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表達培訓課程介紹
❶ 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培訓體系
一、制定完整培訓體系
通常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講師管理制度、培訓效果評估和培訓管理體系四部分組成。培訓課程設置是建立在培訓需求分析基礎之上,根據培訓課程的普及型、基礎型和提高型將培訓課程分為員工入職培訓課程、固定課程和動態課程這三類。
二、選擇培訓講師
講師是整個培訓流程的源頭,講師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培訓質量的好壞。培訓講師來源基本上有兩種途徑:一是外部聘請;二是企業內部講師。講師的主要任務是講課、教材開發和參與培訓課程的設置。為保證講師隊伍的高素質,企業內部應制訂《講師資格認證制度》,可以從專業知識、專業經驗、成就及表達能力四方面進行認證。對講師的工作績效可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優勝劣汰。同時為支持和鼓勵講師主動積極地開展培訓工作,給講師一定的時間從事教材的開發和一定的講課費和教材開發費。最後企業應幫助講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組織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能訓練。
三、如何了解每次的培訓效果
第一,反應層面上評估。這類評估主要是考核學員對培訓講師的看法,培訓內容是否合適等。這是一種淺層評估,通常是通過設計問卷調查表的形式進行。
第二,學習層面上評估。主要是檢查學員通過培訓,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書面考試或撰寫學習心得報告的形式進行檢查。
第三,行為層面上評估。該層關心的是學員通過培訓是否將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績效。此類評估可以通過績效考核方式進行。
第四,結果層面評估。這類評估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培訓是否對企業的經營結果產生影響。結果層的評估內容是一個企業組織培訓的最終目的,也是培訓評估最大的難點。因為對企業經營結果產生影響的不僅僅是培訓活動,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結果。
❷ 高效演講與溝通技巧培訓班
溝通與表達的技巧
溝通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內容。一個想法、一個信息,在傳遞、解釋、理解中,往往通過你自己的習慣方式表現出來,如何讓對方與你互相接受,真實反映各自的感受,達到妥協或一致的目的,這就是溝通的藝術。
有效溝通的技巧就是十六個字:以善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利動人。
很多時客人並未有喜悅的購買心境,但導購人員生理形成模式甚得人歡心,如親切的笑容,殷勤細心的推介等,把客人的心境轉移為歡樂,增加了客人的購買欲。
有效的溝通完全不是一種簡單的行為或不隨意的動作,切切實實地影響導購的業績。
2001年在濟南一家殺菌防臭保健鞋正在專營店搞促銷活動,消費者問:「你們的產品真的像廣告上說的那樣好嗎?」一位導購人員立即答道:「您試過之後的感覺會比廣告上說得好。」消費者又問:「如果買回去,用過以後感覺不那麼好怎麼辦?」另一位導購人員笑著說:「不,我們相信您的感覺。」這次促銷活動獲得很大成功,不僅產品銷量超過往次,更重要的是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人們正是通過語言進行感情和思想交流,才保持了和諧的關系。對於導購人員來說,語言是與客戶溝通的媒介,一切營銷活動首先是通過語言建立起最初的聯系,從而使營銷活動不斷進展,最終達到購買目的。所以,語言交流是導購活動的開端,這個頭開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導購的成敗。一般說來,話說得恰到好處,就會把與客戶的距離拉近,生意就可能做成。一家開在武漢的皮鞋專營店一次接待一位北京來的顧客,對方一開口,這位導購人員馬上說:「聽口音您是北京人。」客人點點頭,問道:「您也是北京人?」這位導購人員笑著回答:「不,但我對北京很有感情,一聽到北京口音就感到非常親切。」客人非常開心,一次購買了10雙皮鞋。如果話說得不得體,甚至讓人不好接受,剛一接觸印象就不好, 自然也談不到洽談生意了。作為一名導購人員,由於職業的關系,說話要注意掌握好分寸,說什麼話,什麼時間說,怎麼說,不同於日常生活的語言交流,要有職業特點。
語言交際是一種建立在心理接觸基礎上的人際交往。所以,心理因素對語言交際的影響最大、最直接,也最關鍵。導購人員在與客戶交談時,一定要注意使自己的語言貼近對方的心理,盡可能地消除由於心理障礙造成的隔閡。這是因為,人們對任何事物的接受,首先表現在心理上接受,因此把話說到人的心裡,事情才好辦。
導購人員在運用語言上還應注意簡潔,以簡單明了的語言把盡可能多的信息傳遞給客戶。突出要點,讓對方能夠聽懂記住。如果說話顛三倒四,反反復復,噦里噦嗦,言之無物,不僅抓不住重點,還會佔用更多的時間,引起對方反感。簡潔的語言,不但是交際的需要,也從客觀上反映出導購人員業務熟練,作風扎實,誠實可信。
當然,導購人員的語言交際要注意的地方還很多,比如說話要文明,不用粗言穢語,要客觀真實等等。歸結到一點,導購營銷語言一定要有藝術性,必要時不妨「花言巧語」一番,只是要掌握好分寸。特別強調的在溝通的同時,隨時隨地想到把「微笑」作為禮物送給每一個光臨的客人。
導購接待藝術與說話技巧
導購人員接待顧客,主要是靠語言這種工具與顧客溝通和交流,導購人員的語言是否熱情、禮貌、得體,直接影響著自身和企業的形象,影響顧客對商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
同一句話,不同的說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既可以顧客心情舒暢,慷慨解囊,也可以讓顧客分文不出,拂袖而去,關鍵就在於說話技巧了。導購文明規范用語和說話技巧是不同的,文明規范用語以選擇詞語為主,說話技巧則側重在如何靈活委婉地使用詞語,只有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顧客聽起來自然、舒服、愉快,而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正是導購語言藝術技巧之所在。因此,導購人員在接待顧客時,必須注意講究文明規范用語和說話的技巧。
(一)進門的接待技巧
言為心聲。當顧客進門,我們應說些什麼?怎麼說?這是一種藝術,一門學問。美國的售貨員對挑選商品的顧客,通常是禮貌地說一聲,「我能幫您做些什麼?」顧客既沒有立即要答復你「買什麼」的壓力,也沒有被冷落和感覺。
有的專營店,顧客一進門便被導購人員盯住,追問「要什麼?要知道,不一定每位到專營店的顧客都是來買鞋的,而導購人員「要什麼?」,的潛台詞則是「不買東西來干什麼?」「要什麼?」這類生硬的問話往往一下子就把交際的雙方的置於單純購買賣關系之中,似乎只有買才到專營店裡來,來就一定要買鞋,這樣就會使那些想先看看再決定買與不買的顧客,一下子難以回答導購人員的問話。不回答顯然不禮貌,回答說『『什麼也不買」似乎不是自己的意願,因為有時買什麼東西自己也說不準。
顧客進專營店,導購人員應點頭微笑,問一聲「你好!」這是接待顧客的第一禮物。眼睛注視顧客,使他感到自己受到重視,眼光順從他的目光一起移動,當他的目光落在某款鞋上超過5秒種並且眼睛發亮時,可及時地問一句:『『喜歡這種款式嗎?」同時介紹性能、特點、價格等,還可與其他同類鞋進行比較。如果他的目光落在某款鞋上不足5秒,說明他對這款鞋尚未「一見鍾情」。
(二)詢問的技巧
顧客走近專營店,導購人員應首先與顧客打招呼,這是禮貌待客的具體表現,應大力提倡。往往存在一些特殊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主動問話反而引起顧客的反感。如顧客走進專買店,導購人員問一聲「您買什麼?」顧客聽到這句問話不僅不接受,反而質問導購人員:「不買還不興我看哪」,結果雙方弄得都很尷尬:第:種情況是由於營業繁忙或受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影響,有時導購人員不可能做到對每一位顧客都主動問話;第三種情況是有的顧客從只顧看鞋,導購人員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在這幾種情況下,導購人員正確運用掌握主動問話的技巧就顯得尤為必要.
1、 握好詢問時機,恰當地使用文明用語。
當顧客在展示架前停留時,當顧客在專營店裡漫步注視鞋或尋找鞋時,當顧客手摸皮鞋或與其他顧客商量議論時,都是導購員向顧客詢問的好時機。語言一定要文明、禮貌、誠懇、親切,用恰當地稱呼說好第一句詁。如:先生、小姐、老大爺、小朋友,您需要什麼?
2、 巧妙地使用轉化語,變被動為主動。
顧客沖導購人員喊:「小姐,把這雙鞋拿過來我看看。」導購人員應問:「您穿還是別人穿?」這句問話就屬於轉化語,由被動答話轉為主動問話,可為整個服務過程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3、 靈活機動,隨機應變。
導購人員向顧客問話不能死盯住「先生,您買那款?」「師傅,您要什麼?』,不放。問話的內容要隨機應變,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求導購人員針對顧客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特點來靈活地決定問話的內容。這種主動性問話,能消除顧客的疑慮,18時也能迅速地了解顧客的來意,為下一步的服務提供依據。其次要求導購人員要根據顧客的動作和姿態來靈活地掌握問話的方式和內容。比如,當顧客在用手摸皮料,導購人員便可主動答:「這是柔軟羊皮」「很養腳」等,掌握服務的主動叔。
(三)回答的技巧
回答的技巧,主要是指針對顧客對某一商品提出的疑問,導購人員所做的解釋說明的技巧,其主要目的是說服顧客買,卻又不能露出「說服」』的痕跡,這就要求導購人員以語言提高顧客興趣,化解其疑慮,使顧客最終購買。
l、掌握好迂迴的技巧。對顧客提出的疑問,有時不便直接回答,特別是顧客對購買產生「異議」時,更不宜「針鋒相對」。此時採取迂迴曲折的方法從側面進攻,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變換句式的技巧。當顧客選擇某款鞋認為價格太高時,導購人員對這一問題有兩種回答方法一種是「這款鞋雖然價格稍高了一點,但質量很好」,另一種是「這款鞋雖然質量奸,但價格太高了。」這兩句話雖然只是前後順序顛倒了一下,但給人的印象卻完全不同。前一種說法會使顧客感到這款鞋質量好,即使價格高也值得買。而後一種說法,則會使顧客感到這件款鞋不值那麼多錢,買了不合算,因而會大大減弱購買慾望。根據上述兩種表述形式,可歸納成這樣兩個公式:a、缺點一優點:優點,b、優點一缺點:缺點。這是向顧客推薦價錢高的鞋時,一般應利用公式。
3、用「兩多」、「兩少」的技巧。這種技巧是指回答顧客的詢問時,多用請求式,少用命令式;多用肯定式,少用否定式。請求式的語言是以尊重顧客為前提的,是將自己的意志以徵求對方意見的形式表達出來,使顧客感到親切,從而樂意接受;而命令式語言是以顧客必須服從為前提的,是強迫對方的一種行為。當顧客提出導購人員無法答應的要求時, 比如顧客要求退換時,如果導購人員直截了當地說『『不行」,就會使顧客不愉快。但如果說:「請您原諒……」用和藹的請求口吻既拒絕了顧客的不適當的要求,又不至於使顧客感到不愉快。肯定式是在肯定顧客陳述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容易被顧客接受;否定式是在否定顧客陳述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會使顧客產生一種被輕視的感覺,從而不願意接受。例如,顧客問:「這款鞋太貴了?」導購人員回答:「是貴了一些,但與其它同類鞋相比,它多了一項功能,是值得購買的。」這就是肯定式的回答。如果導購人員對顧客的這一問題這樣回答:「一點也不貴,您就買雙吧。」這就是否定式的回答,這兩種不同回答方式會對顧客購買行為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又如當顧客問:「這款有棕色的嗎?」導購人員回答道:「沒有」。這就是否定式。如果導購人員換句話是:「是的,眼下只剩黑色,黑色穩重,您穿起來一定很帥。」這就換成了肯定式。藝術地使用肯定句式的回答方法,可給顧客以親切、可信的感覺。
(1)多用請求式,避免使用命令式
命令式的語句是說者單方面的意思,他沒有徵求別人的意見,就強迫別人
照著做;而請求式的語句,則是尊重對方的態度,請求別人去做.
請求式語句可以分成三種說法:
肯定句:「請您稍微等一等」
疑問句:「您能稍微等一等嗎?」
否定疑問句:「這雙皮鞋馬上就要找到了,您能等一下嗎?」
一般說來,疑問句比肯定句更有打動人心,尤其是否定的疑問句,更能體現出導購人員對顧客的尊重。
(2)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問句
肯定句與否定句意義恰好相反,不能隨便亂用。但是,運用得巧妙,肯定句卻能代替肯定句,而且效果要比否定句好得多。 例如,當顧客問:「這種款式的鞋沒有紅色的嗎?」導購人員回答:「「沒有」。這就是肯定句,顧客聽了這句話後,一定會說:「既然沒有紅色的,那我就不買了,」於是會掉頭走掉。
但是,如果導購人員換個方式來回答,顧客的反映可能就不同了。顧客問:「這種款式的鞋沒有紅色的嗎?」導購人員回答:「是的, 目前只剩下黑色和白色的,但是這兩種顏色都很好看,你穿上效果一定會不錯的。」這就是一種肯定的回答。
(3)要採用先貶後褒法, 請看下面這兩句話:
A、價錢雖然稍微高了一點,但質量很好:
B、質量雖然很好,但價錢稍微高了一點;
這兩句話除了前後順序顛倒以外,字數、措詞沒有絲毫的變化,但卻讓人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
先看第二句.它的重點是放在「價錢高」上,因此,顧客可能會產生兩種感覺:其一,這商品盡管質量很好,但也不值那麼多錢;其二,這位導購人員可能小看我,覺得我買不起這么貴的東西。
再分析第一句:
第一句的重點是放在「質量好」上,所以,顧客就會覺得,正因為這款鞋質量很好,所以才會這么貴。總結上面的兩句話,就形成了下面的公式:
A、 價錢雖然高了一點,但是質量很好。
缺點一優點:優點
B、質量雖然很好,但價錢稍高了點。
優點一缺點:缺點
因此,在向顧客推薦、介紹商品時,應該採用A公式,先提
商品的缺點,然後再詳細介紹商品的優點,也就是先貶後褒,此
方法效果非常好。
(4)言詞要生動、語氣要委婉
向顧客推薦和介紹皮鞋時,一定要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顧客聽起來既容易產生聯
想,又容易產生購買慾望。
請看下面三個句子:
「這雙鞋您穿上很好看。」
「這雙鞋您穿上顯得很高雅,像貴夫人一樣。」
「這雙鞋您穿上顯得很年輕,至少年輕十來歲。」 第一句話
說得不夠生動。第二、第三句比較生動、形象、顧客聽了即便知道你是在恭維他,心裡也是高興的。
除了語言生動以外,委婉陳詞也很重要。對一些特殊顧客,要把顧客忌諱的話說得很中聽,讓顧客覺得你是尊重和理解他的。比如,對身材較胖的顧客,不說「胖」而說「豐滿」,對膚色較黑的顧客,不說「黑」而說「膚色較深」,對想買低檔品的顧客,不要說「這個便宜」,而要說「這個價錢比較適中」。
(5)要配合適合的表情和動作
說話措詞和語氣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說話時表情冷漠,動作呆板,則再生動的語言也起不到好效果。因此,導購人員講話時,一定要配以自然的動作、親切的表情,使顧客心情愉快,但要注意表情和動作不可誇張矯揉造作, 以免顧客反感。
(6)不斷言,讓顧客自己決定
如果說「我想這可能比較適合您」,然後讓顧客自己說「我決定買這個」這種情形,容易讓顧客有「自己選購」的滿足感。如果斷言說「這個比較好」,則會使顧客有壓迫感。因此,導購不要斷言,要以暗示或建議為原則。
(7)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說話
當顧客有錯誤等情況出現時,導購人員要以「是我確認不夠」等話語來主動承擔責任。
(8)以語尾表示尊重
以「您很」來做例子,「您很適合」,並不算不尊重,但語尾仍感覺很粗糙,要是反過來說「很適合您,不是嗎?」語氣很謙遜、強烈地表現對顧客的尊重,會產生較大的效果。
4、根據顧客的表情回答顧客的詢問。這是指導購人員一邊觀察顧客的反應,一邊回答顧客的詢問,從而了解顧客對商品的態度,以便確定自己的回答方式。如一位顧客向導購人員征詢說:「我穿哪款好?」導購人員手指一種對顧客說:「我覺得這款非常好,您認為呢?」若顧客說:「不錯,的確很好看」,導購人員就可以繼續介紹。
❸ 學之源的課程介紹
根據學生的年齡段,所適合接受的教育,將課程分為三大階段,分別是核心課程、輔助課程、進階課程。
(一)核心課程之超級全腦全能課程
適合對象:3-6歲孩子
超級全腦全能課程引進哈佛先進的教學理念,是經學之源數名專家共同努力,研發出的適合中國兒童大腦開發的課程。以互動體驗式學習形式,通過聯想思維訓練、物像觀察訓練、物像記憶力訓練、注意力訓練、ESP超感官、a音樂訓練、色卡訓練等訓練方式,有效地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增強記憶能力,在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同時,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鍛煉孩子的情緒自控及管理能力。
超級全腦全能課程將提高孩子的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生活習慣、求知慾與探索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大運動與精細動作、觸覺感知、情緒控制能力、良好個性與人格魅力、審美能力,學之源致力於孩子全面素質與完善人格的培養,使孩子獲得全面系統的學習,讓他們成為未來領導者,迎接未來卓越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天才」的種子!我們就是要引導他發現並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特殊天賦!讓這顆天才的潛能種子開花結果,讓每個孩子擁有天才的「超能力」 !
「超能力」都蘊藏在無限可能的大腦中,超級全腦全能課程幫助孩子激發大腦潛能,使孩子擁有十大能力:
1、右腦的五種感覺能力
2、超清晰想像視覺能力
3、超能記憶能力
4、瞬間解答復雜問題能力
5、反向思維能力
6、輕松掌握空間感知能力
7、靈感獨創能力
8、快速閱讀能力
9、信息快速處理能力
10、心靈感應預知能力
(二)核心課程之右腦創意繪畫課程
適合對象:3-6歲孩子
繪畫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樣充分利用繪畫活動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呢?傳統的幼兒繪畫是以訓練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這種教學不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只要求他們按照教師的畫法步驟臨摹,這種模仿畫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學之源右腦創意繪畫更多的是讓孩子畫出自己的感覺,畫出腦子中出現的影像。或許他的畫看起來顏色搭配亂七八糟,但那是孩子心靈的表現。或許您感覺他的畫形狀不準確,但那是只有孩子才會具有的對藝術的感知。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沒有知識不能走出愚昧,沒有想像不能走出平庸。因此我們更不能讓孩子的想像力扼殺在我們的無知中。
右腦創意繪畫課程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與創新能力,讓孩子學會運用右腦的各項能力,通過繪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兒童快樂學畫的過程中,通過對孩子進行右腦創意繪畫訓練,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表達能力、記憶能力和繪畫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開發兒童右腦的潛能。
在學之源右腦創意繪畫課堂上,孩子們用耳聽故事、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用手動筆畫、用口去表達,眼、耳、口、手、腦五維協調發展,加上每節課特有的成功孩子激勵語言,造就成功自信、思維活躍、學習能力超凡的聰明兒童!
右腦創意繪畫的好處:
1、提高記憶能力
2、提高觀察能力
3、提高想像能力
4、及時宣洩情緒
5、使左右大腦一起「開工」
6、繪畫過程鍛煉孩子的種種能力
7、繪畫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形式
(三)核心課程之右腦物象識字課程
適合對象:3-6歲孩子
右腦物像識字課程,依據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左右腦分工理論」,獨創了「右腦海馬照相記憶法」識字,利用右腦海馬照相記憶的工作原理,瞬間將大量漢字轉換成影像,充分發揮右腦潛能的強大優勢,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快速識記大量的漢字。研究證明,根據右腦潛能中海馬區強大的圖像記憶功能,瞬間能將大量漢字轉換成影像。用每秒一張的速度閃示卡片,卡片上的圖像會迅速的儲存在孩子的右腦記憶庫中。利用幼兒大腦圖像記憶的特點,將漢字元號變成視覺語言,並使用圖、字相結合的方式。只要孩子看到圖片和文字,孩子就會把自然地、無意識地、毫無負擔地把它們相結合並儲存於腦海中。於是,記識文字就像拍照一樣,記得又快又多又牢。在利用右腦識字開發孩子右腦記憶潛能的同時,孩子的專注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並能很好地刺激大腦的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大限度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將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右腦物像識字課程重要的不是在於讓孩子認識多少字,而是給孩子創造接受文字刺激的機會,以豐富的視覺刺激提高智力,提高孩子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誘發孩子對文字和閱讀的興趣。通過孩子上台自我介紹、演講及主持人表演環節,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孩子溝通技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遣詞造句能力,培養孩子卓越的領導才能,讓孩子成為未來領導者。
右腦物像識字課程讓您的孩子 ——
1、不僅識字,更能激發智力潛能
2、快樂識字,培養學習興趣
3、快速識字,記得多、記得牢
4、自主閱讀,培養學習能力和習慣
(四)輔助課程之幼小銜接課程
適合對象:5-6歲孩子
幼小銜接課程針對幼兒園大班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以互動式游戲為主,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腦科學為核心,心理學為輔助,以創新獨特有效的教學具為載體,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掌握科學、先進的學習方法,全面提升他們的讀、聽、看、拼、組、說、寫、思等能力。
幼小銜接課程上課時教孩子們獲得知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會觀察,善於思考,善於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孩子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時,善於啟發誘導,多提幾個為什麼,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悟出「為什麼」的,引導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方位順序或時間順序去觀察。
幼小銜接課程加強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小學生課間和課余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孩子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學之源幼小銜接課程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學會自理、自立。
幼小銜接課程培養的能力:
1、培養課堂學習的能力 2、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3、培養閱讀理解能力 4、培養拼寫能力
5、培養數學學習能力 6、培養寫作能力
7、培養合作交往能力 8、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9、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0、培養時間管理能力
11、培養積極思考能力
(五)輔助課程之注意力訓練課程
適合對象:3-12歲孩子
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能力,都是由一組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網路鏈接控制的。學生在成長中沒有得到專業的訓練,這些神經元網路鏈接沒有得到強化而固定下來,注意力表現就不穩定。所以大部分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抗干擾能力差、注意力轉移能力不夠、注意力持久度不夠、注意力不穩定等注意力能力不足,從而表現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作業速度慢、不細心、會的題目也容易出錯、學習興趣不高,自信心不足等外在表現。
注意力訓練課程吸收教育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研究成果,針對兒童走神、分心、坐不住等注意力問題,採用飛行員宇航員注意力高度集中訓練方法,從注意指向性、注意集中度、聽覺注意力、視覺注意力到綜合注意力進行系統全面的訓練,有效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翻倍,從根本上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讓孩子學習成績節節攀升!
注意力訓練課程,幫您解決以下困擾:
1、孩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坐不住。您不在旁邊陪著、監督著,作業似乎永遠做不完。
2、孩子經常有小動作(如咬指甲、玩鉛筆、撕衣角等),上課坐立不安,扭動不止,無法集中精力聽講。
3、檢查孩子作業和試卷時,您發現,有些題目孩子不是不會,大部分的錯誤是粗心造成的。
4、孩子記憶力差,經常丟三落四。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
5、讓孩子做作業時,要叫上好幾遍,十幾遍,他還慢慢騰騰,甚至無動於衷。
6、孩子不能專心做一件事,易走神,耐心不足,常常一件事還沒完成,又想另一件事。
7、孩子智力沒有問題,但是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
8、 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差,父母心力交瘁、卻苦無對策。
(六)輔助課程之大鬍子爺爺講故事教英語課程
適合對象:4-12歲孩子
大鬍子爺爺講故事教英語課程採用廈門大學紀玉華教授獨創的兒童英語教學方法----三文治故事教學法,打破我國傳統幼兒英語學習階段的教學方法,採用「三文治」過渡,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活潑可愛的兒歌,在母語中巧妙的插入英文,突出興趣培養、重視雙向交流。打開孩子的「潛能之門」,激活「語言中樞」 ,流利英語脫口而出,同時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溝通能力。為孩子奠定堅實的英語學習、健康的身心素質基石,徹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該課程神奇地把英語詞句巧妙地「鑲」在人物對話、故事情節和童話懸念中,使漢語英語「化敵為友、和平共處」。讓孩子在母語思維不被切斷的情況下,輕松愉快地吸收、消化英語詞句。在學習過程中讓孩子們既感到挑戰、刺激,又感到輕松、快樂,在學到英語的同時又鞏固了母語,自然而然地實現由1%向100%全英語自然過渡。
大鬍子爺爺講故事教英語課程六大優勢:
1、權威出品、專家全力打造
2、母語與外語的最完美結合、開啟「語言天賦」
3、巧用英漢相似度,輕松過渡全英語
4、精彩的動畫形象,愉快的學習體驗
5、巧妙的故事內容編排,讓孩子學到的不僅是英語
6、優美樂曲、真正互動,就是在這么充滿歡樂的語境中學習
(七)進階課程之右腦速記單詞課程
適合對象:9-15歲孩子
記不住單詞對每一個英語學習者來說感覺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論是通過各種考試,還是提高語言能力,一定的詞彙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英語學習中,許多的學習者在單詞的記憶上傾注了大量時間,卻總是走不出今天記,明天忘的怪圈,單詞的記憶就成了英語學習的殺手,使許多人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右腦速記單詞課程,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佩里和麥伊爾斯提出的「左右腦機能分擔理論」 ,採用七田真博士的方法, 結合中國人學習漢字的特點,結合小學、初中的英語教材,藉助形象感知、奇特聯想等手段,將大量的字母壓縮成幾個准確的簡訊息。它遵循五個步驟,從記憶單詞的發音、拼寫、詞義及在句式中的應用,實現單詞的音、形、義的完美結合,教授學生運用分解法、字母換位法、形近增減法、形近替換法、字母編碼法、拼音法、構詞法等7大方法來記憶英語單詞。最後運用科學的復習方法達到對單詞的快速、准確、持久的記憶,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英語單詞。當然,背單詞只是其中一個收獲,練就了這種過目不忘的記憶絕技,在其它學習當中會有如虎添翼的感覺,甚至背本字典對你來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同時還能開發學生的右腦,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形象性思維能力和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趣均有積極效果。
(八)進階課程之右腦高效學習課程
適合對象:7-18歲孩子
右腦高效學習課程採用神奇的右腦超級記憶方法與思維腦圖學習法,幫助學生2分鍾記住30個詞語、3分鍾記住50個數字、10分鍾記住化學元素周期表、4天背完整本《道德經》、4周提升成績50%!右腦高效學習課程獨創的訓練技巧,令孩子們一掃背書、考試恐懼症,克服畏難、拖延、厭學的壞毛病,讓孩子的學習熱情像火山一樣爆發!
右腦高效學習課程結合大量課本實例,系統教授右腦學習的八大方法,包括聯想法、諧音法、代碼法、鎖鏈串聯法、縮字法、畫圖法、口訣法、定位法等方法,這些方法轉變了以前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快樂學習,記得牢,考得好!
參加右腦高效學習課程的六大收獲:
1、全面掌握右腦高效學習的秘訣,右腦超級記憶法和超級思維腦圖;
2、激勵式課堂教學模式,激活大腦潛能,釋放學習熱情;
3、培養孩子的行動力,克服拖延的習慣;
4、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學會堅持與努力;
5、 擴大孩子的理想,找到一群充滿夢想的夥伴一起學習;
6、 這里有著動人的感恩教育,使孩子學會感恩,學會付出!
❹ 有效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辨析[*]
孫亞玲¹, 傅 淳²
(1.2.雲南師范大學,雲南 昆明 650092)
【關鍵詞】教學理念;教學理念的層次; 教學理念的表達
【摘 要】理念是學術界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概念。本文從詞源學的角度分析了理念的含義,並進而揭示教學理念的內涵。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A Discrimination of Teaching Philosophy
SUN Yaling¹ FU Chun²
(1.2.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a)
Key words: teaching philosophy; the level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the statement of teaching philosophy
Abstract: Idea is a concept that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in academe. The paper analyzes its meaning from the angle of etymology, and then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philosophy is an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to the law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y. It is people』s point of view or basic attitude to teaching. Teaching philosophy has three levels: theoretical level, operational level, and subject level. It is important that a teaching philosophy is clearly stated.
要弄清楚教學理念這個概念,先得從理念開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理念」這個概念在大陸的教育文獻中使用並不多,或者說幾乎沒有。在此之前,「理念」一詞是一個哲學術語,而且只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哲學體系裡的一個哲學用語而已。在柏拉圖那裡,「理念」是指「獨立存在於事物與人心之外的一般概念,它是事物的原型,事物不過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他們『分有』了理念,理念是永恆不變的、絕對的,是唯一真實的存在。」(《辭海》第1367頁)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大陸與港台學者間接觸的增多,大陸學者從港台借用了這個概念。考察港台學術界使用這個概念的歷史,最早在1987至1988年間,因為1987年以前的港台教育著作中還沒有見到這個術語的使用,當然,也可能因為作者考察的范圍還不夠廣泛。總之,根據現有的考察,我們可以暫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理念」一詞的使用港台先與大陸,而港台最早使用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大陸最早使用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
在使用「理念」一詞以前,教育界使用那個概念來表達相同或類似的思想呢?現在我們說教育理念,以前我們則說教育觀念,以前我們強調觀念要新,而現在我們說理念要新。
一、 理念的詞源學分析
《辭海》(1989)對「觀念」一詞的解釋有兩條,一是「看法、思想。思維活動的結果」,二是「觀念(希臘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時亦指表象或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辭海》第1367頁)通過對英文idea的考察發現,-ide有時用作後綴,表示「……化合物」或「合成物」。而idea一詞的英文含義卻有10條之多,這里僅列出其中的4條用法。(1)主意、念頭、思想、計劃、打算、意見(A picture in the mind);(2)想像,模糊想法(a guess, feeling of probability); (3)理念,理性概念,觀念(a philosophical use, means a perfect and eternal archetype of which reality is an imperfect .);(4)理解(understanding)。
這些用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一般意義上的觀念或觀點,比如我們可以說,「我有一個想法、看法、意見、念頭」或「我的觀點、想法、意見是……」;二是哲學意義上的觀念,或學說。而我們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義上的觀點或觀念,也就是我們對教育、對教學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
為了更好的理解「理念」一詞的含義,我們從英文中尋找其對等詞,或者說我們都把那些英語詞彙翻譯成「理念」。實際上,我們經常把idea一詞譯為「觀點、看法、主意、想法」,而很少把它譯為「觀念」。「觀念」一詞的英文對等詞有這樣一些: concept、conception、 idea、 notion、 thought、和 impression。在這幾個詞裡面,Concept和 conception用於大范圍內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在腦海中形成的公式化想法;系統而確切的思想或觀念」,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概念」。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新概念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其實我們也可譯成「新理念英語」,只不過在1980年代時我們不用「理念」這個詞表達一種新思想、新思維。idea是綜合性最強,應用最廣的一個,有時候,它可以表示一種「映像」(image),或者是一種從一點點信息中設想的,而從未覺察的東西。Thought一詞是指明顯的智力活動,特別是指經過思考和推理後得出的結論,與單純的觀察、感覺或願望不同。Notion一般指模糊的、籠統的甚至是荒謬的想法。Impression則指外界刺激物在頭腦中留下的模糊的觀念、記憶或者信念。在英語里,用來表達教育教學觀念或理念的除了上面的詞以外,用得最多的是philosophy、perspective和creed這幾個詞,在一些場合也用rationale。比如 teaching perspectives, teaching philosophy, 或者my philosophy of teach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最為典型的是杜威(1897)的「My pedagogic creed」(我的教育信條)。[①] Philosophy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哲學」的意思,而是對某人或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觀點。Perspective在此種情況下的含義除了「觀點、觀念、看法、想法」之外,還有「視野、圖景」的意思。
綜上,無論是漢語的用法,還是英語的用法,「理念」實際上就是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況下,理念和觀念都是可以互用的。比如:「一是認為新的教育理念是外在於信息技術的,因此存在兩個彼此獨立的對象:教育觀念和信息技術,前者凌駕於後者之上,教育觀念對信息技術有一種支配作用,教育信息化就變成了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其實情況正好相反,在今天日新月異發展著的信息技術中早已蘊含著我們需要去領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並激發我們的教育想像力,而不是教育理念提供了信息技術發揮的方向。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改革就是揭示內含於信息技術中的新觀念並使其彰顯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是基於信息技術的『教育轉型』;二是恐懼技術對人的控制,……。」[②] 在這里作者實際上是將「理念」與「觀念」相互借用的。這也說明「理念」就是我們常說的「觀念」。
由此我們可以類推,教學理念就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很重要,因為它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可以這樣說,有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受教學理念支配。通俗地說就是「態度決定一切」。
二、教學理念的層次
顧明遠(2001)在《國際教育新理念》一書中將教育理念分為三個層次:宏觀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與學的理念。宏觀教育理念從理論上論述當今教育領域的兩大宏觀理念: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它是其他層次教育理念的基礎,對其他教育理念居於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介紹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構主義教育等教育理念,體現當今時代的特點;有關教與學的理念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廣大中小學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③] 這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使人們既能從宏觀上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又能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同時,這也表明教學理念和教育理念並不是一回事。相對於教育理念而言,教學理念是一個下位概念,教育理念包涵了教學理念。此外,這種層次劃分方法還說明教學理念是處於最低層次的一些更為具體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這種層次劃分對人們更好的理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幫助,但也有些絕對化,因為即使是處在最低層次的教學理念,其原理性、指導性和理論性也是很強的,而且我們有時很難將一個教育理念和教學理念嚴格區分開來,他們在很多情境下就是一回事,因為我們很難將教育活動和教學活動區別開來。所以,本文試圖依據教學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學科的不同將教學理念分為理論層面、操作層面與學科等三個層次的教學理念。
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
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是人們對知識、教學、學習和學生的總的、一般的看法,它擺脫了具體的一時、一事、個別情景、具體學科的復雜性,達到對教學、學習、學生等的理性的理解與解釋。這種理念對教學、學習、學生、知識的理解更綜合。有人可能不知道怎樣去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但他可以談他對教學的看法、觀點。也就是說他有理論。下面是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當我開始思考教學的時候,我想起了馬克▪土溫的一句格言:『不要讓學校妨礙教育』。我認為,教育要達到的目標是不能僅僅靠說教、死記硬背、簡單的直線式計劃來得到的(即,傳統的學校教育)。一句話,教育者要從傳統的教育模式轉向學生有效學習的模式。幫助學生學會成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的問題解決者,這樣他們才能在職業生涯中成為有效的競爭者。[④] 這是一個一般意義上,或理論層面上的教學理念,反映出這位教師對學習的看法。理論或觀念層面的教學理念對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起指導和規范的作用,具有方向性。一個人只有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才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現在,大多數的教師都能非常容易地說出很多時尚的新詞,比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自主、探究、研究、問題解決式地學習」、「改變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等,但是當他面對學生的時候仍然是控制學生、講授式教學。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所擁有的這些新理念仍然是片斷的、凌亂的、淺層次的。一方面,沒有上升到觀念、信念的層次,另一方面,又缺乏操作性,不足以指導他們的教學活動。
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
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是在具體的教學情景中運用某些教育學的、心理學的或者學科的理論,把某種理論具體化、實踐化。前面所說的那位教師為了能夠把教學「轉向學生的有效學習」進而將其理論層面的理念轉向操作層面的理念,即怎樣具體實施自己的教學行為。
精心准備教學;
熟悉我所教的學科;
了解我的學生;
必要時進行個別化指導;
鼓勵學生參與;
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
使用的學習材料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使用信息技術演示教學內容的有用性;
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得最好;
經常變換教學方法;
創造一個公正但有嚴格要求的學習環境;
做與教學有關的研究;
使學習成為愉快的活動。[⑤]
再比如學習遷移理論認為,在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對另一種情境中的技能、知識和理解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既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⑥] 這是一種理論,是一種理念,而要把它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要使其能夠操作。怎麼實踐呢?珀金斯和薩洛蒙(Perkins and Salomon,1988)指出,遷移首先要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將要遷移的情境相似,換句話說,學生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態度情感的情境要和運用這些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的情境相似,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將會用到這些知識,就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學習。[⑦] 其次,為了能夠順利地實現遷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好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本身進行反思,使所學內容能夠在真實的、新的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得到應用,而不是僅僅告訴學生記住所學內容。
學科教學理念
學科教學理念既包含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知識、教學活動等總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師對所教學科的看法,因為對學科的看法會深深地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們經常看到的學科教師間互不相讓或互不往來的現象就是由於教師的學科教學理念不同而造成的。毫無疑問,每一個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這些理念貫徹到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過分地或者片面地誇大學科的作用、知識的作用,就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學科理念,要樹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單純某一門學科的教學就能達到的理念。同時,還要明確學科教學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下面是一位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一般而言,學生從生物課上必須獲得三方面的收獲,他們應該獲得(1)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2)一些科學研究的新發現;(3)如何將科學信息進行交流。」[⑧] 這位生物老師將他對學科和學生發展的理解融合在了他的教學理念中,他沒有將教學的目標確定在知識的掌握上,而是定位在學生對方法的掌握和學生本身的發展上,可以想像他的生物課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境。
總而言之,任何教師都要具有明確的教學理念,這些教學理念可以是不同層次的,有時候,教師的教學理念是綜合在一起的,既可以是觀念性的,又可以是操作性的。學科教學理念在表達對學科認識的同時,必須有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和觀點。
三、教學理念的表達
教學理念能否指導教學實踐,能否成為教師的教學行動指南,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否明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表達得越簡潔、越有條理,就越能對行為起到向導作用。所以,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反映了教師個人的價值觀和他對學生需要的考慮,實際上,一個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就是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回答:
學習是怎樣發生的?最好用隠喻表示,比如「學習就像……。」
什麼是教學?
教學活動結束時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通過什麼樣的手段和方法達到這個目標?
實現目標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為什麼是這樣的目標、用這種方法、達到這種程度?
每個人表達的教育教學理念都不相同,教學理念應該是個性化的,有些比較籠統,有些比較具體。一般來說,都使用第一人稱、陳述句。教學理念的表述可長可短,可以是一句話,或一段話。迄今為止,最長的明確表達的個性化的教育理念要數杜威(1897)的《我的教育信條》。杜威在闡述他的教育理念時在每一段的開始都用了「我相信……」這樣的句式。
另外,每一個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並不是要包羅萬象,下面的提示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為什麼我用這種方法教學?
為什麼我要當一名教師?
什麼動機驅使我選擇教書這個職業生涯?
我怎樣定義一個好的教師?什麼樣的經驗形成這樣的定義?
我對學習和教學的信念是什麼?
我希望學生從我的課堂上獲得什麼?
為什麼我選擇這樣或那樣的教學策略、方法?
為什麼我要選擇特定的作業要學生完成?
我用什麼樣的隠喻表達學習和教學?為什麼?
總之,對於教育工作者和教師而言,教學理念就是他們對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知識價值、學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認識和看法。教學理念有層次之分,觀念層面上的教學理念雖然較為籠統、一般,但卻更能達到本質,更具全面性、原則性;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對於教學活動來說更具指導意義,但卻比較零碎、片面;學科層面的教學理念不僅是對學科作用的認識,更要包含對學生、學習的認識;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實際上是對「知識是什麼、學習是什麼、學生是什麼」這幾個根本問題的回答。
我的教學理念
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工作經驗上可以說是不太熟悉的。但我知道,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應該不
斷的求學,不斷的進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來 。我認為:
課堂教學必須樹立起這樣的理念:
1. 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教育靈魂的意識。
2. 必須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本素養。
3. 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4. 必須結合學科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整合的制高點。
5. 必須把教改實驗和教育科研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生產力。
6. 必須強化應用意識,把學科教學置身於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科技生活的廣闊背景之中。
7. 必須強化情感體驗,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在前瞻性理念的導引下,我們應注意:
1. 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實現培養目標與學科教學目標的統一。
2. 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情感體驗的統一。
3. 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綜合素質培養的統一。
4. 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與其它學科知識溝通的統一。
5. 傳統的媒體教學與現代技術整合的統一。
6. 研究性問題設計與學生民主參與的統一。
7. 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統一。
8. 個體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統一。
教師是教學設計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研
究者幾實踐者的統一。新課程標准改革的新任務,新問題呼喚著教學的新思路,深入研究怎樣實施新課程標准。
1. 課標解讀、把握理念
2. 備課指導、解剖教材
3. 課堂教學
4. 確立標准
5. 典型示範
6. 觀摩研討
7. 課題研究、敲定方案
目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課程教學必將使教學理念、
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技術諸方面帶來一次深刻的變革。作為教研工作者,一定要站在改革的潮頭,跟上課程改革的 發展形式,成為課程改革的研究者、實踐者和培訓者。
❺ 昨天我們培訓老師培訓了《有效的語言表達》最後送了我們一句話,閉上眼我是誰,睜開眼誰是我,有何含義
我覺得這句話的含義是:閉上眼的你是你自己心中的你,睜開眼的你是別人眼中的你。自己心中的你是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別人眼中的你是表達出來的。
❻ 有效溝通技巧都有哪些有效溝通技巧培訓課程有嗎個人想參加
陳馨嫻老師講有效溝通技巧培訓課程,下面是陳馨嫻老師的課程大綱,你可以參考下,陳老師的課講的挺不錯的。
高效溝通技巧
溝通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際關系,尤其是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的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
培訓講師:陳馨嫻
課程對象:公司中層管理人員
課程背景:
溝通是管理人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管理人員在作出正確的決策之前,必須向他的上司、協作部門、下屬及同事全面准確地了解有關的一些信息。根據對有關管理人員工作時間分布的研究表明,在管理人員一天的工作時間里,有80%的時間用於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有45%的時間在傾聽,30%的時間在講話,16%的時間在閱讀文件,9%的時間在書寫報告,因此對於管理人員來講,溝通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能。要做好溝通工作,管理人員應能靈活運用各種溝通手段與溝通形式,克服溝通中的各種障礙,在管理實踐中不斷改進溝通技能。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溝通的概述
案例分析:小孫為什麼能夠獲得車間主任們的支持?
一、溝通的定義
二、溝通的意義
三、有效的信息發送
四:溝通的四大秘訣
第二部分:高效溝通的步驟
步驟一:事前准備
步驟二:確認需求
1、問題的類型
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
2、問題舉例
自然賦予我們人類一張嘴,兩只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蘇格拉底
步驟三:闡述觀點
步驟四:處理異議
步驟五:達成協議
步驟六:共同實施
第三部分:影響溝通的障礙
一、信息溝通過程中的障礙
1、來自信息發送者的障礙
案例分析:秀才買柴
表達能力不佳
形象因素不良
從個人利益出發
2、來自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障礙
案例分析:誰把貨弄錯了
沒有利用恰當的溝通渠道
傳遞環節過多
外界環境的干擾
3、來自信息接收者的障礙
選擇性知覺
解碼和理解偏差
拒絕傾聽
信息過量
案例分析:喬.吉拉德的一次經歷
二、信息溝通環境方面的障礙
案例分析:副總笑了
第四部分:溝通能力的培養
案例:病人面前頭別搖
一、有效溝通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
清晰性原則
簡明性原則
連續性原則
反饋性原則
二、口頭語言溝通的技巧
1、傾聽的技巧
案例分析:把手機關掉
2、說話的技巧
案例分析:孔子授徒
提問的技巧
案例分析:加雞蛋
三、書面語言溝通的技巧
書面溝通的原則
信函的寫作技巧
報告的寫作技巧
四、非語言溝通的技巧
1、身體語言溝通的技巧
案例分析:著裝壞了大事
副語言溝通的技巧
案例分析:表演
第五部分:情商與人際溝通
一、情商概述
二、自我認識與人際溝通
三、管理自我與人際溝通
四、自我激勵與人際溝通
五、識別他人情緒與人際溝通
六、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與能力
第六部分:高效溝通技巧培訓總結
❼ 關於溝通的培訓有哪些
職場的還是人際方面的啊?這兩個還有一定的區別的。職場溝通的話側重在上下級、同事之間的有效溝通,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如果是人際溝通則側重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技巧。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陳馨嫻老師主講溝通方面的培訓課程,剛上個月我們領導請的陳馨嫻老師給我們員工講課,收獲挺多的,現學現賣,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