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導向課程
『壹』 什麼是任務導向型團隊
任務導向型團隊一般指的是一個一個專業團隊或者綜合型團隊。他們的組成是處於一個任務或者目的而組建的。她們為目地而組建為達成目地而解散。
『貳』 幼兒園中使用游戲導向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在很多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大量的自製玩教具投放到活動區角中,尤其是以益智區中投放得最多。這些自製玩教具是怎樣被投放到活動區的?據我了解,在每學期開學前的一兩周內,老師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製作游戲材料和布置班級環境。一般而言,幼兒園會要求每個班級每學期要新投放2~3件不等的自製玩教具。而老師們習慣性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找一些現成的自製玩教具參考書,從中選擇照著做;還有一種是搜羅一下上個年齡班留下的玩具,看看有什麼可用的,拿過來模仿著做一個。這兩種做法,無論哪一種,更多的都是為完成任務。老師們一旦把這些玩教具投放進區角之後,就會認為完成任務了,至於班上的孩子們喜歡玩哪些,不喜歡玩哪些,怎麼玩的,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很多老師就不怎麼去關注了。於是,產生了這樣的認識誤區――材料投放了,孩子就發展了。試問一下,如果老師投放的游戲材料或自製玩教具,孩子根本不喜歡、不去拿,或者出於新鮮玩兩下,沒兩天就覺得沒意思不玩了,這能說孩子就有發展了嗎?這樣下去,老師們辛辛苦苦製作的玩教具不就成了被冷落的「看具」了嗎?由此,我們可以從成人和孩子在審視玩具方面的不同關注點去思考:成人比較關注玩具的外在形式,即好不好看,而孩子則更關注玩具的內在吸引力,即好不好玩。是追求好看還是追求好玩?這是需要我們澄清的認識。 使用――玩具成「學具」,是只關注操作性還是同時關注趣味性? 物化目標是教師們在投放區域游戲材料時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於是,將多個目標盡可能地物化在一個游戲材料中,便成為老師們挖空心思去解決的問題。像練習一一對應的「開鎖」材料、練習小肌肉動作的夾豆、練習數學運算的題卡等等自製玩教具,都屬於物化了教育目標的學具,也可以稱之為「高結構性游戲材料」,即包含顯性的教學目標,指向幼兒的特定性探索的游戲材料。這類玩教具的特點是操作性較強,趣味性較弱,玩玩具的目的就是完成目標所指向的任務,真正激發幼兒去探索和思考的空間較小。幼兒操作這類玩教具的表現常常是,當他們剛剛接觸時出於新鮮會玩得比較帶勁,而當他們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玩法後,便會覺得沒有什麼挑戰性而喪失興趣。長此以往,我們便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幼兒好像也是在操作,但是動作非常嫻熟,沒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於是從頭到尾擺弄一遍就換了別的玩具。這其實是孩子傳達給我們的一個信號:這些玩具太簡單了,玩起來沒有什麼意思。試想,如果活動區中大量充斥著這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幼兒的活動是否還是真正意義上的游戲?他們如何在這樣的活動中不斷獲得發展?因此,是只關注操作性,還是讓玩具兼具趣味性和操作性?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又一個問題。 影響――製作玩教具成負擔,是只考慮減負還是同時考慮提效? 當教師們把上述的「看具」或「學具」投放到活動區時,會導致什麼樣的影響呢?從幼兒的角度來說,他們表現出的更多是簡單擺弄或機械操作;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製作玩教具是老師們為完成任務而做的,應付心理不可避免,所有這些都會讓他們感到費了半天勁,到頭來做的都是無用功,自製玩教具便成了一項無奈的負擔。再加上自製玩教具的材料耐用性差,使用壽命短,這會導致玩教具的利用率低下。此外,從幼兒園領導的角度考慮,這項工作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上級來考核時自製玩教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而且要達到規定的種類和數量要求才算合格。如果單純從減輕教師負擔出發,可能會有人發問:這種事倍功半的事情是不是非做不可?但是,如果從促進幼兒發展出發,恐怕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怎樣保證這些自製玩教具在設計和製作階段就能夠貼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怎樣能夠在孩子的使用過程中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叄』 行動導向教學與傳統方法教學有何不同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任務導向進行驅動」,在教學過程不再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模塊劃分以及實施執行,主幹課程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班級教學質量明顯高於未採用該模式的班級。了解更多資訊,網路一下英盛觀察。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任務導向進行驅動」,在教學過程不再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而是教師引導學生,盡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1 行動導向教學概論
1.1行動導向教學原理
從人類接受知識的過程看,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經過反復實踐上升為理性認識,並最終得以在實踐中應用。
教學過程也是一種人類接受知識的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注重老師的講解,而忽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於是造成很多學生在畢業後無法勝任所從事的工作。
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
國內外教育者根據這種情況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如: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其實,各種教學法並不是毫無聯系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以行動導向為主體,其他教學方法為基礎,對於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學生艱苦耐勞,勇於創新的品質會大有裨益。
1.2行動導向教學基本流程
行動導向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具體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任務確定:在教學中要把課程分解成小任務。教師在完成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講解後,首先公布任務要求,學生對於教師所公布任務內容進行具體剖析,初步制訂實施方案。
任務計劃:學生在教師公布任務後,對任務內容進行分析,根據之前制訂的初步實施方案,設計具體的實施步驟和項目實施計劃,編寫計劃書,交由教師進行審定。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計劃做出修正,最終和學生一起制定出可行的實施計劃。
任務實施:項目實施計劃制定完成後,學生按照計劃對任務進行分解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該過程中必須進行一定的引導,教育。
任務控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監控學生的實施過程,對於與實施計劃或相關規范不一致的環節進行調控。設置質量及進度監控員,模擬實現一定的崗位內部和外部牽制。
任務評價:項目完成後,教師要對任務進行客觀評價,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成果展示及互評,評價過程必須保證公平、公正的原則。
2 行動導向教學實施細則
行動導向教學的實施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僅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模式指導,還需要一定量化的數據來規范。以下是具體的量化實施內容。
2.1過程評價
過程評價充分體現讓學生「做中學」的理念。首先針對本學習領域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劃分為若干工作模塊;其次,通過實訓、課堂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對上述工作模塊進行操作;最後,依據企業實際工作標准對學生的操作過程做出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工作態度評價。
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能力評價。
工作效率評價。
2.2結果評價
結果評價主要是根據學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實訓報告等資料進行考核評價,著重考核學生技能學習情況和運用能力。評價標准參照以下三個方面:
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訓任務。
實施過程是否符合行業工作完成基本流程。
文檔是否書寫整齊,內容是否完整。
2.3期末評定
第一部分是平時考核:分為聽課、實踐、考勤、作業、由任課教師隨堂記錄。
第二部分是任務考核:學生演示自己的任務成果,講解完成思路並回答考核小組的提問,考核小組給出成績。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核:以綜合性任務實施、答辯多種方式進行,總成績100分。
該考核模式打破了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既重過程、也不忽視結果,通過一定的過程考核,設置多個評分點,多角度全面考核,更加客觀科學。
3 行動導向教學結果分析
根據對兩個年級四個班所做的比較性實驗。針對計算機應用專業主幹課程,根據就業情況跟蹤調查,2007級計算機應用一班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有60.8%的同學從事了計算機類相關工作,2007級計算機應用二班採用普通教學模式,有46.5%的同學從事了計算機類相關工作。環比一班比二班從事計算機類相關工作的學生高出14.3個百分點。
在第二年,採用類似的對比教學方法,採用行動導向教學的2008級計算機應用二班比一班從事計算機類相關工作的學生高出17.6個百分點。
根據實驗結果,我們不難發現,行動導向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能夠使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術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徹,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在就業環節中的競爭力。
4 結 語
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注重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已經在我院計算機系得到推廣。
『肆』 請問在費德勒權變模型中,任務導向和關系導向都是什麼意思
1、任務導向:
源自「任務驅動」,它強調任務的導向和調控作用。專
2、關系導向:
關注的方面側重屬於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在領導者與成員關系中等有利的情況下,採用關系導向,工作績效效果比較好。
相關介紹:
費德勒模型告訴管理階層必須依照情況來選用領導人。如果是最好或最壞的情況,應選用任務導向的領導,反之則選用關系導向者。
(4)任務導向課程擴展閱讀
費德勒模型提出了一些改善領導關系、任務結構和職位權力的建議。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改組下屬組成加以改善,使下屬的經歷、文化水平和技術專長更為合適。
任務結構可通過詳細布置工作內容而使其更加定型化,也可以對工作只作一般性指示而使其非程序化,領導職位權力可以通過變更職位、充分授權,或明確宣布職權而增加其權威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組織行為學家保羅·赫塞和管理學家布蘭查德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情境領導理論。該理論認為,領導者的行為要與被領導者的准備度相適應才能取得有效的領導效果。因此,掌握領導風格的知識就成為當代職業經理人的必修課。
『伍』 什麼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起源
德國是世界上最為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也是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德國職業教育界於上世紀80年代起,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討論,這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培訓的主流發展趨勢。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描述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學方法及技術組成的。
其主要內容包括:項目教學法、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它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評價它是一種新的課程理念,一個先進的教育觀念,一種指導思想,一個完整的職業教育模式,一種新的思潮,一個改革的代名詞。其教學方法實施的基礎 = 用心+用手+用腦(職業活動)。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培養學生社會能力、交際能力的學習方法。通過這個方法學生能了解和學會評價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社會作用和自身位置。
項目教學法請參閱學校網站〔教學管理〕|〔項目教學法〕OR〔試論項目教學法的開發〕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本意義
行動導向的學習是教育學的一種新范示,所謂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其基本意義在於: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四、創建新教學模式的思路
中職教師要擔當起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重任,應多方面加以學習、鍛煉和提高。因為教師是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核心人物和關鍵所在,故教師觀念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不可分割、融為一體的。中職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行動時教知識、教理論。教知識,就是教學生怎麼做;教理論,就是回答為什麼這樣做;同時還應啟發學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嗎?能做到更好嗎?在行動中教理論知識,才能做到理論的適度夠用,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徹底的行動導向教學改革是中職教學的一次革命,它將帶來中職教育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
『陸』 什麼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有什麼關系
行動導向是區別於學科導向的概念。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人的職業活動規律為教學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行動導向八大教學法的一種,類似還有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等等。
『柒』 什麼是任務導向友情請舉例說明
1、我珍惜著每一個可以讓我稱做朋友的人,因為那是可以讓漂泊的心駐足的地方。
2、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
3、真正的好朋友不是有聊不完的話題,而是即使沉默相對,也不會覺得尷尬。
4、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
5、最好的朋友,就是當所有人都覺得我小題大做的時候,她懂得我為什麼哭得如此歇斯里底。
6、所謂友誼,就是一顆心在兩個身體里。
7、曾經我們一起上課,曾經我們一起逃課,曾經一起吃飯一起搶零食吃,一起挨批,一起受罰,一起談天說地。
8、多麼羨慕男生的友誼,天大的事兒,頂多打一架,轉身又變成好哥們兒了。
9、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相親相愛的好朋友是如此重要,那些一起瘋、一起哭、一起笑的日子,是所有的青春里不可再來的經年。
10、我一生擁有的兄弟,不是我變成你鋒利的兵刃,而是永遠成為彼此的後盾。
11、反正能跟我玩在一起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能忍受我發神經病的人,一種是和我一樣神經病的人。
12、財富並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卻是永久的財富。
13、敢吵架的才是好朋友,吵不散的,才是真朋友。
14、最好的閨蜜,是你們毫無隱瞞,互相信任,她愛你愛到死。
15、真正的朋友會接受你的過去,力挺你的現在,鼓舞你的將來。
16、知音,能有一兩個已經很好了,實在不必太多。朋友之樂,貴在那份踏實的信賴。
17、沒有一宗友情是地久天長的。人們在你的生活里來去如流,有時,友情的過程是短暫的,有限的。
18、你說煩了累了,我陪你。
19、最好的朋友,平時互相調侃,是嘴最狠的那個,在你需要的時候,卻是心最軟的那個。
20、真正的友誼決不會因離別而斷隔。你的朋友將因離別而加倍地珍惜你的友情。
21、好朋友就是聊天永遠沒句號,路上碰到了不是微笑而是動手動腳,互說臟話沒下限。
22、祝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祝願你的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祝願你獲得最大的幸福。
23、好朋友就是兩人無緣無故互望一眼,就二逼的笑了。
24、好朋友就是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
25、別人都問我飛的高不高,只有你問我飛的累不累。
26、看見閨蜜哭不想遞她紙巾,想給她墨鏡,讓她依然很酷。
27、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8、我希望某一天在我的葬禮上,會有一個能對來賓講述我一生的朋友。
29、就算每一個小事都能忍耐,如果全都累積起來,總有一天會崩潰的。
30、無私無邪,無猜無暇的友情無價,你是買不到的奢華。
31、所謂的死黨,就是在你最飢餓的時候,會把自己僅有的一個甜甜圈,分給你的人。
32、即使你只是我生命拼圖的一小塊,但是沒有你,我的生命便不會完整。
33、跟你們在一塊,就算傻事做盡、滿口臟話,我們還是會相處如最初。其實我們早已不是朋友,是親人。
34、愛情如花,友情如酒,花開一陣,酒香一生。
35、如果我被眾人推倒了,你記得也推我一把,別因為我而挨罵。
『捌』 請問任務驅動教學法和項目導向教學法有何區別
1、特點不同
任務驅動教學法特點:「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時代的需求,強調所學知識要與時代同步。
項目導向教學法:「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培訓周期短,見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形式不同
任務驅動教學法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
項目導向教學法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習慣於一個完整的方式,所設置的「項目」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
3、理論基礎不同
任務驅動教學法採用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要求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項目導向教學法理論基礎是2003年7月德國聯邦職教所制定的,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或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行動迴路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
『玖』 行動體系是否就是行動導向課程體系
3、德國職業教育中行動導向教學過程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1.動作行動理論:一切...構建特定畢業生就業推薦體系的培養方式,創業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解決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