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本課程與國內外同類課程的比較

本課程與國內外同類課程的比較

發布時間: 2021-01-30 06:00:06

① 有關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真有做這個課題的?看來我們的研究還是有用滴~~~~~

到外文資料庫elsvior(不版知各個學校的外文庫是否權一樣....)裡面搜一下

atk(middle school and english teaching and (quality or .....))

出來結果後,再在左邊勾選相應的話題(結果較少時)或相應的雜志(結果較多時),左邊列出的雜志一般是SCI的,它會把命中結果中刊登於SCI雜志中的論文篩選出來,這樣查到的應該蠻有一些價值的哦 ~~~~~
不過論文上的東西還是有代表性的而已,而且很多是不發上論文的.....
如果有必要,還是上www.google.cn搜一下吧,谷歌可以查到國外的網頁的...~~~~~~

② 高分求助!~誰知道這個的模板 :當前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你好!
模版沒有,文章倒是有點
http://www.infzm.com/content/45484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603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③ 高分求助!~誰知道這個的模板 :當前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在19世紀初期,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語音的模糊性受到人們的冷遇。隨著英回語語言學研究領域的不答斷擴展,模糊性語言也逐步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49年Ogden,C.K.和Richard,I.A.出版了名為「The Meaning of Meaning」,1965年美國科學家查德(L.Zadeh)提出了「模糊集」的問題,1977年Kooij,J.出版了「Ambiguity in Natural Language」一書,1978年馬里奧·培就寫了一本名為「Weasel Words」的專著。相比之下,國內在這方面的認識比國外晚。在我國語言模糊性也是直到19世紀末期才被逐漸引入到語言學領域中。1999年徐丹暉發表了題為《試論模糊語言》一文,1999年伍鐵平出版《模糊語言學》一書,2000年王逢鑫出版了《英語模糊語法》一書。這都充分地說明,模糊性語言在語言學的研究中已佔有一席之地了。但是大多數研究都是從大處作理論上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專門從語音的角度來研究模糊性問題。本文將從語音這一角度進行探討,從而用於結局英語交際口語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問題。

課程改革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課程研究:課程實施的核心是主體參與
〔 作者:王 升 來源:人教網 點擊數:784 文章錄入:arbor 〕
一、主體參與是現代課程場的關鍵因素

現代課程不再是靜態的內容,而是實現學生發展的動態場。傳統課程論一般都是從靜態的角度對課程進行分析研究的,這嚴重影響了課程實踐的豐富性、生動性。課程一旦發生,就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生動活潑的課程形態是由理解、溝通、主體參與、互動這四個活性因素構成的。它們既是形成課程機制不可或缺的因素,又是課程形態的基本內容,同時,它們也是對現代課程的一個總體描述。

(1)理解。課程的運行是建立在對意義符號理解的基礎之上的。理解貫穿於課程的全部過程,決定著課程的一切形態。意義不通過個體的心理實現個體的內化,就不能達到課程主體對它的理解,課程的指令、反饋、調控、評價等也將無從發生。理解發生在課程主體的自身內部,它是單個主體在課程運行中的心理行為,是課程實施的心理學前提。

(2)溝通。只有個體的內顯的理解行為,課程還是不能發生的。主體際的信息、情感的交流,即溝通是課程的發生學前提。這是因為沒有溝通,主體際的理解就無法實現相互傳達,課程也就不可能發生。溝通是理解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理解相互轉換的重要機制,它實現了課程內容的主體際交流。其實,從主體性的角度理解課程,課程就是意義在師生、生生中創造與分享的一個過程。

(3)主體參與。課程作為一種發展性活動,必須人人主體參與才能順利完成。參與是課程實施的起源性機制,個體如果不參與課程,課程就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影響。課程運行中的主體參與強調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凸顯學生個體在課程運行中的地位、作用才能使課程變得更具人文關懷,更具有效性。

(4)互動。互動指主體行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課程就是主體間多元互動的結果。師生、生生互動會形成一個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場。現代課程強調每個課程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任何一個學生的游離都不利於互動的形成。

只有學生主體參與於課程系統中,才會有他們對課程內容、對活動等的理解;溝通是個體以主體參與為基礎,在活動中的一種交流;互動首先需要個體學生的主體參與。因此,在理解、溝通、主體參與、互動這四個因素當中,主體參與居於核心地位,它是課程場產生的根本。

二、主體參與創造現代課程的理想境界

課程在運行時,由於參與程度與參與性質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境界。以知識為本位的課程,學生與課程內容一樣處於缺乏主體參與的客體地位,這樣的課程是一種較低境界的課程。以活動為本位的課程,由於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往往會表現出為了活動而活動的形式主義弊端,也不是理想的課程境界。以主體參與為本位的課程,由於學生身體—心理—精神的高度投入,他們會有一種生命的體驗,這才是現代課程觀所認為的理想課程境界。

以主體參與為本位的課程可以表示為:「學生—主體參與—活動—生命體驗」。主體參與過程中的課程內容不單是教師與學生關系之介體,而是作為社會類主體的代表與課程主體的生命和情感溝通。師生在主體參與活動中與教學材料相遇,必然融為一體,產生積極的相互作用。教師與學生不是簡單對立的主客體關系,而是具有鮮明的主體間性。在這個系統中,學生通過對課程運行中一系列活動的參與體驗著一種生命的意義,或者說他們是用這種活動詮釋著生命的價值,表達著生命的激情。因此,主體參與過程就是學生生命體驗的過程,這種體驗使學生在課程運行中不斷獲得發展自己的動力。主體對生命的體驗有感性與理性兩個層次,如果學生可以從這兩個層次體驗課程的生命樂趣,他們就會成熟得較快。只有體驗才能使課程運行中知識經驗的掌握具有很強的生命性特點,而且體驗本身還具有激活知識結構的功能。在體驗中,現代課程強調主客二體的自然融合,物我兩忘代替了主客分離。

三、主體參與蘊涵現代課程的重要理念

首先,主體參與蘊涵著現代課程的基石——活動。主體參與與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活動是它的目的、對象與內容,離開了活動就談不上主體參與,它昭示著人在活動中的能動性、自為性。活動不會自動地產生在主體面前,正是人的主體參與才使活動成為活動,成為展示人、發展人的重要途徑。主體參與強調學生對活動的親自性、捲入性,它表徵著學生個體對課程實踐的一種態度與方式。主體參與是對活動的創造、運演,它決定著活動的方向、性質以及結果,使活動具有較強的建構性。參與是前提,決定著活動的始發;參與是過程,決定著活動的質量。現代課程所提倡的就是主體參與基礎上的活動,活動基礎上的發展。

其次,主體參與蘊涵著現代課程的重要保證——民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狀態基本上有兩種:一是間離的,一是和諧的。間離的關系,即師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心理距離,有一定的心理對立、對抗。主要表現為:態度分歧,即態度很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興趣背離,教者與學者有著完全不同的興奮點。師生關系民主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重要保證,要使學生在課程運行中主體參與,師生關系必須是民主性的,否則,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體性參與,而是被動、消極的參與。在課程進行中,教師應當放棄外在性權威,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與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為外部特徵的內在性權威,與學生平等相待,這樣才能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

再次,主體參與蘊涵著現代課程的重要策略——自由。在課程實踐中,我們感到,那些讓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師,必然能夠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課程參與中的自由是指學生自主而非強制地學習的一種狀態,它可以分為內在自由與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指在課程運行中教師允許學生隨意走動,相互交談,學生可以選擇他們想做的事,能夠按照他們的意願參與課程實踐;內在自由指學生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自由。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課程實踐就必須既有人身自由,又有內在自由。自由意味著權力與責任,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課程主體,他們應該有自主性參與課程的權力。學生的責任感往往是在他們自主性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同時,學生在課程運行中要主體參與就必須有一定的自主權,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沒有自主權,就不會產生主體參與;沒有責任,主體參與就失去了效果。自由不等於自流,不是沒有任務,沒有目的,不受教師的指導等。學生的自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現代課程觀認為,學生的權力表現在他們可以選擇課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合作對象等方面。

⑤ 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該怎麼寫啊

因為我並不知道你寫的是很么方面的,所以把你想寫的課題研究國內外的近期發展形勢和現在當局形勢,放在一起談論,形成對比,談論一下優缺點,根據當地政治形勢結合寫就可以了

⑥ 貪吃蛇游戲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含國內外相同領域、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分析)

隨著動畫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Flash游戲已經成為現在人生活娛樂,打發時間,緩解壓力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項目。而一個優秀的Flash游戲離不開游戲畫面、程序腳本以及後期音效的共同作用。因此,越來越多有著引人入勝的劇情,豐富有趣的畫面,好聽難忘的音樂的Flash小游戲在互聯網上被越來越多的玩家喜愛和分享。當這些兼具藝術性與流行性的元素都由一個游戲組合到一起,人們可以從中得到娛樂和放鬆,同時有得到一些對生活對人生的啟發,讓人會心一笑。而創作者也可以選擇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手法用計算機的一系列數碼藝術創作手法實現自己的創意,然後在一些交流互動網站上發表,供他人娛樂或者借鑒,同時也可以得到廣大互聯網用戶的意見,從而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品。
由此可見,Flash游戲設計的意義就在於:
集合不同的藝術門類,把藝術與技術相結合。從而讓人可以在游戲中的到美的享受。
給廣大的互聯網用戶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閑,放鬆身心的地方。
讓設計師之與玩家之間產生交流,從而完善游戲。
操作便捷,文件攜帶方便,無需安裝,符合了現在很多快餐式的生活要求便於大眾隨時的下載,游戲。
有豐富的圖像,畫面不受軟體的限制。富有創意,風格多變。是其他電子游戲沒有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目前利用Flash開發出了許多誇平台的網路游戲,甚至可以匹敵大型MMOR,在3G時代到來以後,我們很快可以在手機上玩到大型網路游戲,現有的Flash製作網路游戲有:SLG類(熱血三國),體育類(熱血球球),RPG類(凡人修真),桌面(德州撲克),TD類(保衛家園)等等.在日本和美國,動畫和游戲這一類的技術超出國內比較多,日本的動漫位居世界前列是眾所周知的。要想在這一方面能有所作為,仍需加倍努力。

⑦ 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導入技能的國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堂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見,一堂課良好的開頭是多麼的重要!的確,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也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課堂導入語,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良好的課堂導入更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的教學風格。因此,合理而新穎地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從目前農村學校調查顯示,目前許多小學教師在新課導入語的設計上存在著不合理現象,不注重導入環節,只是一味地抓課堂練習。有些教師雖然也很關注導入語的設計,但也只是一帶而過,流於形式。例如:許多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重視教學中「導入」環節,認為導入太浪費時間,不如抓緊時間教書本知識或加強練習;有些教師雖然也很關注導入,可形式過於單一且呆板,譬如:回顧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並從這些預備知識中轉入本節課的學習;還也有些教師一直都很注重課堂導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因此,為了探索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學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如何合理地、新穎地設計課堂導入語,更好地為新課教學服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為我們農村教師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1、認知理論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經歷著初級到高級的階段。一節課從開始到結束,最能吸引學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節課的開端。
2、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角色。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努力創建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整體和諧地發展,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為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紀人才而努力。
3、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為了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改變在教學中不注重導入環節,只是一味地抓課堂練習這種現象。讓學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課堂導入環節中,激發騎行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特將數學課堂導入設計,作為自己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2、研究內容
靈活設計並巧妙運用導入語;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課堂教學導入情景,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新課引入方式,使學生學習思路清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②內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③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組教師結合自身和對其他課堂教學實例的反思分析,實施對比教學,邊研究邊實踐,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促進導入語的完善。
④經驗總結法:在對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將課題研究中形成的經驗,進行梳理,撰寫有價值的專題論文,課題研究報告,讓課題能夠得以推廣。
4、研究過程
分為三個階段
①閱讀書籍、深挖教材、分析課型。
②、深入分析學生,合理分組,在每種課型中選取一課設計有效的導入方法。
③課堂實施教學,課後小結和反思。撰寫課題論文。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語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小學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人入勝的開頭,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特殊的認識傾向,即發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的內驅力之一,它會明顯地提高人的活動效能。由於學生飽嘗歡樂,心情舒暢,當然就會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發展,使認識逐漸深化。
2、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
用附合和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刺激」作為課的起始,能增加學生歡樂之感的情緒體驗,能鼓舞學生深化學習,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教師能通過寓教於樂,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直接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一方面,從掌握知識、技能與發展智能的關繫上看。掌握知識、技能,並獲得高學習效率,需要智能的較好發揮,而在發揮智能,掌握知識、技能,獲得高學習效率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發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從個性發展的過程上看。智能與其他個性心理一樣,也是通過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經常處在快樂——興趣情緒下,不斷發揮自己智能操作的潛力,使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優化,也會由量變到質變,促進智能水平的逐級提高。另外,教師能通過寓教於樂和師生情感交融,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提高積極性,為智能發展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3、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果課的起始就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為全節課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並能在此基礎上,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開拓,把課的進程不斷向高潮推進,產生良好、積極的「連鎖反應」。
4、提高了學生的美感
小學教學是一種美,通過教師的指引讓學生感受美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現小學內在的美。通過多媒體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觀地為學生提供小學美的內涵,喚起學生美的情趣,撥動學生美的心弦。
在這次的研究中運用到了很多導入方法:
1、講故事導入
學生都愛聽故事,在新課之前講一個小故事,使課堂產生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小學數學有一部分內容,利用講歷史,講故事導入容易,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講授新課時,結合課題內容先適當引入一些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或者講述一些生動的典故。例如在:「講圓時」可以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祖沖之為圓周率做的貢獻,從3.1415926精確到3.1415927之間,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講「素數、合數」時將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實物直觀導入
這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最常用的導入法。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一些實物,誘發其直觀思維,進入新課。如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認識人民幣的第一節「元,角,分的認識」,可以採用實物直觀導入法。首先教師先拿出幾張人民幣和幾枚硬幣給學生看,再開始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幾何的初步認識,像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扇形,長方體,正方體,等都可以採用實物直觀導入法,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
3、創設情境導入
有些概念,性質等基礎知識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教師利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情境創設不僅在課堂問題設置,授課過程有價值,在導入新課時不可缺少。例如教學「行程問題」時,可以這樣導入。(具體問學生,你們喜歡看錶演節目嗎?然後把課前准備好的「相遇節目」課件給學生看。同時,叫兩名同學站教室兩端相對而行,此時讓學生觀察他們所走的方向,相遇後問「現在出現什麼情況?他們走的路程是多少?」通過看錶演,自然對同時,相向,相遇幾個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後進入新課。

⑧ 開題報告 題目來源,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怎麼寫

到圖書館找些資料,主要是綜述。
研究現狀就根據綜述來寫。
題目來源就看老闆的課題了。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就根據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了。

⑨ 申報項目立項,當前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怎麼寫怎麼查,感覺好難

項目中技術課題到網路里查,要查已經發表的論文,這些論文裡面一般都有此項技術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⑩ 急!當前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怎麼寫呀論文題目:功能對等視角下美劇《生活大爆炸》的翻譯策略

給你點建議與範例 列點提綱 然後你自己自由發揮比如【摘要】: XX運用XX學理論,把翻譯視為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其功能對等理論思想產生了世界性的深遠影響,在對文學翻譯、科技翻譯等領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這種以"讀者反映論"為核心的翻譯理論為XX文學翻譯批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作者就以《生活大爆炸》漢譯本為例,輔以XX的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來探討XX文學的翻譯,並通過功能對等理論中的意義、風格和文化三個方面的分析比較,從實踐個案上來證明功能對等理論在指導XX文學翻譯上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作者單位】: XXXXXXX學院基礎部;
【關鍵詞】: 功能對等 XX文學 翻譯
【分類號】:XXXX【正文快照】:
從晚清起,我國就開始大量翻譯XX文學作品,這對我國XX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至今在國內,XX文學翻譯的研究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XX文學翻譯仍一直處於研究的邊緣地位。實際上,XX文學翻譯絕非易事,譯者不僅需要熟練使用兩種語言,還要熟悉XX文學..........一路寫下去,拿出點數據,例出點事例,作出點評價,修正點誤區,也就差不多了,..手工勞動好累人的,並且是真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