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教育學有哪些專業課程
Ⅰ 大專有哪些科目
1、計算機網路、運動營養學、職業規劃:大專中主修類科目是根據自身選擇的專業,學校進行安排課程上課,這也是必修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職業規劃是大學中最重要的課,都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比學課程。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課程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社會結構,社會發展規律與歷史主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及其發展,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等。
4、中國近代史綱要:主要內容: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90多年來,它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重視歷史的學習與研究,注意總結和汲取歷史經驗,這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講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他還多次發出過「學一點歷史」的號召。
鄧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江澤民提出,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胡錦濤也說過,要「更加註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幹部和人民」。
5、羽毛球、乒乓球、網球課:這類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安排老師的種類教學科目、學生自生的興趣愛好和當時學生的上課時間自主選擇的一種課程,這門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整體的精神狀態,還可以強身健體。
Ⅱ 教育學專業學什麼課程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教育調查等,一般安排時間總數不少於20周。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2)專科教育學有哪些專業課程擴展閱讀:
教育學專業它包括教學論、課程論、小學教育和數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等專業。其中,教學論是著重對教學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討的基本問題既包括做好教學這件事的行事依據,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而課程論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學校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論與教學論難以說有明確的劃分界限,至今有三種理解,教學論中包含課程論,課程論中包含教學論,教學論與課程論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這兩個專業所學內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開設的就是「課程與教學論」這一學科,不會分的如此詳細。
教學論與課程論適合本科有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來選擇,可以幫助你在已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多一些教學方面的理論,更好的幫你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Ⅲ 教育學專科有什麼專業
教育學專科有什麼專業,這個你就跟學校而定,就看你自己比較喜歡什麼專業。
Ⅳ 大專有哪些專業
1. 農業技術類
茶藝 、食葯用菌 、觀光農業 、園藝技術、 植物檢疫 、植物保護 、煙草栽培技術 、設施農業技術 、作物生產技術 、中草葯栽培技術 、種子生產與經營 、農產品質量檢測、 茶葉生產加工技術、葯用植物栽培加工 、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
2. 畜牧獸醫類
畜牧、獸醫、動物醫學、獸醫醫葯、畜牧獸醫、蠶桑技術、實驗動物養殖、特種動物養殖、動物科學與技術、獸葯生產與營銷、動物防疫與檢疫
、飼料與動物營養、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
3. 林業技術類
林業技術、園林技術、城市園林、商品花卉、森林工程技術、森林采運工程、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林產化工技術、木材加工技術、森林生態旅遊、林副新產品加工、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
4. 水產養殖類
城市漁業、水產養殖技術、漁業綜合技術、海洋捕撈技術、水生動植物保護、水族科學與技術
5. 農林管理類
農業經濟管理、農村行政管理、鄉鎮企業管理、農業技術與管理、林業經濟信息管理、林業信息工程與管理、漁業資源與漁政管理、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都市林業資源與林政管理
(4)專科教育學有哪些專業課程擴展閱讀
專科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專科培養目標是實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同時又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術的高級技術人員,其知識的講授是以夠用為度、實用為本。根據中國大陸教育體制教育分為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專科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比本科學習年限短的專業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樣,都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教育學專業主要學些什麼 開設課程有哪些
教育學是復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制解釋教育規律的科學。其主幹學科是教育學和心理學。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教育調查等,一般安排時間總數不少於20周。
Ⅵ 教育學包括哪些專業
教育學原理
課程與教學論
教育史
比較教育學
學前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成人教育學
職業技術教育學
特殊教育學
學校咨詢
教師教育
傳媒教育
教育經濟與管理
教育技術學.
Ⅶ 教育管理專科有哪些課程
1、教育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電視課6,5學時,錄音課4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教育基本原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特點與教育,我國中小學的課程,中小學教學,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學課外教育,班主任工作,中小學教師,學校、家庭、社區教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2、管理概論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電視課2.5學時,錄音課9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管理學的基礎知識,管理者、管理職能、管理對象、管理方法的基礎知識,以及中外管理思想舉要等。
後續課程:學校管理。
3、學校管理
本課程7學分,課內學時126,錄像課2學時,錄音課10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主要以闡明學校管理職能和實務為我國中小學管理者提供具體的管理規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訓練規范並強化中小學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學校的能力。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我國廣大的基層中小學校管理人員和地方教育行政幹部。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學校管理一般理論、學校管理實務和學校管理技能三大部分。設為25個學習單元,主要內容包括:學校管理思想,學校管理組織機構,學校管理組織制度,學校管理目標和目標管理,學校管理過程,學校管理原則和方法,學校領導與班子建設;學校教學工作管理,學校德育工作管理,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管理,教師工作管理,學生工作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總務工作管理,學校公共關系;學校領導決策,學校工作計劃、總結,考察與考察報告,領導聽課與評課,組織與主持會議,領導溝通與協調,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等。
先修課程:教育學、管理概論。
後續課程:學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論。
4、學校管理心理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錄音課10學時,電視課4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員比較系統地獲得學校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理解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規律,學會並掌握學校管理心理學的方法,培養學員具有運用心理學規律分析與解決學校管理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為:個性心理與管理;教師積極性的激勵;教師心理與管理;學校群體心理;學校人際關系;學生心理與管理;學校領導心理;學校組織與組織文化。
先修課程:教育學、管理概論、學校管理。
後續課程:教育行政概論、教育法制基礎。
5、教育行政概論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錄音課1學時,電視課2學時(4個25分鍾的標准本)。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教育行政概論中所闡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有關知識。能理解教育行政概論中所概括的對教育管理實踐的指導原則和方法。能運用教育行政概論中所揭示的原理初步分析和解決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教育行政體制、教育行政機構、學校教育制度、課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財政、教育設施、教育立法與執法、教育規劃、教育督導、教育評估、教育行政的國際比較。
先修課程:學校管理、學校管理心理。
後續課程:教育法制基礎。
6、教育法制基礎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電視課4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員能夠掌握教育政策、法律、法規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能夠初步運用法律武器解決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為使學校管理步入法制建設的軌道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課程的主要內容:導言、教育法概述、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法律救濟、學校管理中的法律問題等。
先修課程:學校管理、教育行政等。
7、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和教育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在本專業的教學計劃中,課程開設次序在心理學和教育學課程之後。本課程5個學分,計劃課內學時90,錄音課10學時,IP課程4個,開設一學期。
教育研究方法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本課程的文字教科書採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8.《英語I(1)》
課程性質:必修、統設,3學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能掌握1,100詞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相關的常用片語;能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函等;能夠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同時,本課程通過提供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強學生對這些國家的了解,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媒體
(1) 文字教材:
《開放英語1》、《開放英語綜合練習1》。
主教材《開放英語1》共18個學習單元(Unit),每單元分為3個部分(Session),每個部分由若幹活動(Activity)組成,但其中6、12、18單元為復習與自測單元,結構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內容以日常生活為主,每單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活動、語言要點、文化點滴、導學幫助、學習技巧、學習小結、詞彙學習、錄音文本、練習答案、復習自測等內容。每單元的學習量約為3學時。
《開放英語綜合練習1》是《開放英語1》的配套教材,其內容與主教材相對應,在進一步鞏固主教材所學內容的同時,加強語音語調學習,擴展詞彙量及語法點,補充綜合練習。此外還設計了"輕松時刻"這一板塊,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單元的學習量約為1學時。
(2)音像教材
a. 錄音帶/CD 2盤/2張
b. 錄像帶 18講(每講50分鍾)
c. 磁帶 4盒
9.《英語I(2)》
課程性質:必修、統設,3學分。英語I(2)有文字教材兩本:《開放英語2》、《開放英語綜合練習2》。
主教材《開放英語2》共18個學習單元(Unit),每單元分為3個部分(Session),每個部分由若幹活動(Activity)組成,但其中6、12、18單元為復習與自測單元,結構上略有不同。主教材內容以日常生活為主,每單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活動、語言要點、文化點滴、導學幫助、學習技巧、學習小結、詞彙學習、錄音文本、練習答案、復習自測等內容,還有虛擬導師提供學習方法指導。教學設計上加強了助學、導學內容,對各項學習任務給予簡明扼要的導學或反饋,以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每單元的學習量約為3學時。
《開放英語綜合練習2》是《開放英語2》的配套教材,其內容與主教材相對應,在進一步鞏固主教材所學內容的同時,加強語音語調學習,擴展詞彙量及語法點,補充綜合練習。此外還設計了「輕松時刻」(Now for Something Light) 這一板塊,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每單元的學習量約為1學時。
10、《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課程總學習時數36學時,2學分。開設一學期。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是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連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確立為我黨、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根據國家教育部的部署和決定而開設的,她是高等教育教學的公共基礎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教學要求是:全面闡述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產生、地位與意義,完整理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內容體系,准確把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創新。在此基礎上,用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頭腦,真正實現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進教材的基礎上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和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產生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新階段新境界的歷史地位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意義;把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科學體系;通過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展創新,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2)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分析國情的思維方法,提高政治理論素養,激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投身於現代化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高度統一、橫向綜合性與縱向發展創新性的高度統一、科學性與時效性及實效性的高度統一等鮮明特點,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教與學中,必須始終作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過去、現在與未來相連接,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11、 中國教育簡史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錄音課8時,電視課6學時。
本課程是教育管理專業的限選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員了解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一般規律,初步認識中國教育發展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為學習教育學科打下基礎,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強歷史借鑒。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先秦時期的教育,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教育,宋元時期的教育,明清時期的教育,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時期的教育,國民黨統治地區的教育,共產黨領導下的老解放區的教育。
12、中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中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管理)(專科)的限選課程。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
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它以教育問題而不是學科體系為線索,針對中外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問題進行闡述、分析與比較,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我國與國外教育改革的進程與特點,並通過對國內外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經驗和典型案例的介紹,使學生建立改革與創新的意識,提高參與教育改革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中外基礎教育改革概論;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基礎教育中的德育改革;基礎教育評價改革實踐 ; 基礎教育學校管理改革。
13、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青島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各專業的省開課,它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Me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體(Word2000)、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2000)。課程總學分:4;課程總學時:72;實驗學時:45。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性能、特點和基本組成,熟悉計算機基礎知識,並掌握最新、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從而具有應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一般信息的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作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基礎。
14、公共關系實務
公共關系實務課程是青島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試點「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方向)」專科的一門選修課。公共關系實務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學科以建立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社會組織的良好形象為主線貫穿始終。公共關系實務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是:綜合性,與其它學科有交叉;學科新、發展快;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將強調實務性。課程總學分:3,課程總學時:54。
課程設置目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共關系實務在理論上對社會組織提出的指導原則和在實踐上對這些組織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所接納。在現代社會中,沒有公共關系意識的社會組織,不可能贏得社會公眾的信賴而取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公共關系實務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承擔著推動社會進步、完善各類社會組織、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歷史重任。開設此課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即應當把培養學生的素質、能力、放在比讓學生多掌握和記住知識更為重要的地位,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使學員通過學習,較系統地了解公共關系實務的基本要素;掌握公共關系實務工作的基本類型和特點;從而提高學員從事公共關系實務工作的基本能力。
15、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青島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試點「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方向)」專科的一門選修課,共54 課時,3學分。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學習目的意義和方法作了簡單概括分析。然後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最富有特色的幾個方面,即哲學、倫理道德、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等作了專題性的介紹和論述。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與展望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Ⅷ 教育學有哪些專業
教育管理、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漢語言文學、心理學專業,師范類的重點大學,現在可以報讀春季班班,我知道。
Ⅸ 教育學專業學什麼課程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課程理論。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