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馬克思主義課程筆記

馬克思主義課程筆記

發布時間: 2021-02-15 20:25:54

① 誰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筆記

馬克思主義理論抄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襲,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② 馬克思讀書筆記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實踐轉向,科學地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實現了哲學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科學的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

由於馬克思主義發現了科學的實踐觀,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實踐轉向,從而完成了一項哲學革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科學的實踐原則是其基本的建構原則,科學的實踐觀點則是其首要的基本觀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明確地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和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以實踐為基礎構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

一: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生長和發展的最現實的基礎,是哲學生命力的源泉。

1:從對象看,哲學研究的詩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世界正是實踐的主體和客體,而人與世界的關系最現實最深切的基礎是實踐。因此,真正的哲學無疑應以實踐為基礎來研究人與世界的關系。

2:從內容來看,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獲得靈魂。哲學從總體上統攝時代的內容和文明,反映著時代的本質特徵。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學也從實踐中獲得的最精緻、最珍貴的東西,離開社會實踐,時不能從實踐的困擾中解脫出來。

3:從特點來看,哲學具有優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總得以現實的實踐為前提和起點。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於不受物質限制,按任何一種事物的尺度進行創造,並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遍性,或者說實踐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它標志著人賴以 生活的世界范圍展開的廣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實踐的普通性,人的實踐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現,在於實踐確證人的本質力量,人的本質力量是人在實踐中所獲成果的自然性積綻和社會性積綻,實踐的過程和結果是關照人的本質力量的一面鏡子。

二: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和實質:

1:實踐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傳統哲學是形而上學,即關於超驗存在之本性的理倫,力國從一種「終極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質成了一切變化的主題,抽象的實體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動固,哲學變得敵視人了,舊哲學崇尚的理念「氣」等一種抽象的存在,而黑格爾崇尚絕對精神,絕對理性也高人人聳於祭壇之上,人成了絕對理性自我實現的工具。馬克思拒斥形而上學,把唯物主義和人的主體性吻合起來,指出哲學應關注現存世界,人類世界,把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已身上(馬恩全集161頁—162頁),現實的世界不是純粹的自然界,而是實踐著的人化的自然界,人類世界是自然與社會二位一體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聚焦點,從整個世界轉向現存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類世界,使哲學的主題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而轉變的契機所在就是把目光轉向了人類世界。實踐把自然與社會溶為一體,社會在自然中貫注了自己的目的,同時,自然又進入社會,從而使社會成為自然的社會,自然成為社會的自然。

2:實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點:

唯物主義所唯之「物」有很大的不同,據此可分為自然唯物主義,人本唯物主義和實踐唯物主義,傳統觀點把唯物主義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以往舊唯物主義相比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都以自在的世界為研究對象。樸素唯物主義看世界是一個直觀混純的整體,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世界看成孤立存在的事物,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世界理解為聯系發展和整體,但這些都是客體哲學,只是對世界的解釋不同。馬克思主義改造舊哲學僅在於提示了世界是什麼更重要的在於說明了世界應當是什麼,使哲學成為改變世界的工具。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是自然唯物主義,它把世界理解為意識和自然的二維結構,反對把一切都歸為精神,所以不得不反過來把一切歸為自然,歸於直觀和客體,把自然界的物質作為世界的本原或始基,其根源在於使哪種物質成為始基。如果說也看到了人,那人只不過是自然物質的一種表現形態罷了。自然唯物主義所研究的世界是無活力、無生氣、無主體的世界,普列漢諾夫說這是一種悲慘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說,「只有人性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實在人乃是理性的尺度」,認為「思惟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進步,但從本質上講,費爾巴哈並未前進,因為其「人是生物學的人,不是現實的歷史的人,雖然費爾巴哈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近在咫尺,但畢竟有本質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作為自己的本質特徵,實踐內在地包含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與意識的關系,這些關系構面了現實世界的基本關系,可以說實踐以縮影的形式映現著現實世界,蘊含了現實世界的全部秘密,是一切現實矛盾的總根源,如果勞動是人類社會的邏輯起點,那麼實踐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

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讀書筆記(一千字)

馬克思主義主要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舊唯物主義的成就和缺陷。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個開放並不斷發展著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形態的多樣性。自然界的物質性與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現代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及其哲學意義。

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化活動。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的目的性、物質性和社會制約性。實踐的基本形式。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與實事求是
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一。

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意識與人工智慧的關系。

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和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辯證統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聯系和發展的規律及其核心

聯系的普遍性和發展的規律性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規律是事物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和偶然的辯證關系。

唯物辨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唯物辨證法,防止形而上學。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辨證法思想。

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統一性和斗爭性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是關於矛盾問題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辯證思維方法
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關系。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認識的本質
實踐是認識的現實基礎。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反映與信息、選擇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導向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價值。

認識過程中的辯證運動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現象和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能動飛躍。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認識的真理性和檢驗真理的標准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問題上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真理是具體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實踐標准與邏輯證明的關系。真理與價值的關系。

認識論與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

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社會的本質和社會規律的特點
社會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規律的客觀性及其特點。人類社會是由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組成的復雜有機體。

社會的經濟結構
社會經濟結構即一定社會的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生產力的要素和構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的物質性和社會性。生產關系的構成和類型。生產關系與階級結構。

社會的政治結構
社會政治結構是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制度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政治與經濟的關系。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

社會的觀念結構
社會觀念結構是由各種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按一定關系和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意識形態的相對獨立性。在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意識形態的社會功能。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動力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與改革。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標准及其意義。科學技術革命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科技發展與「全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哲學意義。

歷史的創造者
社會發展規律的實現離不開人的活動。歷史的參與者與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原則。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與主體的選擇性。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人的本質在現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價值及其實現。

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人的自由及其實現。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共產主義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形態。樹立共產主義理想,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馬克思主義主要內容:科學社會主義

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及其局限性
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
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功績

二、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規律與社會主義「一國勝利論」
列寧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特徵及其影響
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世界意義

三、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現代化建設

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興起與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原則和基本步驟

四、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
20世紀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思潮
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