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課程教材教法2011目錄

課程教材教法2011目錄

發布時間: 2021-01-31 14:45:27

❶ 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的目錄

第1章 體育抄課程改革概述
第一襲節 體育課程改革的依據
第二節 國內外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第三節 我國體育課程標準的主要特徵
第2章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與內容
第一節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
第二節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與內容
第3章 初中生的體育學習指導
第一節 促進初中生有效學習
第二節 自主學習方式
第三節 合作學習方式
第四節 探究學習方式
第4章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
第一節 學習目標的設置與學習內容的選擇
第二節 水平和單元教學計劃的制訂
第三節 課時教學計劃的制訂
第5章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第一節 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與實施
第二節 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
第三節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第6章 初中體育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一節 課程內容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二節 體育設施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三節 自然地理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第7章 體育學習評價與課堂教學評價
第一節 體育學習評價
第二節 課堂教學評價
第8章 體育課程實驗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節 關於轉變觀念的問題
第二節 課程標准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現實問題

❷ 溫儒敏的論文目錄

《論郁達夫的小說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0年2輯。
《試論〈懷舊〉》,《魯迅研究叢刊》1980年3輯。
《略論郁達夫的散文》,《讀書》1981年3期。
《魯迅前期美學思想與廚川白村》,《北京大學學報》1981年5期。
《外國文學對魯迅〈狂人日記〉的影響》,北大《國外文學》1982年。
《港台比較文學研究述評》,《當代文藝思潮》1982年3期。
《重讀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讀書》1983年2期。
《深刻的思想 特異的構思:讀魯迅的小說〈葯〉》,《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部分五》,1983年。
《〈朝花夕拾〉風格論》,《北大研究生學刊》1985年創刊號。
《歐洲現實主義的傳入與五四時期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3期。
《新文學現實主義總體特徵論綱》,《北京大學學報》1988年2期。
《梁實秋及其文學美學論著》,《博覽群書》1989年7期。
《香港文學批評印象》,《香港文學》1989年1-2期。
《梁實秋年譜簡編》,《文教資料簡報》1989年2輯。
《〈圍城〉的三層意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年2輯。
《〈肥皂〉的精神分析讀解》,《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2期。
《雍容(幽默(簡單味》,《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12期。
《〈狂人日記〉:反諷的迷宮》,《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8期。
《客家味:傳統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說評論》1990年3期。
《略論胡風的文學批評》,《新文學研究》1992年2期。
《成仿吾的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2年2期。
《胡風主觀戰斗精神說平議》,《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5期。
《周作人的散文理論與批評》,《上海文論》1992年5期。
《王國維文學批評的現代性》,《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3期。
《梁實秋對新人文主義的接受與偏離》,《文學史》第1輯,1993年。
《沈從文怎樣寫鑒賞性評論》,《名作欣賞》1993年3期。
《李長之〈魯迅批判〉及其傳記批評》,《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4期。
《論茅盾的作家論批評文體》,《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3期。
《批評作為渡河之筏捕魚之筌》,《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4期。
《歷史選擇中的卓識與困擾:論馮雪峰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學術月刊》1994年5期。
《郭沫若其人其詩》,韓國《中國語文論叢》1994年7輯。
《剖析現代人的文化困擾:評〈廢都〉》,收蕭夏林編《廢都廢誰》一書,學苑出版社1993年版。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調整學術步履》,《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2期。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韓譯本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3期。
《朱光潛的詩美學與新詩理論辯正》,《求是學刊》1994年2期。
《戰國策派的文化反思與重建構想》,收溫儒敏編《時代之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梁宗岱的純詩理論》,《詩探索》1995年3期。
《茅盾與現代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6年4期。
《懷戀的月色--讀〈水樣的春愁〉》,《名作欣賞》1997年3期。
《春風沉醉郁達夫》,《中華讀書報》1997年2月19日。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誤讀價值》,《中國文化報》1997年10月4日。
《劉以鬯小說的形式感 》,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
《〈梅村心曲〉的客家味及傳統人文精神》,《嘉應大學學報》1999年2期。
《大學出版的根基:學術為本--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選題策劃》,《中國出版》1999年9期。
《論老舍創作的文學史地位》,1999年紀念老舍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
《關於經典化與學院化 》,《文藝研究》1999年1期。
《文化批評視野中的小說〈二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年4輯。
《文學史觀的建構與對話:圍繞初期新文學的評價》,《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4期。
《張愛玲熱的興發與變異》,2000年10月香港張愛玲與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發表《中華讀書報》2000年12月27日。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 Amsterdam Atlanta》, GA,2000(2007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世界比較文學大會提交論文)。
《淺議有關郭沫若的兩極閱讀現象》,《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1卷。
《當代評論與文學史研究的張力》,《現代中國》創刊號2001年。
《論〈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科學史價值》,《文學評論》2001年3期。
《思想史取替文學史?》,2001年南京中國現代文學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後收會議論文集。
《魯迅對文化轉型的探求與焦慮》,《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4期。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11月首屆北大論壇。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與現代文學學科的建立》,《文學評論》2002年1期。
《北京大學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學改革》,《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11期。
《蘇聯模式與1950年代的現代文學史寫作》,《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1期。
《四十年代文學史家如何塑造新文學傳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4期。
《從學科史考察早期幾種獨立形態度新文學史》,《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1期。
《當代文學思潮中的別、車、杜現象》,《讀書》2003年11期。
《如何看待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偏激》,《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6期。
《沈從文與北大》,《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2期。
《魯迅的問題仍然纏繞和警示著我們--在東南大學的講演》,《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9期。
《現代文學課程教學如何適應時代變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期。
《從學科史回顧八十年代的現在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5期。
《當代文學研究的空洞化現象》,《文藝研究》2004年3期。
《科技發展與以人為本》,《文明》雜志2004年6期。
《胡風研究的祛魅與祛蔽》,《博覽群書》2004年5期。
《關於現代文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中國大學教育》2004年2期。
《雷雨》的主人公是誰?--北大中文系學生試卷的觀點舉要》,《名作欣賞》2004年4期。
《學科史的梳理與反思--〈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引言》,《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2期。
《作為文學史寫作資源的作家論》,《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2期。
《以個案考察切入跨文化研究》,《東方叢刊》2006年2期
《現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幾點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3期。
《扎實穩妥地推進課程改革》,《語文建設》2006年5期。
《文學研究中的漢學心態》,《文藝爭鳴》2007年7期。
《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上海《語文學習》2008年1期。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2期。
《語文教育研究、文學教育與課程改革》,上海《語文建設》2008年4期。
《第一次「文代會」與新文學傳統的規范化闡釋》(與胡慧翼合作),《河北學刊》2008年3 期。
《難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8期。
《中國現代文學的闡釋鏈與「新傳統」的生成》,上海《學術月刊》2008年11期,又《新華文摘》2009年第3期轉載。
《堅持本義 守正創新:溫儒敏教授訪談》(張曉玥整理),上海《學術月刊》2008年11期。
《中文系要有「文氣」》,《文史知識》2008年8期。
《「新傳統」資源的利用與當代價值重建》(現代文學研究會十屆二次理事會開幕辭與閉幕辭),《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3期。
《語文教育:創新之路怎樣走?》(記者采訪),《光明日報》2009年7月3日。
《文筆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記者訪談),《中國教育報》2009年7月24日。
《北大傳統與大學文化》,《粵海風》2009年9月號。
《語文教育研究的困擾與前景》,《語文學習》2010年1期。
《北大中文系誕生100年摭談》,《中華讀書報》2010年3月17日。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誤導》,《人民日報》2010年6月4日。
《尊重史料研究的學術價值與地位》,河南《漢語言文學研究》第1卷第1期。
《第二代學者對於現代文學研究的巨大貢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5期。
《在課改中切實改進閱讀與作文教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2010年12期。
《說說北大中文系的「系格」》,《光明日報》2010年12月17日。
《教材,怎樣改才讓人滿意?》,《人民日報》2010年12月23日。
《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1期。
《現代文學研究的「邊界」及「價值尺度」問題》,《華中師大學報》2011年1期。《新華文摘》2011年6期。
《叢刊改版致讀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1期。(與吳義勤聯合署名)。
《不妨往理性思維靠一靠》,《人民日報》專訪,2011年6月8日。
《再論現代文學研究的「邊界」與「價值尺度」問題》,上海《學術月刊》,2011年11期。
《再論「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國務院參事室「教育論壇」發表,
《中國大學的五種「重病」》,《羊城晚報》2012年1月8日。全國大多數網站轉載,很多報刊轉載,如《文摘報》《讀者》等,鳳凰衛視專題評講。
《關注我們的文學生活》,《人民日報》2012年1月17日。
《忽視課外閱讀,語文課就只是半截子的》,《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期。《就語文新課標的學習談九個問題》,《中學語文教學》2012年3期。
《「文學生活」:新的學術生長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8期,又《新華文摘》2012年第23期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12期轉載摘。
《中國國民的「文學生活」》,《中華讀書報》2012年8月22日,《新華月報》2012年第9其轉載。
《高考語文(作文)閱卷方式應當改進》,《語文建設》2012年7-8期。
《北大清華人大三校比較論》,《粵海風》2012年5期。
《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建構》(訪談),《文藝報》2012年12月12日。
《學問與人生不是兩張皮(訪談)》,《新文學評論》(湖北)2012年4期。封二刊出溫儒敏簡歷和照片。
《語文教材編寫也要守正創新》,《語文學習》2013年1期。同期封二專刊溫儒敏題詞「刊格不羈,立品為歸,題贈語文學習雜志」。並刊出溫儒敏5張照片。

❸ 向課程教材教法投稿多長時間能給答復,我投的是電子稿,沒有收到自動回復

應該是在72小事之內。

❹ 兩個以上書名號套用的方法

當出現書名號裡面還有書名號的時候,外面的書名號使用雙書名號(《》),里版面的書名權號使用單書名號(〈〉)。

比如:《讀〈石鍾山記〉有感》、《教育部關於提請審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行辦法〉的報告》。若單書名號里還有書名號,則單書名號裡面用雙書名號。


(4)課程教材教法2011目錄擴展閱讀:

1、書名與該書中的篇名連用時,先寫書名後寫篇名,中間用間隔號,然後加上書名號。

2、不能視為作品的課程、課題、獎品獎狀、商標、證照、組織機構、會議、活動等名稱,不應用書名號。

3、有的名稱應根據指稱意義的不同確定是否用書名號。如文藝晚會指一項活動時,不用書名號;而特指一種節目名稱時,可用書名號。再如展覽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組織形式時,不用書名號;特定情況下將某項展覽作為一種創作的作品時,可用書名號 。

❺ 書名號問題

例子:<<水滸傳>>中的桃源三結義故事

書名號的用法比較簡單,但是在「某某編輯部」、 「某某雜志社」、「某某欄目」中書報欄目名用不用書名號,筆者翻查了手邊的50種書刊,發現這裡面沒有一個明確的使用規范,讓人難以把握。
翻查的50 種刊物中,有30種書刊的編輯出版單位署名是「雜志名+編輯部」,其中23 種報刊名上加用了書名號,如《人民文學》編輯部、《讀書》編輯部、《語文月刊》編輯部、《語文建設》編輯部、《課程教材教法》編輯部等;沒有使用書名號的7 種刊物是:中國婦女雜志編輯部、人民教育編輯部、語文世界編輯部、小說月報編輯部、名人傳記編輯部、求是雜志編委會、中學數學月刊編輯部等。
再看署名為「某某雜志社」的情況,50種刊物中有34種刊物的編輯出版單位署名是「雜志名+雜志社」,其中有15種加用了書名號,如《語文月刊》雜志社、《語文教學之友》雜志社、《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社、《思想政治課教學》雜志社、《秘書工作》雜志社、《知音》雜志社等;沒有使用書名號的19種刊物包括「半月談雜志社」、「求是雜志社」、「中國婦女雜志社」、「哲學研究雜志社」、「讀寫月報雜志社」、「中國語文雜志社」、「今日中國雜志社」、「中華兒女雜志社」、「人民文學雜志社」、「家庭雜志社」等。
有的報刊在使用時甚至前後矛盾,《人民日報》在為其屬下的《新聞戰線》作廣告時,「人民日報社」沒加書名號,但用到「《新聞戰線》雜志社」時卻加了書名號;《法制日報》在為其屬下的《金劍》雜志作宣傳時也是「法制日報社」與「《金劍》雜志社」出現在同一篇文章中。
在「某某欄目」中書名號的使用就更加混亂。同一張《中國教育報》上,「凡『教師書房』所刊圖書均可在此購得」,欄目名「教師書房」用的是引號;「《文化視野》好稿一季度獲獎作品」中,欄目名「文化視野」用的又是書名號。同樣都是語文刊物,《語文月刊》在介紹自己的欄目時,欄目名上用的是引號而不是書名號;《學語文》在推介自己的刊物時,欄目名上用的又是書名號而不是引號。彼此矛盾,不知正確的用法是哪種。
不管是用書名號的刊物,還是沒用書名號的刊物,都有影響廣泛的國家級期刊、語文專業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到底用不用書名號,哪種用法才規范,確實叫人無所適從。
「某某編輯部」、「某某雜志社」、「某某欄目」,不管用不用書名號,在表意上都不會出現誤解,但由於它們的使用頻率較高,若沒有一個統一的用法,勢必影響到語言文學工作的規范性和嚴肅性,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制定一個統一的標准,對這一用法進行規范。
《標點符號用法》規定,書名號用於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重新發布了修訂後的《標點符號用法》。對書名號是這樣定義:
書名號的形式為雙書名號"《》"和單書名號"〈 〉"。
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
例如:a)《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嗎?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
d)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
書名號里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里邊一層用單書名號。
例如:《〈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於1940年2月7日。
但實際使用中,書名號已大大超出了這個范圍,電影名、電視劇名就常常用書名號,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羅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從誡直言: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是對歷史事實和文化精神的雙重歪曲。(《中華讀書報》2000年5月10日第5版標題)
書名或篇名的簡稱或合稱也可以用書名號,因為它們也是書名篇名,在人們心目中,它們和全稱是等價的。書名號的作用是區分書名與非書名,以避免產生誤解。有人不用書名號,而用引號,這樣一來,引號的負擔就太重了。從當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出版物對書名或篇名的簡稱是加書名號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標點符號用法》(筒稱《用法》)對此並無明確規定。(《語文建設》2000年第2期第15頁)
(2)《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詞目……當然,《現漢》的這些情況在修訂本中大有改觀。(《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第1期第105頁)
(3)娃娃今天要不要讀《四書》《五經》(〈〈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電視的欄目有時也用書名號,例如:
(1) 經濟頻道在已形成品牌效應的《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幸運52》、《開心辭典》、《對話》、《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欄目,推出眾多各具特色的欄目。(〈〈人民日報〉〉)
(2) 晚間龍頭欄目《經濟半小時》、《經濟信息聯播》與新開的早間欄目《第一時間》、午間欄目《全球資訊榜》共同構築經濟頻道的主線;服務版塊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為您服務》,為觀眾提供無微不至的生活服務。(〈〈人民日報〉〉)
這種用法已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此外,戲劇、歌曲、樂曲、繪畫、雕塑、攝影等的作品名稱也可以用書名號標示。書名號的作用已擴大到標示各類作品(包括用文字、聲音、圖像、動作等表現的作品等)的名稱。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隨意擴大書名號的使用范圍如將書名號用於產品名、獎品名、單位名、活動名、課程名、會議名等。

❻ 吉林教育.現代教育學刊 是什麼級別的期刊

CSSCI來源期刊(2010-2011年)目錄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2010-2011 年)目錄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管理學(26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管理世界 北京
2 中國軟科學 北京
3 科研管理 北京
4 科學學研究 北京
5 南開管理評論 天津
6 管理科學學報 天津
7 外國經濟與管理 上海
8 研究與發展管理 上海
9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天津
10 中國管理科學 北京
11 管理工程學報 浙江
12 管理科學 黑龍江
13 管理評論 北京
14 科學管理研究 內蒙古
15 預測 安徽
16 中國行政管理 北京
17 管理學報 湖北
18 公共管理學報 黑龍江
19 中國科技論壇 北京
20 軟科學 四川
21 科技進步與對策 湖北
22 經濟體制改革 四川
23 經濟管理 北京
24 管理現代化 北京
25 宏觀經濟管理 北京
26 華東經濟管理 安徽
經濟學(72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經濟研究 北京
2 中國工業經濟 北京
3 世界經濟 北京
4 金融研究 北京
5 會計研究 北京
6 經濟科學 北京
7 中國農村經濟 北京
8 國際經濟評論 北京
9 中國農村觀察 北京
10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北京
11 財經研究 上海
12 農業經濟問題 北京
13 國際金融研究 北京
14 財貿經濟 北京
15 南開經濟研究 天津
16 世界經濟研究 上海
17 世界經濟文匯 上海
18 經濟學家 四川
19 經濟學動態 北京
20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北京
21 經濟評論 湖北
22 改革 重慶
23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北京
24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福建
25 國際貿易問題 北京
26 當代經濟科學 陝西
27 財經科學 四川
28 審計研究 北京
29 財經問題研究 遼寧
30 國際貿易 北京
31 宏觀經濟研究 北京
32 當代財經 江西
33 中國土地科學 北京
34 農業技術經濟 北京
35 上海經濟研究 上海
36 產業經濟研究 江蘇
37 財貿研究 安徽
38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江蘇
39 財經理論與實踐 湖南
40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北京
41 中國農史 江蘇
42 現代日本經濟 吉林
43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山西
44 商業經濟與管理 浙江
45 稅務研究 北京
4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湖北
47 當代經濟研究 吉林
48 財經論叢 浙江
49 經濟縱橫 吉林
50 經濟問題探索 雲南
51 經濟與管理研究 北京
52 證券市場導報 廣東
53 中國經濟史研究 北京
54 城市問題 北京
55 國際經貿探索 廣東
56 金融論壇 北京
57 南方經濟 廣東
58 財政研究 北京
59 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廣東
60 經濟經緯 河南
61 國際經濟合作 北京
62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江西
63 現代經濟探討 江蘇
64 科技與經濟 江蘇
65 經濟問題 山西
66 亞太經濟 福建
67 中國經濟問題 福建
68 城市發展研究 北京
69 農村經濟 四川
70 上海金融 上海
71 審計與經濟研究 江蘇
72 價格理論與實踐 北京
馬克思主義(12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教學與研究 北京
2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北京
3 馬克思主義研究 北京
4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上海
5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北京
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北京
7 國外理論動態 北京
8 科學社會主義 北京
9 社會主義研究 湖北
10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山東
11 高校理論戰線 北京
12 理論視野 北京

哲學(12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哲學研究 北京
2 自然辯證法研究 北京
3 哲學動態 北京
4 世界哲學 北京
5 自然辯證法通訊 北京
6 現代哲學 廣東
7 倫理學研究 湖南
8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山西
9 中國哲學史 北京
10 道德與文明 天津
11 孔子研究 山東
12 周易研究 山東

宗教學(3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世界宗教研究 北京
2 宗教學研究 四川
3 中國宗教 北京

語言學(22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外語教學與研究 北京
2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上海
3 當代語言學 北京
4 外語界 上海
5 中國語文 北京
6 現代外語 廣東
7 中國翻譯 北京
8 世界漢語教學 北京
9 語言教學與研究 北京
10 外語電化教學 上海
11 方言 北京
12 外語與外語教學 遼寧
13 語言科學 江蘇
14 中國外語 北京
15 外語學刊 黑龍江
16 外語教學 陝西
17 語言文字應用 北京
18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河南
19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 廣東
20 外語研究 江蘇
21 漢語學習 吉林
22 民族語文 北京

外國文學(6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外國文學評論 北京
2 外國文學 北京
3 外國文學研究 湖北
4 國外文學 北京
5 當代外國文學 江蘇
6 外國文學動態 北京

中國文學(15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文學評論 北京
2 文藝爭鳴 吉林
3 文藝理論研究 上海
4 當代作家評論 遼寧
5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北京
6 中國比較文學 上海
7 文學遺產 北京
8 南方文壇 廣西
9 文藝理論與批評 北京
10 魯迅研究月刊 北京
11 小說評論 陝西
12 新文學史料 北京
13 明清小說研究 江蘇
14 民族文學研究 北京
15 當代文壇 四川

藝術學(19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音樂研究 北京
2 文藝研究 北京
3 中國音樂學 北京
4 中國音樂 北京
5 民族藝術 廣西
6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北京
7 電影藝術 北京
8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 上海
9 當代電影 北京
10 黃鍾: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湖北
11 人民音樂 北京
12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江蘇
13 民族藝術研究 雲南
14 中國電視 北京
15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四川
16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陝西
17 戲劇藝術 上海
18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北京
19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浙江

歷史學(26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歷史研究 北京
2 近代史研究 北京
3 中國史研究 北京
4 清史研究 北京
5 史林 上海
6 史學月刊 河南
7 史學理論研究 北京
8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陝西
9 當代中國史研究 北京
10 史學集刊 吉林
11 抗日戰爭研究 北京
12 世界歷史 北京
13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北京
14 安徽史學 安徽
15 中華文史論叢 上海
16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北京
17 文史 北京
18 民國檔案 江蘇
19 歷史檔案 北京
20 西域研究 新疆
21 歷史教學 天津
22 史學史研究 北京
23 文獻 北京
24 東南文化 江蘇
25 歷史教學問題 上海
26 中國地方誌 北京

考古學(7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文物 北京
2 考古學報 北京
3 考古 北京
4 考古與文物 陝西
5 敦煌研究 甘肅
6 華夏考古 河南
7 敦煌學輯刊 甘肅

政治學(39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世界經濟與政治 北京
2 美國研究 北京
3 歐洲研究 北京
4 國際政治研究 北京
5 現代國際關系 北京
6 青年研究 北京
7 政治學研究 北京
8 中共黨史研究 北京
9 國際觀察 上海
10 當代亞太 北京
11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北京
12 求是 北京
13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北京
14 東北亞論壇 吉林
15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北京
16 國際問題研究 北京
17 南洋問題研究 福建
18 國際論壇 北京
19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江蘇
20 日本學刊 北京
21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上海
22 理論探討 黑龍江
23 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 北京
24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北京
25 新視野 北京
26 婦女研究論叢 北京
27 黨史研究與教學 福建
28 黨的文獻 北京
29 求實 江西
30 南亞研究 北京
31 德國研究 上海
32 中國青年研究 北京
33 台灣研究集刊 福建
34 理論與改革 四川
35 太平洋學報 北京
36 南亞研究季刊 四川
37 東南亞研究 廣東
38 探索 重慶
39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北京

法學(21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法學研究 北京
2 中國法學 北京
3 法商研究 湖北
4 政法論壇 北京
5 中外法學 北京
6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陝西
7 現代法學 重慶
8 法學 上海
9 法學評論 湖北
10 法制與社會發展 吉林
11 環球法律評論 北京
12 比較法研究 北京
13 行政法學研究 北京
14 知識產權 北京
15 法學雜志 北京
16 法學論壇 山東
17 法學家 北京
18 當代法學 吉林
19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上海
20 政治與法律 上海
21 中國刑事法雜志 北京

社會學(9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社會學研究 北京
2 中國人口科學 北京
3 人口研究 北京
4 人口與經濟 北京
5 人口學刊 吉林
6 社會 上海
7 人口與發展 北京
8 南方人口 廣東
9 西北人口 甘肅

民族學(13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民族研究 北京
2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四川
3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
4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湖北
5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廣西
6 中國藏學 北京
7 世界民族 北京
8 西北民族研究 甘肅
9 廣西民族研究 廣西
10 貴州民族研究 貴州
11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雲南
12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寧夏
13 民俗研究 山東

新聞學與傳播學(15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編輯學報 北京
2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北京
3 新聞與傳播研究 北京
4 國際新聞界 北京
5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北京
6 新聞大學 上海
7 編輯之友 山西
8 新聞記者 上海
9 出版科學 湖北
10 當代傳播 新疆
11 出版發行研究 北京
12 科技與出版 北京
13 中國出版 北京
14 編輯學刊 上海
15 中國編輯 北京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20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中國圖書館學報 北京
2 情報學報 北京
3 大學圖書館學報 北京
4 圖書情報工作 北京
5 圖書情報知識 湖北
6 情報理論與實踐 北京
7 國家圖書館學刊 北京
8 圖書館建設 黑龍江
9 圖書館 湖南
10 情報科學 吉林
11 圖書館論壇 廣東
12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北京
13 情報資料工作 北京
14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天津
15 情報雜志 陝西
16 圖書館雜志 上海
17 圖書與情報 甘肅
18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寧夏
19 檔案學通訊 北京
20 檔案學研究 北京

教育學(37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教育研究 北京
2 高等教育研究 湖北
3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北京
4 電化教育研究 甘肅
5 中國電化教育 北京
6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北京
7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上海
8 比較教育研究 北京
9 教育與經濟 湖北
10 教師教育研究 北京
11 開放教育研究 上海
12 教育發展研究 上海
13 教育研究與實驗 湖北
14 教育學報 北京
15 中國高等教育 北京
16 教育科學 遼寧
17 外國教育研究 吉林
18 中國高教研究 北京
19 課程教材教法 北京
2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湖北
21 全球教育展望 上海
22 復旦教育論壇 上海
23 高教探索 廣東
24 現代大學教育 湖南
25 現代教育技術 北京
26 江蘇高教 江蘇
27 中國教育學刊 北京
28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北京
29 中國大學教學 北京
30 中國特殊教育 北京
31 遠程教育雜志 浙江
32 高教發展與評估 湖北
33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北京
34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北京
35 現代遠距離教育 黑龍江
36 大學教育科學 湖南
37 教育與現代化 安徽

體育學(10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體育科學 北京
2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上海
3 中國體育科技 北京
4 體育與科學 江蘇
5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北京
6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天津
7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陝西
8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湖北
9 體育學刊 廣東
10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四川

統計學(4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統計研究 北京
2 數理統計與管理 北京
3 統計與決策 湖北
4 統計與資訊理論壇 陝西

心理學(7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心理學報 北京
2 心理科學進展 北京
3 心理發展與教育 北京
4 心理科學 上海
5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湖南
6 心理與行為研究 天津
7 應用心理學 浙江

綜合性社會科學(50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中國社會科學 北京
2 學術月刊 上海
3 開放時代 廣東
4 國外社會科學 北京
5 天津社會科學 天津
6 東疆學刊 吉林
7 浙江社會科學 浙江
8 社會科學 上海
9 讀書 北京
10 浙江學刊 浙江
11 南京社會科學 江蘇
12 社會科學研究 四川
13 學術研究 廣東
14 文史哲 山東
15 求索 湖南
16 東南學術 福建
17 江海學刊 江蘇
18 江蘇社會科學 江蘇
19 思想戰線 雲南
20 學習與探索 黑龍江
21 甘肅社會科學 甘肅
22 河北學刊 河北
23 社會科學戰線 吉林
24 人文雜志 陝西
25 學海 江蘇
26 江漢論壇 湖北
27 江西社會科學 江西
28 廣東社會科學 廣東
29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福建
30 中州學刊 河南
31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北京
32 東岳論叢 山東
33 北京社會科學 北京
34 內蒙古社會科學 內蒙古
35 學術界 安徽
36 雲南社會科學 雲南
37 探索與爭鳴 上海
38 山東社會科學 山東
39 社會科學輯刊 遼寧
40 學術論壇 廣西
41 科學對社會的影響 北京
42 學術探索 雲南
43 中國文化研究 北京
44 社會科學家 廣西
45 河南社會科學 河南
46 貴州社會科學 貴州
47 晉陽學刊 山西
48 寧夏社會科學 寧夏
49 新疆社會科學 新疆
50 青海社會科學 青海

人文、經濟地理(7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旅遊學刊 北京
2 經濟地理 湖南
3 城市規劃 北京
4 城市規劃學刊 上海
5 人文地理 陝西
6 旅遊科學 上海
7 地域研究與開發 河南

環境科學(5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山東
2 資源科學 北京
3 環境保護 北京
4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湖北
5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內蒙古

高校綜合性社科學報(70 種)
排序 刊名 地區
1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北京
2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
3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上海
4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5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江蘇
6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吉林
7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
8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天津
9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湖北
10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廣東
11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浙江
12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福建
13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甘肅
14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湖南
15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
16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
17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湖南
18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四川
19 求是學刊 黑龍江
20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陝西
21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吉林
22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
23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江蘇
24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湖北
25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河南
26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江蘇
27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陝西
28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29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重慶
30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天津
31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湖南
32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河北
33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海
34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山東
35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河南
36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37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江蘇
38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甘肅
39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福建
40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41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陝西
42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湖北
43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山西
44 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雲南
45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廣東
46 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山東
47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湖北
48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廣東
49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重慶
50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河南
51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遼寧
52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天津
53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廣東
54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湖北
55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遼寧
56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福建
57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廣東
58 北方論叢 黑龍江
59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上海
60 齊魯學刊 山東
61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62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雲南
63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安徽
64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
65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江蘇
66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上海
67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新疆
68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新疆
69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西藏
70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海南

❼ 中小學教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應該包括:

1、教學課程的專業理論知識;
2、實踐學科的實驗動手能力;
3、課程教材教法的專業知識;
4、相關學科的廣度;
5、教育學、心理學的個案解析

❽ 新課程的部分目錄

新課程雜志2015年第期部分目錄
目錄·2015年12 期
理論研究
規范高校法治教育的重大意義........侯建業/5
淺談基於職業需求的中職數學課程改革........劉佳瑛/6
中小學習作教學中人文思想的滲透........侯 彬/7
關注大學生自主選擇權........朱榮臻/9
縣域推進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宜興市數字化學習社區建設實踐........周國潤 莫顯軍/10
泰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陳 嫻/13
課題展示
外宣媒體中中國英語的文化認知研究........婁小星/14
討論中專藝術學校「身段」教學新法........劉麗玲 呂志明/15
體育專業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之研究........王珺君/16
高校教師的學術困境與對策........金品卓 高琳琳 劉 瑩/17
初中英語聽力元認知策略培養有效性研究........周 莉/18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與實施........徐 晶/19
高職院校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培養........魏 勇 肖學玲/21
微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賴淑梅/22
高二化學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及現實意義探尋........張雙林/23
高中生物差異教學中的分組策略與反思........劉 瑩/24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分析........尚海濤/25
淺談積極心理學對理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啟示........司馬文華/26
微課「黴菌接種技術——載玻片培養接種法」的反思........宋 莉 房興堂/27
德育園地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培養途徑........張宗仁 劉益良/28
對大學排球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研究........李占府/29
中職院校「人本德育」探索研究........顧茂坤/30
淺析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的網路平台建設與大學生德育........劉 燁/31
如何上好中職德育課........連劉琴/32
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研究........祝 全/33
高中數學學科如何滲透德育........萬利榮/34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彭麗芳/35
淺談德育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性........申曉芳/36
高教前沿
數據結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魏 蕾 馮 妍 胡紅梅/37
工程管理專業建築結構課程全英教學探索........張春霞/38
高校法治教育相關概念界定及其主要內容........侯建業/39
拓展訓練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發展趨勢探索........段慧麗/40
水利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項目教學法研究........馬樹文/41
核心力量訓練在游泳訓練實踐中的應用研究........黨 波/43
建築設計數字化教學解析........粟 慶/44
教法探索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蔣立城/45
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怎樣校本化........陸桂鳳/46
高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對策........艾尼瓦爾江·麥麥提/47
對於高中物理教學趣味性的探索........趙玉敏/48
中職學校音樂課上合唱教學的探究........孫立鶴/49
基於學案導學模式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索........任衛庫/50
開展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美術校本課程........郭曙光/51
快樂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運用的對策研究........苗艷紅/52
淺談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有效教學研究........徐建青/53
淺談新課程標准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劉 巍/54
剪紙活動為農村高中帶來新氣象........郭曙光/55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黃 靖/56
淺談通用技術學科中的技術方法........朱 宏/57
美術鑒賞校本課程嘗試........韓 瑋/58
職業高中護理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措施探討........王鳳艷/59
課堂文言文教學「學進去,講出來」方法探究........陳 彬/60
中學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方法淺析........黃曉蘭/61
淺議舞蹈技法激發音樂熱情........許 敏/62
小組學習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陳 禮/63
高中政治教育有效教學方法探究........朱彩芳/64
關於農村高中美術鑒賞課新上法的嘗試........徐建青/65
有關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探討與研究........蘇 萍/66
淺談新課改下的農村高中美術教學........陸桂鳳/67
探究高中英語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研究........王晶晶/68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應用........黃 璜/69
關於南通市普通高中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的感想........朱小足/70
准確定位「好」老師的三個認同要素........朱洪菊/71
教育技術
機械基礎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葛 淼/72
善用多媒體,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劉曉燕/73
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徐笑寧/74
巧用多媒體技術,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徐伯秋 李 艷/75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高曉雲/76
淺談中學圖書館建立微信服務的可行性........陳 靜/77
高中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與實踐........殷 慧/78
教學創新
淺談信息技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策略........張 翰/79
創新教學評價 彰顯教學魅力........貢年英/80
高中體育教育中體能訓練的創新體系研究........李明鑫/81
注重新課改推進 完善高中英語教學........王娟娟/82
拓寬合作空間,弘揚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顏 雯/83
基於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以體育類高職院校為例........孫曉妮/84
把「評價」貫穿素質教育的全過程........薄若芸/85
養老護理專業「校—院—社區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李瑊妮/86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姜品竹/87
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吳月紅/88
地方文化資源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運用........柯胡玲/89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張忠全/90
歷史課堂中多元化思維教學的具體運用........韓振華/91
淺析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張 峰/92
中等職業美術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探索........李雪晴/93
研教結合,促化工腐蝕與防護課程改革........梁國華 歐陽英/94
高中化學新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研究........徐守麗/95
「三段式」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以高中有機化學為例........林文娟/97

❾ 校外輔導課程教材教法購買

你可以從網上去買就可以了,你需要的輔導課程教材在網上是可以買到的,你去買就好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