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機構 » 二胡培訓資料

二胡培訓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1-28 13:25:45

1. 怎樣學習二胡啊。我是初學,什麼都不懂。學習二胡第一步是先練習什麼啊,該注意那些。完了在練習什麼。。

譜子應該認識的復吧。制第一步,應該先了解一下二胡的每一個基本構造,以及應該如何保養。第二步自然是了解如何調音,將馬移到蟒皮的中間偏上一點位置,使用調音器調音,正確的在弓上擦松香。准備工作做完以後,可以開始做最初練習。一般坐姿為兩腳分開坐凳子的三分之一,將二胡放置左腿根部,二胡放正,身體也要坐正。然後將左手扶穩琴桿,右手中指與無名指的指尖頂在弓毛部位,用拇指與食指捏住弓桿,利用手臂力量帶動手腕,開始練習運弓,右手一定要放鬆,很自然的帶動,每一次都要拉滿弓,弓在哪邊拉出來,自然也要從哪邊推進去,成一直線,弓要保持平穩,不急不躁,聲音也是達到很平穩,反復練習。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很枯燥,但這是很重要的練習,要想拉好聽的曲子,這是關鍵的基礎。將內外弓運熟後,可以練習指法了,練習指法時,可以用右手撐左手手指作練習,將兩手指橫向分開撐,手指靈活了,有跨度,就能保證更好的音準。我覺得你要學習的話,完全可以去買本二胡書看看,現在的書上都寫的很明確的。努力學習吧。

2. 我想學二胡,請問先學點什麼教材

學習二胡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因為他災民月中是比較難學的一件樂器 .常言專 一年笛子二屬年箏 二胡一輩子不成功. 學習二胡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是弓法.2是指法.學習二胡必須首先從這兩各基本功練起{可參照有關二胡初學指導教材.或請教一些有一定二胡修養的人指教}熟悉二胡的音階把位.再上兩項基本熟練後 .可練習一些簡單的練習曲.這在二胡初學教材上都能找到.第三步可學習和了解二胡的一些演奏技巧並在練習中有意的學會使用 .最後就可以按這二胡的教程練習拉曲子了.切忌.1學習二胡不要急於求城.一定要按著階段嚴格的學習.2.一定要堅持練琴.不可鬆懈.3要多聽曲子加強對二胡的理解.和他的表現方法.總之.要學好二胡一定要勤學苦練.不付出辛苦是很難成功的.

3. 二胡培訓班的傳單要寫什麼內容

要注意:
1、名字一定要響亮,讓人看了很容易就印在腦海里
2、此培訓班的優勢要強調,比如師資力量等
3、優惠一定要有,比如你可以寫「X號——X號 報名可享受特價」
4、最好有免費體驗的大課

4. 想學二胡,請高手給點二胡的資料!!!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涌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補充 —— 據《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第二階段。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制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志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後來,由於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後於胡琴。所以說「二胡」始於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於唐朝。
樂器構造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馬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琴筒A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琴皮B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C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琴軸D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弓子E弓子: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現在大多採用金屬弦。
千斤線G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紅繞千對斤。
琴碼H琴馬: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馬、楓木馬。木松節馬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二胡分類
依據制琴產地可分為三類
蘇州琴
上海琴
北京琴
依據琴筒形狀可分為四類
圓筒二胡
八角二胡
六角二胡
扁筒二胡:二胡演奏家陳軍所開發
二胡特性
(一)形制
二胡和其他弓弦樂器的構造基本相同,分為琴桿、琴筒、琴軸、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為竹製外,其他部件均為木製。琴筒主要分圓八角和方六角兩種,此外還有扁圓筒、圓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側蒙有蟒皮,這與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殼製作的,一側則用木版粘住。京胡幾個部件都是用竹子製成的(琴軸為木製),但其琴筒一側是用蛇皮蒙制的。幾種樂器的尺寸屬中胡最大,其次為二胡、板胡、高胡、京胡。
(二)音色
各種樂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點,發出的聲音極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聲。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一方面取決於它的內外定弦的音高與弦的張力適宜,另一方面是由於琴筒的一側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時無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運弓,即可發出平和柔美之聲。
板胡和京胡的定弦相對二胡較高,由於它們弦的張力比較大,因此,演奏時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對要比二胡大,才能獲得該樂器宏亮的音色。在傳統演奏板胡的方法中,特別是在戲曲音樂的伴奏中,我們常常看到演奏者左手的手指帶有鐵箍,這是為了加大手指按弦的力度,以獲得其揚剛之聲。在演奏京胡時為了增加弓毛與弦之間的摩擦力,則把松香點燃後直接滴在琴筒上,以發出其高亢、清脆之聲。當然,京胡之所以能發出這樣的音色,與其用竹製琴筒小、用較薄的蛇皮蒙制有一定的關系。
高胡雖然琴筒也比較小,雖然定弦也比二胡高,但由於它是木製的,琴筒是用蟒皮蒙制,因此在演奏時不必用像演奏京胡或板胡時那樣大的力度即可獲得悠揚柔美的音色。
中胡的琴桿和琴筒都要比二胡長和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弦也比二胡弦粗,演奏時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對也比二胡要大,由於琴筒也用蟒皮蒙制,所以發出的聲音既渾厚又圓潤。
在學習技法和掌握風格的同時,還要對音樂的內涵進行了解,只有對音樂有了深層的認識,才能做到更深刻的揭示和表現。這正是音樂學習的本質,也是我們學習音樂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的目標。
[編輯本段]二胡選購
木料: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緊對二胡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松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鏇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過去都是圓形,隨著鋼絲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現在普遍改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准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余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松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接外捆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 松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松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馬尾,以保持弓毛的潔凈。松香須用特製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將松香燙在琴筒上,這樣做易出噪音,拉起琴來松香沫飛濺沾在弦上和琴桿上影響換把和高音區的演奏。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壓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個小時後擦一次為宜。
琴托: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較重的硬木製作,二胡有了琴托以後,使琴身在腿上更為穩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並增加了音量。
琴馬:
琴馬是將琴弦的聲音傳導到琴筒的關鍵部件,它對發音的好壞、音量的大小起著重要作用。製作琴馬的材料很多,幾十年來,人們對琴馬的製作進行了多種試驗,均各有利弊,現在大都使用楓木和松節製作的琴馬,底部有圓形的或橢圓形的,高度為1厘米,底部寬度為1.5厘米,上部橫寬為1厘米。這兩種琴馬普遍認為發音柔和、音質純正。當然,二胡發音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琴馬,它與琴筒的木質好壞、皮膜的薄厚、松緊、天氣的陰晴、空氣的潮濕、乾燥、冷暖均有直接關系。因此,琴馬盡可多備幾種(木質、竹質、骨質、塑料等到以便在不同氣候情況下進行調整,至於在何種情況下用何種琴馬,需要自己去體驗。緊靠琴馬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
總結:
要想購得一把稱心如意的愛琴首先要從木料入手,它是二胡音色好壞的先決條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材質的二胡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選購時得多加小心以免上當。以下三種方法可以識別木料的真假與優劣。
第一,要看音色。以試奏為准,要盡可能的多試幾把琴,多試幾個把位要知道同樣品牌或同樣價格的琴有時音色相差甚遠,好的二胡是能經得起考驗的。
第二,要看做工。一般來說,越是優質的二胡做工越細膩反之就越粗糙。
第三,要看價格。優質的二胡價格可是不菲。
這其次就是看皮膜,第一,皮膜的顆粒要大。第二,皮膜的顏色成份中黃顏色越多越好。
最後是看弓子,好弓的標准有三,第一,弓要長而直。第二,弓毛應是白色且弓毛多而齊。第三,弓桿的節應少而小。
另外,也可以通過老師推薦,知道了品牌型號看好了實物在網上買,如淘寶網、東巴拉樂器網等。
[編輯本段]保養維護
弓弦樂器大多都會有琴皮,製作的材料大多是紅木等硬質木料,此類樂器與濕度有一定的關系。硬質木料的木質有一定剛性,密度高,木質也細膩。在一濕一干、空調暖氣收燥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能平衡的情況下,這時候會發生表面燒絲,濕度穩定後又會消失,也可以點上502用砂紙打一下,上些臘有條件的拋光。因此硬質木料是有可塑性的,白木材料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它木質松很容易達到內外應力的平衡。我們建議在二胡使用結束後,最好要將留在琴身上的松香粉末用軟布擦掉,避免日久粘在木料和琴皮上。我們製作的高檔二胡在木質表面都使用了天然蟲膠打磨,清拋光的工藝,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傳統做法,對技工都有很高的要求,目的是保護木料,提高木料的光滑性,增強手感的舒適度。所以只要用軟布擦琴就可以使琴保持清潔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在琴身木質表面上些車臘或傢具用臘,但一定要擦乾凈,避免粘手。
二胡琴皮的保養是大家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果在保養得體的情況下會有很長的壽命,前提是要經常使用,我們見到的二胡大多都是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損壞的。經常使用會使琴皮保持彈性,這也是它的生命力,和我們一樣經常鍛煉,身體也就好,樂器的音色是不斷使用,是拉出來的,不用不拉是不會好的,在平時使用的情況下,本身也是對樂器是一種維護和保養。正確的使用也是正確的保養。有很多理論書籍或網路上的知識對琴皮提出了一些保養和處理的方法,但理論和實踐畢竟有差距,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差距並不小。
從二胡製作的方面談一些二胡琴皮保養的知識。以萬春二胡為例,琴皮第一道工序就是鏟皮,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都去掉,鏟皮要均勻,恰到好處,很關鍵,也很累人的一道工序。第二道是套皮,目的是拉伸蟒皮,去其油性,成型穩定,這時有一道關鍵工序就是燙皮,燙皮的目的:1.是穩定琴皮不讓定型的琴皮再有收縮。2.是美觀,是琴皮有光澤。3.保護琴皮受濕度的影響。套皮完成後就可以決定琴皮的使用情況。第三道是鞔皮,前兩道的工序做好就為鞔皮鋪好了路,做到六角均勻,松緊恰當,難點是琴皮與琴筒的搭配,根據琴皮的情況處理琴筒,根據木料選擇琴皮。從這些工序來看,大家可以知道其中有兩點:1.去油性,有油性的琴皮會嚴重影響發音,對著光看的感覺就像一滴油點到了紙上。2.琴皮表面已經有處理。周榮庭開創套皮定型,蟒皮二次成型的工序。這些工序的處理都會對二胡的音色和使用起到關鍵的作用。
在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臘,有鱗片翹起也很正常,捲起的鱗片是隨琴皮一起振動的。且不可用膠水粘,琴皮要保持它的透氣性,自然性,它會自然的適應使用環境,因此二胡確實有它的靈氣所在。如果在琴皮內外都給封住就會影響琴皮振動了。琴皮鞔好後不可在對琴皮背面進行再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刮或打磨處理,會導致琴皮厚薄不均,嚴重會使琴皮破裂,因此我建議大家不要嘗試。對音色的改變應該從弦,琴碼,千金和音墊著手(見二胡使用和調試),知道它們的作用和原理就可以反復調試,調節出自己滿意理想的音色。
二胡在不用的時候要放些防蛀片,濕度高的地區再放些乾燥劑,經常也要拿出二胡讓透透氣

5. 想學習二胡,零基礎,該怎麼學起

一開始最好有一位啟蒙老師,教會最基本的坐姿、二胡方法、手指擺法、樂譜知識、樂理知識,這些如果靠自己自學的話會有一些小錯誤。學會這些最基本的常識後,就是靠自己勤學苦練了。正所謂「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天堂的樂章。」一首的簡單的練習曲可能要重復上千次甚至未知數。還可以多聽名師名曲,多看視頻,給自己營造一種音樂氛圍和憧憬。二胡乃是中國傳統樂器,在學習的同時,洗去萬千煩惱的浮躁,體會古人演奏時的淡定與從容,從而達到修身養性,愛上二胡。加油哦~

6. 零基礎怎麼學習二胡求教程。

1、由易入難,從簡單的開始學習,這是很重要的,怎麼說呢。如果你開始你就學回習如何彈一手音答樂的話,這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學校彈...哆...這類的音樂的話,這就簡單很多。

7. 學拉二胡的基本方法有什麼

完成有效的訓練任務
學習二胡專門樂器,除了要依靠學員的天賦,更重要的是內,要容完成規定的任務。學習任何一門樂器,學生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不斷的堅持練習,只有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演奏二胡的基本方法。
學習二胡的過程非常的漫長,學員想要自學二胡,需要完成1萬個小時有效的訓練量,在練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糾正自己的錯誤。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學習正確的演奏方法
現在學習二胡的方法非常多,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學習二胡的方法。有的人空閑時間比較多,就可以選擇通過網路課程學習二胡。在網路課程中,初學者能夠學到正確的演奏二胡的方法。
在二胡自學基本方法中,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初學者剛開始學習二胡時,要學會正確的演奏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演奏方法,在今後的演奏中才會少出錯誤,才能逐漸地提高自己的技能。
減少不必要的動作
在自學二胡這門樂器的過程中,初學者通過觀看大量的網路視頻,發現一些演奏技巧比較高超的人,在演奏二胡過程中,動作非常的少。在初學者自學二胡時,也要注意到這一點,在演奏的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動作,只有在剛開始樹立科學的拉二胡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學會二胡。

8. 單位要做一個二胡培訓班,需要設計一個招生簡章,文字內容應該怎麼寫

您想您的孩子有一技之長嗎?您想您的孩子有高雅情趣嗎?我們有優秀的老師,專業的團隊,讓您的孩子來學二胡吧!!!

9. 學習二胡應注意什麼

[樂器教學]少兒二胡學習的常見問題2008年月26日 星期六 下午 07:23少兒二胡學習的常見問題

1.持弓方法問題。

小孩持弓不大重視大姆指、食指與無名指三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如果在持弓中這

三指的要求、要領都模糊不清,對自己要求又不嚴,那麼就很難起到力點、支點、重

點的杠桿作用的協調。由於食指端不平(指弓桿)而造成手腕部下塌,運弓手腕

無力,力點不清,往往對弓桿失去控制而造成了弓桿的2咪在食指上打滑、轉圈或手

腕僵硬等毛病。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這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給予糾正,讓學

生真正體會到:食指有種往上抬起的感覺,大姆指有種往下壓的作用,中指拉外弦時

有種往裡勾的作用。因此手指持弓一般就用「抬、壓、頂、勾」四個字來概括。因為

持弓的好壞直接影響二胡音色、音質及二胡演奏樂曲的成敗的大問題,教師在課堂上

要反復檢查,反復糾正,直到真正符合要求為止。

2.運弓常見毛病。

少兒運弓往往存在弓速不穩、弓向不直或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規

范動作或者是拉弓快、推弓慢、出弓強、進弓弱、弓根重、弓尖輕的常見毛病。這些

常見毛病都是要及時提醒,講清發生這些問題的根源,讓孩子把弓子先穩下來,並按

拍子合理分配弓段,同時還要啟發學生把弓子拉直並向右前方伸展,琴弓與琴弦成直

角,在運弓中要信弓根部,弓根部越離開琴筒則用力也越大,相反越靠近琴筒力量要

逐漸減弱,使運弓的力度達到均勻、圓潤。

3.左手持琴問題。

左手持琴往往是由於左手虎口持琴的方法不當,造成了虎口緊夾琴桿,大姆指過

於上翹,發生了左手緊張,以使琴桿太直或者由於大臂的舒展松馳不夠,把琴桿推向

右側,遮住了臉部,嚴重影響了演奏的形象。對這一毛病,教師要注意學生虎口平伸

、松開\,大姆指很自然的平放在琴桿的內側,使琴桿自然的倒向,演奏時虎口要盡

可能松動自如,減少磨擦,這對將來學習換把也是極有利的。

4.左手切弦的手形問題。

切弦的手形要求要規范,有些學生就不太注意自己的按弦手形,也不按教師的要

求去做,很隨意的橫側在琴弦上手心向里幾乎形成橫握琴桿,以致影響切弦的力度、

力點和操法,或者左手指伸得太直或分得太開,影響按弦音準和換把,正確的切弦手

形是,左手很自然以半握拳式平靠在琴桿的千斤下方,四個手指順著音位方向排列,

指關節彎曲,指尖應順排在各音的上方要求自然放鬆的持在琴桿上,這種切弦手形既

美觀 大方,又方便操作,對將來技術的發揮是大有好處的。

5.指力與音質問題。

一般認為只要手指能觸及到琴弦上就行了,其切弦的指力與力點怎樣?音質如何

?不去分析。切弦時常常出現音質松垮、皮塌,手指無力,音型模糊不清等現象,或

者手指過分緊張,手指關節不靈,起落遲鈍、呆板。正確的切弦方法是在左手持琴規

范的基礎上,手指的起落要干凈利索,顆粒般清晰,手指的各關節都富有彈性,使其

力量全部輸送到指尖上。反之,指力不到位,切弦的音質顯得蒼白無力。總之,二胡

的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顧此失彼,在注意右手運弓的同時,還要注意左手的各

種技能的發揮。

6.音準的問題。

二胡的音準是初學者遇到的一個較難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學生聽力沒有

問題,在練琴時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音準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就怕在練琴當中不嚴

格,又不用耳去辯聽,養成了些不該出現的音準毛病。如常見的指距不準確,一指容

易偏高,小指習慣性偏低,半音關系模糊,換把時忽高忽低等問題。在課堂上,教師

糾正一下好一點,一回家又回生了,這種反復不能及時糾正音準問題,對深化二胡學

習是很有害的。對於音準教學,我一般是採用一聽、二看、三糾正的方法。即要求學

生重視聽覺,音準與否主要依靠耳朵來辨認,這是主要的方法。其二是看,是藉助目

測來鑒別音準(則利用目測指距、把位的方法)。三是經常糾正,凡碰音不準就要及

時糾正,決不輕易放過每一個不準的音,開始糾正速度上可慢一點,到聽覺靈敏度提

高了,糾正的速度就快了。

7.節奏問題。

節奏問題也是少兒學琴又一個容易出現的毛病。往往是由於識譜上的障礙而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耐心地糾正節奏上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安排時間教學生的樂理和識譜,教師在上新課時,首先要讓學生唱譜,講解樂曲中的節奏和應注意的問題。少兒學琴一般在節奏上容易出毛病的是在換小節時拖節奏或搶節奏,切分音、休止符的節奏不穩定,強弱拍節奏不清。有些

問題的解決是有一定的時間,對初學二胡的少兒來說,邊上專業課,邊上樂理課邊上識譜課是件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潛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8.關於放鬆問題。

放鬆是二胡演奏中一個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有些孩子一拉琴,渾身緊張,從頭部到兩肩及整個身體都處於僵硬狀態,僵硬的動作是沒有彈性的,音質呆板,音色晦澀,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練習方法。二胡的放鬆,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放鬆,演奏時兩肩、兩臂及手部(包括整個身體)都要鬆弛,運弓時,手腕不能僵硬,弓毛壓弦的力量不宜過大、過重,推拉弓要有程序(注意手腕靈活),演奏中還要注意呼吸均勻自如。放鬆是要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才能達到。總而言之,要想獲得最佳的音色效果,放鬆是本。放鬆並非不用力,而是用力恰到好處,要在放鬆的基礎上來用力,這樣發出的音色才優美動聽,音質結實飽滿,旋律流暢而圓潤。

9.換把問題。

在二胡演奏技術中,換把非常重要,是擴展二胡表現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學習二胡的重要一課。剛開始學習換把,學生在心理上容易產生緊張狀態,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放鬆不夠,虎口緊夾琴桿,造成換把時堵塞、不流暢,同時由於學生換把時不注意持琴角度。換把時,音不準或者動作又沉重又笨拙。教師要給學生多做換把示範,講清換把的要領和注意的問題,換把是從一個把位移到另一個把位的演奏動作。初學換把時,要嚴格遵守以手帶指的方法,也就是上行換把時,手腕要領先下去;下行換把時,手腕要先帶上來,這種手先行的動作,雖然在快速換把時不感明顯,但仍然存在,因為換把是由上臂、小臂、手及手指的聯合動作來完成的,學習換把時可採取分階段進行,在第一把位音階熟練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把位的練習,然後再繼續一、二、三把的換把練習,換把練習要特別注意音的准確和減少虎口對琴桿的磨擦力,這不但使上下換把靈便,而且還可使琴身保持穩定,同時在練習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步一步地深入,從慢練起,待熟練後再逐步加快。

10.揉弦的問題。

二胡的揉弦是為了美化音色,是為樂曲服務的。在少兒學習二胡一個階段後,為配合樂曲教學,即可進行揉弦技術練習,對少兒來說,初學揉弦應該掌握腕揉法。對其它的揉弦(壓揉、滑揉)可暫不接觸,因為腕揉法是二胡揉弦技法中較常用的方法,必須首先學會,少兒手形小,軟度好,接受快,提前開始學習揉弦是較有利的。只要教師示範動作做得清楚,要領講得透徹,學好揉弦是不會有困難的。關鍵是以手腕(上下揉動)來帶動手指的各關節上下波動,使手指均勻的揉幅振動琴弦發出圓潤、柔美的音波,增加音樂的感染力。在學習揉弦過程中,對少兒的常見毛病要及時糾正。如由於左手的放鬆不夠而造成的揉速不均勻,發出陣陣的壓弦的緊張感,或者忽快忽慢,忽重忽輕現象,還有由於手指力度的緣故,往往指尖部按不住弦,手指隨著揉弦往下滑,越揉越高,同時還要提醒學生注意揉弦的速度、力度要適當,過大、過快、過重、過輕都會影響揉弦音色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