堅硬的(基岩、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
(2)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群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范圍。
(3)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禦由於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築的抗傾覆穩定性。
(4)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於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於基岩,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築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鑽(沖)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鋼管樁等,其適用條件和要求在《建築樁基技術規范》中均有規定。
VIII.後澆帶
後澆帶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後澆帶是既可解決沉降差又可減少收縮應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應用較多。
設置後澆帶的位置、距離通過設計計算確定,其寬度考慮施工簡便、避免應力集中,常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設置後澆帶,應考慮止水帶構造;設置後澆帶部位還應該考慮模版等措施內容不同的消耗因素。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但應為正溫度)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
後澆帶可以解決沉降差、減小溫度收縮影響。
IX.樓板
樓板通常是有兩種,一種是現澆的,一種是用預制板鋪的。
現澆是在現場支模,扎鋼筋,澆灌混凝土等施工程序做的。比起預制的來說它是整體現場成型,整體性好,對於有管道穿過,或形狀不規則的樓面還是很適合的,但其工序多,濕作業多,現場澆灌,施工周期長些。現澆樓板整體性好,抗震能力較強。一般不會有裂縫,但較薄,如果不做隔音處理,會比較吵。
預制樓板一般為空心板,裂縫是質量通病,整體性稍差,優點是樓板厚,隔音優於現澆。預制的是板在廠子里做好,運到工地安裝的鋼筋混凝土樓面,提高了施工效率,是對建築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的促進,但其缺點就是現澆的優點了。具體的預制還可以分預應力和非預應力構件。
四、實習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的認識實習我了解到了許多教科書上所沒有的知識。實習的過程是愉快的、充實的!真正的到了工地上,才對那些課本上抽象的概念有了具體的認識。充分了解到了實際施工中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有效地避免了紙上談兵的尷尬。實習的過程就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系統的梳理了一遍理論知識。通過實習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培養了縝密思考的習慣。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學習到的知識又有效地彌補了原本理論知識體系的漏洞。實習的過程就是知識的更新完善過程。
在書本上學過的理論知識,似乎通俗易懂,但從未付諸實踐過,也許等到真正做出一套大樓的造價時,才會體會到難度有多大;也許親臨其境或親自上陣才能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通過畢業實習這三個月期間,我驗證和鞏固充實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了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接觸課堂以外的實踐知識,加深了解了對本專業的需要。培養了獨立進行資料收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走創業之路做准備。
實習結束了,但學習還在繼續。認識實習如同荀老師所說的是一個擴大我們知識面的過程。它旨在培養我們從專業角度思考的理念,是讓我們從門外漢變成行家的引導階段。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保持實習時發現問題的敏銳度,隨時補充自己的知識,給自己「充電」!
這次的認識實習給了我學習的動力,也給了我奮斗的目標,了解了以後自己踏上工作崗位後的工作性質,讓我受益匪淺!
Ⅳ 幫忙找一個關於《建築施工組織》課程設計任務書及指導書
任務書
1 土木工程 系 土木工程 專業 班 姓名: ×××××
畢業設計(論文)時間: 2009 年 3 月 9 日 至 2009 年 6 月 12 日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XXXX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
畢業設計(論文)任務
1 本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應達到的目的
畢業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完成所學基礎和專業課程以後所進行的最後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綜合運用和對學生的全面考核,通過畢業設計鞏固、深化和擴展所學知識,培養和鍛煉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術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設計通過一個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使學生對一般土建工程設計與施工內容、施工全過程科學組織與管理、施工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有關規范、規程、手冊和工具書,為今後獨立工作打下基礎。畢業設計特別應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踏實、細致、嚴格、認真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
2 本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任務的內容和要求
(1) ××× 工程建築施工圖一套 ××× 張,結構施工圖一套 ××× 張,該工程為 ××× 結構,地上 層,地下 ×× 層,總建築面積 ×××× ㎡;(2)施工現場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情況依據施工圖紙確定;(3)所有預制構件均在預制構件廠製作,運距 20 km;(4)現場供電條件:供電容量滿足施工用電要求;(5)現場供水條件:採用城市供水管網,供水量滿足施工要求;(6)材料、構配件、施工機械及勞動力均滿足正常施工的需要;(7)合同工期為: ××× 天;(8)開工日期為: 2009 年 9 月 1 日 ,竣工日期為: ××× 年 ××× 月 ××× 日 。
3 對本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成果的要求
3.1 施工組織設計書1份(標准裝訂文件);其內容應包括:
3.1.1 編制依據
3.1.2 工程概況
工程特點;建設地點特徵;施工條件。
3.1.3 施工項目管理組織及職能分工
選擇該項目的組織形式;確定項目經理部的機構設置;項目經理的遴選與職責;項目經理部成員的主要職責;施工項目經理部的管理制度等。
3.1.4 各種資源需要量計劃及施工准備
技術准備工作;主要施工機械需要量計劃;主要材料需要量計劃;主要工種施工力量需要量計劃;現場准備工作等。
3.1.5 施工方案
(1)施工流向及施工程序
各個分部工程施工段的劃分及施工流向的確定;地下工程、主體結構、內外裝飾、屋面工程等施工階段的施工順序。要求對可以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可行施工方案的施工內容,要求做出不同施工方案之間的技術分析,通過比較計算選擇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最優方案。
(2)主要施工機械的選擇
進行施工機械選擇時,應初步選擇出兩種或兩種以上施工機械,要求做出不同施工機械之間的經濟分析,通過比較計算選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施工機械。
(3)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測量(包括沉降觀測和基坑側移觀測)與放線;基坑(或基槽)土方的開挖及回填;基坑降水與基坑支護;墊層混凝土;地下防水工程;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的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圍護結構的砌築;屋面工程;腳手架工程;門窗工程;裝修工程。
3.1.6 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
劃分施工過程;計算施工過程的工程量和施工持續時間;利用網路計劃技術或橫道圖繪制施工進度計劃表;施工進度計劃的主要評價指標的計算;施工項目進度控制與工期保證措施。
要求按《全國統一建築安裝工程工期定額》確定工程的施工工期,並按工程量計算所得結果,通過勞動定額、基礎定額和預算定額,再加上施工實踐經驗,確定各項施工過程的作業時間,在確定的工期和開竣工日期條件下,編制單位工程施工進度時標網路計劃(必要時對計劃進行優化)或單位工程施工進度橫道圖,做出勞動力資源需要量統計圖。
3.1.7 施工平面布置圖的設計
現場施工條件;計算確定各種材料和構件堆場、各種臨時性設施所需面積;計算施工現場的臨時供水供電等;繪制施工平面布置圖。
要求施工平面布置圖上應體現當前在建工程、擬建工程、已有建築物和構築物,施工圍牆和周圍環境,垂直運輸機械、攪拌機械、材料和構件堆場、鋼筋和木工加工棚、辦公及休息用房、食堂、廁所、現場施工的臨時供水供電線路、施工臨時道路等。
3.1.8 施工項目技術與信息管理措施
測量定位管理措施;施工試驗管理措施;施工資料管理措施;其他技術管理措施。
3.1.9 施工項目質量管理措施
質量方針和目標;質量管理控制措施;質量技術控制措施。
3.1.10 項目現場及安全管理措施
3.1.11 施工項目冬期、雨期施工措施
3.1.12 技術經濟指標
主要進行施工場地佔地面積、施工工期、勞動量、勞動力均衡系數、採用合理施工方案和先進技術的成本節約指標等的計算。
3.2 圖表(折疊,不裝訂)
3.2.1 施工進度計劃圖1張(2#加長,電腦繪圖)
3.2.2 主體施工階段平面布置圖1張(2#,電腦繪圖)
3.3 外文文獻翻譯
翻譯與本題目相關的不少於3000字的外文文獻1篇,同時提交原文與譯文(原文及譯文單獨裝訂) 。
設計(論文)進度計劃安排
階段 應完成的主要工作 計劃起止時間
1 熟悉和審核施工圖紙 第3周
2 確定施工項目組織機構;計算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第4~5周
3 初步確定施工方案 第6周
4 進行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確定最終施工方案 第7周
5 進行主要工種工程施工方法的確定 第8周
6 編制各個分部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形成初步的施工進度計劃表 第9周
7 進行施工進度計劃的優化,形成最終的施工進度計劃表 第10周
8 確定臨時性生活、生產設施;確定臨時供水、供電管線 第11周
9 編制施工准備工作計劃及各種資源需要量計劃 第12周
10 進行施工平面布置圖設計 第13周
11 繪制施工進度計劃表、施工平面布置圖 第14周
12 外文文獻翻譯 第15周
13 編寫畢業設計文件,列印、裝訂及提交畢業設計成果 第16周
14 畢業答辯 第17周
主要參考文獻
〔1〕重慶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合編.土木工程施工.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2〕趙志縉等主編.建築施工[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3〕建築施工手冊編寫組. 建築施工手冊(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4〕 江正榮.建築施工工程師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江正榮.建築施工計算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6〕建設部.全國建築安裝工程統一工期定額.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7〕王慶春.建築施工常用數據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8〕楊和禮.土木工程施工.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9〕叢培經.工程項目管理(修訂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10〕楊勁,李世蓉.建設項目進度控制.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指導教師(簽名): 審批人(簽名):
先這些吧!東西太多
Ⅵ 如何開展中職建築專業實訓課教學
如何提高中職汽修專業實訓課的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現代汽車行業技術發展的需要,作為中職學校,如何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新型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作為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不但要創新教學方法,更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採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靈活多樣的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實訓課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教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水平普遍薄弱,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情況比較嚴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愛動腦筋,甚至學不懂、教學對學生來說仍然是停留在課本上學修汽車,甚至在黑板上修汽車,學生更加感到「專業技術理論」難學易忘,厭學心理普遍,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
(二)在傳統的實訓教學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分離,理論與實踐難以對接、而且傳統的汽修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別進行,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覺無從做起,即使在課堂上學習了的內容,在實際操作時又不會利用,加之許多學校受實訓設備的限制,實訓課很單一,不能夠系統地完成一個實訓項目或者教學模塊,使課堂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同樣也會導致教師難教,甚至教師怕教,學生對實習沒有興趣,要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便無從談起。
二、如何上好實訓課
(一)營造良好的實訓場所
在專業實訓課教學中無論採用那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指導教師都應根據本校實訓設備條件,對實訓車間進行合理的布置,按照或者接近4S店的布置模式來配合教學,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的項目化教學理念、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崗位能力需要,對課本實訓內容進行整合,分模塊分項目進行教學,這樣就有利於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從而吸引學生樂意來、學得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企業文化的氛圍,為學生將來就業能夠適應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進行角色的轉化
現代職業教育中,「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技能教學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學徒受師傅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所以,在實訓課堂上,沒有教師和學生,只有師傅和徒弟,實訓室就是工廠,學生就是學徒,教師就是師傅。
(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採用「理實一體」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多媒體以及模擬模擬軟體等多種教學模式、把教室搬進車間,讓學生在學習時隨時感受企業文化的存在,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學生真正發揮主體能動性,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本課程標准為依據來編寫校本教材,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對實訓課程編寫任務指導書,以任務為導向,使學生在操作之前熟悉操作步驟以及明確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滲透項目教學方法,使「教」與「學」互動,教師示範,學生操作,學生提問,教師解答、指導。
1.在進行實習實訓教學之前,對於工量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種診斷檢測儀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和步驟,我們可以採用模擬模擬軟體教學,讓學生在電腦上對測量、拆裝、診斷以及使用方法進行模擬操作訓練,讓學生提前掌握規范操作要領,通過模擬系統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境中完成相應的項目內容,達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擬進入生產現場實際操作的教學目的,也使學生明確了操作方法,掌握了作業步驟,然後再在真實的實物上進行操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汽車各部件之間的工作原理、各類檢測設備的操作方法,而且縮短了實習教學的適應時間,提高了實習教學的效率,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
2.在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等內容中使用案例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例如,選取「電控發動機維修中的某一個感測器」故障作為案例,選擇的案例應當是常見的、典型的、通過案例教學,教給學生查找和分析故障、判斷故障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基本途徑與方法,學生就會產生自己動腦思考問題的,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在汽車維護、汽車空調、電控發動機等內容中採用項目式教學方法由於實訓項目教學與一般的課堂教學不同,它需要把教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它和一般的生產實踐也不同因為它是在生動活潑的現場中進行教學,它的活動比較豐富,比其他教學有較多的靈活性,它所特有的教學效果,是其他課堂教學所不能有的、因此,進行現場項目教學,是達到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模式,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活動,拓展了學生實踐能力發展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慾望,強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由一般實踐能力,向著職業能力崗位轉化。
總之,要提高中職汽修實訓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與實際相結合的動手操作能力,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加強學習,取長補短,使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都得到提高對於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時要反復交叉練習,不斷更新內容,學生就有新鮮感、理論指導下的技能訓練,能使學生感覺學到了實在的本領,自信心增強、真正實現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就提高了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