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培訓青年宮
㈠ 有好一點的教國畫老師嗎
如果在天津的話,可以到青年宮去,青年宮有國畫、素描、色彩、油畫等書畫類的培訓班,有孩子的,也有成人的,不防去看看!那裡還有國家級考級與一些大賽、展示活動,是一個比較大的學習成長平台。
㈡ 杭州青少年宮國畫班要准備什麼
一支狼毫、兩支小白雲、一支中白雲、兩支大白雲,毛氈,墨汁,調色板,國畫顏料,筆洗,筆架,鎮紙,宣紙,還有一張案子。
要是少年宮初學的話上面好多東西都可以用別的代替。
初學筆不用買太好的。宣紙有生熟之分 初學就買點半生不熟的那種 平常可以用報紙練習筆法
也可以用鉛筆去外面寫生什麼的。
㈢ 中國畫《春雪》的作者是誰他有什麼樣的人生經歷
《春雪》的作者是吳冠中。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吳冠中先生的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中國畫代表作有《春雪》及《獅子林》、《長城》等;出版有《吳冠中畫集》、《吳冠中畫選》、《吳冠中油畫寫生》、《吳冠中國畫選輯》(1~4)及《東尋西找集》、《風箏不斷線》、《天南地北》、《誰家粉本》《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吳冠中散文選》等
個人履歷
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
1926年,就讀吳氏小學。
1930年,入宜興縣縣立鵝山小學學習。
1931年,小學畢業,考入無錫師范學校。
1934年,完成三年師范初中,入讀浙江大學代辦的工業學校電機科。
1935年,投考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36年,入國立杭州藝專習西畫,兼學中國畫及水彩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校長林風眠率領全校師生,與人民一起撤離杭州。
1938年,藝專附中結業,升入本科學油畫,師事常書鴻及關良。同時亦學習中國畫。
1940年,轉學中國畫,成了潘天壽的學生,臨摹了不少歷代繪畫精品。
1941年,仍迷戀油畫色彩,轉回油畫系。
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1943年,於四川重慶沙坪壩青年宮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
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1948年,作品參加巴黎春季沙龍展和秋季沙龍展。
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1953年,任清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5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學院
1964年,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
1973年,調回北京參加賓館畫創作
197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辦「吳冠中作品展」
1979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87年,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吳冠中回顧展」
1991年,法國文化部授予其法國文藝最高勛位
1992年,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在世畫家吳冠中舉辦「吳冠中——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展覽,並鄭重收藏了吳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堂》
1993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舉辦「走向世界——吳冠中油畫水墨速寫展」,並頒發給他「巴黎市金勛章」
1994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1999年,國家文化部主辦「吳冠中畫展」
2000年,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2006年12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授予吳冠中教授「榮譽文學博士」銜
2007年8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吳冠中全集》
2010年6月25日晚23時57分於北京醫院病逝享年91歲
㈣ 國畫大師陸儼少生平簡介
陸儼少(1909—1993),原名岡祖,字宛若,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1926年考入無錫專科學校,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抗戰期間流寓內地,1946年回歸故鄉,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師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歷,引發了先生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處於探索之中。1956年,先生任上海愛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先生的個人風格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陸先生在山水畫中獨創了兩種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塊」。所謂「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這種白痕在陸先生的作品種多數用來表現雲霧,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徑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襯,所以陸先生又創「墨塊」法,以濃墨積點成塊。陸先生還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雲,他的水紋描繪寫盡了江波萬態。他的勾雲是以較細的拖筆中鋒畫雲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雲的陰面。另外,先生畫石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的結構,往往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飛白,才蘸第二次。
陸先生之所以能與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風格迥異的山水畫大家,同時兼擅梅花、竹石,是與他在詩文、書法、畫論等多方面的深厚學術修養分不開的。他出版有《陸儼少自敘》、《山水畫爭議》、《陸儼少畫集》多種專著和有關中國山水畫的多篇論文,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卓然翹首的文人畫家。」
[編輯本段]畫家年譜
一九○九年(一歲)
六月六日(陰歷五月九日)生於江蘇省(今為上海市)嘉定縣南翔鎮,父親陸韻伯繼承祖業開設米店,母親朱璇。小名"姬"字,"儼妙",號"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歲)
改名"驥",字"儼少",後以"儼少"為常用。未識字即喜畫畫。
一九一五年(七歲)
取學名為"同祖",入嘉定縣第四國民小學讀書。
一九二○年(十二歲)
入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未半年入翔公小學讀書。與表妹朱燕因訂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歲)
得石印本《芥子園畫傳》遂如飢如渴地臨學。
一九二二年(十四歲)
高小畢業,入上海澄衷中學讀書,課余參加繪畫、書法、篆刻等課外組織。由高曉山老師教習中國畫。同時研習古典文學。
一九二四年(十六歲)
學《論語》、《漢書·藝文志》,考試得獎品《畏廬文集》、《畏廬文集續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歲)
中學畢業,進入無錫美專,專習中國畫,未半年即綴學,與蘇州王同愈訂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歲)
由王同愈介紹,拜上海馮超然先生為師。馮師第一句告誡"學畫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終身以之"。臨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歲)
臨王東庄冊頁,馮師大加贊賞,謂可亂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歲)
與朱燕因結婚。每半個月去上海馮師處請益。
一九三○年(二十二歲)
在家自修。讀書、寫字、畫畫三者齊進。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歲)
常與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歲)
淞滬抗日戰爭爆發,義憤填膺,吟詩泄憤,但畢竟書生無補。隨父母暫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風寒,咳嗽不止,種下氣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歲)
父親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歲)
經友人金守言介紹,得母親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買地經營農場。此時蘇州費新我也來買地,隔澗為鄰。游天目山、黃山。經徐州、曲阜、濟南以至北平,住一個月。歷覽長城、故宮等。再去大同訪雲岡石窟,上妙峰山覽太行山色,經天津、煙台而歸。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歲)
去南京參觀第二屆全國美展,飽覽故宮藏品。始作《梅花圖》。發枝取陳老蓮,圈花取石濤,自創面目。書法初學魏碑,繼臨《蘭亭》、宋四家,後學楊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歲)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歲)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樹、竹萬竿,有學陶淵明之志,《七七事變》為避兵禍,率全家於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歲)
至重慶。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廠秘書室,後至營繕科,最後去所屬農場任事務員之職。作畫至百件,在重慶兩路口舉行個展。認識沈鈞儒、陳樹人、陳之佛、常任俠、黃君璧、豐子愷等。
去成都舉行畫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歲)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認識了彭襲明、王星北、朱光潛、馬一浮。得朱光潛好評。
一九四○年(三十二歲)
為兵工廠撰書遷建落成碑記。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歲)
游馬家店,白雲在山、青林紅樹,宛然黃子久《秋山圖》,大呼我師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歲)
書法變異,成為似隸非隸,不同於金冬心漆書。山東王獻唐先生極稱之。然馮超然先生斥為"天書"不好認為。後厭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歲)
畫《瑞雪啟春圖》為母親七十壽。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歲)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歲。畫《洛神圖》、《蜀中留痕冊》贈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歲)
抗戰勝利,東歸無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歲)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慶出發經歷三峽,沖冒險水,出入盜匪窟穴,歷時一月余。於木筏上終日看山觀水,並記在心,日後聞名於世的峽江險水皆出於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歲)
秋天,在無錫舉辦個人畫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歲)
在南翔東市創辦圭白農場。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歲)
游新昌大佛寺,觀天台梁飛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年(四十二歲)
畫《杜陵詩意畫卷》後附五律六首,得馮老師贊賞。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歲)
遷往上海,參加連環畫學習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歲)
進私營同康書局任繪圖員,畫《牛虻》連環畫。參加新國畫研究會。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歲)
上海舉辦解放後第一次大型展覽。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評,被美協收購並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歲)
在華東美協會晤黃賓虹。宋文治來學習中國畫。馮超然卒,終年七十三歲。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歲)
率宋文治去拜吳湖帆為師。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歲)
安徽省文化局來上海物色國畫家去合肥工作,遂約了孔小瑜、徐子鶴、宋文治同行。畫《杜陵詩意冊》二十開贈姚耕雲。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歲)
從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去浙東四明山下生活。畫《江路乘筏圖卷》。當選為上海市南市區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歲)
去閩西寫生,畫革命歷史畫。"反右"開始,在會上說了上海美協不掛中國畫,像外國美協,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歲)
每天到畫院勞動改造。於餘暇畫成《山水畫課徒畫稿》二百幅。畫《杜陵入蜀詩冊八開》贈謝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歲)
國慶摘去右派帽子。為吳湖帆畫《清蘿吟巢圖》青綠山水冊頁。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歲)
受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先生邀請,赴杭州任教大學四年級山水課。畫《人物圖》兩幀,開始畫《杜甫讀音畫冊》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歲)
肺有病。老友任書博送進口葯"抵白粉"服後即愈,畫《感惠冊》報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歲)
參加畫院組織的皖南寫生。見山叢林邊緣,日光斜射,顯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創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歲)
高教部規定,取消兼課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宮等輔導國畫山水。畫《峽江險水圖卷》、《就新冊》。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初未受沖擊,畫《毛主席詩意畫》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歲)
因出身問題,開始被批鬥。
一九六八年(六十歲)
至"文化大革命"後期,均被批鬥,受畫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歲)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寫生,回來後創"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歲)
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畫《秋日雲開圖》。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歲)
去井岡山寫生認識電影演員趙丹,畫《井岡山五哨口圖》。
一九七八年(七十歲)
畫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錯劃右派。畫成《名山圖》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歲)
撤消地主分子的決定。為周恩來故居畫四尺整紙《梅花》,參加上海書法訪日代表團至東京大阪。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畫《雁盪山》、《梅花》大幅。為上海虹橋機場畫大幅《大好河山》圖。任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山水研究生導師。
一九八○年(七十二歲)
正式調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在上海畫院舉辦展覽,並攜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頤和園藻鑒堂作畫。《山水畫芻議》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歲)
五月去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出版《陸儼少畫集》、《中國名山勝景圖》,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並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歲)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為金山賓館作大幅《雁盪泉石圖》,為和平飯店作《南雁盪》、《迎客松》,為人民大會堂作《雁盪泉石圖》,畫丈六《三峽》、丈二《南北雁盪》大畫。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歲)
為中南海會議廳畫《層巒疊翠》圖,高三米長九米半大來畫。畫《高江急峽圖》、《雪中西湖圖》。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歲)
將早年、中年、近年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獻上海博物館。被任命為浙江畫院院長。參加在西德舉行之五人畫展。畫《峽坼雲霾圖》、《谷虛雲氣圖》、《杜陵詩意圖》。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歲)
選書《重建黃鶴樓記》刻碑樹立樓前。《山水畫課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歲)
《陸儼少自敘》、《怎樣畫雲》、《怎樣畫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歲)
應邀去香港中文大學講學。畫《雲山赴集圖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為其畫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陸儼少畫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歲)
畫水墨抽象冊頁八十幅以賀八十歲壽誕。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學生沈明權等回故鄉嘉定古漪園舉行八十大慶並開個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歲)
離杭州去深圳定居,臨行借西泠書畫院舉辦告別展。任西泠印社顧問。在懷柔縣進行創作,補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詩意圖》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醫院。
一九九○年(八十二歲)
去南海游西樵山,題"游龍入懷"四個大字,刻於石壁上。有《南陸北李》之稱的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歲)
元旦在深圳中國畫廊舉辦回顧展。展畫一百二十幅,盛況空前。故鄉嘉定籌建"陸儼少藝術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歲)
回上海,住延安飯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歲)
病住院。重陽節卒,時年八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