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課程開發ppt

課程開發ppt

發布時間: 2021-01-30 15:29:05

培訓課程開發都包括哪些步驟

行業通用步驟:
1、選題--你想解決什麼問題
2、調研
3、素材准備
4、資料分析
5、課程大綱製作--核心
6、課程內容編寫--關鍵
7、補充素材
8、PPT製作

我自己的步驟:
1、編寫課程研發時間進度表(什麼時候完成思路,什麼時候完成大綱,什麼時候完成素材的搜集及准備,什麼時候完成內容編寫,什麼時候完成課件製作)--這是第一步,而且自認為很實用
2、思路---核心(課程的亮點在哪裡?需要包含哪些內容,天馬行空想到啥就寫下來)
3、大綱---關鍵(對思路進行粗加工,進行分類整理,同時補充)
4、素材
5、內容編寫
6、PPT課件製作
課程基本上是一氣呵成,不拖泥帶水,這樣可以確保高效完成,而不是東整整,西弄弄。這是自己開發70多門課程的一點感悟,不一定適合,但可以作為借鑒。

Ⅱ 如何開發和設計好一堂培訓課件

根據對象來設置。內容。培訓課件。就是實用性為主。

Ⅲ PPT課件的優勢

Powerpoint是地理課件開發的重要平台,也是目前應用最多、最廣的課件製作軟體。針對當前課件製作狀況,文章提出要充分發揮Powerpoint的優勢,應當製作形同板書的、能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合理選用鏈接按鈕,力求鏈接按鈕形式統一、含義一致;合理安排同一張幻燈片中內容及鏈接按鈕的呈現順序和存現狀態;同時,地理教師更要積極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充分挖掘和發揮Powerpoint的功能。
關鍵詞: 超級鏈接 鏈接按鈕 自定義動畫 影片文件格式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簡稱CAI)手段的出現,給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帶來了一次革命,它將傳統的電教手段融為一體,不僅能演示播放音像、動畫,而且具有交互功能,有利於突破教材重難點、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提高教學效果等。近年來,CAI課件開發平台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趨勢,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課件大師」等,各種多媒體製作軟體各顯神通,各有千秋。但目前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最廣的當屬Powerpoint課件。

一、Powerpoint在課件製作中的優勢,決定了Powerpoint是地理課件開發的重要平台

Powerpoint之所以成為目前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最廣的課件製作軟體,是因為與其他軟體相比,Powerpoint具有如下優勢:

1、應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簡單易學;且在Windows環境下,Powerpoint是創建演示文稿最方便的工具軟體,並且支持視頻和聲音,可在演示文稿的幻燈片中地插入表格、圖象、聲音、文本文件等多媒體信息。

2、用Powerpoint製作的課件費時較少;且在課堂應用中,用Powerpoint所製作的課件操作簡便、修改方便,課件的共享性強。

3、Powerpoint通過超級鏈接實現交互,具有一定的交互性,適合製作對動畫要求不高的演示課件。

作為地理學科,由於地理事象的廣遠性、復雜性、綜合性,學生難以進行廣泛的觀察和深入的體驗。這就決定地理課堂需要經常使用現代教學媒體,通過現代地理教學媒體將地理事象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隱為顯、化模糊為清晰,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思維,並通過圖像、音響、色彩、動畫將地理教學涉及的地理現象、地理景觀、地理過程、地理分布、地理規律與聯系等直接展現於課堂,使學生可以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地感知和認知地理事象,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展教學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信息的傳遞和接受速度,從而縮短認知結構,突出地理教學重點,突破地理教學難點,使抽象事物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習興趣,方便師生的教與學活動,提升課堂效率。而Powerpoint的上述優勢決定了Powerpoint不僅基本能滿足上述需要;而且也使地理教師因經常使用現代教學媒體而需要大量製作地理課件成為可能。

二、充分發揮Powerpoint的優勢,在製作地理課件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那麼如何充分發揮Powerpoint在製作課件中的優勢,整合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教學,提升地理課件製作質量呢?本人結合自己製作課件的經驗和教訓,以及聽課和閱讀他人課件的感想,認為應用Powerpoint製作地理CAI課件,除根據教學需要,優選插入視頻、聲音、圖片、圖表等動畫及其演示順序等以外,在進行課件的精心的設計和組織過程中,還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命令,製作出形同板書的、能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作為一堂優質課堂,教師除了運用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方法、直觀的教具和較多的訓練外,還必然設計出簡明扼要、生動直觀的地理板書來體現教學重點,通過地理板書來增加地理信息傳輸的通道,對重點內容起到加強作用;並通過板書的內容詳略及板面布局安排,來起突出教學重點。我覺得這正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優勢所在。

在廣泛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今天,我們也應吸收和發揮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上述優勢。但現實狀況往往是,教師在製作課件時,或出於疏忽、或為了省事,課件常常是幻燈片按教學內容的順序依次演示,缺少必要的鏈接和形同板書的、能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上課中,往往在演示幻燈片與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也沒有將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如板書等)相結合。其結果導致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很難形成系統的認識,很難准確把握所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學習思路;進而不利於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也不便於學生的課堂記錄和課後復習。因此,製作出形同板書的、能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就顯得尤為重要。

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在版面設計上,應當形同板書,綱目層次清楚、形式結構合理、布局勻稱得體,內容准確無誤、文字表達完整流暢、大小顏色適度,整張幻燈片不空不繁、不錯不雜、清晰美觀。為此,教師應當在深入鑽研教材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認真構思、反復推敲、精心設計,或採用直觀性強的框架結構式,或採用表格式等;然後再通過幻燈片超級鏈接命令,將各知識點與該知識點下的幻燈片進行鏈接。

(二)、合理選用超級鏈接按鈕,力求鏈接按鈕形式的統一性及其所代表含義的一致性

用Powerpoint製作課件,雖然較其他軟體省時省力,但在課件的製作中還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所制製作的課件也不是一次使用,今後還要重復使用和修改完善;同時,一個人很難獨立完成地理教材中的所有課件的製作,需要與同行進行課件的交流和共享。因此,為了便於課件的今後使用,為了便於課件在同事間交流與共享、便於其他老師甚至學生使用,在課件製作過程中就必須充分考慮課件的可操作性。為此,在課件製作中必須慎用隱藏按鈕之類的交互響應方式,必須選用合適的鏈接按鈕,並且力求自己所使用的按鈕在所有課件中具有的統一性、各個按鈕所代表的含義具有一致性。比如在所有課件中僅使用「 」和「 」兩種鏈接按鈕,前者始終代表進入主題幻燈片中所學習的某知識點下的幻燈片,後者始終代表返回主題幻燈片。當然,如果一張幻燈片僅為一個一次展現的對象(地圖、景觀圖等圖片)時,為防止鏈接按鈕的出現干擾學生閱讀圖片,這時使用隱藏按鈕效果會更好。

所有課件中所使用統一的鏈接按鈕、且各個鏈接按鈕所代表的含義始終一致,這樣做的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不僅便於提示教師操作,而且也利於提醒學生以下幻燈片將要反映的重點內容,或提醒學生本張幻燈片與主題幻燈片某知識點的關聯性。

(三)充分利用Powerpoint的「自定義動畫」命令,合理安排同一張幻燈片中內容及鏈接按鈕的呈現順序和存現狀態

地理學科具有兩大特性——地域性和綜合性,這兩大特性決定了地理課堂教學需要經常進行讀圖分析、區域比較、地理規律或知識點的歸總等等。因此,在製作這些內容的幻燈片中,為了利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求知慾,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就必須根據自己關於相關圖片在一張幻燈片中是同時出現還是疊加、每張圖片所附設問題及其解釋在授課中的呈現次序、歸總圖表及比較圖表中的內容在授課中的呈現次序等各個方面的構思,充分利用Powerpoint的「自定義動畫」命令,合理安排同一張幻燈片中內容和鏈接按鈕的展現順序和存現狀態。

比如,在具有知識點歸總功能的主題幻燈片(如上述形同板書的、能反映課堂重點內容的幻燈片)中,一張幻燈的知識點多且各知識點後都得設有鏈接按鈕。而每個知識點及其後附的鏈接按鈕又需要根據授課過程按順序呈現;同時,在幻燈片演示中,知識點後的鏈接按鈕如果呈現後始終存留在幻燈片上,則就顯得幻燈片內容混亂,並干擾學生的視覺效果,導致主題幻燈片起不到突出教學重點和誘發學生系統內化所學知識的作用。為此,就要充分利用Powerpoint的「自定義動畫」 命令,合理設置對象的放映 「順序與時間」、合理設置對象的放映「效果」等,使主題幻燈片知識點及其後附鏈接按鈕按要求依次呈現,並使鏈接按鈕在下一內容呈現時自動隱藏。

此外,對於一些輔助素材,如動態按鈕的閃現形式、按鍵聲音的選擇也一定要慎重。否則,不恰當的閃現形式和聲音有時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降低課件的課堂應用效果。

三、提升地理教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充分挖掘Powerpoint的功能。

某些內容的地理課件,為了刺激學生感官、給學生以地理現象的真實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客觀上要求應用動態的圖片或地圖,以及音像、視頻等影視片段。目前最簡單的做法是,通過「超級鏈接」功能鏈接到存放在硬碟等之中的音像、視頻等素材。但演示Powerpoint幻燈片進行鏈接後,出現「媒體播放機外觀」而影響視覺效果等。為避免採用「超級鏈接」弱點就得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幻燈片中插入動畫、音像、視頻等等多媒體信息,而Powerpoint對所要插入的動畫、音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的文件格式有一定要求,比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幻燈片插入Flash影片,其影片文件格式需是.swf格式,.exe形式的可執行文件Flash影片則無法插入;從VCD中截取有關動畫資料(利用超級解霸截取),或直接從CD——ROM盤中獲得有關動畫,也都必須是AVI文件,而可執行的文件形式則無法應用……;而且在不同操作系統下,其插入操作過程又各不相同,比如:在Powerpoint XP中插入Flash動畫就必須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單擊「視圖」-「工具欄」-「控制項工具箱」②在控制項工具箱中選擇「Shockwave Flash Object」③拖動滑鼠在幻燈片中出現一個「大叉」,右擊「大叉」彈出快捷菜單中的「屬性」,打開「屬性」對話框④點擊屬性對話框「自定義」——再點擊此時出現在「自定義」右邊的小方塊,在新出現「屬性頁」的「影片URL(M)」里輸入與該課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中的Flash動畫的文件名(必須將文件的後綴.swf也一同輸入),然後在「嵌入影片」打勾(其他選項根據需要設定)後點「確定」。經過這些步驟Flash動畫才順利插入。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靈活掌握和挖掘Powerpoint的插入功能,將動畫、音像、視頻等等多媒體信息應用到Powerpoint課件中,克服Powerpoint與其他課件製作平台相比的劣勢,揚長避短,充分發揮Powerpoint的優勢。

當然,巧婦難當無米之吹,Powerpoint在課件製作方面優勢發揮還得靠大量各式各樣的素材支撐,這些素材不僅包括各種專題地圖、各種地理景觀圖片等,而且也包括Powerpoint課件製作中所要插入的演示動畫、音像、視頻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平時注重收集和整合,並積極構建用Powerpoint製作地理課件的素材庫。

總之,盡管Powerpoint在互動性等方面不及其他軟體,在製作網路課件上存在缺陷,但Powerpoint與其他軟體相比也自己的諸多優勢;同時,信息技術只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它們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因此,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注重發揮Powerpoint製作地理課件的優勢,將課程內容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最簡單常見的Powerpoint完全可以做出很有效的課件,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Ⅳ 好課程是如何開發出來的

一、優秀課程的參考因素
衡量一門課程是否優秀,主要考核的幾個標准:
1、學員學完後使用的頻率?
(1)如果學習的東西有諸多前提的下,那麼被使用的幾率就大大降低;
(2)如果學習後沒有提供給學員相應的工具表格,那麼被使用的幾率也會降低不少;
2、換做非開發的人來講是否可以講好?
(1)課程是否通俗、標准化,如果課程除了開發者本身別人就不能講,這樣的課程算不上優秀課程。
(2)課程是否有講師講解版本的講義。比如每一頁PPT應該怎麼講,或者是錄音、視頻,總而言之,只要識字的人的就可以拿著講義來講,那麼這個課程定是一個高品質的課程。
3、課程的架構是否給力?
(1)邏輯性。層層遞進,內容跌宕起伏,遵循五線譜的原則。
(2)內容設計。最好包含案例、故事+觀點+工具表格+實戰演練這幾個部分,內容里盡量要有圖片、視頻,不要單純的文字。
二、如何設計一名優秀課程
1、開發課程前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課程要解決什麼問題?重點是解決什麼問題。
(2)課程主要面對的對象是?這些對象心裡想的是?
(3)課程時間為多長?
(4)課程能否換個角度來開發?有什麼創新的思路?
2、開發課程的步驟
第一步:拿出一張白紙,一支筆,在上面做好微課程開發的時間規劃。比如思考階段,30分鍾;找素材階段30分鍾;課程框架構思階段90分鍾;課件製作階段90分鍾。這一步關鍵是建立時間規劃,逼迫自己在規定時間完成。
第二步:開始思考階段的課程設計。這一階段,不需要想邏輯,不需要想結構,更不需要想是否內容適合,把自己認為不錯的觀點、故事、案例都可以寫下來,也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這一過程可以促使把自己內心中最真實的一些素材提煉出來,有時自身經歷過或感悟過得一句話、

Ⅳ 三分屏課件的課程開發

三分屏課程開發軟體,在市場上不存在主流的技術,可以說是百家齊鳴。在技術手段上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從高空鳥瞰這些技術,不外乎『兩個錄制、一個同步』——錄制教師的視頻、錄制教師的講稿(PowerPoint)、並且把二者同步聯動起來。
通過比較盛興利合開發的三分屏課件全自動實時合成系統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該系統以應用為出發點,操作簡單,功能實用,性能穩定深受使用者的青睞。
三分屏課件製作按照需求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通過錄制視頻、聲音和文稿、電子白板及滑鼠運動軌跡,成為一體的三分屏文件。無需安裝客戶端軟體就可以遠程點播,該系統叫三分屏課件實時自動合成系統;
二是已有視頻、音頻文件和PPT講稿等文件,不想再錄制,利用某一個系統將這些素材直接導入從而生成為三分屏課件。這個系統的名字叫三分屏課件合成製作編輯系統,該系統是專門針對不想再錄或者無條件再錄客戶需求而開發的。
與實時錄制合成系統有區別。 通過三分屏課件合成製作編輯系統,無需再錄制,操作過程簡單到:導入視頻、音頻(可添加背景音)和ppt文件或網頁、文檔、Flash動畫等就可以生成為三分屏課件。免除了三分屏課件製作費用高昂(往往要請專家教授講課)、需要專門的場地和布置等工作。
通過本系統,你能夠創建出真正與眾不同的課件;在課件中可以穿插進測試,比如對前一部分內容的測試,只有達到多少分或者通過測試才可以進入下一頁的學習。這些課件會充分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的學習,讓他們學習更專心。三分頻課件合成製作編輯系統獨特的編輯功能是你在其它類似軟體中找不到的,例如:
各種動畫的標記,指出課程中重點的內容
導出後清晰的圖片和視頻質量
多層次的導航結構和分支學習路徑
嵌入式的網頁和其它組件,對網頁按鈕及操作進程可以拖動、控制。

Ⅵ 一個完整的培訓課程開發都包括哪些步驟

一、明確課程目的
進行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說明員工為什麼要進行培訓。因為只有明確培訓課程的目的,才能確定課程的目標、范圍、對象和內容。

二、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課程設計者開發培訓課程的第一步。進行培訓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滿足組織和組織成員的需要為出發點,從組織環境、個人和職務各個層面上進行調也和分析,從而判斷組織和個人是否存在培訓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訓需求。

三,確定培訓課程目標

培訓課程的目標是說明員工培訓應達到的標准。它根據培訓的目的,結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況,形成培訓課程目標。

四、進行課程整體設計

課程整體設計是針對某一專題或某一類人的培訓需求所開發的課程架構。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任務包括確定費用、劃分課程單元、安排課程進度以及選定培訓場所等。

五,進行課程設計

在進行課程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具體確定每一單元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和授課材料的過程。

課程單元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好壞和學員對課程的評估。在培訓開展過程中,作為相對獨立的課程單元不應在時間上被分割開。

六、階段性評價與修訂

在完成課程的單元設計後,需要對需求分析、課程目標、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進行階段性評價和修訂,以便為課程培訓的實施奠定基礎。

七、實施培訓課程

即使設計了好的培訓課程,也並不意味著培訓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訓實施階段缺乏適當的准備工作,也是難以達成培訓目標的。實施的准備工作主要包括培訓方法的選擇、培訓場所的選定、培訓技巧的利用以及適當地進行課程式控制制等方面。

在實施培訓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於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進行課程總體評價(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課程評估是在課程實施完畢斤對課程全過程進行的總結和判斷,重點在於確定培訓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以及受訓學員對培訓效果的滿意程度。

Ⅶ 《授課呈現與課程開發設計》

課程這一章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也是做題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的章節。因為課程這一章會出現很多的專有名詞,例如:課程類型、課程設計、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評價等等。很多同學對於這些概念區分不開,做題就無從下手。接下來主要對於其中的重要考點課程內容,進行細致地介紹。

考點:課程內容

首先,課程內容還有兩個別稱是需要知道的:課程內容又叫做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又叫做課程的文本表現形式。從宏觀到微觀涉及到三個方面: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材。

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課程計劃其實就是一個指導性文件,這個指導性文件當中規定了一些具體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其中,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這部分的知識點要作為重要的單選題來進行備考。

除此之外,還要知道課程計劃的作用:是指導和規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

我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應當具備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的特徵。這個知識點要注意和義務教育的特點: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進行區分。

課程標准: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也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其中包括以下內容: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附錄。這個知識點要作為多選題備考。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是課程目標,這里要進行單選題備考。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這里經常會考查多選題,教材包括哪些。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故人們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教材編排的兩種模式: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與直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1)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復的編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關於教材編排的兩種形式要把握其中的關鍵詞,其中直線式的特點是內容不重復,螺旋式是內容重復出現。

Ⅷ 本學期本門課程講授並練習的教學課件製作方法有哪些

一、多媒體課件不是黑板搬家
多媒體課件不是一種時髦。它不是教師語言演示的代替品,不是黑板的搬家,它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起補充、擴展、延伸的作用。
一部好的課件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節約大量教學資源。但是,有些課件非但不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反而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將本應該寫在黑板上的板書打到電子屏幕上,將教學內容顯示在屏幕上「照屏宣科」。這些都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都沒有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是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很難想像一個數學公式的推理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如果利用傳統的黑板逐步的推理演算,效果要遠遠超過多媒體演示。所以說,教育不能盲目的追求多媒化,將傳統教育的「人灌」改為「人機共灌」。面對現在教育上的「高投低產」,其原因在於對現代教育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刻,課件開發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採用黑板搬家式的方法製造一些所謂的課件。

二、課件製作要兼顧科學性、教育性、技術性和藝術性
科學性、教育性、技術性和藝術性是製作一門優秀課件的基本要求。即指教學內容要科學准確,符合教育教學規律;課件程序操作簡便,交互穩定;版面美觀等。
課件的製作與開發一般是由幾個人或一組人來協作開發完成的。就開發過程本身來說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精通這四個方面。這就使得課件開發避免不了的出現很多兼顧不到的地方。不能夠從整體到細節上完全把握課件開發的內容。只有課件開發人員不斷的相互溝通、研究才能了解各個部分應該怎樣去做。最終才能使開發的課件中不利於教學的因素降至最低。也只有課件成品兼顧科學性、教育性、技術性、藝術性這四個方面,才能使課件的使用自然流暢,更為人性化。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