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學課程形成性考核三
① 地方政府學
帝制時期地方政府體制結構形態呈現的特點是什麼?
帝制時期地方政府體制結構版形態呈現的權特點 p167 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彼此間的關系p234 地方政府學形成性考核作業(四) (下篇5-7章)
簡述中國地方政府體制在帝制時代經歷的階段?(155~156頁) 中國地方政府體制在帝制時期經歷了3各階段:郡縣制、州縣制、府縣制。大致上,隋朝以前為郡縣制時期,隋朝至宋朝為州縣制時期,元明清為府縣制時期。
② 民法學(1)形成性考核冊 作業3 求答案!!!
答:該來案例屬於委託合自同。 原告委託被告作畫,被告擅自轉委託,讓學生谷某代替,作品與差距很大。 委託合同擅自轉委託的,那麼被告、學生谷某要承擔連帶責任。
新《合同法》第二十一章第四百條規定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轉委託經同 意的, 委託人可以就委託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 受託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及其對第 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轉委託未經同意的,受託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 但在緊急情況下受託人為維護委託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的除外。
③ 2011秋行政管理本科 電大地方政府學形成性考核答案
同學,你 自己做吧。哈哈 。。。。。
④ 誰有電大的鄉鎮行政管理課程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3
一、單項選擇題
CBBCC ACBAC
二、多項選擇題
BCD CDE ACE ABCE BCD BCDE AE ABCDE ADE ABD
三、判斷題
錯 對 錯 錯 對 錯 對 對 錯 錯
四、理論要點題
1.企業集團融資決策權的配置原則是什麼?
答:(1)統一規劃
(2)重點決策
(3)授權管理
2.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有哪些具體模式
答:(1)總部財務統收統支模式
(2)總部財務備用金撥付模式
(3)總部結算中心或內部銀行模式
(4)財務公司模式
3.怎樣處理預算決策許可權與集團治理規則的模式
答:(1)全資子公司
(2)控股子公司
(3)參股公司
4.怎樣進行企業集團預算調整
答:預算調整應嚴格遵循調整規則及相關規范
預算調整程序:(1)調整申請(2)調整審議(3)調整批復及下達
五、計算及案例分析題
1.案例分析題
2003年,TCL集團………
答:1.(1)集團公司股東利益最大化(2)上市徹底
2.特點:一、股權結構已趨穩定,大股東無意減持
二、市場機制嚴重低估,股東套現弱沖動
三、品牌價值魅力無限,核心競爭顯優勢
四、行業介入門檻較高,長跑能力展身手
3.寶鋼股份整體上市給市場的影響就有所不同,整體上市後,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利潤由原來的29%降至21%單就上市公司主業的盈利能力來說,整體上市並沒有起到更多的積極作用。
2.計算題
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
解:外部融資需要量=(100/12*1.5)-(50/12*1.5)-13.5*12%*(1-50%)
=12.5-7.06
=5.44億元
3.計算題
某企業集團是一家控股投資公司,自身的總資產為20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30%。該公司現有甲、乙、丙三家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對三家子公司的投資總額為1000萬元,對各子公司的投資及所佔股份見下表:
子公司 母公司投資額(萬元) 母公司所佔股份(%)
甲公司 400 100%
乙公司 350 80%
丙公司 250 65%
假定母公司要求達到的權益資本報酬率為12%,且母公司的收益的80%來源於子公司的投資收益,各子公司資產報酬率及稅負相同。要求:
(1)計算母公司稅後目標利潤;
(2)計運算元公司對母公司的收益貢獻份額;
(3)假設少數權益股東與大股東具有相同的收益期望,試確定三個子公司自身的稅後目標利潤。
解:(1)母公司稅後目標利潤=2000×(1-30%)×12%=168萬元
(2)子公司的貢獻份額:
甲公司的貢獻份額=168×80%×(400/1000)=53.76萬元
乙公司的貢獻份額=168×80%×(350/1000)=47.04萬元
丙公司的貢獻份額=168×80%×(250/1000)=33.60萬元
(3)三個子公司的稅後目標利潤:
甲公司稅後目標利潤=53.76÷100%=53.76萬元
乙公司稅後目標利潤=47.04÷80%=58.80萬元
丙公司稅後目標利潤=33.6÷65%=51.69萬元
⑤ 電大形成性測評地方政府學 階段考核四_0003的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 6 道試題,共 6 分。)
1. 就國家政體形式而言,以下屬於「議行合一」制的國家是 C
A. 美國 B. 法國 C. 英國 D. 中國
2. 中國歷史上,封國采邑制形成於 C
A. 商王朝 B. 夏王朝 C. 周王朝 D. 秦朝
3. 截至1999年底,在中國省級地方政府中,共有特殊型地方政府幾個 B
A. 10個 B. 11個 C. 12個 D. 13個
4. 由中央政府設置、代表中央政府治理國家部分地域的地方政府,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大致在 A
A. 二千六七百年前 B. 四千多年前 C. 二千年左右 D. 一千八百年
5. 中國歷史上,郡縣之間形成正式隸屬關系出現於 A
A. 戰國初期 B. 春秋初期 C. 秦朝 D. 漢朝
6. 中國歷史上最為特殊的地方政府單位是 D
A. 道 B. 土司 C. 監 D. 僑州、僑郡、僑縣
二、多項選擇題(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1. 中國早期國家結構體制的基本特點是 ABC
A. 大一統觀念構成國家結構體制的基礎
B. 血親宗法關系是構成早期國家結構體制的基石
C. 全國性政府(共主)的權力逐漸增強
D. 建立了縣一級基層地方政府
2. 中國地方政府體製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其中主要有 ABCD
A. 中國地方政府已經走完了從行政體地方政府到民主集中體地方政府的過程
B. 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緩慢地開始走向地方分權
C. 地方國家機關告別了傳統進入現代化
D. 地方政府的職責日益側重於對地方居民社會事務的公共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相關服務
3. 基層地方政府單位的設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 AB
A. 便於當地居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民主權利
B. 利於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充分履行其職責,發揮其行政效益
C. 便於發展與提供社會公用、公益事業
D. 便於徵收地方稅收
4. 當代中國中央控制的作用是 ABC
A.促進 B. 保護 C. 懲戒 D. 管理
5. 地方自治體在自治所擁有的許可權,即政治分權中地方自治體所獲得的權力,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ABCD
A.組織權 B. 財政權 C. 地方立法權 D. 制裁權
6. 縣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下屬的委員會有 ABC
A. 專門委員會 B. 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 C. 工作委員會 D. 監督委員會
7. 帝制時期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具有的特點有 ABCD
A.對同級同類地方政府單位劃分等第
B. 按不同等第確定官職的品級、機構的設置、人員編制和官員的任用上
C. 2000多年來,行政等第的劃分經歷了由簡到繁、由繁歸簡的過程
D. 對官員的考核和監察是歷代控制地方官員的重要手段
8. 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有 ABCD
A. 是實現國家政治統治的基石
B. 是實現民主政治的基礎
C. 是溝通聯絡中央政府與民眾的渠道
D. 是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力量
9. 狹義的特殊型地方政府其主要優點是 ABCD
A. 有利於國家在條件困難的地區開發礦產資源
B. 有利於地方的發展
C. 滿足了一些特殊的管理的需要
10. 以下屬於其他特殊型地方政府有 BCD
A. 深圳特區 B. 神農架林區 C. 香港特別行政區 D.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名詞解釋(共 3 道試題,共 12 分。)
1. 民族區域型地方政府
民族區域性地方政府是國家基於維護名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政治穩定而設置的,是現實政治需要的產物。
2. 單一制國家
單一制國家是由普通行政單位或自治單位組成的國家。在單一制國家內,不存在擁有相對獨立主權的政治實體,全國只有一部憲法。
3. 行政職能
行政職能即政府承擔的國家職能。
四、簡答題(共 6 道試題,共 36 分。)
1. 簡述中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發展趨勢
在許可權劃分上:1、中央集權體制將繼續發揮其有益的作用,但將從充分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出發,採取適當的分權。2、將是通過法律規范的形式來明確中央與各級政府的各自職責。
在中央控制方面,行政控制仍將會居於主要地位。
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央控制的這種積極目標將會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而更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在明確許可權劃分的基礎上,不再僅限與必要的控制,而且更需要在加強溝通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
2. 中國專制帝制時期的皇權,在中央政府具體表現為哪幾種權力?
1、決策權(包括法律的制定和頒布) 2、軍事權(軍隊的指揮、調動) 3、行政權(對國家事務的管理) 4、監察權(對所有官員與機構的監督、視察) 5、審判權 6、人事權(職官的設置、配備與任免)
3. 就政府職能的實現而言,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宏觀管理:1、政策導向和調控;2法律規范。
微觀管理:1、依法行政;2監督實施。
⑥ 《行政組織學形成性考核冊》的作業三
組織溝通是管理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有效溝通是任何管理藝術的精髓。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來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於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上。」
組織是按一定規則和程序為實現其共同目標而結集的群體,組織目標的實現與否取決於組織溝通是否暢通,有效的組織溝通有利於信息在組織內部的充分流動和共享,可以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增強組織決策的科學、合理性。另外行為科學理論告訴我們,組織成員並不是單純的物質利益追求者,他們同時還有精神層次的需求。比如說對組織(企業)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參與感,而這一切也都是藉助於有效的組織溝通得以實現的。因為只有有效的組織溝通,組織成員的意見、建議才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只有有效的組織溝通,組織成員的工作成績才能得到應有的評價和認可。從企業文化看來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所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屬意識范疇。企業文化的形成有賴於組織成員之間的良好溝通以達成最後價值觀的認同。所以說,組織溝通是一切企業管理行為的靈魂。
談起「組織溝通」,在任何一版《管理學原理》中必然有所涉及。其重要性自然可見。但似乎很多企業管理人員對此並沒有很大興趣,因為他們認為:溝通並不是很難的事,我們每天不都在企業內外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溝通嗎?的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溝通,正如我們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可是,我們組織溝通的進行並不是很有效、完善以及充分。結果就出現了許多信息扭曲,組織內部充滿謠言蜚語;上下級關系不和諧,同事之間相互猜忌,上層決策得不到充分地執行等不良情況。這些對於組織(企業)來說,都是組織發展的隱患問題。如何有效地改善組織溝通以避免或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呢?這是一個在當今信息社會背景下組織(企業)領導者和管理人員都值得重新審視和重視的問題。
⑦ 電大 地方政府學 網上形成性考核的網址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