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培訓深圳
Ⅰ 互聯網思維的「水和電」
互聯網思維成為最根抄本的商業思維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整個鏈條中,從基礎應用(如Email發郵件、微信發通知、網路查信息)到商務應用(如在線協同辦公、在線銷售、在線客服),乃至用聯網思維去優化整個企業經營的價值鏈條。
互聯網化將成為下一波商業浪潮中最關鍵的詞彙。在日經2013年全球ICT論壇(信息與通訊技術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簡稱ICT)上,時任華為公司輪值CEO的胡厚昆說到:「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基於互聯網的顛覆性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要敢於以終為始地站在未來看現在,發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維想像未來,僅僅看到威脅。」
「互聯網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真正的基礎設施之一,就像電力和道路一樣。互聯網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構建未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應該成為我們一切商業思維的起點。」
Ⅱ 通過學習移動互聯網思維有何改變
通過互聯抄網思維可以提高襲你的商業思維、你的營銷思維、你的用戶體現思維,打破傳統的企業運營思維。
簡單的來說,通過學習移動互聯網,你知道了怎麼運用移動互聯網這種方式來運作。就好比如,沒有學習過互聯網的,傳統的企業運作,就是線下做廣告,實體店經營,去讓銷售人員跑到客戶那推銷自己的產品。但是學習過互聯網的,有了這種思維,你就可以運用目前一些互聯網營銷平台,例如網站、微信、微博等工具,再結合互聯網營銷模式進行運作。
總的來說,改變很大,移動互聯網思維是改變傳統運作,人類發展的新時代思維
Ⅲ 互聯網思維下的管理思維應有什麼變化
從去年年底開始,很多人批評人的話變成了「你沒有互聯網思維」,很多公司的年會主題也變成了「讓我們高舉互聯網思維的旗幟…」,網上也出現了很多的文章或贊揚或排斥,一時間熱鬧非凡。我想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一定能夠與中國夢、土豪、霧霾、大黃鴨、女漢子等一起被選進2013年度的熱門話題。但是,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卻沒有人說的明白。這不免讓我有點疑惑,既然應用互聯網思維讓我們已經有了賣牛腩、賣包子、賣煎餅、賣手機等等眾多成功的案例,有了可以改造媒體、製造業、餐飲業、學校乃至青樓的解決方案,為什麼我們還說不清楚什麼是互聯網思維呢,還要爭論這是不是個好概念或偽概念呢?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一場偉大的文藝復興亦或只是皇帝新裝的巡遊?
個人觀點:首先,互聯網思維雖然冠以互聯網的字眼,但並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而才產生的,應該將之視為一種典型的歸納才確切,或者說互聯網將這種思維方式放大了顯化了,因此我們將之命名為互聯網思維;其次,互聯網思維代表一種新的生產力,這決定了與之匹配的生產關系,很多我們在過去視之為顛簸不破的標准將成為歷史或障礙,從這點出發互聯網思維具有革命的力量,創新的意志;再次,互聯網思維要變革的是我們舊有的價值生產鏈條,也就是要對我們企業的價值鏈進行重組和再造,這將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牽扯到了原理、方式、方法的變化,牽扯到了原則、標准、對象、過程的變化,也牽扯到了管控、資源、載體、競爭關系的變化;最後,互聯網思維對價值鏈的重組和再造一方面會打破現在企業鏈式價值生產過程向無邊界價值網路方式轉化,一方面會讓企業的價值更加聚焦、社會分工更為細致,也會讓產品更像和更不像產品。
思維是個高端話題,何況至今我們也沒明白人類思維的過程,只知道這是個黑箱過程,有輸入有產出,所以我們很難對互聯網思維有個准確的定義,或者這個工作可以留給我們子孫們,我們現在只需要關心如何去應用好即可,有三個層次的思考供拋磚引玉: 1、價值網路的重組:用戶價值直輸 生態系統價值協同 價值一體化
2、經營與戰略的變化:平台或歸核 大數據標准 全流程的熱插拔 組件化運行 3、方式與方法的變化:諸如便捷、迭代、界面、體驗、流量、眾包、免費、精益等
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個變革的波峰浪尖,但我認為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行業的企業同樣都具有機會和風險。並不是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們更具有互聯網思維,實際上真正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互聯網企業寥寥無幾,他們也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未來,企業或將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插座企業」,我稱之為價值網路太陽型企業,他們就是價值網路中的核心企業,牽動其他企業圍繞自己運行;一類是「插頭企業」,我稱之為價值網路衛星型企業,他們依附核心企業生存,話語權有限。真正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已經悄然開始了變革,很快我們就會看到他們的成果和輝煌,而更多的企業還處於尋找位置的迷茫之中,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被淘汰,因為即便是做插頭企業,也是需要過硬的本事的。所以我們的企業現在需要關心的是三個問題。第一,你是不是具有做插座企業的能力,如果有那就盡快動手,不然機會很快就喪失了,因為目前而言不管大小企業都想一統江山千秋萬代,大企業覺得自己有資源,小企業覺得自己能顛覆,其實都很難;第二,如果不具有做插座的能力,那就要迅速歸核,讓自己的利用價值最大化,做好插座,這不丟人,而且如果能力夠硬,衛星也可以有自己的小衛星,也可以選擇更好的插座;第三,如果前兩者都不具備,則要考慮尋找新的心智領域,跨界創新發展了,這也很難,但總比什麼都不做等死好點,即便是拿些營銷手段做些博眼球的事情當互聯網思維應用也是個嘗試吧。 管理將死,創新唯活。
互聯網思維是生產力,必將給我們的企業管理帶來新的變化和挑戰,傳統的管理方式未來將面臨巨大的考驗,弄不好就會成為最大的障礙,這需要我們的企業管理者有深入的思考和堅決的變革決心。後面我們也將給出在互聯網思維下企業管理如何應對和變化的解決思路,請您繼續給予關注
Ⅳ 以下哪些思維屬於互聯網思維
專注極致口碑快,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
順勢而為,迎風起舞,
Ⅳ 互聯網思維的定義
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的原始定義是由眾多點相互連接起來的,非平面、立體化的,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它類似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一種思維結構。
在移動互聯的時代,任何環節的信息交流均會被加速,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輸的效能;互聯網思維在企業產品推廣營銷中,具有數據驅動運營、基礎功能免費,增值服務收費、微創新,快速迭代等特點。
互聯網思維發展簡史
在中國,互聯網思維一詞較早的是由李彥宏在2011年提及過,在一些演講中偶爾提到這個概念,意思是指要基於互聯網的特徵來思考,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
在互聯網行業社區網站之一「知乎」上,最早關於「互聯網思維」的提問,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當時幾乎無人應答。
2013年11月3日,新聞聯播發布了專題報道:互聯網思維帶來了什麼,讓這個詞彙開始走紅。(以上僅是中國互聯網思維的發展簡述,後期將繼續完善)
互聯網思維概念由來
互聯網思維是相對於工業化思維而言的
一種技術從工具屬性、從應用層面到社會生活,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過程。如紡紗機從一項新技術到改變紡織行業,再到後來被定義為工業革命的肇始,影響東、西方經濟格局,其跨度至少需要幾十年。
互聯網思維就是要對傳統的工業思維進行顛覆,消費者已經反客為主,擁有了消費主權。在消費者主權的大時代下,消費信息越來越對稱,價值鏈上的傳統利益集團越來越難鞏固自身的利益壁壘,傳統的品牌霸權和零售霸權逐漸喪失發號施令的能力。話語權從零售商轉移出來到了消費者手中,未來全球消費者共同參與、共同分享的開放架構正在形成。這一權力重心的變化,賦予每個消費者改變世界的力量,主動邀請顧客參與到從創意、設計、生產到銷售的整個價值鏈創造中來。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
工業化時代的標准思維模式是: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這三個大可以稱為工業化時代企業經營的「聖三位一體」
1、但是互聯網時代,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了。工業化時代稀缺的是資源和產品,資源和生產能力被當作企業的競爭力;
2、產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現的,渠道壟斷很難實現;
3、媒介壟斷被打破了,消費者同時成為媒介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希望通過買通媒體單向度、廣播式製造熱門商品誘導消費行為的模式不成立了。
這三個基礎被解構以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發生了轉變,消費者主權形成。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
以前的企業也會講用戶至上、產品為王,但這種口號要麼是自我標榜,要麼真的是出於企業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這個數字時代,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用戶至上是不得不這樣的行為。民主和專制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不得不對人民好,後者是出於道德自律。所以判斷民主社會和專制社會的一大標准,就是兩方是怎麼對待道德這個事情的。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現有的商業價值坐標體系和參照物。過去,零售商和品牌商習慣了獨唱,消費者沒有參與。參與感是粉絲經濟的血脈,是消費者得以解放。
移動互聯網顛覆了價值創造的規律,回歸到商業的本質,真正找到用戶的痛點,找到用戶的普遍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只有專注客戶的價值才會帶來財富。
Ⅵ 互聯網思維是什麼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內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容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網路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網路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從互聯網的角度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里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互聯網思維是降低維度,讓互聯網產業低姿態主動去融合實體產業。
Ⅶ 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什麼
所為的本質copy問題,沒有正確的回答。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看你自己的趨向點。
在說互聯網思維的時候,首先你弄清楚,互聯網的本質是什麼。
互聯網的本質是通訊。
在這個基礎上你發揮你的想像力,通過通訊要實現什麼。這個規則你定。
現在好多網路巨頭,拿這個來忽悠民眾。
他們無非是想從以前免費的性質當中來收取RMB。我覺得GOOGLE再搜索引擎上的平等,公開,
公平的是具備正直風度的,而國內網站迎合了中國特色基本都是拿RMB說話。
Ⅷ 如何讓互聯網思維落地
近期,郁亮帶團拜會海爾、小米等,並邀請90後創業者馬佳佳演講之事頗讓人深思。加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的「入局」,去年末以來的「互聯網思維」大討論已經延展到傳統行業。腦力激盪之後,就是行動,要真刀真槍地以互聯網的精神來改造自己。
【互聯網思維難落地】
中國很多企業,領導者用自己的睿智設計了一個非常好的體系和模式,也用他們一貫擅長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讓企業的管理團隊和基層員工學習和了解這種模式。這是落地互聯網精神的首要困難。因為自上而下的灌輸往往無法達到基本的共同認知的目的,更不要談就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的方案進行深入討論、辯詰以及提升了。而且,與傳統的變革管理流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互聯網精神雖然經過了業界的大討論,但對傳統企業的領導者而言,可能缺乏一個適合企業的、非常清楚的藍圖和路線圖。而轉型又迫在眉睫。
【參與式管理是妙招】
因此,落地互聯網精神的第一項工作,就要以互聯網思維本身來展開,用參與式管理的方法來真正洞察企業所處價值網、技術範式所發生的變化。互聯網所本身具有的開放性、參與性、平民化色彩,以及決策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得任何一個希望能夠以互聯網方式改造的企業都不得不在企業文化和組織方式方面向這方面發生徹底的轉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想實現互聯網化轉型,與進行參與式管理,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參與式的管理變革的核心,是要將決策權利賦予那些在一線真正了解業務狀況的管理者和員工,並不是僅僅讓你說話,而是要讓有知情權的人參與到決策中間,在這個過程里讓在一線的智慧真正的發出光芒,從而使決策能夠執行,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一線人員對決策有擁有感,從而願意去執行這些決策。遺憾的是,盡管這個思想和概念並非特別新穎,但在成熟的跨國企業里也不是一個特別普遍的實踐方法,更不要談在我們以自上而下強勢管理著稱的中國企業了。
例如,一位想將公司帶往互聯網未來的董事長邀請我傳授轉型的要訣。一天的研討會,上半天基本在討論商業模式的澄清和確認。因為之前業已進行了許多討論,所以預期有基本的共識。然而,簡單的討論後,我才發現所謂共識遠未形成。因此,繼續討論運營模式的設計已不可能。於是乾脆讓大家對既有的商業模式進行了重新討論,一些激烈的觀點開始出現,但我們沒有加以干預,直到大家的意見都已經充分表達和獲得之後。然後在運營模式的討論環節,場面可謂「開鍋」。最後,董事長總結發言道:「所謂互聯網思維,我認為就是每個人都能夠貢獻觀點,並且為自己貢獻的觀點負責任,採取行動。今天我們產生了這么多很好的成果,這些成果都是由大家的智慧凝聚的,而且你們擁有這些成果,也願意為這些成功的執行付出努力,這就是我認為的互聯網思維。」
一言以蔽之,學習他人的經驗固然重要,但到了行動環節,就要首先激活自己人的熱情和智慧。
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