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課程復習資料
1. 誰能提供我一下美學原理的期末復習重點
《美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一、復習指導思想及原則期末考試考核學生經過本課程的學習後, 是否初步掌握美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鑒別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否提高,能否樹立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二、考試范圍及重點本課程考試范圍包括:美學的研究對象,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形式美法則,美的產生和發展,美的本質與特徵,優美與崇高,喜劇性和悲劇性,美感的本質和特徵,審美心理因素,美感的個性、共性及客觀標准,美育等。其中美學的研究對象,美的形態,形式美法則,美的本質與特徵,優美與崇高,喜劇性和悲劇性,美感的本質和特徵是考試重點。三、考試形式與考試時間本課程期末考試採用閉卷形式,考試時間為 90 分鍾。四、考試題型本課程考試題型包括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與論述題。其中填空題 10 個空,每空 2 分,共 20 分;選擇題共 10 小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簡答題共 5 小題,每題 8 分,共 40 分;論述題一題,20 分;卷面滿分 100 分。五、復習要點及參考資料(一) 、簡答1、美育的特徵是什麼?2、試述美感的差異性 3、什麼叫悲劇性美感?4、悲劇對人生的啟迪作用 5、 崇高的本質特徵是什麼?6、 為什麼說生活是藝術創造的基礎?7、審美心理結構的兩重性是什麼?8、簡述藝術美的主要特徵?9、簡述悲劇的幾種類型10、為什麼說人的美重在內容 11、審美心理結構的兩重性是什麼?12、什麼叫喜劇性?13、美育的性質是什麼?14、簡述美的主要特徵 15、形式美的主要法則16、簡述悲劇的幾種類型 17、社會美的審美意義的表現是什麼?(二) 、選擇1「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 )A.觀眾是真正的藝術家 B.審美活動無標准可言C.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地創造 D.作家的創造不及觀眾的創造2、美是: ( )A、一種自然現象 B、一種社會現象 C、一種個人現象 D、人類現象3、「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 」提出者是:( )A、馬克思 B、恩格斯 C、毛澤東 D、亞里斯多德4、本質特徵是和諧的審美范疇是( )A.優美 B.悲劇性 C.喜劇性 D.崇高5、作為美學正式宣告成立的著作是( )A.《美學》 B.《美學原理》 C.《美學概論》 D.《美學通論》6、歐洲中世紀建築的主要代表形式是: ( )A、羅馬式 B、哥特式 C、巴洛克式 D、園林7、本質特徵是和諧的審美范疇是( )A.優美 B.悲劇性 C.喜劇性 D.崇高8、「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毀給人看」指出者是: ( )A、亞里斯多德 B、魯迅 C、別林斯基 D、休莫9、「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描繪的事( )A.優美景象 B.崇高景象 C.悲劇景象 D.喜劇景象10、最早對悲劇進行系統研究的是( )A.奧古斯丁 B 亞里士多德. C.朗吉諾斯 D.畢達哥拉斯11、作為喜劇美感特徵的笑不同於純粹生理反應的笑, 因為喜劇美感的笑聲中包含著 ( )A.深刻的含義 B. 嘲諷的意義 C.諷刺的意味 D.理性的頓悟12、我們欣賞文藝作品,是在作家想像創造的基礎上,通過想像進行( )A.欣賞 B.再創造 C.理解 D.認識13、從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區分,雕塑的基本類型除了浮雕以外,還有( )A.石雕 B.木雕 C.圓雕 D.玉雕14、以下哪一個不是電影的基本特徵( )A.真實性 B.自由性 C.再現性 D.運動性15、在審美情感中,人的理智、意志和( )處在和諧統一中。A.感覺 B.想像 C.潛意識 D.情感16、合乎規律性是真,合乎( )是善A.功利性 B.目的性 C.社會性 D.人性17、下列事物屬於自然美的是: ( )A、自然山水 B、山水畫 C、山水詩 D、風景圖18、「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提出者是: ( )A、柏拉圖 B、黑格爾 C、萊辛 D、休莫19、提出美的本質和源泉是無意識的慾望,特別是性的慾望的是( )A、博克 B 、康德 C、弗洛伊德 D、漢斯立克20 人類的美感( )A.是人的自然稟賦 B 是個性心理的自然流露.C.是在人的自然稟賦基礎上經由社會歷史實踐的產物 D.是社會心理的個性化21、崇高的核心在於 ( )A.和諧 B.抗爭 C.沖突 D.奮斗22、情感是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 )的體驗。A.激動 B.認知 C.態度 D.意識23 游戲說的倡導者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一種( )A.虛幻 B.虛構 C. 娛樂 D. 游戲24、藝術美較之現實美是( )A. 更為高級的美的形態 B.更為一般的美的形態C.更為通俗的美的形態 D. 更為抽象的美的形態25、摹仿說最早是( )提出來的A.王維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利特26、工藝是一種( )的藝術。A.感知 B.動態 C.時間 D.靜態 、27、在中國美學史上,具體地論述「藝術意境」「節奏」等概念的現代美學家是() A.梁啟超 B.王國維 C.宗白華 D.朱光潛28、「美是生活」這一著名美學命題的提出者是() A.狄德羅 B.車爾尼雪夫斯基 C.黑格爾 D.席勒29、中國晉宋時代著名畫家宗炳提出了() A.「暢神」說 B. 「虛靜」說 C.「移情」說 D. 「感物」說30、西方歷史上首次系統論述審美教育理論的專著《美育書簡》的作者是() A.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亞里斯多德(三)、填空:1、美學史上第一部以「美學」命名的美學專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_。2、在美的產生過程中 價值先於審美價值。3、關於審美發生的起源,席勒是「_________」說的代表人物。4、康德把崇高分為兩種,一是_____________的崇高,二是____________的崇高。5、在中國藝術中把 、 作為衡量藝術美的重要標志。6、關於美育蔡元培曾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張。7、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著的一種對生活、對人的本質具有 意義的東西。8、悲劇是崇高的 形態,是一種崇高的美。9、審美心理結構中基本的心理要素有_________、想像、_________和_________。10、「移情說」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美學家、心理學家_________ ,他的代表著作有《論移情作用》 。11、在社會生活里,崇高主要是體現實踐主體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體要 ______和______客體的矛盾沖突狀態。12、喜劇的特徵是____________。13、後現代主義文化有許多重要特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解和「_________」 。14、美學史被稱為「美學之父」的人是___________。15、所謂「____________」,就是指通過人類漫長的實踐活動,使原來與人為敵或與人無關的自然,終於變成了人化的自然。16、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____________學的創始人。悲劇的本質在於悲劇的矛盾沖突, 由於矛盾性質的不同,悲劇藝術可分為體現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犧牲、在私有制條件下 的不幸和苦難和舊事物、 舊制度的悲劇。17、 是通過揭示事物間的聯系而認識新事物的心理過程。18、美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它在本質上是一種____________教育。19、美感的差異性包括時代差異性、 和 。20、自然美是一定 的產物。(四)、論述1、試述形式美的主要法則2、為什麼說自然美與人的生活發生關系3、試述美感的本質特徵4、論述優美與崇高的區別5、舉例論述自然美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6、試述審美理解在美感中的作用7、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主觀因素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8、簡述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審美心理研究的啟示?
2. 自考美學的復習資料
自考美學復習資料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d13e390100jbrs.html
希望對你專有幫助。屬
3. 誰有美學的復習題呀
一. 填空題 1.被後人稱為「美學之父」的美學家是 。 2.《詩學》一書的作者是 ,劉勰的文學理論專著名為 。 3.提出了「美與善相統一」論斷的人是 。 4.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的人是 。 5.藝術社會學的代表人物是 。 6.「美本身」這一概念是柏拉圖在 中提出來的。 7.提出蛇形線是最美的線條的人是 。 8.德國古典美學最著名的兩個代表人物是 、 。 9..心理學美學發展起來以後,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學說,如立普斯(Lipps)的 ,克羅齊(B·Croce)的 ,谷魯斯(K.Groos)的 等等。 10.自然美的形態大致可以分為 、 、 、 等形態。 11.提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論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12.「藝術符號」說的代表理論家是 。 二、多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主要內容有( )。 A.美的本質的理論 B.藝術本質理論 C.美的規律理論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論 E.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相互關系的理論 2.「美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一觀念,包括( )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與契機所形成 B.美在主客體交互作用中 C.美處於永恆的變化和創造中 D.美是諸多規定的綜合 E.美是多樣性的統一 3.在審美關系中,人之所以為人,主要在於他有( )。 A.社會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 D.物質性 E.歷史性 4.美感的深層心理特徵包括( )。 A. 生理與心理的矛盾統一 B. 個性與社會性的矛盾統一 C. 具象性與抽象性的矛盾統一 D. 自覺性與非自覺性的矛盾統一 E. 想像與情感的矛盾統一 5.人生天地之間的美的形態主要有( ) A.科學美 B.藝術美 C.自然美 D.社會美 E.技術美 三、名詞解釋 1.心理距離說 2.丑 3.崇高 四、簡答題 1.怎樣理解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2.審美人生觀有何基本內容?為什麼說在美的問題上要以人生為本? 3.美育如何改變人的心理氣質與精神面貌?。 五、論述題 1.試舉例說明一般理解與審美活動中的理解的區別。 2.請以李白的《月下獨酌》為例分析藝術意象的審美特徵 附:《月下獨酌》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一填空題 1、 鮑姆加登 2.亞里士多德 文心雕龍 3.蘇格拉底 4.伍舉 5.丹納 6.《大希庇阿斯篇》 7.威廉荷加斯 8.康德 黑格爾 9.移情說 直覺說 距離說 10.奇險美 壯麗美 幽靜美 秀麗美 11.克來夫貝爾 《藝術》 12.恩斯特卡西爾 蘇珊朗格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 2、ABCDE 3、ABE 4、ABCD 5、BCD 三、名詞解釋 1、 心理距離說是由英國的愛德華布洛上世紀提出的,認為人在審美時應在心理上與對象保持一種適度的、非功利的、非實用的距離 2、 否定性的價值,使人厭惡、鄙棄、反感;違背自身發展規律,有礙人生;形式凌亂,不能怡人。 3、崇高的對象通過感性形態體現出粗獷博大的形式,或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偉的氣勢等;讓人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贊嘆的情懷;提升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 四、簡答題 1、人的本質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質力量和精神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是人「化」到對象中去,然後再從對象中表現出來,使對象成為自己的作品;人在審美活動和審美關系中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全面地在對象世界中展現出來;美離不開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質概念的對象化;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規律,按照對象的性質和特徵,在對象中進行自我創造,從而把對象塑造成為美的形象。 2、(1)審美人生觀的基本內容: A. 人生的意識。人的生存和生活應當是一種有意識的自由的類的生活。 B. 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藝術家的精神氣度對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創造出更為理想的、帶有普遍性的生活。 C. 人生的價值。美是人生的最高價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應當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問題上以人生為本,這是因為: A. 美學研究的根本使命在於提高整個人生的境界; B. 人的本質力量在審美關系中全面展開的程度,在很大的意義上受制於人的生存狀況和生活方式等諸多因素。 C. 以人生為本、並融入創造論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論合理性。 3、(1)從生理的興奮和快感,轉移到心理的恬適和愉悅; (2)從個別性的感受和形象,轉移到普遍性的觀照和沉思; (3)從功利性的佔有和享受,轉移到超功利性的曠達和賞玩。 五、論述題 1、(1)審美中的理解,有助於領悟作品中的深層文化意蘊; (2)審美中的理解,與情感交融在一起; (3)審美中的理解,對對象進行抽象地處理,又作具體地呈現,是抽象與具象的統一(每點4分)。 2、(1)虛擬性:藝術意象的虛擬性即非現實性,指採取非現實形態表現現實事物,可以虛構、編造,甚至違背常情常理; (2)感性:指意象可為感官直接感知,體驗的直觀性和具體性,而無需藉助自覺理性的反思; (3)想像性:指藉助想像把一般表象拓展、上升為審美意象的特徵,這是藝術意象最重要的特徵; (4)情感性:指藝術意象總是包含、滲透著某種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不知道可以幫助你嗎
4. 有誰能提供美學(本科)的期末復習資料
名詞解釋:
1、 美學:美學是一門關於人的審美價值的人文學科。它要研究的是人類獨有的審美現象
2、 美學研究的對象: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並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進而研究各種審美對象、美感經驗、審美意識、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
3、 Aesthetiea: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嘉登《美學》一書的書名譯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學,即美學。
4、 審美意識:審美意識是對於審美現象的感性直觀的認識。人類審美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歷史過程,從根本上說是與人類生產勞動分不開的。當人類開始把自己與自然區別開來,並按照「美的規律」創造物體,並在自己的創造物中直觀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創造能力的時候,人類的審美意識也就形成了。
5、 美學思想:是美學發展的三個階段之一,具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應當能夠藉助語言文字形式進行傳播;二是美學思想具有理論的形態,美學思想具有明確的理論觀點和概念范疇。
6、 心理能量消耗的節省說:這一學說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認為人的本能慾望受到壓抑,壓抑到無意識中,喜劇性具有一種釋放性的作用,讓欣賞者發泄它們,使它們浮動在意識之中,得到三種滿足方式,即巧智、想像、幽默。
7、 審美態度:是一種寧靜的、適宜於接納對象外觀的心理狀態,使主體關注於對象的形式與結構。其核心是要求人們在審美活動中超越自我和實際功利而達到對審美對象的審美靜觀。審美態度是存在於審美活動中的,不同於實踐、理智、道德的一種態度。
8、 藝術敏感:主要是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向的敏銳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這種感受體驗的細致、快捷、豐富和深刻。藝術家一般都具有對生活的不同於常人的感受能力。
9、 藝術技巧: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獨特性表現在他通過高超的藝術性進行創作。
10、觀、品、悟:觀是指接受者透過藝術的形式符號,在直觀層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據各自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和經驗,凝神關照,發揮想像力,細致地品味作品,充實、豐富、發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個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過程;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品鑒漸入佳境後,終於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說:是西方傳統美學中的代表性美論之一,它是要把我們人的主觀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誇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質歸結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觀存在。主要特點是感情的外射。
簡答題、論述題
1、美學研究的對象?21-24
2、現當代西方的一些美學家為什麼會反對給美和藝術下定義?86-88
3、美和美感的關系?111-112
4、美和美的東西的關系?38-40
5、為什麼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稟賦的基礎上經由社會歷史時間的產物?112-113
6、怎樣理解人生相與創造相?92
7、欣賞者如何實現藝術重建?264-265
8、舉例說明 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區別?聯系?219
9、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237
串講美學簡答論述題答案
1、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並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進而研究各種審美對象、美感經驗、審美意識、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1。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美學必須以它為出發點開展研究。2。美學還必須研究審美意識、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他們是人類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觀念形態的東西。3。美學應當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2、現代西方在美和藝術的觀念上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學原則被拋棄,藝術品變成投資商品和收藏品,藝術品與非藝術品區別混亂。這一切使得給藝術和美下定義很困難。2現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的國際性以及不同文化區域和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也促使人們放棄原先那種給美和藝術下單一性定義的做法。
3、美感是主體對對象的美的反映,受對象審美潛能制約。2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條件的影響,體現了人的創造性,因而具有社會意義。3美感離不開美,但比美的范圍更廣闊、更豐富、更復雜。美感是創造美的主觀原因。4美感與美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4、(1).任何美的東西只能說明它本身的美,卻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
(2).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隨著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3). 美的東西不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種物質屬性,本來就不是一種「東西」,因而無法把美當成是某種美的東西。
5、人的美感與動物的快感有本質區別,動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無意識,無自由,是它的種族屬性,人類的美感,不僅是一種種族的生理上的快感,且有個性,是不同的人面隊不同的審美對象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這種滿足和享受,以人的種族的自然稟賦作為基礎,但不只是自然的稟賦,而是在社會歷史的過程中,經世代積累,所誕生和形成起來的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殊的本質力量。正是這種本質力量構成了人的愛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稟賦,而是在人的自然稟賦的基礎上經由社會實踐的產物。
6、1、立足於人生的相位來揭示美與人生之間的本質關聯。 是一個有效的理論視角。2 審美人生觀三個方面:一是人生的意識;二是人生的反思與反悔;三是人生的價值。3美和藝術第二相——創造相。一方面人類的生命實踐活動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創造得實踐以明顯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處於審美關系中的美的創造是否充滿生機,是否真正發揮,提高和豐富人的本質力量,人生的境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規定力量。4在美的問題上以人為本,並融入創造論的做法,是具有巨大的理論合理性。
7、藝術接受的核心 是意象生成,即重建。1接受者所欣賞的仍然是藝術意象,通過意象欣賞,接受者才能獲得審美愉悅和藝術體味。藝術接受中的意象是要*再生成,而非直接傳遞的它需要接受主體意思所生成的,藝術品本身並非直接的藝術意象,它是藝術意象的符號化很物態化。接受者要獲得意象仍然要*自身的主體意識活動去生成。2接受者意象生成來源於藝術品。藝術品的符號與意義,導致了一個對符號的讀解過程,接受者在讀解形式符號過程中,根據符號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體意識重建意象。當然接受者重建的意象不能完全脫離原有意象的基礎二者之間基本是相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的藝術接受的核心問題,藝術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實質就是藝術意象的重建。
8、(區別)1藝術品是人工製品而不是自然物。藝術品是人工製品,這是藝術品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稱為藝術品。如一朵怒放的花,一派秀麗的自然風光,可贊美它「風光如」,但它們只是「自然,而不是藝術品 2藝術品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人工製品並非都是藝術品,藝術品是精神勞動的產品,是人的想像活動創造出來的精神產品。如哲學、道德、法律、政治、宗教、藝術都稱為精神產品3藝術品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藝術品與其他精神產品 的根本區別在於它是通過藝術家 的意象思維所創造的意象世界,來傳達人類的審美經驗,這是藝術獨有的審美本質。(聯系)1經過審美加工和創造,非藝術的自然物和人工製品可以轉化成藝術品。2。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向非藝術品領域滲透,拓寬藝術品的領地,增添藝術的門類和品種,並使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富有藝術情趣很審美意識。藝術品和非藝術品的界限日益模糊。如說「這個杯子是件漂亮的工藝品」。表明這個杯子至少有藝術品的某些要素。說「某人做的這塊蛋糕簡直是件工藝品」。意味著這塊蛋糕與某一規范藝術品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失
9、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是意境的兩種類型。
最初由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
·無我之境指創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背後有我之境中的我這一強烈的主觀色彩明顯的滲透於藝術意向中,在藝術品中,有我與無我常常以各處獨立與相互滲透的方式創造著各種各樣的藝術意境。
5. 美學課講什麼
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美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觀念和基本思想,理解和思考美的理論難點,學會運用美學知識、美學觀念、美學思想於藝術欣賞和日常的審美活動,從美學理論與中西方美學史的角度,將自然美學、人生美學、哲學美學、社會美學、藝術美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入詩意美學的生動殿堂,學會用詩意的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用詩意的審美的態度看人生,用詩意的審美的思維去寫作和思考,引入中西方傑出美學家的個案,引發精神的共鳴和思想的碰撞,在浪漫的大學時代培養起美學的修養和審美的情懷。
將美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活動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典型圖片資料分專題進行講授,課堂講授與自然和藝術欣賞相結合,理論美學與實踐美學相結合,藝術美學與人生美學相結合,有些重點章節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平時積累寫成的專題美學資料進行補充型講授客觀存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美學講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教學環節中留出專門時間安排美學問題的學習論壇,集中對有關美學的重點熱點問題開展思考和討論,並布置有掌握美學課程必讀的課外讀書計劃,便於學生多途徑多方式掌握和消化課程內容。《美學》課程一共有十講,主要內容包括:第一講:美學導論:第二講:美從何處世哲學尋:第三講:我見青山嫵媚;第四講:美學散步;第五講:怎樣獲得美;第六講:美的基本審美類型;第七講:美的文化模式;第八講:人生美學;第九講:美的人類學起源;第十講:美的宇宙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