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程設計
⑴ 如何評價一個學校的課程設計
工程類專業畢業多年,高校的設計偏理論多,老師有實際工程經驗的很少,學生更是一臉懵逼。你應該從理論、實際兩方面著手。當然如果你自己本身沒有實際經驗,去評價人家的課程設計就是笑話。
⑵ 在學校課程設計中,應首先考慮學生什麼活動的設計
在傳統的課程設計中,許多教師首先關注的書本內容、自己情有獨鍾的課文及組織已成定規的教學活動等。而不是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與標准來選擇課程內容及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對此,我們主張使用相反的做法,即在課程設計中,首先明確教學目標,然後根據學習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這種觀點並不新穎。1949年,拉爾夫·泰勒就已經清楚而簡潔地將逆向設計的邏輯表述出來:「教育目標成為課程設計的標准與出發點。通過它課程材料得以選擇,課程內容得以形成,學習指導過程得以發展,評價工具得以准備……教育目標陳述的目的在於確定學生身上將要發生的變化,以此來設計各種活動並使之指向既定的目標。」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教學設計時都是根據教學內容,即教材來考慮教學目標的設計,把教學目標當成了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工具,這在實際上違背教學規律的。按照「逆向設計」的基本觀點,應該在首先設計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考慮選擇什麼教學內容。「這一切都很重要,如果教學目標不明確,那麼到最後,教學又回歸到課本內容的傳授上。」這也完全符合我們國家課程改革倡導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二、設計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的理解為目的該書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適應學生自主性的要求進行慎重的教學設計,所有的設計都應當指向開發學生的智慧,實現他們學習中的自我指導。」「與其他設計職業如建築學、工程學和繪畫藝術家一樣,教育設計者必須考慮到他們的「顧客」的需要。
⑶ 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教學設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有序地安排教學要素,確版定適當的教權學方案和思路。
2、課程設計:制定課程計劃(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材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活動。
二、目的不同
1、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多學習知識,在各方面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2、課程設計:一項具有教育經驗的計劃,旨在使學生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獲得、促進遷移,並進一步促進其的全面發展。
(3)學校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應從「為什麼要學習」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決定學習什麼;
3、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所需的教學內容,即如何學習,應採取哪些策略?
4、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修改上述環節,以保證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的順利進行。
⑷ 學校的課程設計需遵循什麼要求
課程設計都是結合課程教學安排的一種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內學會運用工容具書及有關參考材料,綜合本門課程的知識,獨立完成的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具體要求如下:
(1)課程設計必須有與教學計劃配套的大綱、指導書和考核目標。大綱和指導書由教務科組織有關教師選用或編寫。凡編寫的大綱和指導書均須按有關程序報批後方可投入使用。
(2)課程設計指導教師要全課時跟班指導,認真審閱學生擬訂出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步驟,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指導學生使用手冊和工具書等技術材料,並隨時掌握設計進度。
設計結束時,指導教師要寫出課程設計總結,連同學生成績分析表、報告表以及課程設計說明書一並交至教務科備查、存檔。
⑸ 培訓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設置培訓課程應體現復以制下基本原則:
1.培訓課程設計要符合企業和學員的需求。培訓課程首先要滿足企業和學員的需求,這是培訓課程設計的基本依據。培訓課程設計不同於學校課程設計,它要把學員作為主要的或唯一的依據,也就是以學員的需要、興趣、能力以及過去的經驗作為課程要素決策的基礎。
2.培訓課程設計要符合成人學員的認知規律。企業培訓課程的對象都是成人,因此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模式與方法的選擇、教師的配備、教材的准備等方面都要以成人學習的特點為出發點,形成學員的合作學習方式。例如,成人學習目的性非常明確,他們參加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補充某一類型的知識,以滿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培訓課程就應該目標明確,實用性強。
3.培訓課程的設置應體現企業培訓功能的基本目標,進行人力資源開發。
⑹ 如何區分課程目標,課程計劃,課程設計,教學計劃,培養目標這些概念,要通俗易懂
課程目標:學校課程在特定階段的預期結果是指導整個課程開發過程的最關鍵的標准。
課程計劃:對課程進行總體規劃,它綜合安排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具體規定學校應設置學科,學科設置順序和時間分配,以及學期、年限。休假部。
課程設計: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在學習完課程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實踐,一般由教師、指導、學生設計。
教學計劃是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教學計劃的別稱。
培養目標:指各級學校和各學術階段應達到的具體目標。它是根據國家教育目標、學校性質和任務對培養對象的特殊要求。它是整體教育目標的具體化。培養目標必須通過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來實現。
(6)學校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課程是指學校主體的總和、過程和安排。課程是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規劃與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結。
廣義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全部教育內容和教育過程。它包括學校教師教授的所有課程和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觀是指某一學科。
課程目標從課程的角度規定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質量要求,是課程設計的直接目標,是課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確定課程目標,才能確定課程計劃和教學目標。
課程計劃是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反映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組織學校活動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
課程設計有利於基本知識的理解、邏輯思維的鍛煉、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學術態度的培養。
參考資料:課程目標 網路課程計劃 網路
⑺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⑻ 學校課程設計是什麼以及有什麼要求
課程抄設計(含制圖測繪下同)都是結合課程教學安排的一種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工具書及有關參考材料綜合本門課程的知識獨立完成的一種實踐教學形式具體要求如下:
(1)課程設計必須有與教學計劃配套的大綱、指導書和考核目標。大綱和指導書由教務科組織有關教師選用或編寫。凡編寫的大綱和指導書均須按有關程序報批後方可投入使用。
(2)課程設計指導教師要全課時跟班指導認真審閱學生擬訂出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步驟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指導學生使用手冊和工具書等技術材料並隨時掌握設計進度。
設計結束時指導教師要寫出課程設計總結連同學生成績分析表、報告表以及課程設計說明書一並交至教務科備查、存檔。
⑼ 一份課程設計的組成部分都有哪些,與教學設計的區別
課程設計是由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組成的,和教學設計的區別:
一、對應層次不同
1、課程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
2、教學設計:就是教學的內容文本指導老師自己上課用的,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二、設計的出發點不同
1、課程設計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基礎。教師應在設計中設計教學和學習。如何使學生學得更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2、教學設計是教材和教師意圖的體現。其核心目的是建立在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純「教學」案例。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視學生的主導地位。
三、原則不同
1、課程設計的原則
①、從簡單到復雜。
②、從特殊到一般。
③、現存生物體的生命循環。
④、從一般到細節。
⑤、從一般分類到更細的分類。
2、教案設計的原則
①、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②、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③、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④、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9)學校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