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舞蹈學校培訓時間表
『壹』 請問長鼓舞是哪個民族傳統舞蹈
瑤族長鼓舞,源遠流長,《過山榜》、《評王卷碟》均有記載。長鼓,瑤語為「播公」。傳說瑤族始祖盤瓠上山打獵,與一野牛搏鬥時,跌落懸崖,死在一棵樹的杈椏上,瑤族後代便挖空樹心,剝下牛皮,蒙成長鼓,日夜敲打,以祭盤王。後來,每當過春節、起新房、慶豐收、祭祀盤王等慶典禮儀時,瑤族人民都要表演長鼓舞。相傳長鼓舞有七十二套,多為二男二女合舞或二男對舞。由於瑤族進入江華地區的時間差異和所處地理環境不同等原因,便演變出多種形式的長鼓舞:盤古長鼓舞、蘆笙長鼓舞、羊角短鼓舞、鑼笙長鼓舞等。
盤古長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一帶,是祭祀盤王「還願」儀式中所跳的一段舞蹈。除邀請兩名長鼓手外,還請四名歌手(男女各二人)伴唱《盤古歌》,歌舞曲是瑤族的「拉華」。整個「還願」儀式分「請願」、「落馬」、「開天門」、「點兵」、「訴師」、「分段」、「除苗」、「圍願」等段,盤古長鼓舞只在「請願」 和「圍願」中表演,有鑼鼓伴奏,舞步舒緩、持重。
羊角短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平地瑤地區,由七人表演,一人拿朝笏或牛角領頭,兩人拿羊角,四人執短鼓,載歌載舞,唱著「野羊撬、野羊撬」之歌,互相穿插,另有兩個吹笛子的伴奏,舞場兩側吊著兩個賽鼓,按音樂節奏擊鼓烘托氣氛。
蘆笙長鼓舞 流傳於江華瑤族自治縣高灘一帶,由七人表演,一人手執朝笏,吹牛角領舞,二人吹蘆笙,二人打長鼓,一人打鑼。表演者圍方桌而舞。全舞分「迎聖」、「起拜」、「行路」、「梅花」、「歡鼓」等五段。每舞一段之後,領舞人呼喊:「色----色麻悠」,再敲鑼打鼓走一圓圈。動作粗擴,場面熱烈,山野氣味濃郁。
鑼笙長鼓舞 是江華瑤族自治縣嶺東瑤族調廟時跳的一種集體舞蹈。二人打長鼓,二人吹蘆笙,一人打鑼,其餘各執小旗、紙幣、銅鈴等道具跟在後面,六位姑娘打著花傘,邊唱邊舞,用鑼鼓蘆笙伴奏。
『貳』 長鼓舞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十萬火急等!
答案(朝鮮族.
『叄』 江華瑤族長鼓舞的風格特點
長鼓舞大部分反映瑤家人的生產斗爭和生活習俗,反映了瑤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具有瑤族獨特的風格。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都充分表現瑤胞的性格特徵和氣質。舞蹈的動作粗獷、勇猛、奔放、雄勁、灑脫;節奏明快、敏捷。舞蹈語匯模仿上山落嶺、過溪越谷、伐樹運木、斗龍伏虎等等,形象生動,一看就懂。瑤族舞蹈幾乎全是群眾性、廣場性的,並且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長鼓、花鼓、牛角、陽傘等,構成本民族的風格,為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流傳。因此,在節日、婚事、宗教、喪葬等各種場合,有歌有舞,熱鬧非常。
『肆』 江華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劇團怎麼樣
簡介:江華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劇團(永州市民族歌舞劇團,別稱:永州市民族歌舞團)成立於1959年7月,是湖南省現在唯一保留的縣級民族歌舞劇團。1963年經國家文化部注冊確定為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2011年,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進一步明確劇團的性質為事業化管理的國有文藝院團。
注冊資本:257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