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程的發展趨勢
1. 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競爭越來越激烈~~~從2歲會走會說話之後~~就學漢字~數學,幼兒園就學100以內加減乘除~~小學就學初中知識~~初中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的~~大學沒事幹了的~~就像這樣~
2. 簡答題: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這道題我剛做到呢,這是答案加強綜合性加強實踐性加強彈性
3. 中國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如何
科技賦能引領教育行業。科技是手段,教育是本質,科技是為教育服務的,同版時會引領和推動行業的快權速發展。2020年將會有更多的培訓機構建立管理信息平台,鏈接大數據,接通雲計算,開通線上教育產品,觸碰AI智能,研究VR全景教學,代理頭部機構的雙師課程。充分利用資源,提高人效和坪效,降低獲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增強交付能力,爭取更大的利潤空間,提高市場份額,獲得發展先機。
比如:在線直播領域催生了多種商業模式,有平台型,一對一型,一對多型,題庫變現型和雙師課堂。以粉筆公考和猿輔導為典型的題庫變現形,主要針對職業資格考試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K12學生,通過直播服務將題庫積累的免費用戶轉變成付費用戶。
4. 小學數學思維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從哪向哪過度的
開放式教學,淵源於科恩(R .C .Cohn)1969年創建的以題目為中心的"課堂討論模型"和"開放課堂模型"--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模型;同時,還淵源於斯皮羅(Spiro)1992年創建的"隨機通達教學"和"情景性教學"--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理論模型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內部心理表徵過程,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與"助產士"。
教師不應把主要精力局限於所教的內容上,而應注意學習者的心態(即情感與動機)變化。教育的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享生命歷程,共創人生體驗;養育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心理健康的人。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是由封閉走向開放。《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習和教學方法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開放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一條重要原則。它要求課堂教學做到:一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二是創設有利於學生發展的開放式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時空
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三是不拘泥於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各種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開放式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包括網上學習來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教學方法而言,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使教學方法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並且在教學方法中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就課堂例題或練習題而言,開放式教學要體現在答案的開放性、條件的開放性,綜合開放題等開放性的題上;就課堂師生關系而言,它要求教師既作為指導者,更作為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吸取營養。總之,開放式教學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一、「數與代數」新授課開放式教學的基本結構
在以往的計算課教學之中,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往往把學生視為計算的機器,過分的注重反復式機械訓練,以計算能力作為訓練的重點,要求學生算得對,而且算得快,從而使學生對計算失去了興趣。
開放的教學方法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同,開放式的教學,是以學生主動探索、發現、獲取知識為目的。
創設問題情境 點撥 精心設計習題 指導歸納
激發探究慾望 引導 實施因材施教 拓展思路
創設情境 引導參與 鞏固演算法 總結體驗 歸納整理
激發興趣 探究演算法 深化提高 拓展延伸 遷移發展
初步感知問題 探究 運用新知, 整理反饋
引起認知沖突 交流 選用解題方法 拓展運用
二、「數與代數」新授課開放式教學的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情境是指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各種手段所創設的一個富有情感、美感、生動形象,蘊涵哲理的特定氛圍,它是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它的創設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心情和學習興趣,從而影響著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之中,我們可以想方設法創設這樣的情境,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開展。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或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特點。人有了興趣就會對這種事物或者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情緒態度,樂於去探索,去接受,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量。在我們的實際教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他在學習上比那些不願意學而勉強學的學生更為積極,更能堅持不懈,學習效果往往也更好。尤其是計算課教學,以往的計算課教學往往是顯得枯燥無味,教師上起來非常的難,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學也是一味的重復式的機械練習,從而形成技能,這樣就失去了作為計算課的真正作用,並且也失去了趣味性。現代的計算課應改變原來只重計算的缺陷,我們應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以及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創設良好的情境,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既有效地獲得知識,又可陶冶情感,同時還可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境來參與學習。
情境的創設也並非胡亂編一個就行的,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經驗進行巧妙設置。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幻燈,繪畫再現、音樂渲染,多媒體電腦演示等手段來創設這樣的情境,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心理處於一種"我要學"的狀態,激發主動探索的願望,為後面更好的學習作好心理上的准備。第一學段的兒童,直接興趣占優勢,而且思維也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引導參與,探究演算法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經歷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嘗試探究的核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素材,提供恰當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發揮多種器官參與作用,突出自主性。
所謂探究是指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學習目標,自己的猜測所進行的一切探索與研究活動。它是當代教育工作者較為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開始應是"嘗試"著去探究,心理研究證明"嘗試"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嘗試能使學生形成敢於探索、敢於嘗試的精神。在計算課的教學中,這些看起來似乎是不可進行的,沒有立足點的,但是只要我們教師具有新的教育思想觀點、善於創新,這就不成其為一個問題了,我們可以合理的組織教材,改變教法,這樣就一定會找到它們的著力點。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前面創設的情境,讓學生盡情的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然後就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選擇出與該堂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生這節課學習研究的對象。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再組織學生進行大膽的演算法猜測和答案猜測。在這些猜測中,也許有的是對的,也許有的不是很完整,也許有的根本不正確。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學生懂得猜測也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學生猜測完演算法後,我們可以選擇出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自己去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
在前面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在小組內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情況。在討論交流的同時,學生可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從而受到創新教育。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也就是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游戲、表演、唱歌、聽音樂、談話、操作,合作等活動,使自己在特定的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從事各項智力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學習,在活動中做到以情啟思,以思促情。這樣就可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新知,在交流中求得發展。
3、鞏固演算法,深化提高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具有生存的功能。數學學習本身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抹殺了它的趣味性,使得數學變得枯燥無味。其罪魁禍首便是機械式的反復練習,使得學生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因此便使學生失去了部份生存能力。正因如此,所以我們對練習應採取大膽改革。練習不應有繁、怪、難、偏的題目,題量也不應過多;練習內容應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練習的形式要多樣;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使學生樂於參與。
4、總結體驗,拓展延伸
經過上面的活動,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把它溶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自己所獲得的知識具有科學性、嚴密性,便於形成數學的體系,使學生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總結概括。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師總結,而是教師引導、組織全班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概括。
新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呢?簡單的說就是有用的數學。歸根結底,無論你學什麼知識,最終的目的都是在自己生活中加以運用。雖然課堂上的40分鍾結束了,但對於學生來講,遠沒有結束,學生還得把這些知識,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看看這些知識、方法究竟能幫助自己解決哪些實際問題,並用這些知識,方法去解決掉這些問題,這才是學習的根本所在。
在小學數與代數的數學計算課教學中,我們應改變老的教學模式,方法,盡量使計算課變得生動有趣。因此,我們應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在探究中學會創新。最後再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之中,用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數學的各種功能。
三、「數與代數」新授課開放式教學的案例
(選自《小學數學教育》2003年第11期江蘇省射陽縣教育局教研室劉德宏老師「十幾減9」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數學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80面的例題「試一試」,第8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9的演算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能力,重視演算法多樣化,發展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猴老闆喊:「賣桃啦!賣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快來買呀!」
提問: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可能答,我知道猴前面有13個桃。)
(課件出示)小兔走來,說:「猴先生,我買9個。」
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要求還剩幾個該怎樣列式?又怎樣計算呢?
(二)引導參與,探究演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
13-9等於幾呢?小朋友可以看圖想一想,也可以用小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
2、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相機用課件演示拿桃的過程,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一個一個拿,拿了9個,還剩4個。
(2)先拿盒子外面的3個,再拿盒子裡面的6個,這樣一共減去9個,還剩4個。
(3)從盒子里拿出9個,剩下1個和外面的3個合起來是4個。
(4)因為9+4=13,所以13-9=4。
(5)先從13中去掉10,再用多減的1與3合起來是4。
(三)鞏固演算法,深化提高
1、請小朋友用喜歡的方法做下列兩題:
12-9=( ) 16-9=( )
交流演算法。
2、猜數游戲:想想做做第1題。
3、題組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
9+2=( ) 9+5=( ) 9+9=( )
11-9=( ) 14-9=( ) 18-9=( )
4、小螞蟻推木塊(想想做做第3題)。
看誰幫小螞蟻推得又快又對?
5、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計算。
(2)比較每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知相互間的聯系,體會用相鄰的算式推算出得數。
學生可能回答:
這些題目都是十幾減9(板書課題:十幾減9)。
這些題目減號前面的數一個比一個多1,等於號後面的數也是一個比一個多1。
……
6、吹蠟燭游戲。
(1)出示生日蛋糕圖,並播放音樂。
(2)看了圖,你知道了什麼?
(3)根據這幅圖,你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不同的算式。
(四)總結體驗,拓展延伸
1、讓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談體會及收獲。
2、如何小兔買了8個桃,那麼還剩幾個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方法來解決嗎?相信你一定能行!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熱情,引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組織學生廣泛交流,呈現演算法多樣化,培養了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這樣的教學真正讓學生經歷在實際情境中提出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探索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 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一、建立國家課程標准,統一小學課程的質量要求
二、大力提倡課程設置綜合化專,適度減少分科課程屬,普遍用「學習領域」代替了「學科」的概念
三、調整培養目標,使新一代國民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所必備的素質
四、積極變革教學方式,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五、課程內容進一步關注學生經驗,反映社會、科技最新進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要
六、拓展傳統的教材觀,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
6. 小學教育專業在校發展前景如何
1、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不同地方的就業前景都不一樣,小學教育專業專總的來說就屬業前景一般,如果到農村小學就業,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要在城市小學就業竟爭就很激烈。
2、小學教育專業分文科、理科還有英語三個方向。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培養小學教師五十多年的經驗基礎上,於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新增設本科專業。主要是具有中等師范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所學專業和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職小學教師。其中,文科類面向文科類教師;理科類面向理科教師。
7. 小學教育前景
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想要就業,首先都得了解好現在前景是什麼樣的,如果是小學教育方面的話,一定要對其中的各種要求,還有就業方向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想要成功的應聘上這種職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裡面的各項要求也都是非常嚴格的,就目前來看的話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
1、小學教育專業簡介
小學教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教師職業道德以及求實創新精神;具有扎實、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較為扎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小學教育理論知識,能承擔活動課教學,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能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
2、小學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小學教師職業。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教育、新能源、電子技術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訓/院校
2、新能源
3、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4、互聯網/電子商務
5、公關/市場推廣/會展
6、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
7、廣告
8、計算機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老師、課程顧問等工作,大致如下:
1、小學語文老師
2、小學教師
3、小學數學教師
4、小學英語教師
5、教師
6、課程顧問
工作城市:
畢業後,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北京
3、廣州
4、深圳
5、武漢
6、西安
7、杭州
8、成都
3、小學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截止2015年12月,小學教育專業用人數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小學生的減少、拆校並校的進行,小學教師已經飽和,新教師進入已經很難了。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通過老教師提前退休讓出崗位、競爭上崗淘汰不合格教師來緩解小學教師的就業難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能是權宜之計,畢竟老教師有限,競爭上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從幾年前開始,教師的准入已經向社會放開,只要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人員,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教育系統,競爭教師崗位。尤其是隨著社會就業難度的加大,很多中文系、數學系、英語系等系科的學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小學教師的競爭行列,這無疑又增加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度。
小學教育專業在專業學科中屬於教育學類中的教育學類,其中教育學類共10個專業,小學教育專業在教育學類專業中排名第3,在整個教育學大類中排名第4位。
4、
小學教育專業介紹
專業概述主要是具有中等師范學歷及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的在職小學教師。
其中,文史類面向文史類教師;理科類面向理科教師。
達到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學歷,提高素質水平。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學會用這些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師職業道德。
課程設置本專業設必修課、限選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
1、必修課:10門(42學分)2、限選課:2門(8學分)3、選修課:文史方向16門(共76學分,任選18學分即可)、理科方向17門(共63學分,選18學分即可)4、集中實踐環節:教育教學調查、教育實習、調查報告(共8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