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教育心理學與課程的關系

教育心理學與課程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2-05 13:21:10

教育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學,普遍心理學,教育學及其教學論有何關系

教育心理學的一部分包括兒童期的心理學,普遍心理學是生活心理學和哲學,教育學包括文理科的一切應試類科目,教學論是老師們的心得

②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心理學有何區別

教育學和心理學兩門課程都是基礎性的課程,教育學是教育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心理學是心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而教育心理學是將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放在教育教學的背景下進行研究的課程,其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學背景下存在或產生的系列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③ 教育心理學與學習心理學的關系

導論:教育學與心理學的關系問題
一、應用研究中的問題
(一)親哲學、疏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重演內繹、容輕方法論追問的知識引進
(三)照搬心理學知識,缺乏加工與改建的學科教材建設
(四)研究的偏頗對教育學科學性的影響

二、元教育學研究的理論貢獻及其可待發展
(一)教育學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合法性認識及其限度
(二)教育學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偏狹性反思及其治理建議
(三)教育學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內涵性重構設想及其視角
(四)元教育學研究的可待發展性

三、教育學學科發展面臨的雙重難題
(一)架構去心理學的單基礎論
(二)抱守實用主義取向

四、解決難題的設想
(一)研究何種意義上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及其「基礎關系」
(二)開展治理研究的方法
(三)治理研究的內容

④ 教育與心理學的關系

那麼抄首先我覺得教育與心理學的關系的話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的話會錯的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因為一個良好的教育的話,會給我們的心理治療的話會起到一個很大的一個作用。因為良好的一個教育的話,我們在面對一些事情的話,他的心理認知的話,都會非常好的都會一個良好的認知。

⑤ 簡述心理學與教育的關系

心理學其實就是讀懂每一個人內心的想法,而教育就是讓人掌握更多的知識,二者直接相輔相成!

⑥ 教育心理學和管理心理學課程有什麼差別

這個差的很多的誒,就是心理學中兩門課程而已。教育心理學是基礎課程,關於教與學,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都是研究內容。管理心理學多是人力資源會用到。你是想知道什麼?

⑦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系是什麼

是三門不同學科的內容。教育基礎知識考試在不同的地方,考試內容是完全不同的內:有的偏重於教育容學,有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合並考試,有的則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師德修養、班主任工作的合並考試。當然主要還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⑧ 用教育心理學分析教學活動中,教與學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新的教學理念是:教是為了不教,如何科學地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整個教學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又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第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師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⑨ 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區別與關系

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和一般規律的科學,兩者是不同范疇的。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研究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