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課程培訓
⑴ 哲學專業是學什麼的啊
哲學專業是研究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人文知識(即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關於方法論的學說。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①,區別:研究對象不同。具體科學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而哲學研究的是整個世界發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規律。②,聯系: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同時又指導具體科學。
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有兩方面:其一,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第一性;其二,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是否具有同一性。
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構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構成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哲學基本問題的是與非:指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兩個對子的關系:①,交織:辯證法可以和唯物主義結合,也可以和唯心主義結合;形而上學可以和唯物主義結合,也可以和唯心主義結合。②,從屬:哲學史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①,對立;唯物主義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主張意識是世界的本源,意識決定物質。②,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主、客觀唯心主義的共同點是都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區別點是主觀唯心主義所說的作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的精神,而客觀唯心主義所說的作為世界之本源的精神是人和自然界之外獨立存在的「客觀精神」。③,唯物主義基本形態;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的三大局限:其一,機械性;其二,形而上學性;其三,不徹底性(唯心史觀)。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對立的認識根源;唯物主義的認識根源是主觀和客觀相統一,認識和實踐相統一。唯心主義的認識根源是主觀和客觀相分離,認識和實踐相分離。
總之:人的認識是一個非常復雜、充滿矛盾的過程。如果把其中某一片段(如感覺和概念)加以誇大,使之變成第一性的東西,就會使哲學違背「文化第一性」這一至關重要的歷史事實,而成為真正的唯心主義。
李勝中(原網名:李勝中2015)
發布地址:河北省隆堯縣尹村鎮東楊村《五楊大科學講壇》
2020年4月22日18:18:17
⑵ 學習哲學課的意義
三大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講的是一切物質都是在不斷運動和變化的,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對立統一規律(事物矛盾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講的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動力」,矛盾有兩點論和重點論,所以我們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質量互變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告訴我們做事要注意平時量的積累,當量積累的一定時,突破了度的限制,就達到了質的飛躍。
3、否定之否定規律指明了事物發展的過程,新的事物替代舊事物是歷史不必然,但我們對待舊事物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實踐意義:
唯物歷史觀的確立使社會科學成了一門真正的科學,人們可以藉此研究社會發展的規律。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當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束縛著生產力時,生產力得不到解放,當歷史的發展需要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時,社會主義制度就誕生了,人們才能在更自由,更安全,更有保證的環境中更為積極地反正生產力。就象現在的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社會主義趨勢已經比較明顯了(雖說瑞典社會民主黨的性質是資本主義政黨,就象英國工黨只是形式上信仰共產主義),老百姓的福利非常好,生活很安定。
唯物辯證法 即「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以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最一般規律為研究對象。是辯證法思想發展的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
⑶ 我想學習哲學.怎麼入手
最好先看馬克思哲學基本原理,因為這是中國的當代哲學主流。由此可以在哲回學上入門。其次可看西答方古典哲學,在這些哲學閱讀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其次就是多思想,每天都多思多想,思維會得到鍛煉。
《馬克思哲學基本原理》
《西方哲學名著選讀》
《西方哲學史》
這樣基本上就入門了。聞蘇
⑷ 專科學校里有哲學課程可以學習嗎
我們學校是公本,都沒有哲學系。。貌似基本上重點院校的哲學系可以上上,很難的。。
⑸ 《哲學與人生》課程學習心得
說句實話,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在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原意是「愛智」。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這種態度稱為「愛智」。作者同時指出「愛智」的原則,「擁有智慧不等於愛好智慧」。愛智代表的是一種追求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靈的開放。所強調的「過程」,要不停地質疑與詢問,永遠在等待著接受驚訝。這是否暗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問題導引、學生自學的認知理論的本源和基點呢?
既然「愛智」是一種追求過程,那麼又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體。因為人體是物質的,有惰性同時也是軟弱的。這種軟弱會妨礙人類擁有智慧。比如,有時候我們希望自己能夠早起,卻怎麼也爬不起來,這時候會覺得身體實在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身體如此沉重,就是因為它是物質,所以有惰性。又有時候我們很願意幫助別人,這代表心靈上的美好,卻可能因為需要花時間、花力氣,所以懶得行動。由此可知,人的身體是軟弱的。人應該減少身體的控製程度,亦即要讓身體的惰性無法對個人產生影響力。如此,才能讓心靈自由地追求智慧。
教師的重要工作不也包含了督導學生、引領他們走向事物的真善美、遠離假惡丑、使學生們的素養日臻完善、成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觀和積極人生觀的社會公民。
哲學的三個層次
哲學到底揭示了什麼?不同的哲學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釋了世界的本質屬性和客觀規律,進而思考人生。。
「哲學」出現在西方古希臘時代,它的原始定義,philosophy,它源自希臘文,叫做「愛好智慧」。三個層次,首先,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較感性,這是感覺。第二,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來變成知識,比如現在的學生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是古人無法了解的。但是這種知識是分而不合,每種學科都有不同的知識。第三叫做智慧,融會貫通且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從信息、感覺到知識、智慧是三個層次,到智慧的時候代表完整而根本。所以,談及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因為牽扯到反省和根本。人們一定會說這樣講太抽象了,但是它會落實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看任何事情不只會看現在,他一定會看未來、既看現象又洞察本質。教育者施教時不也是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無他,教育規律使然。
比如教育學生上車讓座,學生會思考:我現在把座位讓給老人家,這個動作我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讓座?因為每個人都有先到先得的權利,畢竟我是先坐的位子。如果教師導入哲學的思想:每個人都會老,也需要別人讓座,但是沒有人保證你現在讓座給別人,你老了別人會讓座給你。如果從哲學角度解釋這個道理,人跟人相處的時候這個模式是比較合理的,這樣做就會心安理得,不但能看到現在,還能想到將來。
下一個要點就水到渠成了。
哲學是對人生經驗的全面反省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樣,如果你沒有羅盤,就不知道自己往哪裡走。羅盤就是哲學,哲學是對人生的經驗做全面的反省。人們可以向哲學家借這樣的一個羅盤或者指南針,參考他們思考後的見解,也可以在自己內心裏面啟發這樣的智慧,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他的羅盤,只不過他不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或者是適當地去反省而找到。
所以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它沒有內容。如果離開哲學的話,人生是盲目的,人生變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很多時候教師不知不覺的在給學生們說「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里就有哲學的含義在裡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歸結為生命歷程中不同的抉擇。
書的作者傅佩榮用三句話來描寫哲學:第一句,培養智慧,這跟西方的傳統很接近。第二,發現真理。因為人常常發現變化的事物,覺得非常迷惘,你就要發現變化背後有沒有不變真實的東西。比如道家,道就是最後的真實,讓你知道這些變化有來源,有歸宿。第三,驗證價值。價值不能離開主體,不能離開你我他每一個人。
前面培養智慧,然後發現真理,然後去驗證價值。這樣就會使生活產生具體的改變,懂得自己往哪裡走,就像在航海的時候我有指南針,別人說這個路線不好,但是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選擇。人最怕不知道,這樣選擇是受風氣的影響,受別人的影響,甚至是別人的操縱,結果走的路好像很多人都走,到最後不見得是自身願意走的路。
由此看來哲學是人在早或者晚一定要碰到的題材。在生命的階段,尤其是遇到重大的轉折點、重大的痛苦、罪惡或者是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特別需要能不能有一個方向讓我知道我這樣做是對的,或者給自身這樣一個選擇的機會,讓自身可以改變生命不同的路線。
哲學性的思維:理性的反省
「人當用理性反省經驗的時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時刻」。不過,理性思考有時候是很困難的,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也經常因此,一句「明天再說吧!」到最後乾脆不想,就是因為實在想不清楚,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么多復雜的事情發生。
看書到這里,我想,這不正是阻礙我們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嗎?我想學習哲學,應該學會用哲學性的思維,來思考這些事,才能更快的解開這些迷霧。
⑹ 學習哲學的好處有哪些
就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哲學素質,學會看待問題的思維方法.有利於洞察世界和社會,從而明辨是非.提高自己修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哪怕是不願意思考的人,他的哲學就是得過且過。
學哲學並不能直接給你帶來物質利益,但卻能讓你去思考人生。哲學的基本問題最簡單,答案卻五花八門,沒有定論。
中國人一直都有一樣哲學,那就是趨利避害,為了生存、利益而不擇手段。這種哲學統治了中國人2000多年,從根源上來看,其實就是外儒內法。外儒教會人們做偽君子,內法教會人們殘忍、不把自己當人看。
法家的思想並不是法治抑或法制,其根本其實就是「術」,通俗點說就是陰謀詭計、不擇手段。
一個思想如此統一的國度,帶給世界先進國家的概念就是——這個國家沒有哲學,除了吃飯、做愛,大腦里一片空白。因此,從大國角度來看,中國是唯一沒有給世界貢獻文明的大國,不管是人文文明還是科技文明。
思想決定行動,思考帶來進步
試看西方的偉大人物,都是先有思想,然後才有成就。
牛頓未嘗不是一個思想家,愛因斯坦更是如此;一個建立經典物理,一個打破經典,創建相對論。
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大師包括了作家、畫家、雕刻家等等,他們都用行動展示了他們的思想,或者接受先進思想,把這些思想融進作品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沒有洛克的思想,就沒有伏爾泰、狄德羅、孟德斯鳩的啟蒙運動,沒有洛克,也沒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
同樣,沒有尼採的超人理論,希特勒就找不到種族滅絕政策的理論根據。當然,尼采是被希特勒利用的。這里也說明思想的厲害程度。
學哲學,也許會讓你痛苦不堪,看到自己的人生際遇,看到周圍人們的生活痛苦、焦慮不安,就會感到這個社會沒救了;
學哲學,也許會讓你快快樂樂,看到的這些情況,其實都可以用社會規律來解釋;既然有些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那麼你就可以一點一點的做起,或者出國呼吸自由的空氣,或者留在國內做一些事情;
學哲學,也許會讓你覺得生命無意義,也許會讓你覺得生命更有意義。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憑君自判。
⑺ 本學期<哲學>這門課的學習對於我有那些啟發 5000
1、了解了哲學思想發展的脈絡和歷史
2、懂得了思考的重要性,哲學使人變得智慧,就在於它教會我們要思考
3、哲學無用乃大用,分析一下它的用處
⑻ 哲學專業學什麼啊
哲學聽起來十分玄乎,甚至就算學了一輩子哲學的老學者,也未必可以瞬間回答究竟哲學是什麼。肯定的是哲學是一門追求真理的學科,一門企圖消除一切不可知,批判一切不合理,及解答一切問題為基礎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哲學本身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限制的框架,雖然說哲學本身所研究的對象,是一切普遍的規律,但是實際上哲學不但關心世界一切的普遍規律,也關心一切邊緣的問題。例如幾乎很多的邊緣性問題及疑問都是首先由哲學家們所提出,然而發展延伸。
目前我國的哲學系主要是屬於文科院系,就我國第一所哲學系北京大學哲學系而言,是創始於1914年。創始之初被稱為「北京大學文科哲學門」,1919年更名為哲學系。先後有著名學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熊十力、唐鉞、鄧以蜇、湯用彤、梁漱溟、金岳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馮定、陳康、賀麟、沈有鼎、洪謙、張岱年、胡世華等先後在這北大哲學系執教。
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劃分有8個大方向,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邏輯學、美學、科學哲學、宗教學等。其中邏輯學屬於理科方向,需要一定的高數基礎,每年北大哲學系都會招收一定名額的理科學生來學習邏輯學方向。這8個大方向中有劃分有許多許多旁支的方向。例如中國哲學有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易學哲學、另外諸子百家各家都屬於單獨的一個方向。
以下舉出部分的旁支方向。例如北大哲學系在中國哲學方面,自建立初期及經歷馮友蘭先生時代的思想影響下,主要傾向儒家,其次為道家,但依然以儒家為主導思想。從這個事實上去看待,北大哲學系中國哲學研究室忽略了百家中的佔有先進性思想的法家、墨家等。西方哲學劃分方向有經驗主義、唯理論、現象學、英美分析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後現代主義、解釋學、語言學、知識論、東西方比較哲學等等(只舉出部分)。
倫理學方向主要以西方倫理學理論為主,中國倫理學學術理論研究發展較晚慢,主要理論有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唯我論、利他主義、最大的善、幸福主義、快樂主義、倫理學原理、應用倫理學、道德心理學、中西倫理思想史等等(只舉出部分)。
北大哲學系的馬克思主義教研室主要偏向文獻研究及基礎理論研究,方向有中國馬克斯主義、西方馬克斯主義、蘇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文獻學、歷史唯物主義(只舉出部分)。邏輯學有符號邏輯、邏輯學、數理邏輯、現代邏輯、邏輯學等。
宗教學方向有道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比較宗教學等(只舉出部分)。科學哲學主要是介於哲學與科學之間,准確地說哲學屬於本身所研究的方向就屬於跨學科研究,而科學哲學更是明確的指明要將哲學與科學的優點相互補充結合。其方向有復雜性理論研究、科學哲學、科學史等(只舉出部分)。
美學主要是論述各種美學理論、審美觀、研究「美」普遍性及其性質、或者說研究一切與美有關的事項,其方向有中國美學史、西方美學、中國美學、東西方美學比較、美學原理、藝術史等等(只舉出部分)。
以上簡單介紹了8個方向,北京大學哲學系的這8個方向是由入學(哲學系)學生自主決定的,個人偏好喜愛那個方向最後就可以選擇哪個方向作為自己的主攻領域,自從2000年開始哲學系教學制度是要求每位哲學系學生必須每個方向都學習後決定選擇,而2007年開始制度改變為除了邏輯學方向以外每個領域都必須學習後選擇。而哲學系的畢業文憑分為哲學學位、邏輯學學位、宗教學位,8個方向中除了邏輯學和宗教學以外,其餘6個畢業都屬於哲學學位。
簡單的理解哲學系,哲學系首先研究學習的對象是思想史,是世界各地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及其理論,通過研究思想史學習各種思想後,結合實際及現有的人文及自然科學建立新的理論體系創新、批判或繼續研究思想史。因此哲學史也可以稱呼為思想史,哲學系也許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稱其為思想系,專門研究各種思想理論的學科,哲學系所培養的對象及技能有兩種一是思考、二是思想史,而思考模式是通過研習思想史達到的。建立哲學思考能力是為了進一步繼續研究其他各種社會問題、自然科學問題所准備的。
⑼ 請哲學系的同學回答:你們從大一到開始都學什麼呀我想學哲學專業的課所以想補一補基礎。多謝!
大一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 科學哲學 邏輯學 。。。其實還蠻少的 然後要學回答習西方哲學史 倫理學 美學 中國哲學史 ,哲學宗教不分家 還要學習一些宗教方面的 比如宗教學導論等等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