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課程
:講授型模式 個別輔導型模式 討論學習型模式 探索學習型模式 協作學習型模式版.關於權網路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何克抗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採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
Ⅱ 六年級上-環境教育教案
美化校園,從我做起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多媒體教室
活動目的:著力提高學生的「兩個意識」、告別一個「不良行為」和形成一個「良好習慣」。「兩個意識」就是公德意識和環保意識,告別一個「不良行為」就是要告別隨手亂扔垃圾的不良行為,形成一個「良好習慣」就是要養成愛我校園、美我校園的習慣。
活動形式:座談、討論、表演、 活動准備:布置學生做好准備 主持人: 鄧婉婷
策劃指導:班主任 活動過程:
一
說好習慣的重要性,導入
主持人: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美化校園,從我做起」五年級主題班隊會現在開始。(鼓掌)
主持人:下面請老師講話。
老師:良好的習慣是我們生活學習的保證,養成教育不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頭戲,也是我們每個學生身心發展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經過這幾個星期的學習,同學們在行為習慣上有了不同的進步。今天我們繼續組織這個活動,希望同學們有更多的體會與收獲。(鼓掌)
甲:成功離不開好習慣,同學們能說說有關這方面的故事嗎?
(二)小品表演
主持人:同學們,習慣有好壞之分,好習慣能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許多的好處,而壞習慣則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下面請大家觀賞一個小品,你從小品中誰和誰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好習慣?哪些壞習慣
小品的主要內容是:下課了,一個學生吃桔子,一個吃棒棒糖,隨地亂扔果皮紙屑。一個女生勸阻。其中一個男孩說老師又沒看見,你多管閑事。另一個女同學招呼同學把紙屑果皮撿起來。
學生評議。 生一?? 生二??. (老師)導入:是啊,由此可見,養成好習慣對我們來說可太重要了!今天這節班會課呀,咱們就來聊聊我們的好習慣。(板書:美化校園,從我做起)
二 議習慣後果的好與壞
主持人:好的習慣能帶給我們什麼?壞習慣的後果會怎樣?下面請大家自由發言。
好的習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暢談。 生一:?? 生二:??
壞的習慣的危害:
生講故事三: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衛生檢測員,一位衣冠楚楚、氣度不凡的年輕人自信地走進了總經理辦公室,他優雅地談吐,扎實的專業知識贏得了總經理的好感,沒想到就在年輕人轉身離開的時候,他下意識摳了一下鼻孔,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並沒有逃過總經理的眼睛,結果可想而知,一個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的人怎麼能夠做衛生檢測員呢?當然,年輕人到死也不會知道是他摳
鼻孔"的壞習慣毀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飯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三 不良現象身邊「大搜索」
主持人:同學們對不良習慣的好與壞大家講得條條有理,現在請大家擦亮我們雪亮的眼睛,搜尋我們身邊的不良現象吧?
現象主要有:亂扔垃圾、亂踩草坪、破壞垃圾桶、隨地吐痰、亂折花等。
Ⅲ 環境工程專業應該學習哪些課程
我現在也在東大學環境工程!就目前來說
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由普通版教育(通識教權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三大部分構成,除學習數學、物理學、化學、外語、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知識外,還學習力學、工程制圖、電工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等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重點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清潔生產、生態工程等專業知識。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環境工程實驗技術等實驗課、水污染控制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課程設計、給排水管道系統課程設計、認識實習、金工實習、測量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本專業展,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知識面寬,具備水、氣、聲、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和給排水工程、環境規劃和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復合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有政府部門、環保部門、工程設計與施工單位、工礦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等。
Ⅳ 幼兒園教師環境教育陪訓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更為嚴重的是,受短期利益的誘惑,破壞森林、過度放牧、獵殺野生動物、偷排污水等人為破壞環境 的現象層出不窮,給我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些不良現象的出現與公民的環境意識淡薄不無關系。近些年,我國的公眾環境意識的調查結果 都不盡如人意,如2012年北京市第九次公眾環境意識調查顯示:北京市民環境意識總體表現一般,且呈下滑趨勢;青年群體環境意識得分持續偏低,對環境保護 的關注程度有待提升;2013年首次全國生態文明意識調查的結果也表明,我國公民的生態文明意識呈現「高認同、低認知、踐行度不夠」的特點。我國公民的環 境意識令人堪憂,環境教育任重而道遠。根據OECD的環境教育研究報告,2-16歲是形成環境意識的關鍵時期。還有研究表明,促進人類積極保護環境,關心 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們在兒童時期就認識和熱愛大自然,即所謂的「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1]。幼兒期是環境意識萌芽和初步養成的關鍵期,環境教育應 該從娃娃抓起。幼兒園環境教育不僅能提升幼兒自身的環境意識,使幼兒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能通過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使幼兒的環境意識、行 為輻射至家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國內外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比較 1.國外幼兒園環境教育概況 從國外來看,環境質量好的國家公民的環境意識都很濃厚,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從幼兒園開始的環境教育。這些國家的幼兒園環境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 是重視實踐體驗。如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非常重視幼兒的自然體驗,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森林教育在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境內得到迅速發展,現如今 德國有大約700家「森林幼兒園」。從這些國家現行的森林教育實踐來看,大量的戶外親身實踐活動有助於促進教師與孩子們環境意識的形成[2]。二是重視多 方合作。在歐美,負責環境教育的不僅有環保部和教育部,還有政府其它部門及非政府組織等多方的參與。三是重視師資培訓。如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在《國家環境 教育法(1990)》的指導下,制定了《環境教育和培訓計劃》。由於有環境保護署撥款的支持,該計劃成為美國學校環境教育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各州環境教 育中心負責集體組織和實施環境教育的培訓工作[3]。四是國際合作加強。1994年起,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FEE)主要針對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 活動啟動了生態學校項目,至2007年有67個國家在實施生態學校項目,全球有2.2萬多所生態學校[4](我國於2009年加入)。 2.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現狀 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起步較晚,存在一定問題。國家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的環境, 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按照《綱要》的精神,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在各領域的教學中都有一定滲透,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幼兒教師自身 的環境教育水平有限。據調查,目前絕大部分幼兒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系統的環境教育,他們接受環境教育的渠道主要來自社會媒體的宣傳,所以他們的環境知識 是零星的、不系統的,同時也相對缺乏必要的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理論及方法的指導。二是缺乏環境教育課程和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撐。由於環境教育具有跨學科的特 點,其內容滲透於幼兒園教育的其它各個領域,因此在幼兒園的環境教育就顯得零散、不系統,甚至容易被忽視。相應的,相關課程資源的開發也較為落後,例如直 至2008年我國才有了第一套正式出版的幼兒環境教育教材——《環保從兒童開始》。 三、加強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對策 幼兒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幼兒園環境教育與其它年齡階段的環境教育有很大不同,需要通過專業的幼教工作者以恰當的教育方式才能實現,幼兒教師 具有一定的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是有效實施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幼兒園環境教育首先要從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入手。 1.促進幼兒教師的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幼兒教師自身的環境素質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本班幼兒的環境素質。一方面,幼兒教師具備必備的環境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將影響到幼兒園活動設計的科學性。 另一方面,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幼兒教師具備一定水平的環境意識、環保行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而且這種的影響有可能是終身的。因此,加強幼兒教 師自身的環境教育,促進教師自身環境素質的提升,會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到幼兒的環境素質。根據國際上發展較為成熟的幼兒園森林教育與生態學校的經驗和理念, 幼兒園環境教育應以體驗探究為主,幼兒的學習應源自生活。幼兒教師應學會充分利用當地環境資源優、劣勢條件,並將之融入幼兒園的環境教育活動,通過教師的 引導,幼兒的親身體驗,從而實現有效的幼兒園環境教育。負責幼兒教師培養和培訓的教育部門應與政府環保部門聯手,並爭取其它相關部門、企業的支持,加強幼 兒教師環境教育方面的培訓,促進其環境素質和環境教育能力的提升。 2.加大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 (1)環境教育培訓教材、閱讀材料的開發 應開發專門適用於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培訓教材,使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知識得以補充和完善,同時可提供各種內容的以幼兒體驗為主的環境教育活動案例,使幼兒 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得以提高。幼兒的閱讀是幼兒園教育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還應開發適合幼兒的環境教育閱讀資料,如各種繪本、故事書等。 (2)家庭及社區環境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充分開發和利用家庭及社區的環境教育資源,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環境教育基地,如自然博物館、附近高校的環境教育基地等;另一方面盡可能多地開發和利 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其它教育資源,如利用公園里的動、植物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教育;利用附近的污染的或未被污染的河流或湖泊進行水環境保護的教育;利用 污染性天氣現象如霧霾、沙塵暴、酸雨等進行大氣環境保護的教育等等。 (3)將環境教育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 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生活和學習場所,因此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將環境教育的內容融入,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能充分地讓幼兒在環境中獲得體驗。如在幼兒園環 境布置中,可充分利用各種廢舊物品,使幼兒明白,沒有真正的垃圾,所謂的「垃圾」經過回收利用,都是寶貴的資源;在幼兒園里可以種植各種植物,養殖小動 物,讓幼兒園成為一個微型的「生態園」,給幼兒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在種植活動中還可以指導幼兒利用果皮等食物廢棄物等發酵作為肥料,回歸大自然,體驗生 態環境的美及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方法等等。 總之,加強幼兒園環境教育是提升我國公民環境意識的重要舉措,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幼兒園環境教育不僅僅只是幼兒教師的責任,更需要教育部門、環保部門等各方面的合作,只有這樣,幼兒教師的環境教育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幼兒園環境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學、有效。
Ⅳ 山東省三年級地方課程《環境教育》教案
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三年級《環境教育》教案
Ⅵ 環境素質教育課,都有哪些課題
環境教育來是以人類與源環境的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有效參與能力、普及環境保護知識與技能、培養環境保護人才為任務,以教育為手段而展開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簡而言之,環境教育就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而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環境問題是由於人口增長、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力迅猛發展所產生的問題。因此,人類對生存環境惡化的擔擾導致了環境教育的應運而生,其原始的動機還是來自於人類對自身生命的關愛和珍惜。
Ⅶ 大學生論文∼對環境教育課程學習的感受
是需要我幫你寫嗎?
Ⅷ 如何有效開發小學環境教育課程
如何有效開發小學環境教育課程,
這個題目太大了。
買本書看看吧。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