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管理精品課程
Ⅰ 華南理工廣州汽車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學院,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哪個比較好
本人是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的學生,學校還不錯,教學質量和華工本部那邊差不多
學院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地理位置
學院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學府路一號。東鄰白雲國際機場和空港物流中心,西靠廣州花都汽車產業基地。公路與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廣花一級公路連接;鐵路與京廣線廣州北站、廣武快線花都站毗鄰;公交線路通達廣州和花都主要街區,交通十分方便。
校內湖光山色,林木繁茂,碧水青山與現代化建築相互映襯,處處洋溢著宏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學府。
辦學條件
校園佔地面積1723畝,計劃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現已投入使用的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工程訓練中心、信息中心、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標准體育場、教師公寓、綜合服務設施等。體育館、游泳池、學生活動中心(禮堂)也將陸續投入使用。
現有教室座位2萬多個,所有啟用教室均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已建成計算機實驗中心、語音實驗室、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安裝雙網語音互動教學座位406個;購置電腦782台,供學生練習的計算機均為戴爾品牌。
學生宿舍共有床位(標准4人間)8352個,供熱、電話、校園網路等設施齊全。大學生活動中心及室內體育中心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食堂可供14000人就餐。還有400米標准運動場以及30多個室外體育場地。各種設施配套,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的辦學條件指標,包括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生均宿舍面積、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台數、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言實驗室座位數、生均年進書量等,均超過國家規定的合格標准幾倍或幾十倍。
辦學優勢
行業優勢:依託中國汽車工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對相關人才的大量需求;
地域優勢:依託花都和廣州密集的汽車產業集群和零部件生產基地;
母校優勢:依託名校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科、師資優勢和現代大學的管理經驗;
資金優勢:依託投資方的雄厚的實力和切實的資金投入;
機制優勢:依託獨立學院獨特的辦學機制。
辦學指導思想
樹立「依託母校、高標准建設、高質量辦學、凝聚特色、創建品牌」的辦學指導思想。
依託母校,就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和品牌優勢;
高標准建設,就是依據現代大學的標准與水平,在校園環境、教學設施、實驗室、規章制度、師資隊伍等方面高起點建設,高水平管理;
高質量辦學,就是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堅持人才培養是學院的根本任務,教育教學工作是學院工作的主旋律,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的生命線的思想,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
凝聚特色,就是將優勢轉化為內能,匯聚形成本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師資特色、人才培養特色和校園文化特色。
創建品牌,就是經過幾年的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特色鮮明、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辦學定位
類型層次定位:教學型本科
學科專業定位:緊緊圍繞廣東及廣州地區優先發展的汽產業、現代製造業、信息產業以及汽車產業鏈對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工為主,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服務面向定位:為廣東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廣州汽車產業服務。
培養目標定位:注重基礎,強化實踐,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發展目標定位:建成汽車特色鮮明的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獨立學院。
學科專業建設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結構,突出學科重點,凝聚學科專業特色」 ,著力構建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學科專業群,突出汽車特色。
依託專家名師興辦學科專業,強化學科帶頭人的領率作用,造就一支教學、科研、工程實踐等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學科梯隊。
考慮招生數量等因素,先期成立6個系,包括汽車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貿與管理工程系、外語系。
專業介紹
1.車輛工程
培養能適應社會經濟、科技和現代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掌握汽車現代化設計製造技術、機電控制技術、檢測和維修技術以及物流管理技術,能從事汽車設計、製造、保養維修、試驗、性能檢測、運用、汽車服務和物流管理等汽車產業鏈上全方位的高級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和工程材料等基礎理論,學習車輛結構、設計、製造、維修、檢測和企業管理等專業知識,學習汽車電控技術、現代網路製造技術、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汽車技師和現代物流管理工程師的基本技能訓練,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本專業領域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具有本專業大學生必需的制圖、計算、文獻檢索、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擁有汽車和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維修及生產組織管理、物流管理的良好專業技能。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機械製造工程學、機械零件、熱工學、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工程材料、液壓與氣動技術、微機原理、汽車構造、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理論、汽車專業英語、汽車設計、汽車製造工藝學、網路製造與信息技術、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故障檢測和診斷技術、汽車底盤電子控制技術、汽車配件管理與營銷、汽車空調、製冷空調技術、物流工程、物流系統設計與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本專業設汽車製造、汽車發動機、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空調製冷及物流工程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汽車、工程車等各種車輛與機械的研究設計部門、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修理廠、汽車運輸和貿易企業、交通部門、汽車4S店、汽車美容和汽車保險與理賠等汽車相關服務行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檢測、試驗、生產和運輸管理、維修保養及汽車相關服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機械化施工的設計和管理工作。
2.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培養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技術人才。
本專業為寬口徑專業,主要研究機電產品與設備的設計、製造及其實現的自動化技術。培養學生掌握機械學科系統的基礎理論,具有對各種機械進行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的主要專業知識,具有能把機、電知識綜合應用及解決機械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及高級管理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製造的基礎理論,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機械設計、製造及生產管理、機電設備及生產系統的自動控制與檢測、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2)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本專業設數控技術、模具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汽車工程材料、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機械、交通、電子、輕工等行業或相關領域,從事機械工程方面、機電一體化生產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企業管理和商務活動的工作。
3.工業設計
培養具有堅實的設計基礎知識、先進的設計理念、敏銳的分析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業設計人才。
本專業注重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滲透和交融,對各類產品進行綜合創新設計,強化先進的思想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強化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個性發揮能力、先進技能表現能力的全面培養。
主要課程有藝術設計基礎(設計素描、色彩學、構成學)、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表現技法、產品設計方法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產品開發、界面設計、系統設計、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課程。
學生畢業後可到企業、廣告裝潢、環境設計等專業設計部門,從事產品開發、視覺傳達、環境等相關領域的設計、教學和科研工作。
4.電子與信息工程
培養從事各類電子工程、通信與信息技術和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及其應用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要求能掌握信息學科和信號分析的基本理論,典型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基本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和應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特別是應用計算機進行各種信息處理( 如數據壓縮、圖像處理、語音識別、信息編碼等)的理論和技術;具有對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系統設備初步研究和發能力。
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微型計算機原理、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路及通信原理。
本專業設通信工程、信息處理技術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電信、IT產業與廣電部門就業。
5.自動化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從事工業過程式控制制、計算機應用、智能控制、自動化儀表、計算機技術及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等較寬廣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模擬、製造、科技開發及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數理等基礎理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機械、力學、電器等相關學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計算機、通信、電子等關聯學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以及相應的實驗儀器和技能,掌握系統模擬、科學計算、軟硬體開發等科學實驗方法和技術等。本專業面向現代化控制、管理和信息處理技術,通過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本專業融自動控制、計算機、電子技術等知識和技術於一體。專業口徑寬、知識面廣,基礎厚實、適應性強,就業范圍廣。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型計算機原理、電機及拖動基礎、自動檢測技術、過程式控制制儀表及裝置、運動控制系統等。
畢業生既可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單位工作,又可到企事業和黨政機關等單位工作,也可繼續攻讀自動化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在就業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6.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良好的基本訓練和具有較寬厚的綜合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要求本專業的畢業生初具在電氣工程領域內從事運行管理、研究開發、規劃設計和生產製造等的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技能。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工程制圖、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積分變換、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控制技術、電氣傳動技術、變頻技術。
學生畢業後,可到電力系統的發電或供電企業、電氣行業的工廠、公司、研究所、設計院以及第三產業企業等從事相關工作。或者在工廠、公司進行電氣設備管理、維護等相關工作。
7.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並在計算機應用領域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將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學科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本專業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計算機競賽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開拓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本專業注重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除了學習計算機學科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外,加大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三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科學概論、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計算方法、軟體工程、編譯原理、分布式計算技術、嵌入式系統、演算法設計與分析、人工智慧、多媒體技術等課程。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信息技術(IT)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管理、開發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朝氣蓬勃的高科技產業,社會需求旺盛,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計算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會繼續保持旺盛的勢頭。
8.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解決信息技術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注重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同時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的科技開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學習數學和計算機學科所有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外,還開設有內容豐富的實用型選修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軟體工程、信息科學基礎、數值分析、微分方程數值解等課程。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部門、管理部門、財政金融、保險部門、信息產業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計算、軟體開發、信息管理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
9.工商管理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管理發展的需要,系統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並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工商管理專業是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專業。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有寬厚的工商管理理論基礎,形成了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後勁充足的專業特色。本專業設運作與物流管理、財務與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運作與物流管理方向專業課程:生產運作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采購與庫存管理、配送中心運營與管理、ERP原理與應用、技術與質量管理、物流信息技術。
財務與投資管理方向專業課程:金融市場學、中級財務會計、生產運作管理、投資項目評估或技術經濟學、管理會計、投資銀產業務與經營、投資組合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專業課程:人力資源戰略、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設計與評價、薪酬與績效管理、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與員工管理、勞動法律法規、企業文化、生產運作管理。
學生畢業後可到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金融企業、政府部門等單位從事決策、綜合管理和專業職能管理等工作。
10.國際經濟與貿易
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系統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並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經貿人才。
本專業設國際商務與電子商務方向,培養具有國際貿易實務、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理論型人才和實際操作人才。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國際商務與電子商務方向專業課程:國際商務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商務英語、國際金融與結算、計算機網路及應用、資料庫應用、C++程序設計基礎、電子商務網站設計。
學生畢業後可到相關單位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綜合管理及電子商務管理等工作。
11.市場營銷
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管理發展的需要,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掌握市場營銷基本理論與技能,並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市場營銷專業人才。
本專業設汽車營銷管理方向,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使學生對市場有深刻的認識,具備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和營銷策劃能力,並熟練掌握常用計算機軟體的應用技能。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汽車營銷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汽車市場調查與分析、服務營銷、品牌管理、分銷渠道管理、汽車專賣店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客戶關系管理、汽車實用英語。
畢業生可到工商企業及相關單位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等工作。
12.英語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較強英語口頭及筆頭表達能力,懂得汽車相關專業的理論與知識,掌握一門或多門專業技能,適應廣東省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能勝任國際會展、旅遊及酒店管理、行政文秘與行政管理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本專業下設三個專業方向。
國際會展英語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國際會展管理與服務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口譯、英語寫作、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會展與節事營銷、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汽車概論與汽車文化、演講與口才、嶺南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文明史、跨文化交際、交際禮儀等。
就業方向:國際車展經紀人、國際會展管理人員、會展英語解說員、汽車模特等專門人才。
涉外旅遊及酒店管理英語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旅遊管理服務和涉外酒店管理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交際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口譯、旅遊英語、旅遊概論、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營銷、涉外旅遊項目策劃與管理、旅遊心理學、旅遊消費者行為學、旅遊公共關系學、交際禮儀、西方文化、世界文明史、跨文化交際、國際旅遊與導游、國際酒店經營管理、旅遊電子商務等。
就業方向:旅遊公司、涉外酒店以及與旅遊業相關的各類機構
文秘(中英文)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文秘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語法、英語交際口語、商務英語聽說、英語口譯、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 公共關系實務、信息與檔案管理、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企業管理、現代漢語、文秘寫作(中)、文秘寫作(英)、現代辦公實用技術、演講與口才、嶺南文化、西方文化、交際禮儀、跨文化交際等。
就業方向:公司、企業行政文秘人才及基層行政管理人才。
培養模式
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實行學分制,根據自身的條件,學生可以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准予畢業,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華南理工大學學士學位。
採取大專業多方向培養途徑。每個專業根據社會需求設多個專業方向。一、二年級為基礎課學習階段,主要進行大學通識教育,構建交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第三學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職業發展定位和社會需要選擇專業方向,進行更深入的專業學習,適應地方或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觀。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科學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培育體系,形成了《教學計劃》、《培養方案》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實踐能力培養計劃》、《人文素質教育計劃》、《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減少必修課,擴大選修課,增加案例課,加強實踐課;打牢學科基礎,注重專業訓練。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的激勵機制、環境的熏陶效應,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實驗室建設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建設要求,建成四個基礎實驗中心和三個專業實驗中心。
已建成物理基礎教學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等四個基礎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實驗中心、車輛工程實驗中心、電子工程實驗中心等三個專業實驗中心建設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根據教學進程將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所有實驗室均選用該學科領域的先進設備。
各系與相關企業和公司建立了廣泛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廣州及花都汽車產業基地、空港物流中心也將成為學院得天獨厚的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圖書資料建設
圖書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購進圖書10.98萬冊,訂閱各類報刊、期刊合訂本1萬多冊(4.5萬單本),建成一個擁有104座電子閱覽室。今年計劃購進圖書10萬冊,著重加大汽車類相關圖書資料建設力度,爭取建成華南地區汽車圖書資料和相關信息最全的圖書館。
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和「雙師型」師資的培養,不拘一格引進人才,著力建設一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師德高尚、業務基礎堅實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師資的主體是華南理工大學派出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由他們承擔主講教師和課程負責人;
其次是聘請了部分華工剛離退休的老教師;
第三部分是招聘的部分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在老教師的帶領下輔助課堂教學,幾年後將成為學院的骨幹;
還有部分是向全國招聘的知名學者和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目前任課老師絕大多數從母校選聘,具有副高職以上學歷的教師佔85%以上。
教學名師
一所大學,不但要有漂亮的大樓,更要有著名的大師。學院根據汽車及相關學科建設的需要,遴選了一批著名學者擔任系主任和學術帶頭人。
汽車工程系主任蘭鳳崇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工業設計專業分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標准化協會車身標准化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美國SAE會員。1998年被評為汽車車身(設計藝術學)學科方向部級跨世紀學術骨幹。
機電工程系主任李紀儀教授是廣東省教學名師,全國高校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南區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
電子信息工程系主任葉梧教授,曾任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副院長,電子與通信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國無線電干擾標准化委員會F分會委員,中國通信學會「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委員,移動通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廣東省政府參事等。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仲麟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教授,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高等學校評估專家 。
經貿與管理工程系主任黃培倫教授,歷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學院副院長等;兼任廣東省人力資源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管理現代化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等。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巴拉瑞特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國際大學客座教授等,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外語系主任張本慎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外語學院首席教授,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美國新澤西州立拉馬坡學院客座教授,任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多次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
校園文化
學院積極培育大學精神,提升校園文化層次,打造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根植地方文化的土壤,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空間;強化人文教育,藉助課程文化的載體,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根據我院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比較均衡、多才多藝的特點,學院大力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活躍校園生活,展現和培養學生個性。先後組織了「迎新生、賀中秋、慶國慶軍民聯歡晚會」、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詩詞朗誦演講大賽」、「首屆汽車知識競賽」、「首屆讀者文化節」、「建設和諧校園演講比賽」、「院慶徵文、院徽、院歌及攝影作品評比」等各類大型活動。
學院還鼓勵學生創辦社團,為學生社團的發展盡可能提供支持。現在學院學生社團發展到11個,涉及文體、社科、公益等多個領域,吸引會員1000多名。
這些活動已成為同學們陶冶情操、增長才幹、提高素質、增強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的重要平台,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年招生情況
2006年招生計劃為1500人,由於生源比較充足,增加計劃200人,實際錄取新生1700人。其中,最高分604分,最低分520分,平均分達550分,比廣東省2B線本科補錄最低控制線高出40分。從生源看,大部分新生來自重點中學,特別是省、市的重點中學。學生中黨、團員占總數的96%。
Ⅱ 北京物資學院簡介
北京物資學院是一所北京市屬的以物流和流通為特色,以經濟學科為基礎,以管理學科為主幹,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後隸屬於國家物資總局、物資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10月劃歸北京市管理。
北京物資學院位於北京市朝陽北路東段,通州國際新城核心區域,地處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源頭,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宜人。校園佔地近600畝,建築面積19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齊全。學校建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物流系統與技術實驗室、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流系統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現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物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是學習和科研的良好場所。
1993年,學校開辦了國內高校第一個期貨專業;1994年,開辦國內高校第一個物流管理專業;2010年,開辦國內高校第一個采購管理專業。目前,學校設有經濟學院、物流學院、信息學院、商學院、勞動科學與法律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共6個學院,另設有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研究部、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機構。學校現有27個本科專業及方向:經濟學、金融學(另設有證券期貨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購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物流設備工程方向)、商品學(商品質量檢驗與管理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另設有軟體應用與開發方向)、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另設有物聯網技術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會計學(注冊會計師方向、注冊資產評估師方向)、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另設有勞動關系方向)、法學(流通法方向)、英語(國際商務、國際傳播方向)。
學校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擁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產業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勞動經濟學、物流工程等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擁有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產業經濟學;3個北京市品牌專業: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
學校目前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5902人,碩士研究生530人。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以北京市生源為主。幾十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流通領域的高級專業人才,尤其在物流、證券期貨等行業中,畢業生享有較高社會聲譽。
學校現有教職工近700人。其中專任教師437人,教授44人,副教授15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28.15%,具有碩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為43.94%;北京市教學名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2人,北京市師德標兵2人,北京市優秀輔導員7人。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近三年來,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市級精品課程4門;市級精品教材2部,市級精品立項教材6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市級本科優秀教學團隊5個;本科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項目100餘項;北京市2008年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2008年5月,我校本科教學工作被教育部評為「優秀」。
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年來,學校逐漸形成了培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發展共性與突出個性相結合,面向未來、與時俱進、豐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滿活力、又有深厚底蘊的校園文化。近三年,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挑戰杯」系列大賽等競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在2009年、2010年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競賽中,北京物資學院大學生團隊連續兩年摘得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值得一提的是,在獲得全國一、二等獎的十餘所北京地區高校中,北京物資學院是唯一一所連續兩年獲獎的市屬高校。
學校堅持以科研促進教學,圍繞建設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目標和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斷加大科研力度,在流通現代化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學校現已建成6個科技創新平台、8個科研基地,組建33個科研創新團隊。近三年來,學校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課題70餘項;出版專著、譯著、教材258部,發表學術論文2589篇,其中三大檢索論文210篇。
發展與國內外院校,尤其是國內外著名大學的校際交流合作關系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內外交流合作和實質性的學術交流,促進了學校學科的建設以及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擴大了學校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目前,北京物資學院已經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23 所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關系。在科研課題、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教師互訪、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促進了我校的學科建設以及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擴大了我校在國際上的影響。
古韻今風相輝映,文脈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資學院秉承厚德博學、篤行日新的辦學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正努力建設首都乃至全國的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物流理論研究中心、物流政策與決策咨詢中心和首都物流技術應用研究中心,向著建設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跨越式發展之路而大步邁進。
Ⅲ 急!!!找個學校學技術
學院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一所以工科為主,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地理位置
學院位於廣州市花都區學府路一號。東鄰白雲國際機場和空港物流中心,西靠廣州花都汽車產業基地。公路與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廣花一級公路連接;鐵路與京廣線廣州北站、廣武快線花都站毗鄰;公交線路通達廣州和花都主要街區,交通十分方便。
校內湖光山色,林木繁茂,碧水青山與現代化建築相互映襯,處處洋溢著宏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學府。
辦學條件
校園佔地面積1723畝,計劃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現已投入使用的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包括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工程訓練中心、信息中心、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標准體育場、教師公寓、綜合服務設施等。體育館、游泳池、學生活動中心(禮堂)也將陸續投入使用。
現有教室座位2萬多個,所有啟用教室均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已建成計算機實驗中心、語音實驗室、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安裝雙網語音互動教學座位406個;購置電腦782台,供學生練習的計算機均為戴爾品牌。
學生宿舍共有床位(標准4人間)8352個,供熱、電話、校園網路等設施齊全。大學生活動中心及室內體育中心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食堂可供14000人就餐。還有400米標准運動場以及30多個室外體育場地。各種設施配套,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的辦學條件指標,包括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生均宿舍面積、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台數、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言實驗室座位數、生均年進書量等,均超過國家規定的合格標准幾倍或幾十倍。
辦學優勢
行業優勢:依託中國汽車工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對相關人才的大量需求;
地域優勢:依託花都和廣州密集的汽車產業集群和零部件生產基地;
母校優勢:依託名校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科、師資優勢和現代大學的管理經驗;
資金優勢:依託投資方的雄厚的實力和切實的資金投入;
機制優勢:依託獨立學院獨特的辦學機制。
辦學指導思想
樹立「依託母校、高標准建設、高質量辦學、凝聚特色、創建品牌」的辦學指導思想。
依託母校,就是依託華南理工大學,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人才優勢、學科優勢、管理優勢和品牌優勢;
高標准建設,就是依據現代大學的標准與水平,在校園環境、教學設施、實驗室、規章制度、師資隊伍等方面高起點建設,高水平管理;
高質量辦學,就是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堅持人才培養是學院的根本任務,教育教學工作是學院工作的主旋律,人才培養質量是學院的生命線的思想,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
凝聚特色,就是將優勢轉化為內能,匯聚形成本校的學科專業特色、師資特色、人才培養特色和校園文化特色。
創建品牌,就是經過幾年的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特色鮮明、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多科性本科院校。
辦學定位
類型層次定位:教學型本科
學科專業定位:緊緊圍繞廣東及廣州地區優先發展的汽產業、現代製造業、信息產業以及汽車產業鏈對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工為主,經、管、文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服務面向定位:為廣東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廣州汽車產業服務。
培養目標定位:注重基礎,強化實踐,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發展目標定位:建成汽車特色鮮明的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獨立學院。
學科專業建設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結構,突出學科重點,凝聚學科專業特色」 ,著力構建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學科專業群,突出汽車特色。
依託專家名師興辦學科專業,強化學科帶頭人的領率作用,造就一支教學、科研、工程實踐等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學科梯隊。
考慮招生數量等因素,先期成立6個系,包括汽車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經貿與管理工程系、外語系。
專業介紹
1.車輛工程
培養能適應社會經濟、科技和現代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掌握汽車現代化設計製造技術、機電控制技術、檢測和維修技術以及物流管理技術,能從事汽車設計、製造、保養維修、試驗、性能檢測、運用、汽車服務和物流管理等汽車產業鏈上全方位的高級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和工程材料等基礎理論,學習車輛結構、設計、製造、維修、檢測和企業管理等專業知識,學習汽車電控技術、現代網路製造技術、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接受現代機械工程師、汽車技師和現代物流管理工程師的基本技能訓練,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本專業領域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具有本專業大學生必需的制圖、計算、文獻檢索、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擁有汽車和機械產品的設計、製造、維修及生產組織管理、物流管理的良好專業技能。
主要課程:工程制圖、機械製造工程學、機械零件、熱工學、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工程材料、液壓與氣動技術、微機原理、汽車構造、汽車發動機原理、汽車理論、汽車專業英語、汽車設計、汽車製造工藝學、網路製造與信息技術、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汽車故障檢測和診斷技術、汽車底盤電子控制技術、汽車配件管理與營銷、汽車空調、製冷空調技術、物流工程、物流系統設計與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本專業設汽車製造、汽車發動機、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空調製冷及物流工程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汽車、工程車等各種車輛與機械的研究設計部門、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修理廠、汽車運輸和貿易企業、交通部門、汽車4S店、汽車美容和汽車保險與理賠等汽車相關服務行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檢測、試驗、生產和運輸管理、維修保養及汽車相關服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從事機械化施工的設計和管理工作。
2.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培養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技術人才。
本專業為寬口徑專業,主要研究機電產品與設備的設計、製造及其實現的自動化技術。培養學生掌握機械學科系統的基礎理論,具有對各種機械進行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的主要專業知識,具有能把機、電知識綜合應用及解決機械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及高級管理人才。
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製造的基礎理論,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機械設計、製造及生產管理、機電設備及生產系統的自動控制與檢測、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2)掌握本專業領域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本專業設數控技術、模具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汽車工程材料、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機械、交通、電子、輕工等行業或相關領域,從事機械工程方面、機電一體化生產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企業管理和商務活動的工作。
3.工業設計
培養具有堅實的設計基礎知識、先進的設計理念、敏銳的分析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業設計人才。
本專業注重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滲透和交融,對各類產品進行綜合創新設計,強化先進的思想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強化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個性發揮能力、先進技能表現能力的全面培養。
主要課程有藝術設計基礎(設計素描、色彩學、構成學)、工業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表現技法、產品設計方法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產品開發、界面設計、系統設計、設計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課程。
學生畢業後可到企業、廣告裝潢、環境設計等專業設計部門,從事產品開發、視覺傳達、環境等相關領域的設計、教學和科研工作。
4.電子與信息工程
培養從事各類電子工程、通信與信息技術和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及其應用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要求能掌握信息學科和信號分析的基本理論,典型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基本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和應用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特別是應用計算機進行各種信息處理( 如數據壓縮、圖像處理、語音識別、信息編碼等)的理論和技術;具有對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系統設備初步研究和發能力。
主要課程有電路原理、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微型計算機原理、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路及通信原理。
本專業設通信工程、信息處理技術等專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電信、IT產業與廣電部門就業。
5.自動化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從事工業過程式控制制、計算機應用、智能控制、自動化儀表、計算機技術及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等較寬廣領域的系統分析、設計、模擬、製造、科技開發及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數理等基礎理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機械、力學、電器等相關學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計算機、通信、電子等關聯學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應用以及相應的實驗儀器和技能,掌握系統模擬、科學計算、軟硬體開發等科學實驗方法和技術等。本專業面向現代化控制、管理和信息處理技術,通過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本專業融自動控制、計算機、電子技術等知識和技術於一體。專業口徑寬、知識面廣,基礎厚實、適應性強,就業范圍廣。
主要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型計算機原理、電機及拖動基礎、自動檢測技術、過程式控制制儀表及裝置、運動控制系統等。
畢業生既可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單位工作,又可到企事業和黨政機關等單位工作,也可繼續攻讀自動化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在就業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6.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良好的基本訓練和具有較寬厚的綜合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要求本專業的畢業生初具在電氣工程領域內從事運行管理、研究開發、規劃設計和生產製造等的能力,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技能。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工程制圖、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積分變換、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控制技術、電氣傳動技術、變頻技術。
學生畢業後,可到電力系統的發電或供電企業、電氣行業的工廠、公司、研究所、設計院以及第三產業企業等從事相關工作。或者在工廠、公司進行電氣設備管理、維護等相關工作。
7.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並在計算機應用領域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將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計算機學科的最新動態和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本專業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計算機競賽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開拓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本專業注重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除了學習計算機學科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外,加大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三個專業方向。
主要課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科學概論、離散數學、電路與電子技術、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計算方法、軟體工程、編譯原理、分布式計算技術、嵌入式系統、演算法設計與分析、人工智慧、多媒體技術等課程。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信息技術(IT)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管理、開發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朝氣蓬勃的高科技產業,社會需求旺盛,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計算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會繼續保持旺盛的勢頭。
8.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解決信息技術與工程計算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注重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同時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的科技開發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學習數學和計算機學科所有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外,還開設有內容豐富的實用型選修課,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軟體工程、信息科學基礎、數值分析、微分方程數值解等課程。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政府部門、管理部門、財政金融、保險部門、信息產業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計算、軟體開發、信息管理等工作,也可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
9.工商管理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管理發展的需要,系統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並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
工商管理專業是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專業。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有寬厚的工商管理理論基礎,形成了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後勁充足的專業特色。本專業設運作與物流管理、財務與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運作與物流管理方向專業課程:生產運作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采購與庫存管理、配送中心運營與管理、ERP原理與應用、技術與質量管理、物流信息技術。
財務與投資管理方向專業課程:金融市場學、中級財務會計、生產運作管理、投資項目評估或技術經濟學、管理會計、投資銀產業務與經營、投資組合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專業課程:人力資源戰略、人力資源開發、工作設計與評價、薪酬與績效管理、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與員工管理、勞動法律法規、企業文化、生產運作管理。
學生畢業後可到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金融企業、政府部門等單位從事決策、綜合管理和專業職能管理等工作。
10.國際經濟與貿易
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系統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並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經貿人才。
本專業設國際商務與電子商務方向,培養具有國際貿易實務、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理論型人才和實際操作人才。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國際商務與電子商務方向專業課程:國際商務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商務英語、國際金融與結算、計算機網路及應用、資料庫應用、C++程序設計基礎、電子商務網站設計。
學生畢業後可到相關單位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綜合管理及電子商務管理等工作。
11.市場營銷
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經濟管理發展的需要,掌握經濟與管理的基礎理論,掌握市場營銷基本理論與技能,並具有較高的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高級市場營銷專業人才。
本專業設汽車營銷管理方向,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使學生對市場有深刻的認識,具備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和營銷策劃能力,並熟練掌握常用計算機軟體的應用技能。
主要課程: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學原理、項目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概論、應用統計、管理溝通。
汽車營銷管理方向專業課程:汽車市場調查與分析、服務營銷、品牌管理、分銷渠道管理、汽車專賣店管理、消費者行為學、客戶關系管理、汽車實用英語。
畢業生可到工商企業及相關單位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等工作。
12.英語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較強英語口頭及筆頭表達能力,懂得汽車相關專業的理論與知識,掌握一門或多門專業技能,適應廣東省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能勝任國際會展、旅遊及酒店管理、行政文秘與行政管理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本專業下設三個專業方向。
國際會展英語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國際會展管理與服務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口譯、英語寫作、會展項目策劃與管理、會展與節事營銷、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汽車概論與汽車文化、演講與口才、嶺南文化、西方文化、世界文明史、跨文化交際、交際禮儀等。
就業方向:國際車展經紀人、國際會展管理人員、會展英語解說員、汽車模特等專門人才。
涉外旅遊及酒店管理英語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旅遊管理服務和涉外酒店管理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交際口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口譯、旅遊英語、旅遊概論、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營銷、涉外旅遊項目策劃與管理、旅遊心理學、旅遊消費者行為學、旅遊公共關系學、交際禮儀、西方文化、世界文明史、跨文化交際、國際旅遊與導游、國際酒店經營管理、旅遊電子商務等。
就業方向:旅遊公司、涉外酒店以及與旅遊業相關的各類機構
文秘(中英文)方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以英語為工具勝任文秘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大學本科層次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語法、英語交際口語、商務英語聽說、英語口譯、秘書學概論、秘書實務、 公共關系實務、信息與檔案管理、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企業管理、現代漢語、文秘寫作(中)、文秘寫作(英)、現代辦公實用技術、演講與口才、嶺南文化、西方文化、交際禮儀、跨文化交際等。
就業方向:公司、企業行政文秘人才及基層行政管理人才。
培養模式
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機會。實行學分制,根據自身的條件,學生可以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准予畢業,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華南理工大學學士學位。
採取大專業多方向培養途徑。每個專業根據社會需求設多個專業方向。一、二年級為基礎課學習階段,主要進行大學通識教育,構建交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第三學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職業發展定位和社會需要選擇專業方向,進行更深入的專業學習,適應地方或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樹立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觀。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科學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培育體系,形成了《教學計劃》、《培養方案》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實踐能力培養計劃》、《人文素質教育計劃》、《創新能力培養計劃》;減少必修課,擴大選修課,增加案例課,加強實踐課;打牢學科基礎,注重專業訓練。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管理的激勵機制、環境的熏陶效應,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實驗室建設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建設要求,建成四個基礎實驗中心和三個專業實驗中心。
已建成物理基礎教學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等四個基礎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實驗中心、車輛工程實驗中心、電子工程實驗中心等三個專業實驗中心建設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根據教學進程將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所有實驗室均選用該學科領域的先進設備。
各系與相關企業和公司建立了廣泛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廣州及花都汽車產業基地、空港物流中心也將成為學院得天獨厚的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圖書資料建設
圖書館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購進圖書10.98萬冊,訂閱各類報刊、期刊合訂本1萬多冊(4.5萬單本),建成一個擁有104座電子閱覽室。今年計劃購進圖書10萬冊,著重加大汽車類相關圖書資料建設力度,爭取建成華南地區汽車圖書資料和相關信息最全的圖書館。
師資力量
學院十分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和「雙師型」師資的培養,不拘一格引進人才,著力建設一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師德高尚、業務基礎堅實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師資的主體是華南理工大學派出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由他們承擔主講教師和課程負責人;
其次是聘請了部分華工剛離退休的老教師;
第三部分是招聘的部分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在老教師的帶領下輔助課堂教學,幾年後將成為學院的骨幹;
還有部分是向全國招聘的知名學者和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目前任課老師絕大多數從母校選聘,具有副高職以上學歷的教師佔85%以上。
教學名師
一所大學,不但要有漂亮的大樓,更要有著名的大師。學院根據汽車及相關學科建設的需要,遴選了一批著名學者擔任系主任和學術帶頭人。
汽車工程系主任蘭鳳崇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機械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工業設計專業分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標准化協會車身標准化分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專家;美國SAE會員。1998年被評為汽車車身(設計藝術學)學科方向部級跨世紀學術骨幹。
機電工程系主任李紀儀教授是廣東省教學名師,全國高校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南區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機械原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
電子信息工程系主任葉梧教授,曾任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副院長,電子與通信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國無線電干擾標准化委員會F分會委員,中國通信學會「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委員,移動通信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廣東省政府參事等。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仲麟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席教授,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高等學校評估專家 。
經貿與管理工程系主任黃培倫教授,歷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學院副院長等;兼任廣東省人力資源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管理現代化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等。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巴拉瑞特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國際大學客座教授等,澳門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外語系主任張本慎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外語學院首席教授,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美國新澤西州立拉馬坡學院客座教授,任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多次獲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
校園文化
學院積極培育大學精神,提升校園文化層次,打造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根植地方文化的土壤,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空間;強化人文教育,藉助課程文化的載體,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根據我院學生各方面素質發展比較均衡、多才多藝的特點,學院大力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活躍校園生活,展現和培養學生個性。先後組織了「迎新生、賀中秋、慶國慶軍民聯歡晚會」、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詩詞朗誦演講大賽」、「首屆汽車知識競賽」、「首屆讀者文化節」、「建設和諧校園演講比賽」、「院慶徵文、院徽、院歌及攝影作品評比」等各類大型活動。
學院還鼓勵學生創辦社團,為學生社團的發展盡可能提供支持。現在學院學生社團發展到11個,涉及文體、社科、公益等多個領域,吸引會員1000多名。
這些活動已成為同學們陶冶情操、增長才幹、提高素質、增強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的重要平台,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報考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請問需要什麼條件
現在不少大小型企業都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門,不管您是從事什麼行業,現在都需要持證上崗,特別是對於人力資源管理師來說,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要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周邊的很多朋友都希望報考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大城市中不少企業都需要持有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HR工作的人員在晉升,評級考核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您知道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條件是什麼嗎?
人力資源管理師主要包括了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還有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人力資源管理師等。該職業資格證書是由人社部發出的,全國通用的資格證書,對於想要從事人力資源HR工作的朋友來說,該資格證書在工作晉升,評級發揮著重要作用。
還有在進行報名的時候,不同城市報名方式是不一樣的,您在報名之前必須了解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條件。首先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必須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達到6年以上,當取得了本職業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證書後,還要連續從事人力資源職業工作達到4年以上。
另外,當您取得了大學專科學歷之後,必須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如果是取得大學本科學歷證書,也要從事本職業工作1年以上,您還可以經過本職業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才能夠參加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
Ⅳ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辦學條件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25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7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10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北京市市級教學團隊2個。
北京市教學名師:彭恆軍、李德齊、姜 穎、劉玉方 北京市市級教學團隊團隊名稱負責人獲評年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劉玉方2009年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李雙2008年(資料來源:2015年3月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官網)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學院教師主編和參編的教材和輔助教材50部,其中《中國勞動關系學》和《企業文化學概論》兩部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勞動關系、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勞動關系、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勞動法(姜穎)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
碩士專業學位點:公共管理(勞動關系方向、工會工作方向) 截至2013年4月,學校下設14個校級研究所,以及全國性學術團體1個。
全國性學術團體:全國工會學研究會 研究所序號 名稱 1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與傳播研究所2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幹部教育研究所3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企業發展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4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法與工會法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企業文化建設研究所5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全科學與管理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計算機網路應用研究所6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力市場研究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社會結構與政治發展研究所項目研究所1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工研究所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職工社會工作研究所(資料來源:2015年3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科研處官網) 學術期刊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是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運學術理論刊物。入選「工運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勞動經濟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政治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2010-2011年)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CSSCI)擴展版來源刊。 館藏資源 截至2012年底,學校圖書館館藏紙本書總量為70萬冊,電子圖書120餘萬種。學校圖書館資料庫有: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百鏈雲圖書館、EBSCO、中國安全網、中國勞動網、北大法意資料庫,新東方多媒體庫、還有超星、書生電子圖書,加入各類文獻保障體系,包括全國高校文獻保障系統(CALIS)、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
Ⅵ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幾本院校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二本 院校。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為中華全國總工會所屬的普通高等學校。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北京及河北涿州兩個校區;下設14個教學系(院)部,開設有16個普通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288人,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左右。
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14個教學系(院)部,開設有16個普通本科專業及方向,涵蓋管理學、法學、經濟學、文學、工學、藝術學等6大學科門類。
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學院教師主編和參編的教材和輔助教材50部,其中《中國勞動關系學》和《企業文化學概論》兩部教材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6)勞動關系管理精品課程擴展閱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科研成果:
2003-2014年,學校累計獲得了7項國家級科研項目,3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公開出版學術專著、譯著23部,學院教學科研人員在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1篇,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319篇,其中被SSCI和CSSCI收錄的論文達到17篇。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是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管、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運學術理論刊物。入選「工運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勞動經濟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政治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Ⅶ 人大的公共組織與人力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有兩個院招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勞動人事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其中勞動人事學院又比公共管理學院更加權威,我們說人大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全國最好,一般都是說勞動人事學院的人管。
學院和專業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是國內最早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教學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研究和管理實踐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師資力量全國第一!為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提供管理咨詢,並與20多個國家的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長期學術交流。
1983年,中國人民大學和原國家勞動人事部聯合創辦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專業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是國內最早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教學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研究和管理實踐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自1983年建院以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一直是勞動人事學院重點發展的學科。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是企事業單位和公共政府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建構、人力資源規劃、組織行為和領導學、招聘與甄選、培訓與員工技能開發、人員素質測評、工作分析和工作評價、薪酬福利和激勵制度、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博士(或碩士)的培養目標是要求掌握企業管理學和勞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企業管理各項職能的實際操作,熟練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理論和技術,精通並能獨立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不同職能的方案設計、操作和實施,具備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領導技能,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和公共部門、各類非贏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策劃、組織和實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在專業建設方面,本專業曾先後主持並完成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組織老師編寫了大量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著作、教材和論文。2003年,由該系老師最新編寫,融西方最前沿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中國具體管理實踐於一體,代表本學科領域最高水平的《人力資源管理》系列精品教材(共16本)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實踐方面,本專業自建立之初就非常關注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以彭劍鋒教授為首的一批老師成為本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曾多次為華為、中國電信等大型企業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戰略方面的咨詢方案,其成果在業界產生重大影響。
在對外學術交流方面,本專業與國際勞工組織(ILO)、美國康乃爾大學勞動關系學院、香港浸會大學管理學系等港台大學相關院系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近期開展的主要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有:與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舉辦的人力資源管理遠程教育課程,與荷蘭政府合作的中荷人力資源開發聯合培養項目,與日本神戶人力資源管理所合作的日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等。
本專業的職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自96年以來,一次就業率連續7年都高達100%,畢業生中絕大部分進入大型企事業單位與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工作。根據我們的追蹤調查,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評價都比較高,許多優秀的畢業生都已走上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崗位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崗位,工作業績和工作表現都非常突出。
本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素質測評、薪酬管理、工作分析、招聘與甄選管理、培訓管理、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管理技能開發、人力資源管理案例研究、研究方法、企業研究案例分析、勞動經濟學、勞動法、社會保障學、薪酬與員工福利、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等。
本專業師資力量強大,主要包括:孫健敏(教授、博士生導師)、肖鳴政(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劍鋒(教授)、文躍然(副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付亞和(副教授)、林新奇(副教授)、何凡興(副教授)、許玉林(副教授)、周文霞(副教授)、石偉(副教授)、王麗娟(副教授)、徐芳(副教授)、王青(博士)、徐世勇(博士)等。
考試科目 人力資源管理(120220)
初試
①101政治
②201英語
③304數學三
④434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
復試
人力資源管理
指定參考書目:
1、《組織行為學》,斯蒂芬.P.羅賓斯著,孫建敏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十版。
2、《人力資源管理》,彭劍鋒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3、《薪酬管理》,文躍然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4、《績效管理》,許玉林,付亞和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Ⅷ 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的誤區
中國人力資源三大誤區
1、模塊化:「人」的工作支離破碎
我們已經習慣於將人力資源管理拆分成幾大部分進行操作,比如六大模塊、七大模塊、幾步走或者幾個環節等等,專業化分工協作。模塊化有利於管理的整體把控以及細化分解,將「人」的工作做細做精。但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的困境在於無法將各個模塊整合起來發揮協同效應,「人」的工作在實操中往往支離破碎,缺乏主線的牽引。單純依靠企業家的掌控能力或者人力資源部經理的協調能力都是難以解決問題的。
2、程式化:HR們成為人力資源「技術藍領」
我們已經習慣於不斷地分解分解再分解,已經習慣了除了表格表格還是表格,已經習慣於像財務工作一樣地統計統計再統計。人力資源管理程式化是克服企業「人治」的制度基礎,是克服人們天生惰性的手段,也是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比的工具。但指標、表格和數字讓HR們卻成了人力資源的「技術藍領」,過度地埋頭於微觀實務中,卻忘卻了人力資源的根本價值並不在於為了流程而流程,而在於以人為本和開發潛能。
3、數據化:寄希望於人力資源測評技術來解決問題
我們已經習慣於藉助人力資源測評方法來判斷人、甄選人、評價人和提拔人。管理心理學、組織行為學以及其它相關社會學科的發展使人類更充分地認識人性,更有能力地捕捉自身發展規律,這對於企業管理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很多企業如獲至寶般地希望通過測評技術的引進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但環境變數和自身變數的永遠變化性使測評並不足以支撐對人的全面評價,也無法真正通過設置測量來控制用人的風險,它只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基於戰略和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
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提出賦予了人力資源明確的戰略導向,使各個模塊圍繞戰略統一規劃,然而,其更多地只是給人力資源各模塊灌輸功利性戰略指引。從預測實現戰略階段性目標的人才需求到晉升通道的設計,績效至上的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能夠短時間內滿足企業的發展,但單純的績效導向無法支持企業持續經營,走向卓越。
Ⅸ 西南政法大學都有哪些專業
本科專業http://zs.swupl.e.cn/zy.asp
國際經濟與貿易 金融學 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治安學 偵查學
經濟犯版罪偵查 英語 新聞學
廣播權電視新聞學 傳播學 刑事科學技術
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會計學
行政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
專科專業 刑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