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煲湯培訓
❶ 有人懂常用煲湯的中葯配方嗎
葯膳具有保健養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應用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葯物是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葯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葯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葯膳不能代替葯物療法。各有所長,各有不足,應視具體人與病情而選定合適之法,不可濫用。
1.因證用膳:中醫講辨證施治,葯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葯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葯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葯膳。
3.因人用膳: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葯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葯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這都是在葯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葯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葯膳配伍的禁忌
葯膳的配伍禁忌,無論是古代和現在都上十分嚴格的,現根據歷代醫學家對用葯經驗,將中葯與食物配伍禁忌、服葯食忌、食物忌食、食物相反等部分介紹如下:
1、 配伍禁忌:
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合蒼術食,令人動風;合蕎麥食,令人落毛發,患風病;合鴿肉、鯽魚、黃豆食,令人滯氣。
豬血:忌地黃、何首烏;合黃豆食,令人氣滯。
豬心:忌吳茱萸。
豬肝:同蕎麥、豆醬食,令人發痼疾;合鯉魚腸子食,令人傷神;合魚肉食,令人生癰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陸;忌杏仁。
鯽魚:反厚朴;忌麥門冬、芥菜、豬肝。
鯉魚:忌硃砂、狗肉。
龜肉:忌酒、果、莧菜。
鱔魚: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術、李子、豬肝。
鴨蛋:忌李子、桑椹子。
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
以上中葯與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驗。值得重視。所以,在烹調葯膳時,應當加以注意。至於這些中葯與食物的配伍禁忌的科學道理,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2、 服葯食忌:
葯物與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經驗,後人多遵從。其中有些雖無科學證明,但在沒有得出可靠的結論以前還應參用傳統說法,以慎重為宜。主要包括: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百合、蒼術;豬血忌地黃、何首烏、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朴,忌麥冬;蒜忌地黃、何首烏;蘿卜忌地黃、何首烏;醋忌茯苓。
食物與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諱。其道理雖不充分,但是在葯膳應用中似仍宜慎重從事,把它們作為重要參考為宜。這些禁忌是:豬肉忌蕎麥、豆醬、鯉魚、黃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鯽魚忌芥菜、豬肝;豬血忌黃豆;豬肝忌蕎麥、豆醬、鯉魚腸子、魚肉;鯉魚忌狗肉;龜肉忌莧菜、酒、果;鱔魚忌狗肉、狗血;雀肉忌豬肝;鴨蛋忌桑椹子、李子;雞肉忌芥末、濡米、李子;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
葯膳的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葯本草學理論,一般參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十九畏」的具體內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3、 病人忌口:
忌口是中醫理論與實踐的一人內容。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某種病忌某類食物。如:肝、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腫忌鹽硬固、油煎、生冷等食物;骨病忌酸甘;膽病忌油膩;寒病忌瓜果;瘡癤忌魚蝦;肝陽、肝風、癲癇、過敏、抽風病人忌食發物;頭暈、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一類是指某類病忌某種食物。如凡症見陰虛內熱、痰火內盛、津液耗傷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溫燥發熱飲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瘡瘍、痧痘之後,當忌食芥、蒜、蟹、雞蛋等風動氣之品;凡屬濕熱內盛之人,當忌食飴糖、豬肉、酪酥、米酒等助濕生熱之飲食;凡中寒脾虛、大病、產後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積冷損之飲食當忌之;凡各種失血、痔瘡、孕婦等人忌食慈茹、胡椒等動血之飲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經、劇毒、催吐及辛熱、滑利之品。另一類是服葯後應忌食某些食物如:服發汗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補葯忌食用茶葉蘿卜;忌口之說有些已被證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則不合實際,在葯膳應用中可資參考。
❷ 學習燉湯哪裡好,正宗燉湯培訓
其實煲和燉就是用不同的烹飪方法來製作湯
煲湯就是將原料放入沙鍋直接在火上燒,而燉就是專將原料經屬過出水,加入輔料,放入輔料,隔水蒸。
煲湯就是將原料用大火燒開轉文火煲3小時左右,製作方法比較簡單,但是最好不要在中間加水,不然會破壞整個湯的口感,濃湯和清湯可以根據個人口好來製作,將酸性原料的鮮味竟數展現,同時不會很腥膩。
燉湯相比較就有點復雜,如果你所用的是酸性原料的話就一定要事先經過去腥膩的處理,然後加入輔料,清水在隔水蒸4——6小時,這樣可以保住原料的原汁不被流失,口感清爽。
現在的上海人也比較注重營養,對於湯的選擇也很多了。
尤其是酒店。
我只是把我知道的說出來,如果有什麼不對的還請間量,至至少我學的知識里就著點。區別大致就這么分的了
❸ 中葯湯怎麼熬才是正確的
所謂一帖的中葯,就是一天的劑量,有人會分兩次,有人分三次,總之就是要在一天內把上面的葯材服用完畢。首先,在熬中葯湯前,要先注意:1.如果有石膏、黨蔘等礦石類或是塊根類的葯材,或是像附子要加強熬煮以去毒性的葯材,要先下,也就是一開始就先放下去熬煮。2.如果該帖葯中有些芳香類葯材的話,象是細辛、辛夷、薄荷等,需要後下,也就是等湯快好的時候再放入,以免揮發性成分逸散殆盡。台灣民間流傳的「三碗水熬煮到兩碗水」,這種方法相當不科學,因為很多揮發性葯材的成分早就跑到空氣里,浪費掉了。正確的熬煮中葯湯的作法如下:1.將葯材先用清水沖洗,去除灰塵雜質。清洗後,加水蓋過葯材約一、兩公分後,以大火煮開,葯湯滾了後,再用大火煮個兩、三分鍾(目的在殺菌),接著轉小火熬二十~三十分鍾,取出葯湯倒在碗里,這是第一批葯湯。2.再放冷開水入葯材中,火滾後再以小火熬二十分鍾即可,這是第二批葯湯。3.第一批葯湯裡面花草類的揮發性成分較多,第二批葯湯裡面根莖礦石類的成分較多。將第一批的葯湯加上第二批的葯湯,倒在一起混合後,便是一天內要喝完的湯葯。可以分成兩次或三次服用。沒有服用完的,則先放在冰箱冷藏。要特別提醒讀者,如果中葯湯冷掉了,千萬不可以放到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微波會改變葯性。如果要加熱,可用玻璃、陶瓷容器重新煮開或是隔水加熱。另外,熬煮葯材的容器不可使用鋁鍋,也盡量避免使用鐵器甚至不銹鋼,應以陶瓷或玻璃最佳。在熬中葯湯的時候,一定要加蓋,盡量使有效成分保留在湯汁里,敏感的人,聞到湯汁的香味,過敏症狀就已經開始舒緩了,這就是有效物質逸散到空氣中的緣故。
❹ 用中葯煲湯先了解葯性
能有人認為,煲湯不就是幾種原料下鍋一煮,這有什麼難的?其實,煲湯的學問數不勝數。一鍋好湯不僅要有「精挑細選」的材料,還需要「天衣無縫」的配合、「拿捏得當」的火候等。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和中國烹飪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烹飪名師石萬榮先生。
煲湯,選料很關鍵
一、選料要得當
這是制好鮮湯的關鍵所在。用於制湯的原料,通常為動物性原料,如雞肉、鴨肉、豬瘦肉、豬肘子、豬骨、火腿、板鴨、魚類等,這類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和核苷酸等,肉中能溶解於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湯鮮味的主要來源。
俗話說,「肉吃鮮殺、魚吃跳」,但王宜表示,剛宰殺的肉其實並不適合熬湯,我們所說的「鮮」,是指魚、畜、禽殺死後3—5小時,此時,魚、畜或禽肉中的各種酶,會使蛋白質、脂肪等分解為人體易於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最佳。此外,采購時還應注意,肉類最好異味小、血污少。
二、搭配有講究
在做湯的時候,一般不需添加奶或奶粉來增稠,一來這些材料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容易出沫子,使湯渾濁,二來口感也不好。此外,為使湯的口味純正,一般不用多種動物食品同煨。
許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可以使營養素起到互補作用,即餐桌上的黃金搭配。比如說,煲魚翅湯時,不妨加入肉、蛋等,可以使魚翅的蛋白質生理價值發揮到最好;海帶燉肉湯,酸性食品肉與鹼性食品海帶能起到組合效應,這在日本也是很風行的長壽食品。
三、火候要適宜
一般而言,60℃—80℃溫度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而煲湯時食物溫度應該長時間維持在85℃—100℃。因此,煨湯火候的要訣是大火燒沸,小火慢煨。這樣可使食物蛋白質浸出物等鮮香物質盡可能地溶解出來,使湯既清澈,又濃醇。
四、時間勿太久
王宜主任指出,許多人心中有個誤區,煲湯時間越長越好,其實,這樣反而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大量流失。她介紹,魚湯的最佳熬制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2小時左右,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破壞,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
五、配水要合理
煲湯時最好涼水入鍋。用水量通常是食品重量的3—5倍,使食品與冷水一起受熱,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湯,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營養物質緩慢地溢出,最終達到湯色清澈的效果。
六、不銹鋼鍋也能煲湯
傳統觀念認為,煨制鮮湯時,用陳年瓦罐效果最佳,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會使湯更鮮香、更濃厚。王宜表示,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用不銹鋼鍋熬湯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她介紹說,將鋼鍋中煲制好的湯汁放進攪碎機中打碎,攪拌的過程可以使大脂肪顆粒乳化為乳糜顆粒,使湯呈乳白、滋味醇厚,由於熬制時間短,還充分保留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七、放料有學問
大多數北方人認為,煲湯要加香辛料,諸如味精、香油、胡椒、姜、蔥、蒜之類。而石萬榮認為,從廣東人煲湯的經驗來看,喝湯講究原汁原味,這些香料大可不必。即使用的話,用量也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湯的原味。由於配料起的是調和口感的作用,所以使用時必須要有側重點,其他的配料放少許就好。
此外,要注意調味料的投放順序,鹽應當最後放,因為鹽會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質凝固,有礙鮮味成分的擴散。
有句俗話叫:葯食同源。嚴冬將至,很多人都會找來當歸、枸杞等葯材,煲一鍋「滋補湯」來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然而,中國中醫葯學會庄乾竹告訴記者,不同的中葯特點各不相同,用中葯煲湯之前,必須通曉中葯的寒、熱、溫、涼等各性。選材時,最好選擇經民間認定的無任何副作用的人參、當歸、枸杞、黃芪等材料。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葯;身體寒氣過盛,就應選擇參類作為湯料。
白果。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歸肺經。可以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宜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等。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
淮山(山葯)。可補中益氣、壯陽滋陰、鎮心安神、潤膚養發,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治五勞七傷諸疾。但感冒、濕熱、實邪及腸胃積滯者慎用。
party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者。忌與藜蘆同用。
茯苓。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宜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暢通便、消炎止瀉、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頭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跌打損傷,是非常適合女性調理身體的一種食材。
六種菜適合做湯:海帶、白蘿卜、蓮藕等
不少人喜歡用蔬菜煲湯,新鮮又有營養。王宜表示,各種新鮮蔬菜是鹼性食物,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內,可使體液環境呈正常的弱鹼性狀態,有利於人體內的污染物或毒性物質重新溶解,隨尿排出體外,尤其以下幾種蔬菜。
海帶。性寒味咸,有化痰、軟堅、降血壓的功效。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病人食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有很好的療效。佝僂病、軟骨症、骨質疏鬆患者等都可以多吃海帶。海帶湯還可以禦寒,由於其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於刺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白蘿卜。其中含有木質素,能分解致癌物亞X,所以有抗癌作用。另外,白蘿卜是人體補充鈣的最佳來源之一,這種有機鈣在蘿卜皮中含量最多。
西洋菜。是廣東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最肥美的是從初冬到春末。西洋菜常見的吃法,就是和豬瘦肉、鴨腎、生魚等一起來煲湯,將西洋菜煲成深,然後連菜帶湯一起吃。
菜乾。用新鮮的白菜曬干而成,其好處是,既可貯存作長年食用,經太陽曬後,吸收了日光的紫外線,含豐富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纖維素,能消除內火、清熱益腸。此外,菜乾更可防止壞血病和皮膚病。
蓮藕。熟蓮藕性味甘、溫、無毒,可以補心生血,健胃開脾,滋養強壯,蓮藕湯利小便,清熱潤肺。平時可以配合豬瘦肉或者豬骨頭一起煲湯喝,加入適量綠豆口感會更好。
竹蓀。竹蓀屬於鹼性食品,長期食用能調整中老年人體內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此外,竹蓀還可以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腹壁脂肪貯積等。
肉類煲湯別晚上喝
說了這么多煲湯的要領,您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了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肉類材料的功效。
排骨湯抗衰老。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50—59歲這10年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收到葯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症,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增強黏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狀。煲制雞湯時,裡面可以放一些海帶、香菇等。
牛肉湯中放番茄。煲牛肉湯時,放一兩個番茄,可以增加湯中番茄紅素的含量,而且果酸能嫩化牛肉纖維,使肉質更鮮美。
豬蹄湯不宜常吃。由於其中的膠原蛋白不能完全利於吸收,會給胃腸消化系統帶來麻煩,即使要吃,也要與青菜、蓮藕放在一起煮。
最後,王宜提醒,肉類煲湯較油、熱量高,不適合晚上食用,選在上午或中午吃比較好。
❺ 什麼中葯材煲湯可以增強記憶力呢
把心脾腎養好就行。
藕、柏子仁、酸棗仁、核桃、荔子、茯神。
心神安,記性自然好。
❻ 有什麼煲湯的中葯
葯選材時最好選擇經民間認定的無任何副作用的人參、當歸、枸杞、黃芪、山葯、百合、蓮子材料。另外,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溫和的湯料。如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如綠豆、海帶、冬瓜、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葯;身體寒氣過盛,那麼就應選擇參類作為湯料。 水溫:冷水下肉,肉外層蛋白質才不會馬上凝固,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鮮美。 下料:肉類要先氽一下,去了肉中殘留的血水,保證煲出的湯色正。雞要整隻煲,可保證煲好湯後雞肉質細膩不粗糙。另外,不要過早放鹽,鹽會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來,也會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 火候:火不要過大,火候以湯沸騰程度為准。開鍋後,小火慢煲,一般情況下需要3個小時左右。因為參類中含有一種人參皂甙,如果煮的時間過久,就會分解,失去其營養價值,所以,煲參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鍾左右。 此外,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用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女性例假前適合補性溫的湯,千萬不要因為補得過火導致經血過多。 一般來說,在服用清內熱的中草葯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症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黃、何首烏的葯物時,忌服蔥、蒜、蘿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葯時,不應吃鱉肉;茯苓不宜與醋同吃;吃鱉甲時,不宜配莧菜;服用瀉下劑如大承氣湯、麻仁丸時,不宜食用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驅蟲類中葯也應避免油膩食物,並以空腹葯為宜。在患病服葯期間,凡是屬於生冷、黏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都應避免食用。以面是幾種與常用中葯相忌的食物。應用時要注意: 1.龍膽酊等苦味健胃葯忌蜂蜜、大棗、甘草等甜味食物。因為蜂蜜、大棗等食物的甜味可掩蓋苦味,從而減少苦味對味覺神經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2.雙黃連忌大蒜。雙黃是清熱解毒、治療外感風熱的常見葯物,性涼,而大蒜性熱。服雙黃連的同時如果食用大蒜,會降低葯效。 3.發汗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斂作用,服發汗葯物時若與之同時食用,就會與葯效相抵。 4.人參忌蘿卜、大蒜。西洋參等都是常見的補葯,而蘿卜有順氣、促消化的作用,同時服用,蘿卜會化解人參的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補的葯物時,前後一小時內也不能吃蘿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❼ 中葯傷寒頭煲湯有什麼作用
指導意見:
你好,清熱利濕,解毒。用於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牙痛,腸炎,痢疾,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膀胱炎;外用治蛇咬傷。
❽ 中葯調理的煲湯方法,謝謝了
脾胃乃一身之根本,脾胃好自然身體好。
現就介紹一首我比較常用的方,不苦,葯味不重,可煲湯。
黃芪20克,生山葯40克,生芡實20克,生蓮子20克,苡米仁30克。
隨意加肉煲湯,不過,雞或兔子比較好。
❾ 燉中葯怎麼燉
煲中葯前,也要有諸多的准備,如器具、用水、火器等,當然,作為現代人,很多時候也就因地制宜,不一定都按照既往的套跑去做了。
【器 具】
煲中葯一般選擇用砂鍋,避免用鐵制鍋具。用砂鍋煲中葯是最科學的用具,因為砂鍋是陶製品,不會產生化學反應。然後把需要煲的中葯飲片放進砂鍋中。
【加 水】
煲中葯用的水一定是涼水(至於是用自來水還是用純凈水,就看各位的條件了,推薦是用純凈水或自來水放置半天再用),不要用開水,加3~4碗水(一般是浸過葯面約1中指末節),把中葯完全浸泡,最好浸泡半小時再煲。至於古人根據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水煲葯,有條件的話也可參考,本公眾號的歷史消息中有相關的文章哦。
【煲 葯】
中葯泡好後,放在火上開始煎煮。在中葯煮沸之前用武火(大火),煮沸之後轉為文火(小火)慢慢煎煮,根據不同的葯物性質決定煎煮的時間。
一般情葯物煲葯時間大約在20分鍾左右,若觀察到葯煲中的水比較多,可適當煲久些許時間;解表葯煮開後再煎煮8~10分鍾即可;補益類的中葯要煎煮30分鍾以上等。
【翻 渣】
即煲第二次。第二次煲,加水量大概是第一次的一半左右,是煲20分鍾左右,煲完看看葯湯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來。若葯湯較多,可以再多煲一會兒。 發表解肌的葯物一般不翻渣。
切記千萬不能把中葯煲幹了,那隻能倒掉。所以煲中葯必須有人在旁邊守著才行。
❿ 中葯中那些煲湯有利於身體
要看對症卟對症啊,比如體寒的人,你給他喝涼性的湯會加重寒氣的啊,很簡單的方法,有什麼毛病可以買可以煮湯的單菋葯材來煮湯,比如山葯排骨湯,菟絲子枸杞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