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家長課程開設前親子關系

家長課程開設前親子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2-05 16:20:39

❶ 家長如何努力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家長要努力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需要做到: 1、學會溝通已成為親子之間的重要課程 2、親子關系的改善與理想的家庭環境 (1) 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生活空間,每個人包括孩子都都有是獨立的,都受到其他成員的尊重。 (2) 每個成員都充滿信心和活力,並且在成員之間互相影響,特別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積極的心態。 (3) 成員們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互敬互愛做為家庭里的最高價值,讓孩子也建立起這樣的價值觀。 (4) 每個成員都誠實,樂天助人,牢記自己的責任,培養孩子的愛心,勇於承擔責任。 (5) 成員之間容許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善於思考,敢於嘗試,敢於認錯。父母子女之間做到相互寬容,相互理解、相互接納。 (6) 父母子女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7) 成員能夠與家人分享快樂或悲愁,關懷他人的感受,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同甘共苦。 (8) 成員們認識到每一個人的價值,包括自己的價值。肯定並指出第每個人的能力和對別人貢獻。 (9) 注重欣賞過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結果。讓孩子學會注重精神享受,樹立良好的人生態度。

❷ 家庭講座內容你收集到的家長對親子關系有什麼需求

家庭講座內容你收集到的家長對親子關系有什麼需求
這位知友,親子關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家庭教育是以親子關系為中心的教育,親子關系不僅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品格養成,甚至整個家庭的幸福和穩固。家庭教育能否順利進行,取決親子關系處於何種狀態。
首先,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家庭成員間若不親近、相互厭惡,容易導致心情抑鬱苦悶,妨礙消化、睡眠,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心理障礙。心理學家研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的。而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系的適應。」
第二,親子關系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和諧的家庭,親子間溝通良好,相互理解喜愛,彼此信任尊重,孩子就會心情愉快,學習成就動機較強 ,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反之,不良的親子關系會使孩子心情抑鬱、焦慮,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學習動機及效率。有研究表明,「被群體高度接受的學生的平均成績顯著高於被群體拒絕的學生」。
第三,親子關系還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特徵與品德行為。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家庭教育尤其是與父母交往的形式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與道德品質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家裡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於他形成親社會的行為模式,進而形成對人、事、物的正確理解與正確態度。

02
我國家庭中親子關系的現狀及原因
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還小時,自己和孩子關系似乎不錯,但是一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就會感到和孩子關系比較緊張或者淡漠,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望子成龍的過高期望與應試教育的過高壓力交織在一起造成的。我們周邊都有不少「虎媽」、「狼爸」, 他們喜歡把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忽視孩子的個性特徵,強迫孩子服從。有些父母甚至在嬰兒期就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標准活動,在壓迫狀態下孩子就容易出現自卑、焦慮、厭學、對父母唯命是從、破罐子破摔等情形。中國青少年研究曾經調查發現,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前15名,這個要求並不容易達到,「虎狼」遍地,親子關系又怎能不緊張呢?
其次,電子產品廣泛進入家庭,削弱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親子關系。「中國獨生子女人格狀況與教育調查」表明,盡管有96.5%的孩子表示「比較願意」和「非 常願意」與父母談話,而實際上親子之間「經常談話」的僅為50.8%;而且77.9%是就事論事地談孩子的「學習」問題。同一調查還顯示,認為「爸爸很理解我」和「媽媽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況的僅為36.6%和48.2%。而在孩子談到最煩惱的事情中,涉及父母與子女關系的高達32%,也就是說,在大多數家庭中親子之間的溝通存在障礙。
第三,孩子自主意識的增強,渴求親子之間的平等交流,而父母們普遍還沒有適應這種轉變。
孩子們日常通過電子媒介等接觸了解了社會各類信息,使的孩子的自主意識增強 ,他們渴 求與父輩之間的平等相處、平等交流。而大多數父母還是封閉、保守社會狀態下的觀念,希望孩子順從聽話,這勢必會影響到親密親子關系的建立。
另外,還有一些父母,認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吃好、穿好、督促孩子把學習搞好,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一些家庭中還出現了「留守兒童」「代理家長」「隔代教育」的現象,父母往往忽視孩子的親子需求,導致親子關系淡漠。

03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談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文章很多,這里主要強調兩點:陪伴和尊重。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良好的親子關系至少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相互學習。但是,陪伴和尊重是其中特別重要的兩個具體指標。
1.陪伴
2007年4月,美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校園槍擊案,韓國青年趙承熙開槍射殺了33名無辜的大學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著名的犯罪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認為,趙承熙的犯罪心理根源是其未成年時期 (8歲)移民而造成的心理創傷。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就是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愛和夥伴的友誼比富有的生活更容易讓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否則,父母的一切努力都會成為泡影 。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 12歲之前一個孩子能否夠與父母建立起親密的親子依戀關系,關繫到他是否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並且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6之前母親最重要,6—l2歲需要父母共同發揮作用,l2歲之後父親的作用更加重要。
不過,不容樂觀的是,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很多父母都把養育孩子的任務交給了孩子的祖輩。《文匯報 》2010年曾有一些調查報道: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88.9% 由祖輩教養,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佔到一半。而且,據我觀察,以廣州為例,似乎還越來越流行寄宿學校,許多經商的父母無暇顧及孩子,於是花重金把孩子送進所謂的貴族學校,而這些學校往往是寄宿制。實際上,12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因此,幼兒不適合全托,小學生不適合寄宿,中學生一般不適合遠離父母出國留學。

2.尊重
有一句話叫做判斷一種教育是否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最簡單也最准確的標准就是看這種教育是否尊重孩子。
台灣著名的漫畫家蔡志忠,現在也常常在大陸做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講座。他分享過一個這樣的例子:有一次,蔡志忠先生替代妻子負責接送孩子學鋼琴。到了學校門口,女兒卻悶悶不樂、不想下去。他問女兒:為什麼不高興?」女兒說,自己最想學的不是鋼琴,而是笛子,可媽媽卻覺得女兒該學鋼琴,因為在媽媽看來,學鋼琴比學笛子有用。蔡志忠聽完女兒的話,二話沒說,便把車調回頭,一路開回家。女兒有些擔心,問:「媽媽剛交了4000元學費,如果不學鋼琴,人家不退錢,該怎麼辦?」蔡志忠說 :「那隻好算了。」女兒又問:「媽媽回來埋怨怎麼辦?」蔡志忠說:「什麼也沒有你的快樂重要。」
其實,4000元,對於蔡先生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他卻認為,如果節省一點,少買兩套衣服,少吃幾次大餐,錢就可以賺回來,而孩子的快樂是用錢所買不到的,童年也是不會重來的。如果強迫孩子學習一些他所不喜歡的東西,那將會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變得沒有自己,這將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為什麼尊重特別重要呢?因為只有被尊重的孩子才會自知自信,才會逐漸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才會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最重要的規定,也是尊重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如生存權、發展權 、受保護權和參與權,明確要求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如何才能做到尊重呢?主要需要父母從觀念上改變。
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所以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從不認真思考親子關系的 重要性,更不去考慮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客觀上,父母作為長者,在一定時期內,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及各種能力都超過孩子,在與孩子認知性的交往中佔有絕對的權威性,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長中一直都處於幫助、管理、指導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少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把孩子看成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而以自己的意志過分要求孩子、保護孩子。
要做到尊重孩子,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家務勞動、消費、隱私等方面,還是在子女的交友、學業、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等方面,父母都應當轉變傳統觀念,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和身份與子女相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❸ 如何建立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孩子一生中最早體驗的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觀念形成和未來成就。

一、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1. 促進語言形成

良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家人,融洽的親子關系,能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更快。

2. 幫助性格養成

親子關系,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響。父母和孩子因親密互動形成的依戀關系,可以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也能讓他們形成溫和謙虛的性格。

3. 奠定社交基礎

孩子的社交適應基礎,是建立在親子間良好的互動之上的。家長給與了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可以讓孩子更願意與人友好相處,能讓他們更加適應人際之間的關系。

4. 建立認知發展

孩子的認知形成和發展,得益於家長和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親子游戲當中,孩子的反應靈敏性能夠得到訓練。在親子互動中,孩子的情商、智商能夠得到平衡發展。

二、建立優良親子關系的秘訣

1. 放低姿態,在孩子立場思考問題

每個人眼中,都有自己不一樣的世界。父母放低姿態,可以在孩子的高度上找到許多不解的答案。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觀察和思考,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舉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2. 建立信任,給孩子足夠關懷

只有信任,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小寶寶要抱抱,這就是信任;孩子稍大些,親子的信任度可能發生改變,這時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懷。親子之間信任的建立,需要家長日積月累的堅持和努力。

3. 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自由

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他才能真正快樂。父母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基礎教育,對孩子好的行為進行贊揚和支持,對其不好的習慣給與引導和糾正。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明燈,孩子需要指引,亦需要自由前行。

4. 欣賞孩子,發展其興趣特長

父母能夠給與孩子的,不僅是物質方面,還有情感教育。父母要欣賞孩子,鼓勵孩子有廣泛興趣愛好、發展其特長優勢。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個性特點,為他做一個良好的規劃,引導其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

5. 控制尺度,與孩子做好朋友

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威信,也要有情誼。父母在親子關系間要找一個平衡點,與孩子既可以是朋友,也能夠是「引路人」。父母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既以平等態度與孩子玩樂,又能讓孩子能體解父母教育的不易。

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與孩子彼此之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只有做好這些,父母才能夠陪伴著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❹ 通過學習親子關系的課程你有什麼收獲

親子關系課程能夠讓你的家庭出現前所未有的和諧幸福、並能夠幫助孩版子提升學習能力、權幫助孩子自主自立、幫助孩子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能夠幫助其他家長、甚至你的家人改善親子關系的實效課程,在設計之初,就務求「來之能學、學只能會、會之能用」。

❺ 家長課程開設前親子關系情況怎麼填

不需要想對方想讓你怎麼填,而是寫你真實的感受就可以了。 其實無論是什麼關系,到最後都是相互的感受體驗。

❻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首先,你得了解親子關系問題的根結,在孩子教育中父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嗎? NLP《父版母智慧》課程運權用NLP理念,著重從原生家庭入手,挖掘為人父母的內在潛質,父母學會與孩子好好溝通了,孩子才會漸漸打開自己的心門。
我們相信,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掌握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更好的避免教育誤區,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❼ 家長課程開設什麼內容

家長應當多多的於教師班主任溝通交流,這是最直接的實踐的經驗。然後結合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實踐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帶著問題去購買課程購買書籍。

❽ 《學會溝通-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家長授課教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