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彩陶課程
1. 原始彩陶有什麼特點
古代先民在對土壤的開墾和接觸中,逐漸認識並掌握了黏土的可塑性能,並在長期用火的實踐過程中掌握了燒制陶器的方法。陶器可用來飲食、炊煮和儲藏,它的發明和使用,既是人們定居生活的產物,又幫助人們鞏固這種定居的生活,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製造陶器不再滿足於實用,人們的審美水平和要求不斷提高,彩陶逐漸成為主流。人們在陶器上用線條和色彩表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甚至描繪人類自身,寄託願望,祈求神靈保佑等。這是人類原始藝術的巨大進步。
彩陶圖案的紋飾數量很大,種類也非常多。常見的有水波紋、旋轉紋、圈紋、鋸齒紋、網紋等十幾種。線條畫得規整流暢,圖案的組織講究對稱、均衡、變化,疏密得體,並有一定的程式和規則。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陝西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之一。半坡人已經開始把具體的物象變形成裝飾性的圖案,並在其中注入某種觀念。他們把一條魚的側面分割為魚頭、魚身、魚鰭幾部分,用直線、孤線、三角形和圓圈等來表現,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創造。畫面上的動物紋雖然非常簡練,但表現得很生動:自由自在游動著的魚,奔跑的鹿,站立吠叫的狗好像受到驚嚇,顯示了遠古藝術家捕捉動物瞬間特點的才能。
1955年出土的人們所熟知的「寓人於魚」的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是兒童瓮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瓮棺葬的習俗,把天折的兒童置於陶瓮中,以瓮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內壁用黑彩繪出兩組彩繪圖案,對稱分布。一組是兩個圖案化的魚紋,用三角、圓點表示魚頭,斜長三角、交叉斜線為魚身、魚鱗,單斜線或平行線代表尾鰭、背鰭和腹鰭;另一組為兩個人面魚紋圖案,人面作圓形,頂有三角形高髻或頭飾,五官部分都高度圖案化,口銜雙魚,在人耳部位各繪一魚,作魚銜人耳狀。
整件陶盆的構圖以人面居主位,人魚地位層次清晰,表現了人與魚之間非同一般的關系。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認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也有人認為它是漁獵的巫術儀式用物,表現先民捕魚的願望;有的認為是祭祀的裝飾;有的認為是一個「福」字的圖形文字;大多數考古學家則認為人面魚紋具有圖騰崇拜的意義。彩陶圖案雖拙樸、簡單,但顯得奇幻、怪異,都採用非寫實的、大膽誇張的構圖。
在甘肅省馬家窯一帶發現的彩陶被稱之為馬家窯類型,器物身上大都描繪水波紋、旋轉紋等圖案。這些圖案勻稱、流暢,十分精彩,看上去有行雲流水之感,使人覺得輕松活潑、平和而親切。面對這些5000年前的歷史遺存,我們很容易想像到歷史中講述的原始氏族社會的情景:男人耕作、狩獵、捕魚,女人從事家務或採集等等。
由彩陶紋圖案所引發的聯想,並不是浪漫主義的主觀臆想。人們根據這些圖像,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都可大致推測出當時社會風貌的基調和時代的主要精神。
2.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五大領域包括:藝術、健康、社會、科學、語言。
3. 新時期時代的彩陶有哪幾種類型它們的區別在哪裡
新石器時代,距今1萬年左右,食器1962年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出土口徑20厘米、高18厘米,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仙人洞下層出土的一些陶片,全為夾粗砂紅陶,火候低,陶色不純,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系用手捏製成器,制陶技術相當原始。
新時期時代早期陶器
裴李崗文化(前5500~前4900)
磁山文化 (前5400~前5100)
大地灣文化(前5200~前4800)
裴李崗文化(前5500~前4900)
河南新鄭,陶器多為泥質或夾砂紅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條盤築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盤、缽、壺、罐等,其中以三足缽、雙耳壺最有代表性;其紋飾有篦點紋、弧線紋、劃紋、指甲紋、乳釘紋、繩紋等。
紅陶雙耳三足壺
紅陶雙耳三足壺,裴李崗文化,1978年河南新鄭裴李崗出土,高13.9厘米,口徑6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
河北武安,陶器除仍用泥條盤築法外,還出現了捏塑法,陶質以夾砂為主,有紅、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時出現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飾有繩紋、篦紋、剔刺紋、劃紋、乳丁紋等。
大地灣文化(前5200~前4800)
發現於甘肅秦安縣大地灣,其陶器以夾細砂紅陶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缽、三足罐等;另外大地灣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紅里黑,或兩面紅中間黑的現象,較為別致;其紋飾有網狀交叉繩紋、鋸齒紋等。
紅陶繩紋碗
紅陶繩紋碗,大地灣文化,容器,甘肅秦安大地灣1期遺址出土,高7厘米,口徑17.8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新時期時代中晚期陶器
遺址類型: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
陶器種類:彩陶、黑陶、白陶、印紋陶
仰韶文化
分布:黃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
年代:公元前5500-前3000年左右。
社會經濟: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期,以農業經濟為主,輔以採集、漁獵和飼養牲畜。
原料:細膩而有粘性的黃土;天然的赭石、紅土或錳土。製作方法:泥條盤疊法、慢輪修整、直接捏塑
呈色:橙黃、紅或紅褐色;紋飾呈黝黑或殷紅色。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圓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長頸大腹壺、圓唇直口鼓腹罐
風格:朴實厚重
彩繪紋樣:動物紋(人面紋、魚紋、 魚鳥結合紋、 鹿紋) 幾何紋 (寫實紋飾-抽象幾何紋)編織紋
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這件彩陶盆是兒童瓮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瓮棺葬的習俗,把夭折的兒童置於陶瓮中,以瓮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面,人面兩側各有一條小魚附於人的耳部。有的學者根據《山海經》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鹿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盆 魚鳥紋細頸瓶
彩陶船形壺
新石器時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高15.6厘米,長24.8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幾何紋彩陶缽、瓶布紋陶缽底部印痕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口徑14.7厘米,這件陶缽的底部有布紋印痕,是制陶時把未乾陶坯放在麻布上襯墊所致。布紋紋理粗細不均,粗線直徑約
0.4厘米,細線直徑約0.05厘米,反映出當時紡線、織布的水平低下。半坡遺址出土有許多紡線工具-陶
紡輪,用陶紡輪紡好一定量的線以後即可織布。當時人們織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織機,又稱「原始腰機」。
紅陶小口尖底瓶
紅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汲水器,陝西臨潼姜寨出土,高54厘米,口徑6.5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彩陶——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代表:河南陝縣廟底溝和陝西華縣泉護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風格:挺秀飽滿、輕盈而穩重
彩繪紋樣:紋樣多為兩端相交組成的新月形、葉形、花瓣形紋(植物紋),以及弧線與直線相交而構成的三角形紋(幾何紋),還有少量的動物紋和編織紋。
彩陶花瓣紋盆
陶花瓣紋盆,新石器時代,盛水器,仰韶文化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高12.2厘米,口徑20.3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勾葉紋彩陶盆 植物紋彩陶盆 魚鳥紋彩陶盆
彩陶鯢魚紋瓶
彩陶鯢魚紋瓶,汲水器,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類型,甘肅甘谷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徑6.8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
漩渦紋曲腹盆
鸛魚石斧缸
新石器時代、陶質彩繪、器高47cm、口徑32.7cm。1978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類型,陶缸繪有鸛鳥銜魚,旁邊豎立一件石斧的畫面,作者用白色在夾砂紅陶的缸外壁繪出鸛、魚、石斧,以粗重結實的黑線勾出鸛的眼睛、魚身和石斧的結構,畫面效果粗獷有力,繪畫具有中華民族遠古時代的造型特徵,是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4. 下面屬於幼兒園民間美術課程的是( )。(2分) 剪紙 欣賞彩陶 微雕葫蘆 刺綉
應該是剪紙吧,希望有所幫助
5. 美術彩陶課,孩子完成作品後,老師拿烤箱燒制彩陶,整個校區都有烤制氣味,氣味有毒嗎對孕婦有傷害嗎
為了您的健康,還是盡量遠離
6. 幼兒園上美術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健康科學的兒童美術教育對孩子有以下幫助: 一、記錄生活,抒發情感。感受生活的豐富性與趣味性,培養熱愛生活的審美心靈。 二、表達觀念與創想。孩子對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件的不同認識、觀念和疑問等,都可以用獨特的方式畫出來,與人分享思維的樂趣。 三、促進智力發展。通過有計劃有系統有針對性的專題訓練,促進孩子在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等智力品質方面的發展。 四、習慣養成。通過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投入精力地完成,幫助孩子養成沉著穩定的做事習慣,進而影響終生。 五、培養自信心。繪畫這一輕松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就,培養其自豪感。同時又因為每個人的作品各有特點,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有了,孩子學習知識的熱情自然也就有了。
7. 求給10歲左右兒童的歷史課課程講義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
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
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其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並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
起的商、西周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之後是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大約在5000年前,中國人已知道了冶煉銅的技術。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使用鐵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
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到了春秋時期,制鋼技術已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空前活躍,涌現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孟子和軍事學
家孫武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和他的帝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秦
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他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組織
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並生前就開始修築龐大的墳墓。1974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
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和「絲綢之路」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人口達到5000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公元前
140—前87年)是漢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他使中央政權實際控制的地方從中原擴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他派使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開了從長
安(今陝西西安)經新疆、中亞直抵地中海東岸的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中國絢麗的絲織品經此源源西運。隨著東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於公元一世紀時傳入
中國。公元105年,官員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發明了造紙術,使人類的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唐代盛世(618-907年)
漢之後,經歷了三國、晉、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實行一系列開
明的政策,把中國封建時期的繁榮昌盛推向了頂峰: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紡織、染色、陶瓷、冶煉、造船等技術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國水陸交通縱
橫交錯。七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力量不僅在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紮根,甚至擴展到中亞的許多城邦。中國與日本、朝鮮、印度、波斯、阿拉
伯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聯系。
宋、元、明、清(960—1911年)
唐亡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戰亂頻繁的時期。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後有北宋、南宋,南宋時政權南遷,將北
方先進的經濟、文化推廣到南方,促進了該區域的經濟開發。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術均居世界前列,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堪稱人類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其孫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
多政權並立的局面,實現了包括新疆、西藏及雲南地區在內的全國大統一。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葯是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至宋元時期相繼傳入世界
各地,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後,開始大規模營建北京城池和宮殿,並於
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了七次規模巨大的海上遠航,途經東南亞各國、印度洋、波斯灣、馬爾地夫
群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肯亞,是哥倫布時代以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程最遠的海上探險。
明朝後期,中國東北部的滿族人迅速崛起,於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統
一了台灣,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終決定西藏地方領袖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其統治下,中國疆土面積超過1100萬平
方公里。
8. 少兒美術分為幾個階段
幼兒美術教學培養階段分為三個層次。
1、小班
以培養幼兒的感官能力,特別是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認知能力為主,豐富幼兒頭腦中的形象積累,讓孩子多聽、多看、多記,強化幼兒的形象記憶。
2、中班
以培養幼兒類比、聯想、發散思維及在繪畫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維能力為主。
3、大班
以培養幼兒的再造想像、創造想像為主,讓幼兒異想天開,幻想未來,創造未來。
在教學中以系統的形象思維訓練為主要內容,以繪畫為手段,以游戲活動為主要形式,與各學科有機配合,在全面提高幼兒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勇於獨創、有豐富感情、有審美情趣及良好個性品質、更聰明的一代是創造思維教學法的最終目標。
(8)兒童彩陶課程擴展閱讀:
美術理論:
主要研究:藝術概論、三大構成、中外藝術學、大眾傳播等。
人們運用攝影、繪畫和雕塑等造型手段表現過去的生活。觀看這些作品中的任務和場景,我們往往能從有趣的細節和感人的故事中引發豐富的想像。藝術作品不是機械的模仿自然,藝術家在反映顯示生活的同時,總要融會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優秀的藝術家總是關注社會生活,關愛自然環境,在創作中表現自己的個性。
題材:文藝作品內容的構成要素之一。
主題:文藝作品中蘊涵的基本思想。
改變事物大小比例,改變原有空間位置或環境可以形成新的視覺形象。達利的永恆的記憶邊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中國結象徵團結、和諧、溫暖的人際關系。
著名的舞蹈紋盆是石器時代的彩陶。陶盆內壁繪的舞蹈紋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側面,稱他為緣故的呼喚。
繪畫中的特殊技法基本包括三中種:撒鹽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它們一般用來表現星空。
美術作品體現的運動感是人的一種視覺感受。這種感受受到形體的方向、形狀重心、力度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導。
9. 兒童彩陶課怎麼樣啊
好肯定是挺好啊,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又鍛煉動手能力,只是看孩子有沒有興趣啦,而且要做好這種興趣只是三分鍾熱度的准備哈,畢竟是孩子
10. 幼兒園手工課有剪紙,折紙,彩陶,泥工還有什麼手工課
幼兒園手工課有剪紙,折紙,彩陶,泥工還有碟積木這些
很多的方法的,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