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專業課程安排
1. 網路安全專業學什麼
課程有:
1、PKI技術:
本課程不僅適合於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專業學習,也適合金融、電信等行業IT人員及有關業務人員的學習。隨著計算機安全技術的發展,PKI在國內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它是開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上銀行、網上證券交易等不可缺少的安全基礎設施。主要內容有,從PKI的概念及理論基礎、PKI的體系結構、PKI的主要功能、PKI服務、PKI實施及標准化,以及基於PKI技術的典型應用,全面介紹PKI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了解PKI的發展趨勢,並對其關鍵技術及相關知識有一定認識和掌握。
2、安全認證技術:
安全認證技術是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信息安全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專業課程,針對當前網路電子商務的廣泛使用。主要學習驗證被認證對象的屬性來確認被認證對象是否真實有效的各種方法,主要內容有網路系統的安全威脅、數據加密技術、生物認證技術、消息認證技術、安全協議等,是PKI技術、數據加密、計算機網路安全、資料庫安全等課程的綜合應用,對於學生以後更好的理解信息安全機制和在該領域實踐工作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作用。
3、安全掃描技術:
本課程系統介紹網路安全中的掃描技術,使學生全面理解安全掃描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深入了解網路安全、漏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掌握埠掃描和操作系統指紋掃描的技術原理,懂得安全掃描器以及掃描技術的應用,了解反掃描技術和系統安全評估技術,把握掃描技術的發展趨勢。
4、防火牆原理與技術:
本課程深入了解防火牆的核心技術,懂得防火牆的基本結構,掌握防火牆的工作原理,把握防火牆的基本概念,了解防火牆發展的新技術,熟悉國內外主流防火牆產品,了解防火牆的選型標准。
5、入侵檢測技術:
掌握入侵檢測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在整體網路安全防護中的應用,通過分析網路安全中入侵的手段與方法,找出相應的防範措施;深入理解入侵檢測的重要性及其在安全防護中的地位。課程內容包括基本的網路安全知識、網路攻擊的原理及實現、入侵檢測技術的必要性、信息源的獲取、入侵檢測技術以及入侵檢測系統的應用。
6、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
本課程系統講解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的相關知識與實用技術,介紹數據備份與恢復的策略及解決方案、資料庫系統與網路數據的備份與恢復,並對市場上的一些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全面了解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掌握常用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策略與解決方案,熟悉市場上的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7、資料庫安全:
從基本知識入手,結合典型的系統學習,介紹資料庫安全理論與技術,包括資料庫安全需求,安全防範措施,安全策略,安全評估標准等等。
8、數據文件恢復技術:
本課程系統講解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的相關知識與實用技術,介紹數據備份與恢復的策略及解決方案、資料庫系統與網路數據的備份與恢復,並對市場上的一些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全面了解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掌握常用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策略與解決方案,熟悉市場上的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9、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本課程首先介紹演算法的一般概念和演算法復雜性的分析方法,旨在使學生學會如何評價演算法的好壞;接著重點介紹常用的演算法設計技術及相應的經典演算法,旨在幫助學生完成從「會編程序」到「編好程序」的角色轉變,提高學生實際求解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非數值計算的層面上,具備把實際問題抽象描述為數學模型的能力,同時能針對不同的問題對象設計有效的演算法,用典型的方法來解決科學研究及實際應用中所遇到的問題。並且具備分析演算法效率的能力,能夠科學地評估有關演算法和處理方法的效率。
(1)網路安全專業課程安排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
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學科可分為狹義安全與廣義安全兩個層次:
狹義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碼論為基礎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等方面的內容;
廣義的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稱的變更也是對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法律等問題相結合的產物。
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2. 大學的網路安全工程需要學習哪些課程呢
很多的 c語言、HTML、數據結構、密碼、資料庫、基礎建設(電磁屏蔽、物理隔離、網閘等)、防火牆設置、路由安全、網路規劃安全、IPS、通訊協議等等。任重而道遠。。。。。。。。。奮斗中
3. 信息安全專業都有些什麼課程
課程有:
1、PKI技術:
本課程不僅適合於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專業學習,也適合金融、電信等行業IT人員及有關業務人員的學習。隨著計算機安全技術的發展,PKI在國內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它是開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上銀行、網上證券交易等不可缺少的安全基礎設施。主要內容有,從PKI的概念及理論基礎、PKI的體系結構、PKI的主要功能、PKI服務、PKI實施及標准化,以及基於PKI技術的典型應用,全面介紹PKI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了解PKI的發展趨勢,並對其關鍵技術及相關知識有一定認識和掌握。
2、安全認證技術:
安全認證技術是網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信息安全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專業課程,針對當前網路電子商務的廣泛使用。主要學習驗證被認證對象的屬性來確認被認證對象是否真實有效的各種方法,主要內容有網路系統的安全威脅、數據加密技術、生物認證技術、消息認證技術、安全協議等,是PKI技術、數據加密、計算機網路安全、資料庫安全等課程的綜合應用,對於學生以後更好的理解信息安全機制和在該領域實踐工作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作用。
3、安全掃描技術:
本課程系統介紹網路安全中的掃描技術,使學生全面理解安全掃描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深入了解網路安全、漏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掌握埠掃描和操作系統指紋掃描的技術原理,懂得安全掃描器以及掃描技術的應用,了解反掃描技術和系統安全評估技術,把握掃描技術的發展趨勢。
4、防火牆原理與技術:
本課程深入了解防火牆的核心技術,懂得防火牆的基本結構,掌握防火牆的工作原理,把握防火牆的基本概念,了解防火牆發展的新技術,熟悉國內外主流防火牆產品,了解防火牆的選型標准。
5、入侵檢測技術:
掌握入侵檢測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在整體網路安全防護中的應用,通過分析網路安全中入侵的手段與方法,找出相應的防範措施;深入理解入侵檢測的重要性及其在安全防護中的地位。課程內容包括基本的網路安全知識、網路攻擊的原理及實現、入侵檢測技術的必要性、信息源的獲取、入侵檢測技術以及入侵檢測系統的應用。
6、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
本課程系統講解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的相關知識與實用技術,介紹數據備份與恢復的策略及解決方案、資料庫系統與網路數據的備份與恢復,並對市場上的一些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全面了解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掌握常用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策略與解決方案,熟悉市場上的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7、資料庫安全:
從基本知識入手,結合典型的系統學習,介紹資料庫安全理論與技術,包括資料庫安全需求,安全防範措施,安全策略,安全評估標准等等。
8、數據文件恢復技術:
本課程系統講解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的相關知識與實用技術,介紹數據備份與恢復的策略及解決方案、資料庫系統與網路數據的備份與恢復,並對市場上的一些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全面了解數據備份與恢復技術,掌握常用的數據備份和災難恢復策略與解決方案,熟悉市場上的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9、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本課程首先介紹演算法的一般概念和演算法復雜性的分析方法,旨在使學生學會如何評價演算法的好壞;接著重點介紹常用的演算法設計技術及相應的經典演算法,旨在幫助學生完成從「會編程序」到「編好程序」的角色轉變,提高學生實際求解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非數值計算的層面上,具備把實際問題抽象描述為數學模型的能力,同時能針對不同的問題對象設計有效的演算法,用典型的方法來解決科學研究及實際應用中所遇到的問題。並且具備分析演算法效率的能力,能夠科學地評估有關演算法和處理方法的效率。
(3)網路安全專業課程安排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
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學科可分為狹義安全與廣義安全兩個層次:
狹義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碼論為基礎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等方面的內容;
廣義的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稱的變更也是對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法律等問題相結合的產物。
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4. 信息安全本科要學哪些課程
信息安全專業涉及課程有網路安全編程技術,應用密碼學,計算機專通信與網路,屬操作系統原理,信息安全概論,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初等數論,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分析,C程序設計,網路安全攻防,計算機病毒,信息安全工程等。
信息安全專業,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專業知識,使得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和進一步發展的基本能力;加強學科所要求的基本修養,使學生具有本學科科學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質,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具有應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系統的應用、開發以及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努力使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應用能力;既可以承擔實際系統的開發,又可進行科學研究。
5. 網路安全工程師一般要學習哪些課程啊
熟悉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熟悉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理解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方法;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熟悉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的基本原理;掌握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標准化知識;掌握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掌握計算機網路互聯技術;掌握TCP/IP協議網路的聯網方法和網路應用技術;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掌握網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網路系統的性能測試和優化技術,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理解網路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理解網路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了解有關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法律法規;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英文資料。
6. 網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課程
網路安全課程共分為12部分,分別為:安全基礎;系統安全(Windows&Linux);黑客攻防、惡意代碼;通訊安全;常見應用協議威脅;WEB&腳本攻擊技術;防火牆技術(FireWall);入侵檢測系統技術(IDS);加密&VPN技術;產品安全;安全管理。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7. 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編排(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哦 每個學校都不一樣啊
我想除了那些什麼c啊 計算機原理 網路原理 匯編語言 c++ java等 然後就是專專業方面的屬 光線通信原理 然後有可能還要學到網路的搭建等等 然後就是安全機制方面 當然安全機制就要包括安全方面的知識 像信息安全學 密碼技術設計與實現 然後安全策略 還有像那個PKI等等的課程 然後就是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現了
好像差不多 只是每個學校每個老師的看法不一樣 選教材等都不一樣
嘿嘿
8. 網路安全方面的課程都有哪些
賽貝爾來實驗室的網路安全課程共分源為12部分,分別為:安全基礎;系統安全(Windows&Linux);黑客攻防、惡意代碼;通訊安全;常見應用協議威脅;WEB&腳本攻擊技術;防火牆技術(FireWall);入侵檢測系統技術(IDS);加密&VPN技術;產品安全;安全管理。可以去了解一下。
9. 網路安全學些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專業大學的基礎課程主要是數學、計算機知識,具體開設的課程不同大學是有所差異的,核心課程都會涉及以下方向:離散數學、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軟體工程、編碼理論、信息安全概論、資訊理論、數據結構、操作系統、信息系統工程、現代密碼學、網路安全、信息偽裝等
主幹課程包括:計算機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原理、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網路程序設計、分布式系統、計算機安全入門、編碼理論與應用;
同時還有,網路和計算機系統的攻擊方法、安全程序設計、應用密碼技術、計算機和網路安全、容錯系統、信息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計算機取證、電子商務安全。
就業面向:在計算機網路公司、軟體公司、科研部門、教育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及現代化企業,從事計算機安全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
也可在IT領域從事網路日常管理與維護、網站設計與開發、網路資料庫的應用與維護工作或信息安全產品銷售與服務等工作。計算機網路安全不僅包括網的硬體、管理控制網路的軟體,也包括共享的資源,快捷的網路服務,所以定義網路安全應考慮涵蓋計算機網路所涉及的全部內容。 參照ISO給出的計算機安全定義,認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使網路系統連續可靠性地正常運行,網路服務正常有序。」 本專業學生除了學習必要的數理與計算機基礎知識外,還要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網路通信,網路技術應用、網路系統管理和黑客的防禦和攻擊,網路入侵防禦系統等專業技能訓練; 將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系統管理、網路安全技術等專業課程與組網、建網、網路編程、網路測試等相應的實訓環節有機結合,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工作技能和素質。
10. 網路工程專業主要開哪些課程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VB程序設計、電子CAD、高頻電子技術、電視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路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字信號處理(DSP)技術等課程。
課程分類介紹:
①數學:
高等數學 ----(數學系的數學分析+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講的主要是微積分,對學電路的人來說,微積分(一元、多元)、曲線曲面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在後續理論課中經常遇到。
概率統計 ---- 凡是跟通信、信號處理有關的課程都要用到概率論。
數學物理方法 ---- 有些學校研究生才學,有些學校分成復變函數(+積分變換)和數學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學習電磁場、微波的數學基礎。
還可能會開設隨機過程(需要概率作基礎)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論:
電路原理 ---- 基礎的課程。
信號與系統 ---- 連續與離散信號的時域、頻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難
數字信號處理 ---- 離散信號與系統的分析、信號的數字變換、數字濾波器之類。
基本上這兩門都需要大量的演算法和編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數學理論。
資訊理論 ---- 資訊理論的應用范圍很廣,但電子工程專業常把這門課講成編碼理論。
電磁場與電磁波 ---- 天書般的課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電動力學的翻版,用數學去研究磁場(恆定電磁場、時變電磁場)。
③電路:
模擬電路 ---- 晶體管、運放、電源、A/D、D/A。
數字電路 ---- 門電路、觸發器、組合電路、時序電路、可編程器件,數字電子系統的基礎(包括計算機)。
高頻電路 ---- 無線電電路,放大、調制、解調、混頻,比模擬電路難
微波技術 ---- 處理方法跟前面幾種電路完全不同,需要電磁場理論作基礎。
④計算機:
微機原理 ---- 80x86硬體工作原理。
匯編語言 ---- 直接對應CPU指令的程序設計語言。
單片機 ---- CPU和控制電路做成一塊集成電路,各種電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講解51系列。
C c++語言 ----(現在只講c語言的學校可能不多了)寫系統程序用的語言,與硬體相關的開發經常用到。
軟體基礎 ----(計算機專業的數據結構+演算法+操作系統+資料庫原理+編譯方法+軟體工程)也可能是幾門課,講軟體的原理和怎麼寫軟體。
詳細課程介紹:
①c語言
c語言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應用人員應掌握的一種程序設計工具。
c語言功能豐富,表達能力強,使用靈活方便,應用面廣,目標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級語言的有點,有具有低級語言的許多特點。因此,c語言特別適合於編寫系統軟體。
c語言誕生後,許多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軟體,現在可以用c語言編寫了。
初學是切忌過早的濫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錯誤的細節,如不適當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學習程序設計,一定要學活用活,不要死學不會用,要舉一反三,在以後的需要時能很快的掌握一種新語言。
②高等數學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一一門科學,高等數學有其固有的特點,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抽象性是數學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有了高度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嚴密的邏輯性是指在數學理論的歸納和整理中,無論是概念和表述,還是判斷和推理,都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數學也是一種思想方法,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數學這門科學的廣泛應用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到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加拓寬,現代數學正成為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廣泛和深入地滲透到了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學好高等數學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感到困惑。要想學好高等數學,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理解概念。數學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義的、有什麼性質,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個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個正確的命題,分為條件和結論兩部分。對於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條件和結論以外,還要搞清它的適用范圍,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要特別提醒學習者的是,課本上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有助於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題的特點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題的基礎上作適量的習題。作題時要善於總結---- 不僅總結方法,也要總結錯誤。這樣,作完之後才會有所收獲,才能舉一反三。
第四,理清脈絡。要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及時總結知識體系,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會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幫助。
③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系統是通信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等領域。
本課程針對網路課程的特點,採用了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內容生動活潑,易於理解。課程以網路技術為支持,以學生自學為主,結合教師答疑,學生討論等形式使該課程體現出交互性、開放性、自主性、協作性等特點。
本課程從概念上可以區分為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兩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連續信號分解為不同的基本信號,對應推導出線性系統的分析方法分別為:時域分析、頻域 分析和復頻域分析;離散信號分解和系統分析也是類似的過程。
本課程採用先連續後離散的布局安排知識,可先集中精力學好連續信號與系統分析的內容,再通過類比理解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的概念。狀態分析方法也結合兩大塊給出,從而建立完整的信號與系統的概念。
本課程除了大綱要求的主要內容外,還給出了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分析,離散傅立葉變換、FFT等內容以擴展知識面。
④電路分析
電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電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基礎,而且對發展學生科學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線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運放的電路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的穩態分析、含有互感的電路、三相電路、周期性非正弦電流電路、雙口網路、一階電路的時域分析、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及其應用、狀態變數法、非線性電阻電路等。
⑤微機原理
微機原理的側重點是介紹指令系統和介面,它對於了解微機的硬體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機進行控制、通信,則微機原理是必修的課程。因此,絕大多數專業都將微機原理列為主幹課程之一。
C語言被認為是介於高級語言與匯編之間的一種編程語言,也稱為中級語言,很多操作系統就是用C實現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層的通信程序、驅動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編寫的,其重要原因就在於C語言非常接近匯編語言,換句話說,C語言離計算機的硬體很近,但同時C語言編程又要比匯編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歡C語言。
一般來說,學習微機原理並不需要C語言的基礎,而要真正學懂、學通C語言,微機原理是必須具備的基礎,如C中的指針操作,就需要對微機的存儲器的結構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機原理,筆者認為這實在是誤人子弟,不利於高水平人才的培養。
另外,有些人認為,微機原理作為一門聯系硬體與軟體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高校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是與該門課程地位不相稱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為一個實際系統,是為了滿足社會與個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目的是傳送消息(數據、語音和圖像)。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近30年來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論體系,即編碼理論、調制理論與檢測理論。
在通信原理的課程中,有多處要用到資訊理論的結論或定理。資訊理論已成為設計通信系統與進行通信技術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訴工程師們關於通信系統的性能極限。
信道中存在雜訊。在通信過程中雜訊與干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對雜訊與干擾的研究產生了隨機過程理論。對信號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隨機過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領域,編碼是一種技術,是要能用硬體或軟體實現的。在數學上可以存在很多碼,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間,但只有在通信系統中能生成和識別的碼才能應用。編碼理論與通信結合形成了兩個方向:信源編碼與信道編碼。
調制理論可劃分為線性調制與非線性調制,它們的區別在於線性調制不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非線性調制要改變調制信號的頻譜結構,並且往往佔有更寬的頻帶,因而非線性調制通常比線性調制有更好的抗雜訊性能。
接收端將調制信號與載波信號分開,還原調制信號的過程稱之為解調或檢測。
作為通信原理課程,還包含系統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復用。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只有接收信號與發送信號同步或者信號間建立相同的時間關系,接收端才能解調和識別信號。信道復用是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號同時通過同一信道的一種約定或者規范,使得多個用戶的話音、圖像等消息能同時通過同一電纜或者其他信道傳輸。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專業課程,可以進一步講述通信系統的設計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論或技術。要設計製造通信系統,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熟悉硬體(電路、微波)與軟體(系統軟體與嵌入式軟體),這是專業課程計劃中的另一分支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從內容上主要分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兩部分。重點是數字通信的調制、編碼、同步等內容。
配合完成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習題作業。期間開設一些驗證性實驗,同時使用SystemView實驗教學,使學生可以比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統實際工作的情況。
由於學生通信原理的認識難度,教師加強了該課程的多媒體CAI教學,形象直觀的圖示輔助教學。利用課程組研製成功的電子教案的演示文稿與以難點模擬為主的圖示輔助教學軟體開展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正在研究與開發成功網上實驗教學軟體,把教學儀器的使用、重要實驗儀器的模擬模擬實驗上網,以進一步適應教學信息化、網路化的要求。 總之,本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課程設計、CAI課件、綜合設計和網路教學的手段,使學生在理解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基礎教程從最基本的門電路講起,直到各類常見的觸發器、編碼器、解碼器、存儲器、時序電路等等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闡述了各類數字邏輯電路的基礎知識和分析方法,比如什麼真值表、什麼是競爭冒險現象、各種進制中為什麼計算機要採用2進制,為什麼我們常用的是16進制等等基礎的知識,直到讓我們可以海闊天空,看了這些之後我們就可以明白數字電路的由來,發現它並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擬電路更簡單!有了這些基礎性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自學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復雜數字電路知識。
⑧模擬電子電路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模擬電子電路是中央電大理工科開放專科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必修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不僅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解決電子技術入門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模擬電子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為深入學習後續課程和從事有關電子技術方面的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二、與其它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為電路分析基礎,本課程為學習後續課程(如「現代電子電路與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課程特點
1.知識理論系統性較強。學習本課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作鋪墊且又是學習有關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
2.基礎理論比較成熟。雖然電子技術發展很快,新的器件、電路日新月異,但其基本理論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體系。有限的學校教學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要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習、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設計方法上。
3.實踐應用綜合性較強。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討論的許多電子電路都是實用電路,均可做成實際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