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程體系
A. 會計學科體系的分類
會計學各分支學有機結合。早期的會計學,基構成內容比較簡單。隨著科學領域的擴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電子計算機與數學方法在會計中的應用以及管理科學的發展及其向會計領域的滲透,會計學的內容得到不斷的充實,並已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會計學科體系。
會計學科的分類談到會計學科體系往往要涉及會計課程體系。雖然從理論上講,會計學科體系與會計課程體系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種不同體系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分析會計課程體系能夠較好地掌握會計學科體系。
國內外對會計學科的分類有多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分類主要是前蘇聯模式與英美模式。前蘇聯模式是按國民經濟部門和會計工作程序劃分會計學科。我國於本世紀50年代初引進這種分類方法,形成「會計學原理」、「部門會計核算」、「部門財務管理」與「部門經濟活動分析」等主幹會計課程。
前蘇聯模式與英美模式
(一)前蘇聯模式
前蘇聯模式的主要優點是:有利於根據各部門會計實踐的需要進行教學和研究,人才培養具有針對性,它比較適合我國改革的國情。
實行改革開放之後,這種分類的缺陷就顯露出來了,主要表現在:與會計實踐出現脫節;重復與遺漏並存;容納能力不夠強;不利於學科建設與新時期人才的培養。
(二)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會計學科體系主要是按照學科內容的深淺劃分。在管理會計產生之前,會計學的主幹學科劃分為初級會計、中級會計和高級會計。管理會計產生之後,會計學科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領域,而財務會計仍舊按內容深淺分為初、中、高級會計。
英美模式的會計學科體系不按部門發珉春環境有關:實行市場經濟,行業劃分並不嚴格,從事會計職業者可以自由流動,這就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能夠適應不同部門的會計工作,會計教學可以突破行業、部門的界限,在更高層次上闡述會計工作的共性。當然,這一體系也存在著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如何處理以及沒有很好地界定會計學的范圍等問題。
B. 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是什麼啊
CMA的獨家優勢在於其代表著會計發展的方向,不論你選擇財務會計、審計、稅務、成本、預算、資金或是其它會計模塊,隨著職業發展,都必將走入管理會計領域,並很可能因在管理會計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走向最高管理層。
在CMA課程體系中,體現出了非常強大的系統性。包括CMA課程包括預算、成本管理、做績效評估,決策分析等,或者投資方面的決策,因此在你的工作中,無可避免地總是會涉及到一些CMA有關的知識點。
可以說,管理會計人才宛如皇冠上的寶石。管理會計的所有功能都需要通過人才將其發揮出來。
每年,很多大型跨國企業都會進行全球招標。它們會在統一的標准下,對來自中國、歐洲、美國等的企業產品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最優的產品。也許人們認為中國產品會在價格上有一定競爭力,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低。但中國企業卻屢屢敗北,有的產品報價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還要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使其成本核算滯後。為此,讓不少企業錯失難得的機會。
管理會計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並認可。然而,據統計,目前國內的會計從業者有1500餘萬人。其中,95%都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人才極度匱乏,保守估計的人才缺口已達300餘萬人。
C. 管理會計這個學科該怎麼學
我國財政部指導下,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推出了中國版的管理會計師MAT。
一、項目背景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以下稱「中總協」)根據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會〔2010〕19號)及《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等文件要求,積極發揮中總協在推動管理會計應用推廣方面的作用,自2015年11月試點開展「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工作,為來自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提供了系統規范的管理會計專業能力培訓,幫助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了解和掌握管理會計最新理論和工具方法,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履職能力做出了有力貢獻。
為進一步推動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試點工作成功開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以及各高等院校財經類相關專業在校生的不同需求,經中總協研究決定,開展「管理會計師(初級)專業能力認證項目」(以下稱初級項目)試點工作,進而為《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的「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於理財、善於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總體目標貢獻力量。
二、項目特點
1、行業權威性
中總協是我國總會計師隊伍唯一的、具有一定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民政部批準的《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章程》明確中總協「組織開展總會計師任職資格認證和總會計師後備人員的職業資質培訓認證工作」。中總協以《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以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文件為依據,將總會計師行業建設與中央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主動融入管理會計改革,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推出「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以促進管理會計師履行其工作職責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推動會計工作由核算向理財、管理和決策轉變,從而為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2、品牌唯一性
中總協推出的《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認證項目》課程和培訓內容等,是專為管理會計隊伍建設、培養管理人才後備隊伍設計的工程,具有專有性和獨特性,中總協將努力培植、精心組織和不斷完善,使其成為協會獨有的、具有中國特色、有一定知名度和社會效應的品牌項目。
3、課程嚴謹性
課程體系以《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依據,以當前國家會計學院和國內權威財會大學、科研院所關於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成功實踐案例,借鑒美、英等西方國家在管理會計領域上的成果進行設置,理論與實踐並重。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初級項目的課程以管理會計職業道德、管理會計概論、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為重點。
以上內容來自中總協官網。在財政部官網上也可以找到中總協的相關信息,和中注協是一樣的。提到CMA,是美國的證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與國家外專局相繼終止和IMA的合作,IMA就是CMA的發證單位,這其實也是必然的,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第一大經濟體,是完全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管理會計師體系,如果管理會計師體系有外來證書進行補充,那中國財務體系是不完整的。
考試報名一年有3次,具體可以關注中總協官網
D. 美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是怎樣的
美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財務計劃,業績及控制(Financial Planning, Performance and Control)
考試時間:4個小時
出題內容和比重:
財務計劃,預算及財務預測(Planning, Budgeting and Forecasting 30%)、計劃流程;預算概念;年度利潤計劃及附表;預算類型,包括作業基礎預算,項目預算,彈性預算;高層計劃及分析;財務預測,包括定量法如回歸分析法及學習曲線分析。
財務業績評價(Performance Management 25%):內部控制及業績考評的財務指標,包括收入,成本,利潤及資產投資;基於彈性預算和標准成本的各種差別分析;收益,成本,貢獻和利潤中心的會計責任;以及平衡記分卡。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 25%):成本概念,流量和術語;替換成本目標;成本衡量概念;成本積累系統包括分批成本制、分步成本法和作業基礎成本法;間接費用分攤;運營效率和商業業績主題如JIT,MRP等生產規范,約束理論,價值鏈分析,基準,ABM以及連續改善。
內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s 15%):風險評估;內部控制環境,程序及標准;內部審計的責任與權利;審計類型;會計信息系統充分性評估。
職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5%):管理會計專業人士職業道德因素。
第二部分,財務決策(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考試時間:4個小時
出題內容和比重:
財務報告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25%),財務報表標准及目的;財務報表局限性;財務報表解釋和分析,包括比率分析和比較分析;市場價值和賬面價值;公允價值會計;國際問題;IFRS與U.S. GAAP差別;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准備,分析和平衡;收益質量。
公司財務策略(Corporate Finance 25%):風險類型;風險評估;證券管理;期貨及期權;長期融資資本工具;紅利政策;影響最優資本結構的因素;資本成本,集資;營運資本管理;融資;以及國際金融。
風險管理及決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25%):有關數據概念;成本產量利潤分析;邊際分析;自製或外購決策;定價;營運決策分析中的所得稅涵義;營運風險,災難風險,財務風險以及戰略風險;ERM。
投資決策(Investment Decisions 20%):現金流估計;現金流貼現概念;凈現金凈值;內部回報率;非貼現分析技巧;投資決策中所得稅涵義;投資項目分級;風險分析;實物期權;以及價值模型。
職業道德 (Professional Ethics 5%):企業職業道德因素。
E. 管理會計體系模式基礎是什麼
管理會計的獨家優勢在於其代表著會計發展的方向,不論你選擇財務會計、審計、稅務、成本、預算、資金或是其它會計模塊,隨著職業發展,都必將走入管理會計領域,並很可能因在管理會計領域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走向最高管理層。
在管理會計課程體系中,體現出了非常強大的系統性。管理會計課程包括預算、成本管理、做績效評估,決策分析等,或者投資方面的決策,因此在你的工作中,無可避免地總是會涉及到一些管理會計有關的知識點。
可以說,管理會計人才宛如皇冠上的寶石。管理會計的所有功能都需要通過人才將其發揮出來。
每年,很多大型跨國企業都會進行全球招標。它們會在統一的標准下,對來自中國、歐洲、美國等的企業產品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最優的產品。也許人們認為中國產品會在價格上有一定競爭力,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低。但中國企業卻屢屢敗北,有的產品報價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企業還要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會計人才的缺失,使其成本核算滯後。為此,讓不少企業錯失難得的機會。
管理會計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並認可。然而,據統計,目前國內的會計從業者有1500餘萬人。其中,95%都是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人才極度匱乏,保守估計的人才缺口已達300餘萬人。
別人有的浦江財經(pj-e)也有,浦江財經(pj-e)有的別人卻不一定有!
也有:培訓,或是面授,或是遠程,有的叫做網課或是網校;
別人不一定想:培訓之後做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成績單,PASS?OR NO!
別人不一定有:真正的行業名師指導+四大會計事務所實習+名企推薦
別人一定沒有:高端財經俱樂部,懂圈子,才能夠知未來!
我們絕對有:換種學習模式讓未來的每一刻都是花最少的預算享受高規格的體驗
F. 管理會計課程體系是什麼啊
學習賬務實訓、稅務管理、資產管理、納稅籌劃與風險管控、財務分析與內部控制、特色行業財稅要點、財務工具等課程,可以直接去網校咨詢會計實操課程。
G. 管理會計cma和cima財務體系和課程有什麼區別
來財務體系不同
CMA是自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其所採用的財務體系是USGAAP,因此學習CMA對於國內和國際化的公司有很大的力度。全球180多個國家認可,備受國有企業及世界500強企業僱主推崇。
CIMA主要使用的IFRS,要求的英文水平高,只設英文考試。CIMA的很多課程學習英國制度。比較適用於英國背景的財務體系,英國企業認可度較強。
課程體系不同
CMA兩門課程包含「財務+管理+業務」的課程體系。CMA更具實用性,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僅涉及到財會方面的知識,而且涵蓋整個管理知識體系,幫助財務全面掌握「財務+管理+業務」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幫助管理層決策分析方面,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CIMA14門課程包含「管理+經濟+法律」的課程體系,CIMA考試一共分為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需要考過相應的科目,才能拿到這個階段的證書。CIMA 過於嚴謹,多是學術研究,從基本、運營、管理、戰略幾個層次去學習為數不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