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名詞解釋題活動課程

名詞解釋題活動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18 12:28:46

A. 綜合性活動課程案例發個給我,重謝

全國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學試題課程代碼:0038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1分,共2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一般衡量社會文化水平的指標是( ) A.人口的性別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狀況 D.人口的平均收入 2.人類自身再生產不僅指人的繁衍生存,還指( ) A.個體社會化 B.人類的延續 C.社會的發展 D.知識的傳播 3.學前教育目標主要為工作的母親照管兒童是( ) A.現代社會 B.工業社會 C.現代社會初期 D.工業社會初期 4.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 ) A.教育 B.政治 C.經濟 D.文化 5.個體發展是由頭到腳,由中間向四周進行的,這表明個體發展具有( ) A.規律性 B.個別差異 C.階段性 D.社會性 6.兒童厭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為某一身體部位出現病變,而是因為情緒壓抑或緊張等心理原因,這表明( ) A.身體發育決定心理發展 B.身體發育影響心理發展 C.心理發展影響身體發育 D.心理發展決定身體發育 7.認為兒童是民族和國家的財富,是家族傳承和繁衍的工具是( ) A.人本位的兒童觀 B.社會本位的兒童觀 C.神本位的兒童觀 D.教育本位的兒童觀 8.教育家盧梭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A.發現式教學法 B.教學做合一 C.整個教學法 D.自然後果法 9.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的創立者是( ) A.福祿貝爾 B.誇美紐斯 C.盧梭 D.洛克 10.皮亞傑認為心理特點是「自我中心化」的兒童處於(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思維階段 C.具體運算思維階段 D.形式運算思維階段 11.誇美紐斯的主要著作是( ) A.《林哈德與葛罵德》 B.《童年的秘密》 C.《人的教育》 D.《母育學校》 12.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是( ) A.蒙台梭利 B.杜威 C.維果斯基 D.裴斯泰洛齊 13.提出「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的是( ) A.陶行知 B.張雪門 C.張宗麟 D.陳鶴琴 1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形容幼兒教師勞動的( ) A.純真性 B.教育效果的長期性 C.精神生產性 D.多重角色性 15.拼板,穿珠等材料應投放在( ) A.積木區 B.木工區 C.科學區 D.操作區 16.《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 ) A.基本活動 B.教育活動 C.主要活動 D.生活活動 17.角色游戲中幼兒從獨自游戲發展為平行游戲,主要反映了幼兒( ) A.認識發展水平 B.社會性發展水平 C.情感發展水平 D.身體發展水平 18.發展適宜性的含義:一是個體適宜性,二是( ) A.目標適宜性 B.方法適宜性 C.年齡適宜性 D.課程適宜性 19.在教育實踐中對兒童進行最基本的、入門式的教育,為其以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初步的基礎,這是學前教育的( ) A.保教結合原則 B.獨立性原則 C.綜合性原則 D.啟蒙性原則 20.教師採用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供兒童直接模仿和學習的方法是( ) A.語言法 B.範例法 C.參觀法 D.討論法 21.兒童通過模擬現實社會中的某些情景,從而更好地掌握與角色相適應的行為及規范的教學方法是( ) A.發泄法 B.直觀形象法 C.角色扮演法 D.批評懲罰法 22.教師讓違反游戲規則的兒童停玩一次,這是( ) A.自然後果懲罰 B.剝奪性懲罰 C.生理性懲罰 D.體罰 23.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個環境,也是親子關系建立與發展的基礎,這是家庭教育的( ) A.率先性 B.豐富性 C.終身性 D.深刻性 24.夫妻雙方和兩代養育者之間互相配合、支持,對兒童進行一致的教育,遵循的原則是( ) A.理智的愛 B.規矩明確 C.步調一致 D.適當迴避 25.教師在一次活動中提出的通過活動計劃或教案體觀的目標是( ) A.近期目標 B.中期目標 C.活動目標 D.遠期目標 26.行動容易受情緒支配,喜歡模仿父母和教師的是( ) A.學前班幼兒 B.中班幼兒 C.大班幼兒 D.小班幼兒 27.精力充沛、社交積極性高,但社交技能差的幼兒,大都屬於( ) A.受歡迎型 B.被忽略型 C.被拒絕型 D.逃避型 28.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托兒所、幼兒園與家庭是( ) A.夥伴關系 B.指導與被指導關系 C.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 D.合同關系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2分,共12分) 29.教育者 30.年齡特徵 31.最近發展區 32.教育活動游戲化 33.家長接待日 34.社區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35.我國文化傳統對教育的影響作用。 36.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教育思想。 37.學前教育的基本原則。 38.家長怎樣做到尊重兒童。 39.簡述幼兒教師的心理品質。 40.如何做好入學教育。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1.結合教育實際,舉例論述游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42.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舉例說明實施批評法應注意的問題。

B. 名詞解釋:語文課程資料

當代語抄文課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襲的語文學習活動的總和,它既包括語文學科內容(學科課程),也包括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活動課程);既包括顯性課程,也包括隱性課程;既包括語文課程目標和課程計劃,也包括學習過程本身的價值;既包括教材因素,也包括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重因素的整合。 (希望可以幫助你)

C. 五指活動的名詞解釋

五指活動課程是以活教育的理論為理論基礎,針對傳統教育僵化的、固定的教育內容,主張以大自然、大社會為幼兒的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師,是幼兒的課程。

按「五指活動」的設想,兒童活動代替課堂教學成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兒童生活,五指活動是相連的整體。

五指教育主張對幼兒實施整個教學法,認為兒童認識的世界是整體的,強調其分出的五個方面的課程內容是像五根手指一樣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但也不免給人造成一種錯誤的引導,在確定教育內容時,應將其分為各個不同的部分。即分科教學。

(3)名詞解釋題活動課程擴展閱讀

五指活動課程提出了「游戲教學法」、「小組教學法」,認識到了游戲對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同時,也意識到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的特點。

五指活動課程的教育內涵中針對傳統教育中兒童只會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的現象,主張培養兒童自動研究和創造的能力,使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求知的方法,成為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新兒童。

D. 名詞解釋:活動課程論、要素課程論、結構課程論

活動課程論指以經驗為中心的課程理論。奠定活動課程論理論基礎的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認為「學校科目相互關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主張編制課程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順序相一致,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提倡學生「在做中學」。他認為傳統的學科課程論不能照顧學生的需要、興趣和個性,提出在活動中學習,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培養興趣,解決問題,培養科學的思想、態度和思維方法。

要素主義課程論的產生源於對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兒童中心」課程的反思。該理論流派認為,兒童中心的課程難以保證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而教育和課程應當將人類文化要素傳授給下一代。簡言之,課程應當以文化要素為基礎,而不是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因此,要素主義課程論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重視傳統的學科課程。1、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主要依據。2.必須適應學生的特點3.注重內容的基礎性4.應貼近社會生活與學生生活

布魯納是結構主義課程論的創始人,代表作有《教育過程》(1959)、《教學論》 (1966)、《教育過程再探》(1971)等。其基本思想是:強調在科技革命和知識激增的條件下,必須按結構主義原理進行課程改革,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基本結構,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體系;強調得到的概念越基本,概念對新問題的適用面就越廣;斷言在結構主義課程前提下,任何學科都能夠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強調不僅要教出成績良好的學生,而且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智力上的發展,為此就要拋棄傳統的復現法,代之以有利於開發智力的發現法。

E. 教育學。課外活動的名詞解釋

課外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活動又可以分為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二者的區別在於組織指導的不同。校內活動是由學校領導,教師組織指導的活動;校外活動是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活動。這里應注意的是,校內活動並不僅僅限於學校范圍之內,也可以是在校外組織活動,它與校外活動的區別只是在組織和領導方面的不同。在這里,我們把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統稱為課外活動。

F. 新課程與課程改革試題

課程資源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與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G. 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優缺點

學科課程

主要優點:

1.以濃縮的形式集納人類在各個基本學科領域探索的成果,間接經驗的容量較大,有利於系統傳承人類文化遺產

2.便於按知識邏輯順序組織教材,使知識系統化,有利於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

3.有助於組織教學與評價,便於提高教學效率。

主要缺點:

1.科目繁多的學科課程導致總體課程體系臃腫不堪,同時也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2.學科課程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組織和編排,而學生的現實生活卻是完整的,這種課程上的人為的割裂,造成學生認知結構的支離破碎,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3.由於學科劃分過細,造成知識面過窄,內容偏深偏難。

4.各學科相互分離,彼此孤立,造成學習內容相互分離甚至脫節。

活動課程

主要優點:

1.重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

2.強調教材的心理組織,有利於學生在與文化,與科學知識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人格的不斷發展

3.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重視課程的綜合性,主張以社會生活問題來統合各種知識,有利於學生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主要缺點:

1.過分地誇大了兒童個人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系統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容易導致「功利主義」

2.忽視兒童思維力和其他智力品質的發展,往往把兒童日常生活中個別經驗的作用絕對化而不顧及這些經驗本身的邏輯順序,結果學生只能學到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降低了學生的系統知識水平

3.對於習慣了學科課程的講授方式的教師而言,活動課程的組織較困難。

(7)名詞解釋題活動課程擴展閱讀:

學科課程亦稱「分科課程」。

以文化遺產為基礎組織起來的傳統的課程形態的總稱。由一定數量的不同學科組成。各門學科各具固有的邏輯和系統。

這種課程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古代的六藝,古希臘的七藝,是最早的學科課程。

近代學校的學科課程是文藝復興後逐步形成的網路全書式的課程。

學科課程至今仍為各國學校廣泛採用。正如赫爾巴特指出的,這種課程是「從易到難」 地排列教材的。它符合兒童的發展階段的特徵,而且注重科學的體系。

活動課程

亦稱經驗課程、兒童中心課程。是與學科課程對立的課程類型。它以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

因此,活動課程也稱動機論。 活動課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杜威和克伯屈發揚了這一思想,杜威的課程為「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

H. 教學計劃名詞解釋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

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8)名詞解釋題活動課程擴展閱讀

具體注意事項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營造和諧、平等、合作、交流的高效課堂繼續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更好的方式。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一題,提高舉一返三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