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南京醫科大學課程中心

南京醫科大學課程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1-30 04:49:19

⑴ 南京醫科大學網上卓越課程怎麼使用

進入elearning.njmu.e.cn後登陸(用戶名同校園網),就可以選擇相應課程使用了

⑵ 東南大學醫學院和南京醫科大學哪個好

南京醫科大學比較好。南京醫科大學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江蘇省共建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33工程」培訓基地,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以下是這2所大學各方面的介紹:

1、院系專業

東南大學醫學院截至2019年7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包括1個獨立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4個本科專業,1個九年本碩博一貫制專業方向、3個「5+3」本碩一體化專業方向。

南京醫科大學根據2015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兩個系,基礎醫學系設有生物工程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遺傳學與發育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結構學與神經科學、生理學與葯理學等專業.

2、師資力量

東南大學醫學院截至2019年7月,學校校本部有在職教職工18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945人。有教授218人、副教授280人,有博士生導師752人、碩士生導師2312人。

南京醫科大學根據2015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名。




(2)南京醫科大學課程中心擴展閱讀

東南大學醫學院位於風景秀麗的南京市玄武湖畔,高校群集的市中心。醫學院前身為創建於1935年的中央大學醫學院,其後又歷經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等重要時期。

2012年,該院獲批為全國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承擔了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和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兩個項目。

⑶ 南京鼓樓區(包括附近)有哪些大學

南京鼓樓區(包括附近)有哪些大學?

南京鼓樓區(包括附近)有中國葯科大學、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南京藝術學院。

  • 中國葯科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的前身為國立葯學專科學校(四年制),始建於1936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學風優良、在葯學界享有盛譽的國家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高等葯學學府。現為我國唯一部屬專業葯科學校,也是世界最大的專業葯科大學,被業內人士稱為「葯界清華」,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我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新中國成立後,高等葯學教育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關懷。


⑷ 南京醫科大學怎麼樣

雖然兩個學校都是屬於醫學類學院,但是擅長的還是不一樣的,在省內的專業排名來專看。南京醫科大學屬出名的是他們的臨床學。

向左轉|向右轉

關於南京醫科大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任教的老師重視學生的基本功,不會急於求成,所以,當學生們上了工作崗位之後都能盡快獨當一面,所以這也就是南京醫科大學能在社會上獲得好評的原因吧。

如果是有對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非常感興趣的,是真的可以認真考慮下這所學校的。

⑸ 南京醫科大學在安徽錄取分數線

你好,在南京醫科大學的招生網官網上只查詢到其它省市的錄取分數線,沒有查詢到確切的專業錄取分數線,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10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的團隊名單

序號 團隊名稱 帶頭人 所在學校 1 憲法與行政法教學團隊 姜明安 北京大學 2 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管又飛 北京大學 3 口腔醫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 郭傳瑸 北京大學 4 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陶 澍 北京大學 5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學團隊 韓大元 中國人民大學 6 工商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伊志宏 中國人民大學 7 社會學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鄭杭生/洪大用 中國人民大學 8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孫宏斌 清華大學 9 控制工程教學團隊 華成英 清華大學 10 建築環境與設備專業教學團隊 朱穎心 清華大學 11 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學團隊 黃天佑 清華大學 12 軟體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盧 葦 北京交通大學 13 交通運輸類專業平台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楊 浩 北京交通大學 14 材料學教學團隊 強文江 北京科技大學 15 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張士誠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6 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 紀越峰 北京郵電大學 17 工程項目管理教學團隊 烏雲娜 華北電力大學 18 生物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譚天偉 北京化工大學 19 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彩萬志 中國農業大學 20 預防獸醫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楊漢春 中國農業大學 21 森林經營管理教學團隊 彭道黎 北京林業大學 22 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 鄭彩霞 北京林業大學 23 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 王新月 北京中醫葯大學 24 外國教育史教學團隊 張斌賢 北京師范大學 25 化學實驗教學團隊 歐陽津 北京師范大學 26 漢語言專業本科教學團隊 郭 鵬 北京語言大學 27 財政學專業教學團隊 李俊生 中央財經大學 28 法律史教學團隊 朱 勇 中國政法大學 29 運動心理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力為 北京體育大學 30 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團隊 韓 力 北京理工大學 31 飛行器動力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陶 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2 高等數學教學團隊 許曉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33 嵌入式系統課程群教學團隊 侯義斌 北京工業大學 34 神經病學教學團隊 賈建平 首都醫科大學 35 兒科學教學團隊 李仲智 首都醫科大學 36 本科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何書元 首都師范大學 37 經濟學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張連城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38 廣播電視新聞學教學團隊 高曉虹 中國傳媒大學 39 美術學專業教學團隊 尹吉男 中央美術學院 40 外交外事翻譯教學團隊 范守義 外交學院 41 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團隊 劉 夢 中華女子學院 42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藝工結合教學團隊 劉元風 北京服裝學院 43 多媒體藝術教學團隊 李一凡 北京印刷學院 44 日語翻譯方向課程教學團隊 邱 鳴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45 中國民族器樂教學團隊 張維良 中國音樂學院 46 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團隊 高 鍍 北京舞蹈學院 47 通信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劉業輝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8 化學實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吳世華 南開大學 49 環境科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鞠美庭 南開大學 50 化工專業實踐教學團隊 張金利 天津大學 51 紡織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王 瑞 天津工業大學 5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趙 征 天津科技大學 53 葯理學教學團隊 婁建石 天津醫科大學 54 基礎日語課程教學團隊 修 剛 天津外國語學院 55 運動心理學課程教學團隊 姚家新 天津體育學院 56 軟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傅連仲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57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薛 威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 58 自動化工程教學團隊 孫鶴旭 河北工業大學 59 材料學教學團隊 楊慶祥/崔佔全 燕山大學 60 冶金工程教學團隊 張玉柱 河北理工大學 61 大學英語新模式教學團隊 張 森 河北科技大學 62 作物學「三結合」教學團隊 馬峙英 河北農業大學 63 人體與動物科學教學團隊 段相林 河北師范大學 64 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教學團隊 王 瑩 河北經貿大學 65 土木工程專業地下工程教學團隊 朱永全 石家莊鐵道學院 66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 王世震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67 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侯維芝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68 物理化學教學團隊 武海順 山西師范大學 69 蒙古族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孟克吉雅 內蒙古大學 70 世界史教學團隊 薑桂石 內蒙古民族大學 71 蒙醫診斷學教學團隊 布仁達來 內蒙古醫學院 72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李志義 大連理工大學 73 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魏曉文 大連理工大學 74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平台課程教學團隊 左 良 東北大學 75 軟體開發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朱志良 東北大學 76 船藝教學團隊 劉正江 大連海事大學 77 工程管理教學團隊 劉亞臣 沈陽建築大學 78 臨床檢驗診斷學教學團隊 尚 紅 中國醫科大學 79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學團隊 楊麗珠 遼寧師范大學 80 證券投資學教學團隊 邢天才 東北財經大學 81 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蔣錦標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82 Java系列課程組教學團隊 溫 濤 大連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83 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滕利榮 吉林大學 84 化學實驗教學團隊 徐家寧 吉林大學 85 儀器專業系列課程與創新實踐教學團隊 林 君 吉林大學 86 應用地球物理教學團隊 潘保芝 吉林大學 87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教學團隊 史寧中 東北師范大學 88 光電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姜會林 長春理工大學 89 植物保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李 玉 吉林農業大學 90 電工電子課程教學團隊 郭黎利 哈爾濱工程大學 91 行政管理核心課程精品化建設教學團隊 何 穎 黑龍江大學 92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劉敬圻 黑龍江大學 93 外科學教學團隊 姜洪池 哈爾濱醫科大學 94 社會醫學教學團隊 吳群紅 哈爾濱醫科大學 95 中葯鑒定學教學團隊 王喜軍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96 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 隋麗娟 哈爾濱師范大學 97 油氣田開發工程教學團隊 劉永建 大慶石油學院 98 電氣工程實踐教學團隊 付家才 黑龍江科技學院 99 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專業教學團隊 杜廣平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100 預防醫學骨幹課程教學團隊 姜慶五 復旦大學 101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顧鈺民 復旦大學 102 寶石學教學團隊 廖宗廷 同濟大學 103 力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洪嘉振 上海交通大學 104 工業工程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江志斌 上海交通大學 105 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團隊 張志願 上海交通大學 106 管理信息系統課群教學團隊 陳智高 華東理工大學 107 輕化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何瑾馨 東華大學 108 自然地理教學團隊 鄭祥民 華東師范大學 109 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團隊 張春柏 華東師范大學 110 基礎法語教學團隊 曹德明 上海外國語大學 111 政治經濟學教學團隊 何玉長 上海財經大學 112 經濟法學本科教學團隊 顧功耘 華東政法大學 113 醫學影像設備管理與維護專業教學團隊 徐小萍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 114 圖文處理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姚海根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115 交通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王肇定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116 社會學專業教學團隊 周曉虹 南京大學 117 化學實驗課教學團隊 張劍榮 南京大學 118 軟體工程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駱 斌 南京大學 119 電工電子實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胡仁傑 東南大學 120 道路與橋梁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黃曉明 東南大學 121 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宋愛國 東南大學 122 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屠世浩 中國礦業大學 123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過偉敏 江南大學 124 生態學教學團隊 胡 鋒 南京農業大學 125 生物制葯工藝學課程教學團隊 高向東 中國葯科大學 126 工業設計教學團隊 李亞軍 南京理工大學 127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王成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8 管理定量方法課程群教學團隊 劉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29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團隊 晏世雷 蘇州大學 130 水泵及水泵站教學團隊 劉 超 揚州大學 131 電氣類專業主要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孫玉坤 江蘇大學 132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 周作民 南京醫科大學 133 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 汪 悅 南京中醫葯大學 134 理論法學(課程群)教學團隊 夏錦文 南京師范大學 135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 周建忠 南通大學 136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 顧曉松 南通大學 137 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團隊 徐漢文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138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孫亞峰 徐州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139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戴 勇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140 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團隊 李 暢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141 機械製造基礎實踐教學團隊 潘曉弘 浙江大學 142 電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韋 巍 浙江大學 143 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來茂德/夏強 浙江大學 144 臨床醫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沈其君 寧波大學 145 自動化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姜周曙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146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 高 玉 浙江師范大學 147 統計學專業教學團隊 李金昌 浙江工商大學 148 森林保護學教學團隊 張立欽 浙江林學院 149 財政學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團隊 鍾曉敏 浙江財經學院 150 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周國忠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151 鞋類專業教學團隊 施 凱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152 會計專業教學團隊 謝國珍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153 電子商務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劉業政 合肥工業大學 154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趙 韓 合肥工業大學 155 天文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向守平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56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相關課程教學團隊 繆柏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57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團隊 杜先能 安徽大學 158 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劉澤功 安徽理工大學 159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程備久 安徽農業大學 160 分析化學教學團隊 王 倫 安徽師范大學 161 土木建築工程材料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孫道勝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162 中葯學專業教學團隊 彭代銀 安徽中醫學院 163 海洋科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曹文清 廈門大學 16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鄭傳芳 福建農林大學 165 輪機工程學科教學團隊 楊國豪 集美大學 166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團隊 黃志高 福建師范大學 167 中醫診斷學教學團隊 李燦東 福建中醫葯大學 168 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團隊 朱世澤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169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柯黎明 南昌航空大學 170 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 張艷國 江西師范大學 171 信息系統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徐升華 江西財經大學 172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魏寒柏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173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徐向藝 山東大學 174 政治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於良春 山東大學 175 金融學專業教學團隊 胡金焱 山東大學 176 海洋化學課程教學團隊 楊桂朋 中國海洋大學 177 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管志川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178 工程圖學類課程教學團隊 王蘭美 山東理工大學 179 公共課教育學教學團隊 李劍萍 聊城大學 18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憲省 山東農業大學 181 德育原理課程教學團隊 戚萬學 山東師范大學 182 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 俞祖華 魯東大學 183 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教學團隊 李 舫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184 軟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徐 紅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185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孫志春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186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高愛國 淄博職業學院 187 化工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 魏新利 鄭州大學 188 地理科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秦耀辰 河南大學 18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學團隊 張永振 河南科技大學 190 安全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高建良 河南理工大學 191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原 方 河南工業大學 192 作物學教學團隊 李潮海 河南農業大學 193 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渠桂榮 河南師范大學 194 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教學團隊 邊傳周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 195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趙傑/周建鄭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196 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程功臻 武漢大學 197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劉耀林 武漢大學 198 新聞學專業教學團隊 羅以澄 武漢大學 199 社會保障學教學團隊 趙 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00 基礎物理課程教學團隊 熊永紅 華中科技大學 201 電機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陳喬夫 華中科技大學 202 生物技術特色專業教學團隊 余龍江 華中科技大學 203 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陳汗青 武漢理工大學 204 礦物岩石學教學團隊 馬昌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5 地下水與環境教學團隊 王焰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6 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曹湊貴 華中農業大學 207 土壤學教學團隊 黃巧雲 華中農業大學 208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朱長江 華中師范大學 209 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余厚全 長江大學 210 電氣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李咸善 三峽大學 211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跨學科教學團隊 李亞偉 武漢科技大學 212 制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張 珩 武漢工程大學 213 紡織材料與加工教學團隊 徐衛林 武漢科技學院 214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姚 強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 215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陳 彬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216 礦物加工工程教學團隊 邱冠周 中南大學 217 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團隊 謝 赤 湖南大學 218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曾光明 湖南大學 219 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群教學團隊 田銀華 湖南科技大學 220 民族傳統體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白晉湘 吉首大學 221 包裝自動化專業方向教學團隊 張昌凡 湖南工業大學 222 作物學科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官春雲 湖南農業大學 223 化學實驗教學團隊 姚守拙 湖南師范大學 224 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楊利軍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225 中國近現代史本科教學團隊 桑 兵 中山大學 226 行政管理教學團隊 馬 駿 中山大學 227 外科學教學團隊 梁力建 中山大學 228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平台課程教學團隊 韋 崗 華南理工大學 229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黃 平 華南理工大學 230 會計學教學團隊 宋獻中 暨南大學 231 中醫婦科學教學團隊 羅頌平 廣州中醫葯大學 232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馬文麗 南方醫科大學 233 社會體育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楊文軒 華南師范大學 234 英語口譯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仲偉合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235 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周福霖 廣州大學 236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趙 傑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237 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張來源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238 軟體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張基宏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239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 韋 化 廣西大學 240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團隊 羅星凱 廣西師范大學 241 民族學教學團隊 周建新 廣西民族大學 242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 彭朝暉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43 民法學教學團隊 王崇敏 海南大學 244 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曾孝平 重慶大學 245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學團隊 黃蓉生 西南大學 246 邏輯學教學團隊 何向東 西南大學 247 計算機軟體教學部教學團隊 王國胤 重慶郵電大學 248 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賀建民 重慶理工大學 249 刑事訴訟法教學團隊 孫長永 西南政法大學 250 網路與信息安全創新教學團隊 龔小勇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251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李天和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52 葯劑學教學團隊 張志榮 四川大學 253 幾何與代數教學團隊 彭聯剛 四川大學 254 工程力學教學團隊 沈火明 西南交通大學 255 交通工程教學團隊 羅 霞 西南交通大學 256 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傅 彥 電子科技大學 257 會計學教學團隊 蔡 春 西南財經大學 258 貨幣金融學教學團隊 殷孟波 西南財經大學 259 化學實驗教學團隊 霍冀川 西南科技大學 260 作物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 黃玉碧 四川農業大學 261 方劑學教學團隊 鄧中甲 成都中醫葯大學 262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王安平 西華師范大學 263 大氣探測技術教學團隊 何建新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264 審訊學教學團隊 陳 真 四川警察學院 265 西餐工藝專業教學團隊 梁愛華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266 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曹鳳/邱士安 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267 機械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何 林 貴州大學 268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師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游泰傑 貴州師范大學 269 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田衛民 雲南大學 270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遲毅林 昆明理工大學 271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教學團隊 吳伯志/郭華春 雲南農業大學 27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團隊 劉堅/饒遠 雲南師范大學 273 冶金技術專業教學團隊 夏昌祥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274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團隊 楊維周 西藏民族學院 275 計算機網路與體系結構教學團隊 鄭慶華 西安交通大學 276 工業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孫林岩 西安交通大學 277 葯理學教學團隊 臧偉進 西安交通大學 278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劉建朝 長安大學 279 信息安全專業教學團隊 李 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80 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 康振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81 森林培育學教學團隊 趙 忠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82 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團隊 田振軍 陝西師范大學 283 電子系列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段哲民 西北工業大學 284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 趙雪愛 西北工業大學 285 政治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白永秀 西北大學 286 水力學課程教學團隊 周孝德 西安理工大學 287 水環境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王曉昌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88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李建平 西安工業大學 289 法語文學與翻譯教學團隊 戶思社 西安外國語大學 290 皮革工程教學團隊 馬建中 陝西科技大學 291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田鋒社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92 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王式功 蘭州大學 293 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 朱彥鵬 蘭州理工大學 294 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 田 澍 西北師范大學 295 藏醫葯學教學團隊 李先加 青海大學 296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團隊 劉萬毅 寧夏大學 297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張建中 寧夏醫科大學 298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 阿爾斯蘭·阿不都拉 新疆大學 299 養牛技術課程教學團隊 丑武江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300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團隊 危常州 石河子大學 301 網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徐 明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02 信號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羅鵬飛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03 軍事地圖制圖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 王家耀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304 醫院管理課程教學團隊 張鷺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305 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教學團隊 景在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306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團隊 李雲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307 實驗診斷學教學團隊 郝曉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308 外科學教學團隊 竇科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⑺ 南京醫科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學好不好

南京醫科大學是江蘇省屬重點高校。學校創建於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學府之一。1957年,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962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六年制醫葯院校。1981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學校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學位授權點已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 目前,學校設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第四臨床醫學院、鼓樓臨床醫學院、無錫臨床醫學院、青島臨床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葯學院、護理學院、醫政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6個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康達學院。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淮安、上海、杭州等地擁有20所附屬醫院和40多所教學醫院。 學校設有12個本科專業、2個六年制雙學位專業和3個七年制專業(方向)。目前,在校生總數達1.3萬多人,已形成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500多人。有在職專任教師649人,有教授116人、副教授175人,有博士生導師185人、碩士生導師812人(含附屬醫院等)。學校擁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入選各類人才支持計劃,有多人被評為國家教學名師或各級優秀教師,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學校是國家衛生部認可的全國進修基地和教育部批准接受留學生學習的高校之一,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一起成為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33工程」培訓基地。2006年和2008年,學校兩度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 學校現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4個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十五」期間,學校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530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19項,是「九五」期間的4.4倍。進入「十一五」以來,學校的科研水平快速攀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斷實現新突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及論文影響因子迅猛增長。2008年,我校獲得6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校發表「SCI」論文260多篇,均創歷史新高。 學校現已建成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有3個省級品牌專業,建成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建高校教學實驗室。有多部教材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4年,國家教育部對南京醫科大學本科和七年制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質量評估,結果均為「優秀」。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多次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榮譽稱號。 學校設有兩個校區(五台校區和江寧校區)。五台校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五台山南麓,佔地120畝,是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中心。江寧校區位於南京市江寧區大學城,佔地面積1470畝,是本科生教育教學中心。學校圖書館藏書總量達120餘萬冊,有中外文期刊5700餘種,是江蘇省醫學圖書中心館和高校文獻保障系統醫學文獻中心。學校主辦有《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臨床皮膚病學》、《臨床神經病學雜志》、《江蘇醫葯》等10多種學術期刊。 近年來,南京醫科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對外交流活動,積極與國內外的高等院校建立形式多樣的聯系與合作。學校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法國等國家的醫學院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雙邊合作、學術交流關系,並聘請了一批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同時,學校還定期派遣教師出國交流訪問、留學進修。學校於2002年恢復招收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現有在校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500多人。 七十五年來,南京醫科大學秉承「博學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訓精神,始終堅持「醫學與人文融通、教學與科研並重、基礎與應用結合」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醫學人才,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醫院、疾病控制中心、醫學研究機構和衛生行政部門,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著名醫學專家和學者,為我國醫學教育和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全校師生員工正戮力同心,銳意進取,積極推進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努力把學校建成一所高水平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

⑻ 南京醫科大學選修課,2012課表在此,求助少點名,考分高的選修課!

大學生職業規劃:我那時候只上過幾次課(原因老師有事),老師也不點名,最後只要交一份職業規劃書,會給你範文,很簡單。都是高分通過。 南京歷史與文化,老師會叫人回答問題,但比較少出現,而且有三次機會,最後寫一篇作文就好 還有莫寶慶的課也很好,你不去可以,但是你要知道他上課給過的重點(跟其他上課的人要就行),考試都是他給的,很簡單,你可以很別人借答案超。

⑼ 17年考研醫學類358分能過嗎南京醫科大學

目前國內不同機構對大學的排名,有時相互矛盾。如「中國校友會網」版對2014年中國各類型排行權中的「醫學類」前五強分別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對2014-2015年醫學學科專業大學競爭力排名中,「基礎醫學」第一為復旦大學,「臨床醫學」第一為中南大學,「口腔醫學」為四川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科學」為華中科技大學,「中醫學」則為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西醫結合」為南方醫科大學,「醫學技術」為南京醫科大學,等等。
根據你選擇的專業,再通過網路了解該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在讀學生對它的評價,最後了解該校的品牌度,如它是「985工程」、「211工程」還是省市重點高校等。當然,如果你選擇的醫學專業在「專業知名度→課程實用性→學校品牌度」都高度吻合就最理想了。如果不吻合,建議你在綜合考慮的前提下,依照「專業知名度、課程實用性和學校品牌度」的順序選擇你比較滿意的專業與學校。

⑽ 南京醫科大學心理科不選化學可以進嗎

國家對於醫科大學,對於學生的選科,各個學校雖然說是標准不一,但是也有一個大概的方向。既然是心理學科,我想學的越多知識越多越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