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本培訓培訓的危害
『壹』 如何正確理解本次培訓的意義以及對個人的啟發和影響
近幾年來,培訓成了很時髦的事情。「我要培訓」的呼聲愈喊愈烈。我們確實需要培訓,但絕不是單純為了趕時髦,更不是不得已而為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培訓的意義是有所不同的。 1 從企業角度來說 (1)培訓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在眾多的人力資源調查中,「較多的培訓機會」越來越成為吸引好員工加入和留住好員工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僅次於薪酬的留才要素。培訓可以阻止企業的骨幹跳槽去競爭對手那裡,培訓可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保證企業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不至於敗下陣來。 (2)培訓可以增強企業凝聚力。一位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首先必須是一位優秀的培訓師。他不僅重視培訓,而且善於通過培訓言傳身教,把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價值取向、文化氛圍等帶給每位員工,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讓大家團結在自己企業的旗幟下,凝聚一股強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只有這樣的企業,才會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3)培訓可以提高企業戰鬥力。如果說任前培訓與任職資格硬性掛鉤,滿足的是員工求職的需要、生存的需要,那麼,非強制性的培訓則反映了員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一位優秀的企業員工必定是終身學習的模範,他永遠不會滿足已有的成就。而突破原有的知識水平、基本技能及思維定式的最佳途徑,就是參加培訓、不斷學習。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論,員工在基本需求滿足之後,更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體現自身價值,獲得成就感。要留住員工,特別是留住核心員工的心,光提供優厚的獎金待遇是不夠的,要不斷地給員工充電、加壓,滿足其對不斷進步的需要,並在工作中體會到挑戰的樂趣和自我價值,這是現代企業留人的秘訣。歐美一些知名企業的實踐證明,如果企業給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就會減少抱怨,離職率也會降低。一些企業還把培訓作為福利獎勵給表現好的員工。這樣,員工成為學習型員工,企業成為學習型企業,無疑給企業帶來了更強的戰鬥力。 (4)培訓是高回報的投資。培訓是投資,這一點已成為企業的共識。統計數據表明: 對員工培訓投資1 元,可以創造50 元的回報。對於企業來說,很難獲得精確的財務數據來計算每個培訓的收益,但企業的收益和培訓之間毫無疑問有著明確的邏輯關系: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投入了資金和資源,但通過培訓以後,可以看到的結果是員工的素質得到了提高,企業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內部管理的成本減少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企業的效益得到提升了,這就是培訓給企業帶來的回報。所以說,培訓屬於高回報的投資。 據美國培訓與發展年會統計:投資培訓的企業,其利潤的提升比其他企業的平均值高 37%,人均產值比平均值高57%,股票市值的提升比平均值高20%。 在過去50 年間,國外企業的培訓費用一直在穩步增加。美國企業每年在培訓上的花費約300 億美元,約占雇員平均工資收入的 5%。目前,已有 1200 多家美國跨國企業包括麥當勞都開辦了管理學院,摩托羅拉則建有自己的大學。這些對中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培訓範例。 (5)培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對於企業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培訓有時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經濟的管理解決方案,比自己摸索快,比招聘有相同經驗的新進人員更值得信任。 2 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角度來說 培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以帶來六大好處: (1)可以減少事故發生。研究發現,企業事故80%是員工不懂安全知識和違規操作造成的。員工通過培訓,學到了安全知識,掌握了操作規程,自然就會減少事故的發生。 (2)可以改善工作質量。員工參加培訓,往往能夠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糾正錯誤和不良的工作習慣,其直接結果必然是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 (3)可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通過培訓,員工素質整體水平會不斷提高,從而提高勞 動生產率。 (4)可以降低損耗。損耗主要來自員工操作不認真和技能不高。通過培訓,員工就會認同企業文化,認真工作,同時也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損耗。 (5)可以提高研製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培訓提高員工素質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激勵員工不斷開發與研製新產品來滿足市場需要,從而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6)可以改進管理內容。培訓後的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就會自覺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主人,主動服從和參與企業的管理。
『貳』 領導本應安排我去培訓 卻安排了別人去了,請問什麼原因啊
具體原因你的領導最清楚,我們外人只能猜測。改變安排的原因可能是,臨時發現另外那人去參加培訓更加合適、對你另有安排、後來去培訓的那人找過領導等等。
『叄』 通過園本培訓後個人的反思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校本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
。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如下: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像,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准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範文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http://www.unjs.com)。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後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復,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肆』 我要出一本內部培訓資料,內容都是從別人書里分別摘來的,請問犯法嗎
僅僅是用於培訓、學習的資料,但不出版發行,可以認為是合理使用。摘錄和復制的部分一般都需要註明轉載和原文章出處。
《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12種合理使用的方式: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記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伍』 培訓人是被培訓的人還是自己本人
被培訓的人
『陸』 公司培訓期間不辦離職手續直接走人會不會對本人有什麼不良影響,照片是我和公司簽的培訓協議
如果當事人不辦理離職手續,可能按自動離職處理,當事人就沒有離職證明,也沒有檔案和社保轉移,對於今後社保和重新入職影響很大,當事人應該提前一個月(試用期提起三天)書面向單位申請離職,或者與單位協商經過單位同意,或者單位有違法情形的,當事人都可以離職。單位故意刁難不讓離職,可以去勞動行政部門申訴。
但是如果提前申請離職,勞動合同有依法約定培訓費等協議的,當事人需要與單位協商給予合理的補償。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備查。
『柒』 黨課培訓考試不去有什麼後果,本人現在大一
沒什麼的,黨課只是為了讓你能過黨考,你要是不過明年就要再來,但你要是能確定過了,去不去上課就無所謂了,也不用怕點名,就算你不去他們也不能來拉你不是。你要是不準備入黨,完全可以破罐子破摔!
『捌』 本人辦有一個很小的培訓班,之前稅務登記證審核不用交稅,半年審核期到了沒有去審核,會有什麼後果。
你的培訓班是按注冊了個體,公司,還是什麼的?沒有按時年檢,現在罰款很重。趕緊去審核和年檢吧,要不然,會被吊銷,法人列人黑名單的
『玖』 我入職時單位以收取培訓訓為名目,收取我1000元押金,現入職二十多天覺得本公司不適合本人發展
這就是名為培訓,實為押金。收取押金的行為嚴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你可以專與公司協商要求公屬司退還,公司不退還的,可以找當地勞動部門投訴要求勞動部門查處公司的違法行為。
《勞動合同法》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以上為黃彪律師個人意見,不代表法律解釋,不承擔任何責任,僅供參考。
『拾』 我想去讀人之本教練技術培訓,這個課程值得讀嗎
是思想傳銷
還有大業堂、生命動力培訓、LP領導力……等都是想傳銷
表面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其實是傳銷,它偽裝得非常巧妙,一般人難以識別。授課方式裡面有很多心理學的成分,表面看是幫你找出心裡的問題,基本上屬於洗腦,課程分為三階,到第三階段就是感召的內容,直接讓你設定感召人數目標,就是讓你拉自己的親朋好友來上課,課程的成果都是圍繞「感召」進行的,會在牆上列上學員名單,感召一人就貼一個小紅星,教練會對你說:祝賀你感召成功。
請所有參加的人盡快停止學習,回到現實中來!
不是一次更新,沒有條理,建議被「感召」到的朋友看看
有一些人為了上課而離婚、辭職,走上不歸路。
一般收費3階課程3w左右,第1階8k左右,很多人是被「交費」,就是「感召」你的人為了完成任務,我先吧給你交費,你來上,覺得好了再還我,一般上完1階都會被感動的五體投地,感激拉你來上課的人。1階課程3天兩夜或其他,密集的時間設置讓你很快融入一個小環境中,這樣才能沿著教練的引導思維,地點一般都是在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賓館里。
課程內容基本都是保密的,禁止向外泄露。人員分成小組,由教練和助教帶領大家,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做各種心理游戲、團隊任務,完成後教練助教點評,給大家講述各種心靈雞湯,什麼要會愛,愛世人、愛家人、人情太冷漠、擁抱陌生人,找出每個人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