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管理培訓
⑴ 有個質量意識的培訓裡面說「品質管理,始於教育,終於教育」,那麼「終於教育」如何理解
始於教育,終於教育在品質管理中是如下含義:
全面質量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回管理。人的素質如何,決定了全答面質量管理的水平和深度。人是全面質量管理之本,沒有人的素質提高,就沒有全面質量管理的深化。我們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本著始於教育,終於教育的原則,始終堅持把對職工的質量教育,同思想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素質。
⑵ 如何做好品質管理的一線員工
公司應該有完善的品質管理培訓管理教育體系。公司的品質管理人員的個人素質作為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因素,我們予以解決,怎麼樣去解決實現我們應該對於品質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品質知識的培訓。
在推行品質管理的同時公司應該弘揚企業文化結合,企業文化是公司的精神產物,我們應該與其結合塑造員工積極的工作態度,輕松的工作心情。公司與其結合的同時應該推行實施品質教育。在這個條件下我們可以慢慢的給員工一個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也可做好人力資源工作。總結了品質管理三部曲:
第一步曲:培養三種意識
做為品質培訓,講得最多得就是什麼叫做品質,怎樣做好品質,其實就是簡簡單單一句話:質量=良心+責任心,這樣受訓者又好記,也容易理解。有時員工自己也會問,我拿了公司的錢,又沒干好活,是不是對得住自己的良心。
如果因自己沒干好的事情,造成公司大的損失,良心更過不去,生產和品檢人員也同樣會反問。大家有了這個意識,再適當往下引導,這個質量原因也不是很難控制,只要稍微有點責任心,就不會出這個質量事故了。培養員工品質的三種意識:
一是自檢意識。產品質量是製造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生產質量控制的密決是: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產品。要求員工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要自我進行檢驗,只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車間,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標識並把它分開放置。
二是互檢意識。對於上道工序或車間流過來的產品,必須員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檢驗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進行生產,對查到上工序或車間的質量問題,要及時反饋。堅決做到不製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
三是專檢意識。做了自檢和互檢的動作後,生產主管就可以對專職檢驗員灌輸了:員工一邊要生產,一邊都在做自檢和專檢的工作,做為專職的檢驗員,就更應該有強烈的質量控制意識。專職的檢驗員如是你部門的下屬,那更好溝通;假如不是你部門的人員,他也會接受你的教導!
第二步曲:緊跟過程式控制制
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結果。因此,很多朋友跟我在談管理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如果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呢?譚老師認為只有緊跟了過程式控制制,才可控制住品質。
第三步曲:再加二把武器
生產過程中的品質控制,不是在上升,就是在下降。如果要實現品質管理的「長治久安」,管理人員就必須隨身攜帶二把武器:「明刀」和「暗箭」。第一把武器是「明刀」—「三分析三不放過」活動。俗話說明刀易躲,但也要看誰在使刀,又是一把什麼樣的刀。
每天生產早會上,都要分析昨日生產中出現和碰到的質量問題,深入分析這些質量問題的危害性,使大家充分認識到不合格品一旦出廠,不僅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將損害用戶利益,接下來分析產生這些質量的原因,層層追溯,明確質量責任,找出漏洞。
第二把武器是「暗箭」—人員質量意識試驗法。俗話說暗箭難防,在品質控制中,如果沒有這把「暗箭」,怎能杜絕員工麻痹大意思想。人員質量意識試驗法的實施過程是這樣的:管理者不定期地找一些質量缺陷不明顯的不合格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是眾多企業用經驗或教訓總結出來的結論,大家已深信不疑。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產品質量沒做好的話,最終就會被消費者拒絕和被市場淘汰,企業產品賣不出去,企業就會倒閉關門,所以,質量好壞事關企業生死存亡,是企業的生命。希望能幫助到您!
⑶ 品質主管有什麼培訓課程
品質主管要看你具體管理哪些方面如:QC質量檢查\QA管理體系、質量稽核\QM質量管理控制與改善等等;
其中QC又分進料檢驗、過程檢驗、成品檢驗、出貨檢驗等;
QA所做的就是要保證全公司所有與質量有關的活動須符合公司質量體系文件要求並持續有效性;
QM:與質量相關的相關記錄、統計、分析、改善與跟蹤等
⑷ 做品質管理要學習什麼
轉載
品質管理基礎知識
一、品質相關內容簡介
1、 基本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質控制
QM: (Quality Manage) 品質管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來料檢驗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製程檢驗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終檢驗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貨檢驗
QA: (Quality Audit) 品質保證
QR: (Quality Record) 質量記錄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質工程
QP: (Quality Plan) 品質計劃
2、 基本術語
2.1 品管:為達到質量要求所採取的作業技術與活動。
2.2 質量:反映實體滿足用戶明確或隱含之需要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
2.2.1 實體是可單獨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實體可以是:A 活動或過程 B 產品 C 組織體系或人 D 以上各項的任意組合
※ 說明:產品是活動或過程的結果
產品:a.可包括服務、硬體、軟體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組合;
b.可以是有形的(如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知識、概念),或者是它們的組合;
c.產品可以是預期的(如提供給客戶的)或非預期的(不願有的結果)
2.2.2 明確或隱含之需要
a. 明確的需要是法律法規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條件等, 隱含的需要則是相對明確的需要而言;
b. 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維修性、耐久性、安全性、環保性、經濟性、美觀性。
性 能:根據產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項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產品對具體不同的消費群之適合度。
壽命(耐久性):產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壽命和儲存壽命兩種。
可靠性:產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產品在流通和使用過程中保證安全的程度。
經濟性:產品壽命周期內的總費用,包括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兩方面。
環保性:產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維修性:產品故障維修之方便與可行性。
美觀性:產品的外形、美學、造型、裝璜、款式、色彩、包裝等。
2.3 品質:以最低的成本創造出符合大眾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2.3.1 品質表示法
1.市場品質:消費者所需求的品質;
2.設計品質:公司所欲達到的目標品質,以藍圖或設計規格為准;
3.製成品質:以設計品質為目標,而實際上製造出來的產品品質;
4.等級概念:對功能用途相同但質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類或排序(比如本公司歐洲及德國客戶要求較嚴,而美國客戶要求相對較低等)2.3.2 品質的表示是根據需要的項目分別予以評判,加以規整形成檢驗標准;
2.4 品質管理:系統地運用與品質相關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力、技術、設備、原料及金錢等)所進行的活動,使產品能經濟有效地達成品質目標。
2.5 檢驗:對實體的一個或多個特性進行諸如測量、檢查、試驗或度量並將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每項特性合格情況所進行的活動。
2.6 品質成本:界定管製品質之相關成本,加上評價、反饋產品及服務是否符合品質要求,以及因不符合要求而在廠內或顧客手中所發生的成本。
2.6.1品質成本分類:
1.預防成本;防止缺點和不符合要求的成本。(如品質規劃、新產品審查、品管活動、廠商輔導、內部職工教育訓練等)
2.鑒定成本:評估產品品質以維護既定品質水準的成本。(如進料檢驗、製程檢驗、品質稽核、試驗費用等)
3.內部失敗成本:物料和產品有缺點不符合公司規定而造成的成本。(如報廢、重工等)4外部失敗成本:有缺點及不符合規格產品送達顧客後所發生的成本。(如投訴處理、退貨處理、賠償、售後服務等)
2.6.2 品質成本的分配比例
預防:鑒定:失敗=20% :30% :50% 一般情況下,品質成本占銷貨額比例10%以內是正常可接受的,超過15%則利潤大幅下降,超過20%則無利潤可圖或虧本經營。
2.7 缺陷的分類說明:缺陷≠不合格
缺陷一般分為三大類:
嚴重缺陷(Critical)簡記為:CRI
主要缺陷(Major) 簡記為:MAJ
次要缺陷 (Minor) 簡記為:MIN
1.嚴重缺陷:(Critical)對使用產品的人帶來危險,不安全以及對產品性帶來根本影響的缺陷;
a 會帶來危險 b 產品根本不能使用
2.主要缺陷:(Major)造成故障或大大降低單位產品的預定使用性能,但還不致於引起不安全情況的缺陷;
a 主要功能不能發揮 b降低了產品的使用價值 c 嚴重外觀問題 d 影響產品的銷售
3.次要缺陷:(Minor) 產品性能或其它技術指標雖不符合產品技術指標的要求,但不影響產品之有效使用的缺陷:
a 次要功能不能完全發揮,但不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
b 輕微外觀問題;
c 可以很容易修正或修補,如輕微污點;
d 不致於影響產品的銷售
2.8 糾正措施:為防止現存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況再次發生,消除其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2.9 預防措施:為防止潛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況發生,消除其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3.新舊品質觀念比較
考慮內容
舊觀念
新觀念
A、定義
美好的、耀眼的
合乎要求
B、系統
鑒定(檢驗)
預防
C、執行標准
允收品質水準(AQL)
無缺點(零缺點)
D、衡量方式
品質指數或不良率
品質成本
合乎要求:滿足客戶要求;
預防:做好品質重在預防,防止不良出現,降低失敗成本;
無缺點:作業標准零缺點,要求每次都是第一次就做好,不然經過多道工序後合格率極低。
4.質量管理之八項原則
4.1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於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並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5.2 領導作用
領導者確立本組織統一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創造並保持使員工能夠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5.3 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幹為組織帶收益。
5.4 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5.5 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於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5.6 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總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恆目標。
5.7 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院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基礎上。
5.8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加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6.品管六大要素客觀、公正、彈性、理智、毅力、溝通
7.日常管理的五大任務
品質、成本、交期、安全、士氣
8.品質的四大成本及九大層面
A、 四大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失敗成本、外部失敗成本;
B、 九大層面:性能、合用性、可維修性、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環保性
9.現場品管成功的十大原則
① 全員同心協力,全員參與 ⑥ 計劃性
② 熱誠意欲品質意識 ⑦ 自主管理
③ 日常管理之強化 ⑧ 自主管理
④ 相當的耐心及毅力 ⑨ 自主檢查
⑤ 創造力 ⑩ 教育訓練
10.現場品質失敗的六大原因
① 無書面的品質系統 ④ 使用未校準的儀器設備
② 無授權的私自改變 ⑤ 未按書面的品質系統執行
③ 過期或失效的文件未從現場撤走 ⑥ 無效或無用的預防及糾正措施
11.質量管理的六大任務
① 維護和提高產品的質量
② 控制和改善現存的問題,消除其系統原因
③ 防止潛在的問題發生,實現前饋控制
④ 記錄質量管制的過程和結果
⑤ 維護環境
⑥ 降低品質成本
12.發掘問題之技巧
① 問題存在的原因
a. 系統原因:可控制但未控制
b. 偶然原因:不可控制,偶然發生
② 發掘問題的方法
a. 聯想方則
a-1類似聯想法則:聯想出類似的問題
a-2相反聯想法則:聯想出相反的問題
a-3相近聯想法則:聯想出相近的問題
b. 規格(條件)設定法
預先設定規格條件,然後以此為准,力求達成
c. 缺陷列舉法
把缺陷全部列出,力求避免
d. 希望事項列舉法
e. 腦力激盪法利用集體的思維使思想互相激盪而發生連鎖反應而引發的創造力
13.解決問題的四大階段及六大步驟
1.四大階段:PDCA循環,又稱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學家戴明提出的。
PLAN—計劃 DO—執行 CHECK—檢查 ACTION—處理
2.六大步驟
a. 確定問題:找准問題點
b. 現狀掌握:調查問題的現狀,不良狀況程度不良比例,生產應用狀況
c. 探索原因:從人、機、料、環、測、法等角度找原因
d. 制定對策:根據原因制訂相應的臨對對策和永久對策(5W2H)
e. 實施對策:應用對策進行實施改善檢討確認:檢查對策實施之有效性
⑸ 品質管理培訓什麼內容
品質管理培訓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ISO9001標准條文的要點掌握
2、公司程序文件的掌握和理解
3、抽樣標準的理解
4、QC七大手法的理解與掌握
5、供應商品質管理
6、過程式控制制
7、客戶服務和管理
8、產品的流程知識
9、人際關系學的了解
⑹ 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培訓有哪些
應該說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需要進行培訓的內容有許多,具體的應該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至少應該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培訓: 1、對質量、質量管理、質量體系基本定義的培訓,要求了解基本含義; 2、質量管理、質量控制、質量策劃、質量改進的方式、方法的培訓; 3、質量管理上常用的統計技術知識方面的培訓; 4、如果要進行系統的管理,最好實施ISO9000系列管理標准知識方面的培訓; 5、以上的培訓如企業有相關方面的人才可以採取內部培訓的方式,如果企業沒有這方面的師資或想在管理上進行提升,可以委託認證咨詢機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進行實施。
⑺ 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培訓有哪些
應該說企業在質量管理方面需要進行培訓的內容有許多,具體的應該結合本企業回的具體情況而定答,一般來說至少應該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培訓:
1、對質量、質量管理、質量體系基本定義的培訓,要求了解基本含義;
2、質量管理、質量控制、質量策劃、質量改進的方式、方法的培訓;
3、質量管理上常用的統計技術知識方面的培訓;
4、如果要進行系統的管理,最好實施ISO9000系列管理標准知識方面的培訓;
5、以上的培訓如企業有相關方面的人才可以採取內部培訓的方式,如果企業沒有這方面的師資或想在管理上進行提升,可以委託認證咨詢機構、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進行實施。
⑻ 質量管理部門培訓方法
一、目的是核心。
在招聘培訓專員時,常常會問:「你說一下做好培訓什麼最重要?」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有的說要有效果,有的說要組織的好,有的說要讓培訓生動等等。但我想說:「我們為什麼要做培訓?培訓圖什麼?」一句話,培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要落到培訓目的上,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就是無水之魚,無本之末。目的就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的戰略目標和中長期規劃;二是企業的階段性目標和年度計劃。圍繞著這個目的,再來談構建培訓體系。這個目標要量化,看的見,摸的著。有的公司說我們的戰略目標是上市,好的,請把上市你企業的要求和標准列出來,包括業績和利潤,市場佔有率,核心產品競爭力,人員配置列出來。今年達到多少,明年達到多少,3年內達到多少,5年內達到多少?培訓方向就清楚了。
二、培訓計劃
培訓目的清楚了,就要設定培訓計劃,通常是年度的,然後分解到月度。設定培訓計劃,就是要回答我們要做哪些培訓的問題。要做的培訓很多,哪些個是現在要做的,哪些個是將來要做的,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重點要做的?曾經有一個培訓專員抱怨說:「大家的培訓需求很多,我怎麼也滿足不完,時間和經費就這么多,怎麼辦?」在制定培訓計劃時,注意兩個原則:
1、KPI原則。將公司核心的培訓目標分解成KPI培訓指標。例如:一家新成立的電氣銷售型公司,它的戰略目標是5年內銷售額破億,員工100人,產品銷售覆蓋全國,毛利率50%以上。那麼我們可以分解成幾個KPI培訓指標:銷售能力、產品專業度、服務滿意度、成本控制等等。那麼,圍繞著KPI指標,培訓方向就明確了,上面的就是重點,如何通過培訓,該提升的提升,該降低的降低。
2、重點性原則。培訓不要鬍子眉毛一起抓,要根據企業實際,員工待電狀態,有重點的安排計劃。具體說就是企業缺什麼,企業急什麼,企業弱什麼,就抓哪一項。我們經常會看到,如果培訓計劃安排不周詳,經常會左變右變,搞的從上到下無所知從,這就是沒有抓到重點。比如:一家制葯型企業,當前的短板是質量管理水平不高,影響產品質量,好的,所以建議公司,全年就定一個培訓改善重點,就是加強質量管理培訓,培養質量管理人才,增強質量管理意識。這樣一做,立竿見影。
三、培訓組織和實施
到了培訓的實施層面,這就是培訓的日常工作,也是最見功力的地方。它至少關繫到幾點,這幾點做好了,培訓自然做好了。
1、構建培訓師資。就是每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黃埔軍校。個人建議,可以分類配置。例如一家製造型企業,可以有負責講產品課的,有負責講質量課的,有負責講技術課的,有負責講銷售課的等等。這支隊伍一旦建立起來,好的,企業培訓的架子就有了。
2、完善培訓制度。就是如何做培訓?規定什麼崗位要參加什麼培訓,達到什麼標准,怎麼考核,怎麼評價,怎麼激勵?像現在流行的培訓積分制度,規定每年每個員工都要攢滿多少個積分,超了獎勵,少了受罰。形式可以多樣,關鍵是根據企業特點。
3、系統培訓管理。就是如何做好培訓?包括:建立培訓檔案,優化培訓課題,創新培訓手段,豐富培訓形式,提升培訓效果。要讓老闆、管理層、員工都滿意,關鍵還要堅持下去,培訓管理很重要。比如:做產品培訓時,可以讓員工進行互講;做專題培訓時,可以組織員工對講師評比,讓員工參與進來。
四、培訓內化是終極目標
很新鮮,培訓內化是什麼東東?簡而言之,就是培訓成為動力,為企業創造價值。說一千,道一萬,培訓最後有沒有效果,這個才最重要。內化有3個層面:
1、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內化成每個員工的自動力。比如: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務實創新。好的,企業天天講,員工天天看,培訓怎麼衡量才算有效果,就是有沒有內化成員工的自動力。檢查評估一下,部門有多少人有務實和創新精神,有務實和創新表現,不是講講就有用的,要在工作上體現出來。
2、將企業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准則內化成每個員工的工作標准。比如:企業是講結果導向的。你的企業,你的部門,你的團隊是不是這樣做了,有多少人是這樣做了?要在工作標准上體現出來。
3、將企業的價值增長內化成每個員工的能力提升。企業依靠什麼增加價值,和員工的能力提升有沒有關系,關系有多大?內化好了,你的員工就會成為企業價值的增長極,動力源。比如:搞技術工作的,技術上革新一下,能帶來多少收益,搞管理的,怎麼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效率等等。
最後一點,做好培訓是堅持下來的,不要只想著做新郎倌,一下子的熱度,也別想著照搬別人,別人家的花再好看,果再甜,那也是別人的,那是花了心思種的。
⑼ 品質管理要學習什麼
1、品管理論知識。雖然沒什麼實際用途,但是唬人還是很有必要,特別是在大型企業裡面,內像品管的七大手法容等。
2、所在工廠的產品特性。
3、所在工廠的生產工藝流程。
4、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實際管理過程中,責任心和勤勞是優秀品管必備的兩個要素。
⑽ 質量管理培訓主要是講哪些內容
質量管理培訓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質量意識教育
提高質量意識是質量管理的前提,而領導的質量意識更直接關繫到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敗。因此,質量意識教育被視為質量培訓的首要內容。
質量意識教育的重點是要求各級員工理解本崗位工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其工作結果對過程、產品甚至信譽的影響;以及採用何種方法才能為實現與本崗位直接相關的質量目標做出貢獻。
質量意識教育的內容可包括:質量的概念,質量法律、法規,質量對組織、員工和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質量責任等。
2、質量知識培訓
知識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內容的主體,組織應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工作的員工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在識別培訓需要的基礎上,應本著分層施教的原則。
3、技能培訓
技能是指直接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