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藝培訓
⑴ 圍棋比象棋更加高大上嗎
對於一個不怎麼會下棋的人來說,任何一種棋的難度都差不多。而對於高手來說任何一種棋,想要下好都非常難。但是從大眾普遍的印象來看,圍棋確實看上去高大上一些。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實兩者各有特點,單純說圍棋更高大上是有點片面的。但如果喜歡圍棋的那一種感覺和古往今來營造出來的下棋氣氛,那麼就非圍棋莫屬。
對於我來說,反而圍棋的規則比較簡單。漫長的思考過程當中,可以讓人體會到更多樂趣。
⑵ 中國象棋中什麼可以吃帥
除了士和象以外的子都何以吃帥,將和帥對面時將也可以吃帥。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
中國象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紅黑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十條橫線、九條豎線共分成90個交叉點,中國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每種顏色16個棋子,分為7個兵種,擺放和活動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先把對方的將(帥)「將死」的一方獲勝(因為擒賊先擒王)。
(2)棋藝培訓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在戰法上遵循古代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戰思想,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二人對抗性游戲。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勝、負、和,對局即終了。在棋戰中,人們可以從攻與防、虛與實、整體與局部等復雜關系的變化中提升思維能力。
行棋規定
1、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見右圖。
2、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3、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佔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4、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5、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佔領那個位置。
6、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並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⑶ 為什麼現在圍棋一流國手都是年輕人
是這樣的,我是什麼樣的的競技游戲本來就是年輕人的天下。
1965年,23歲的在日本名人戰挑戰45歲的坂田榮男。當時吳清源業已引退,坂田王朝如日中天,曾創下一年近百戰幾乎全勝的戰績,統治力十分恐怖。坂田榮男對林海峰頗為輕視,放言道:「天底下哪有二十歲的名人?」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名人戰坂田折戟,林海峰加冕成為日本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名人。坂田時代宣告終結。
坂田榮男之所以敢說大話,是因為當時確實沒有這么年輕的頂尖棋手。舊式日本圍棋,棋手的巔峰年齡是40歲左右。雖說也冒出過許多少年英才,但他們棋藝大成的年齡,都是在30歲以後了,到了50歲棋藝才開始衰退。
首當其沖的原因是:舊時代的權威,是掌握在長者們的手裡的。例如,作為一名長者的,就可以利用名人的權威順理成章地享受種種放到現在看來就是耍賴的特權。包括但不限於:隨時打卦(中止對局),集體研究,打壓異己等等。
秀哉號稱不敗的名人,此人一年公開對局也就三四盤,每盤棋一下就是幾個月,門下數百弟子,更有號稱詰棋之神的前田陳爾之流,千變萬化都能給你擺盡,要是戰敗了才是件稀罕事。
這種權威一旦喪失,老一輩棋手的優勢也就難以維系了。
其次,舊時代年輕棋手的水平普遍不高,培養是粗放式的,過度依賴天才的出現。舊時代的職業一段是被名人(九段)讓四子的格。這是職業棋手啊!放到現在,世界冠軍也讓不動頂尖業餘2子,何況職業棋手之間,差距微乎其微。舊時代看似職業棋手數量不少,其實混日子的居多,真有水平的,基數遠比現在少。
再就是舊時代(主要是日本)圍棋比賽節奏慢,現代比賽節奏快。老年棋手不適應快節奏。
還有一個原因,大概就是棋手們也要生活吧。請各位三十歲以上的做題家自問一下,現在讓你們去高考,還能拿出當年的水準嗎?恐怕很難了。年輕人可以心無旁騖,專精一藝,老年人做不到。高手之間,很多時候勝負不單純取決於技術,而是取決於心態。
實際上即使是舊時代,棋手們也知道後生可畏。老年棋手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上手執白棋並且享有種種特權,目的就是保存老年棋手的體面。讓子棋哪怕是讓先,輸了也不算太丟人。而上手可以打卦,回家研究,甚或永久打卦,就更是一個體面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