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培訓語言與社會內容
1.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內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2. 想具體了解幼兒園各年齡班的教學科目和教學內容
幼兒園各年齡班科目設置基本相同,以前是計算、語言、常識、音樂、美術、體育六門課程,現在分五大領域: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一)目標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體驗到幼兒園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2.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公共衛生的習慣; 3.指導幼兒學習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5.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6.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三)指導要點 1.教師應該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關的,要高度重視良好人際環境對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兒不是被動的「被保護者」。教師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在保育幼兒的同時,幫助他們學習生活自理技能,鍛煉自我保護能力。 4.體育活動要尊重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不進行不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項目訓練。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 3.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4.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5.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6.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關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7.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8.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導要點 1.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2.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3.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一)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二)教育要求 1.引導幼兒參加游戲和其他各種活動,體驗和同伴共處的樂趣; 2.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 3.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和計劃活動,並鼓勵他們認真努力地完成任務;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行為規則的必要性,學習遵守規則; 6.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導幼兒接觸和認識與自己生活關系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培養幼兒尊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 8.擴展幼兒對社會生活環境的認識,激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三)指導要點 1.《社會》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領域。社會學習往往融合在各種學習活動中,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2.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 3.教師和家長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間接地影響幼兒,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 4.幼兒的社會性培養需要家、園、社會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一)目標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二)教育要求 1.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展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4.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 5.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6.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 7.利用圖書和繪畫,引發幼兒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8.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三)指導要點 1.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 2.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應重視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和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 3.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標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二)教育要求 1.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 2.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像,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4.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 5.為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三)指
3. 幼兒園社會與語言很容易混淆
語言作為基本工具在社會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幼兒園社會領域不止有與他專人的語言方面的溝通,屬還有合作、分享以及對自己和他人他人情緒情感的關心關注等等方面。
另外,幼兒園對幼兒的教育雖然劃分了五大領域,但這五大領域永遠是一個整體,之間的聯系也讓它們密不可分,因為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各個領域整合的過程。側重某一領域只是在目標上體現的更明顯。
4. 如何進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進行培訓
幼兒園五大領域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
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我們老師要做的是:1.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2.幫助幼兒學會恰當表達和調控情緒。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我們老師要做的:1.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如:經常和幼兒一起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或一起看圖書、講故事。2. 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3. 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於幼兒理解。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 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我們可以這樣做:1.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2.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3.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1.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慾望。2.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3. 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我們要做的可以是:1.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2.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3. 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4. 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等等。
5. 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有哪五個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拓展資料:
幼兒園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6. 幼兒園社會活動和語言活動的區別
談話活動是在談話中發展語言,對幼兒語言方面的要求伸縮性大,根據幼兒所掌握的知識,對不同年齡、不同發展程度的幼兒可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它的適用范圍很廣,貫穿幼兒園的語言教育。相比較而言,看圖談話和情境談話符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參觀後談話和總結性談話一般在中、大班進行,但要求不同。 講述活動是發展幼兒的獨白語言,這比對話語言更為復雜、更為正式,要求更高的語言能力。所以,年齡小的幼兒不適宜進行講述活動,小班幼兒並不要求具有講述能力。在小班主要通過問答談話方式,來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到了中班以後才逐步要求幼兒會連貫地進行講述。不過,為了適應幼兒的身心特點,教師也可以穿插一些簡單的看圖講述活動,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根據問題的要求觀察,再告訴他們圖片的題目,以幫助幼兒理解圖片的內容。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講述活動可不斷增加難度。
7. 幼兒園語言領域與社會領域的教案有哪些
一、有問題自己解決
活動目標:
讓幼兒獨立地想辦法,解決活動中產生的小糾紛,小問題。
活動准備:
1、《行為習慣》的電子幻燈2、老師將《行為習慣》中《怎麼辦?》中的內容以及班級的幼兒在游戲中發生的矛盾寫成紙條,分成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
指導要點:
1、將幼兒分成若干組,開展答題比賽。
2、幼兒選擇最感興趣的話題,來展開討論。
3、情境表演,每組幼兒選擇《行為習慣》中的一項內容,進行表演。
二、我們生活的空間——猜猜他是誰?
活動目標:
1、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感受空間相對位置。
2、積極思考,提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問題。
活動准備:
幼兒以方陣排坐。
准備學習包《科學·遠與近》
活動過程:
1.導入:
a)"今天我和大家玩個游戲,叫猜猜他是誰?"
2.由教師說出一個幼兒的位置:他在某某的左邊,在某某的右邊等,讓大家猜猜他是是誰?
3.請個別幼兒描述,其他幼兒回答。
4.以教師為中心,請四名幼兒按指令分別站在教師的前、後、左、右位置上,其他幼兒判斷他們站的位置是否正確。
5.請幼兒按指令分別站在教師的左前方、右前方等。
6.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遠與近》。
活動自然結束。
三、我會交朋友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及他人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
2、製作名片,以簡單的圖畫或文字元號的形式給朋友寫信,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
活動准備:
1、收集不同的名片、各色卡紙、彩色水筆等。
2、准備學習包《健康/社會·我會交朋友》
活動過程:
1、導入:
欣賞名片,激發幼兒製作"名片"的興趣。
2、活動開始:
引導幼兒說說名片上有什麼,名片有什麼用處。比較不同名片的圖案或標記,了解它們所代表的含義。
討論:名片上主要應有哪些內容?(照片、姓名、屬相、生日、地址、電話、愛好、特長等)鼓勵幼兒盡可能多地提出設想。
3、製作名片:
啟發幼兒思考:你想設計怎樣的名片?
幼兒進行設計製作活動,鼓勵幼兒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名片來。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名片,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統計活動。屬相有幾種?每月過生日的小朋友有幾人?有相同愛好的小朋友有幾人?
4、活動結束:
與好朋友交換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