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機構 » 歌特音樂培訓中心

歌特音樂培訓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3-16 02:13:22

㈠ 哥特音樂有什麼特點

歌特是生命不是死亡。頹廢的人在原地踏步,歌特們則向黑暗奮勇前進。 所有能發現世界美麗和哀傷的眼睛,一定是有著強烈的感情,強烈洶涌的感情,敏感纖細的感情。試想一個冷漠、頹廢、自暴自棄的人,如何用他的感情來感知世界?如何能理解歌特藝術中飽含的感情呢?如何能發現這個世界上流淌的黑暗呢? 把已經消逝的東西變得美麗,從丑惡中找尋偉大的人性。這才是我們的職責,而不是去頹廢、冷漠、自暴自棄。歌特不應該是墮落的理由,歌特從來不是生命的真像。 可以逃避,不可以頹廢。 可以冷酷,不可以冷漠。 可以放棄別人,不可以自暴自棄。 哥特是一種人類文化發展中,某個和常理分歧的文化體系。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哥特式從最早西歐文化中,提取他們的殘舊,暗雅作為元素產生的而產生的社會另一種的聲音。一種思想表達方式。 由這種思想方式延伸出了,音樂,小說,電影,服裝,時尚。哥特它獨特及富有魅力的表現方式,深深影響著這個社會。現在,它已經不單單只從西歐古典風格裡面「拿來主義」,加入了魔鬼,偏冷門宗教,死亡,朋克等因素,哥特就像是個巨大的蠕蟲吞噬著所有可以強大自己的文化,只要它黑暗,陰郁。但它並不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更像一種反諷。表面上似乎哥特崇拜著死亡,陰郁,恐怖,但實際上我們現實的生活難道不是連地獄也不如嗎?與其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我們寧願選擇生活在地獄。哥特,只是一種思想表現方式,他並不代表死亡,自殺是美麗的。 很多人被唱片,明星們欺騙了。認為自殺是美麗的,死亡是解脫。這實際上只是明星們給你開的一個玩笑。既然他如此崇拜死亡,為什麼自己卻還活在這個世界呢?就像魯迅的《狂人日記》一樣,他是一種方式,一種諷刺社會,嘲笑自己的方式,所以換種角度來說,魯迅是中國的哥特主義人士。 哥特並不要多華麗的服裝,也不要多凄慘多憂郁的化妝。那隻是他的表面,並不是真實的內在。 也不需要自殘,自虐。那並不是哥特,那隻是一個被西方流行音樂欺騙的白痴。 如果你真心喜歡哥特,你應該像學習一種語言樣學習他,而不是學習怎麼做人的態度學習。他是一種說話方式,一種反思維模式,一種嘲笑社會悲哀的聲音。如果你能冷靜的看哥特,你會發現,哥特在它那陰暗的外表下,有著一種怎麼熱愛生命的熱忱。 常見服飾 在八十年代,哥特服飾時尚由(清脆的曼陀林風格的半原音吉他、沉穩的單音符貝司線條、簡單但快速的節奏、濃重的合成器效果和陰暗的演唱。)音樂風格發展而來,染黑的長發、蒼白的皮膚、緊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銀飾(多用早期歐洲和埃及宗教性的設計)。黑色摩托皮夾克、黑色緊身牛仔褲、黑色網眼絲襪和黑色飛行太陽鏡成為哥特族的注冊商標。 任何黑色的東西,或其它暗色,如海軍藍、深紅。可以透(薄尼龍或漁網狀面料),但不露。銀飾。蒼白的皮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為想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志」這一審美,也可能是反對沙灘文化里「太陽曬出的古銅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論。 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黑白化妝。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細眉。 自我束縛的裝飾和戀物癖的服裝。皮革、PVC、橡膠、乳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紀的束腰也極為常見。寬領帶或逞釘子的項圈或緊緊系在脖子上的絲絨繩。 T形十字章(古埃及關於永恆生命的標志)。五角星。這是異教徒關於火、土地、空氣、水、靈魂的符號。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徵)。 歌劇風格的披肩、斗篷和長手套。哥特族們一般不會像朋克們那麼極端,他們會講些品位。 說實話,如若沒有品位的哥特可能打扮起來看上去就像朋克那樣。鬆散的服裝已經不是哥特的最愛。哥特以顯示身材的比例美作為基本穿著概念。體現身上的完美比例才是哥特最最主要的穿著風格。

㈡ 誰喜歡聽哥特式音樂,報名

哥特,是英文gothic的音譯。也譯作「歌特」,兩種譯法是完全等價的。哥特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後朋克運動的一個分支。它形成於地下,表現了搖滾最黑暗和陰沉的一面。哥特樂隊也以戲劇化的服裝和它的追隨者(稱為Goths)而聞名。音質上,哥特採取了陰冷的合成器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聲音使它們建造一種不祥之兆、悲傷的感覺,通常是很壯觀的音響背景。

分享
哥特含義

原始含義
哥特這個詞本來指的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這個詞本來並沒有恐怖、陰暗的意思。

近代含義
在文藝復興時期,哥特一詞用來表示中世紀的藝術形式,例如中世紀的教堂就被稱為是哥特式教堂。這時候如果說到哥特音樂,那麼指的是中世紀的音樂。這種音樂風格讓人想起中世紀宏偉而輝煌的哥特式建築,同樣也沒有恐怖、陰暗的意思。

現代含義
而現在所說的哥特音樂,實際上是指哥特搖滾,這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產生的一種音樂風格。這種風格與哥特一詞的本意並沒有什麼關系,之所以稱作哥特,是因為它借鑒了18、19世紀哥特小說中的恐怖、陰森的元素。

㈢ 什麼是歌特

無數個劇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圍著一切。空中劃過銳利的線條,像是發掘世界最深的罪惡。生命緊緊地依附著死亡,渲染著黑暗和絕望。Gothic(哥特)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歌特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歌特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藝術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哥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哥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詞彙是含蓄的否定 哥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與種族、性別也無關。大多數哥特樂隊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積極的反宗教樂隊。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異教的視覺信號只是在傳達「黑暗的力量」,以聯系至哥特音樂的感覺。 哥特族們與其他同年齡的社會團體一樣同樣存在社會傾向,你會發現哥特族中最大的傾向實際上是對政治的極度冷漠,因為幾乎所有黨派的觀點聽起來都是一樣的,而且毫無用處。 很多人被一種毫無快樂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這很不幸。但是哥特使這種消沉的感覺成為了生活方式的一種,換句話說: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選擇——這是一種藝術。 2007-12-17 19:58 哥特同時也許還是一種精神療法。如果你對一個屬於主流社會的白領仔細談起你上次自殺未遂的經過,那麼他可能會帶著一種奇異的眼光躲你躲得遠遠的,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你或許還可以得到廉價的同伴永遠不會為你感到難過,你手腕上的傷痕會得到認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都會在哥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2007-12-17 20:00 後歌特時代是由上世紀80年代的PUNK分裂的一條分支,後來又分別和民謠,工業,結合,產生硬核,死金,黑金。 (1)浪漫歌特: 想像這樣一幅圖畫:帶著污點的天鵝絨,燭光閃爍的浴室,多雨的午後,一頭烏發——浪漫歌特 是靈感直覺的居民。對他們來是說,每個瞬間都是稍縱即逝的悲劇,每一個獨特的親吻都被時光所吞沒,只有愛情能戰勝存在的虛無。浪漫歌特 因他們對災難持有稀奇古怪的期望而被聲名狼藉。然而,當他們中的兩個愛上彼此的時候,結果會是激情四射,甚至有時會致命到感動普通的人們。 態度:我在愛情方面的才能顯然比這幫凡人要高超許多! 衣著:有蕾絲花邊的一切,愛德華七世、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比較典型 2)消沉歌特: 消沉歌特鍾愛冥思苦想。他們十分害羞。對於他們,生命有些過於明亮、過於喧鬧、過於熱情了。他們往往是病態和藝術化的。你可以在他們的藝術品里看到這一切——厄運之美、輕浮的言行、必死的命運。消沉歌特 很容易在歌特族中被認出,你可以看到他們在某處萎靡地倚著牆,看起來像是被遺棄的瀕死的貓咪;有時會作畫或寫作;有時會寂靜地守候。他們是夢想的舞者。消沉歌特屬於黑暗憂郁的典型,盡管被忽略和遺忘的感覺在所有歌特族中都很司空見慣。但消沉歌特仍是歌特中的少數民族。 態度:溫文而雅的人們總是在無情的世界中枯萎 衣著:羅曼蒂克的、摩登的 3)活潑歌特: 這些人是怎樣的?你怎能同時既活潑又是個歌特?不用太著急,因為活潑歌特從不嚴肅。也許他們是在否定,也許他們具有兩面性。有人說他們是折翼的 消沉歌特。更容易接受的看法是:當你沉溺在恆久的歌特直接中足夠久,並對一切都感到厭倦,你就會突然轉變到另一個極端。有一件可以肯定的事那就是,他們懂得如何過得快樂 態度:喔嚯! 衣著:摩登,戀物,Cyber 活潑歌特是歌特文化里的粘合劑,因為他們同任何人接觸,並互相引薦。活潑歌特 永遠不旁觀 (4)銳舞歌特 Old School歌特會告訴你,歌特聚會從來不必擔心它的熱鬧程度,因為銳舞歌特將扮演舞池(而不是歌特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事實上,更多Old School歌特也開始使用熒光材料和風鏡了。 銳舞歌特 的典型衣著是尺碼過大的鬆鬆垮垮的褲子,T-shirt和幻彩發光的漆質配飾。風鏡戴在頭頂而不是架在鼻樑上。他們的音樂取向在EBM(Electronic Body Music)到Instrial流派之間交迭。另外,他們將Techno、Trance和Breakbeat等音樂引入進來 態度:不發光,就不能show!! 衣著:肥褲子、T-Shirt、背心、熒光服飾 (5)歌特Geek Geek還用多說嗎?所不同的是,他們自認為有著跟電腦顯示器前面色慘白的程序員所不同的歌特血統。 態度:這比當一個普通的Geek要好得多 衣著:摩登和網路 (6)吸血鬼歌特 吸血鬼歌特似乎有三類 第一類是由吸血鬼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所組成,他們就像任何其他一種歌特,但他們頭腦中存在有吸血鬼 第二類相比較而言則相當華麗。他們在談論自己時用「Vampyre」而不是「Vampire」(吸血鬼),用拼寫中的「y」和「i」來驅分自己和神話中的吸血鬼,不過這倆詞讀音一樣……有時你可以看見他們披著斗篷露出尖牙(尖牙都是花高價通過牙醫設計定製的)。 第三類把他們自己看作靈魂吸血鬼——從他們受害人哪裡吸取精神的能量。這種惡習帶有宗教上的暗示 態度:吸血鬼很酷 衣著:正式、浪漫 7)異教歌特 歌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宗教信仰無動於衷的,大多數宗教類型都遭到異議,但大量的異教歌特都沉迷於某些異教的宗教,其熱衷度比對他們的珠寶更甚。 凱爾特是一種自然宗教,以一種和自然萬物融為一體的互動經驗(比如,你深深凝視和嗅聞玫瑰花,那你就是玫瑰花。你沉浸在流淌的河流的聲音中,感到身邊光線的流動,那你本身就是河流)凱爾特是對大自然力量表現崇拜的一種極其個人的神秘形式。 凱爾特在歌特文化中異乎尋常的流行。信封這種宗教的異教歌特通常都認為這是他們歌特文化中的一部分。 Wicca教是 督伊德教 的一個後裔,是起源於北歐西歐等地古老宗教的一種現代新宗教,並且是 撒旦教派 後影響最大的地下宗教,和撒旦教的教義差不多,都是強調「非惡魔化」和信奉自然和神秘力量。 異教歌特發展了宗教習俗,除了上述兩種外,還有很多 態度:神秘/或凱爾特的宗教很酷 衣著:更加復古。更加宗教化 總結: 歌特運動主要劃分產生於來自 Post Punk(後朋克)的影響。當Punk堅定地把目光聚焦在此時此刻的社會現實的時候,歌特文化的原理則是回溯更古老得多的文藝運動。 這種亞文化通常吸引對理論的多樣性、藝術、宗教信仰和科學運動感興趣的具有創造性的人,極少有亞文化像歌特搖滾一樣偉大的知識放到同等的位置。 歌特運動通常在社會和政治價值觀方面比許多其他的亞文化更加無私慾,很大程度上關注個人信仰並時常忽視廣泛的社會層面;盡管在廣義性來說,這並不是總是成立的。 歌特作為一種文化,發展有許多年,其分支也是林林總總。所以,即使是歌特族,內部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㈣ 巴洛克音樂與歌特音樂有什麼區別怎麼區別

1. 簡介「巴洛克」這個詞在音樂史上的含義。

葡萄牙語baroque原意為不圓的、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指歐洲17世紀和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見下文)。

2.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地華麗復雜,有相當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旋律一樣,曲調的進行常常帶有形象化、象徵性特徵。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確的和聲屬性。

3.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主要分為自由節奏的和律動鮮明、規整的這兩種節奏。前者用於宣敘調、托卡塔、前奏曲等,後者用於詠嘆調、賦格、舞曲等,在一個樂章中會保持始終。這兩種節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敘調與詠嘆調,前奏曲(或托卡塔)與賦格。

4. 巴洛克音樂採用什麼調式?

大小調體系,它已取代了過去的「教會調式」。

5. 巴洛克音樂的和聲是怎樣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屬、下屬為中心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利用不協和音作調性轉換並使和聲進行富有動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紀的發明與和聲體系的充分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6. 什麼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稱作數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時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鍵盤樂器(通常為古鋼琴)的樂譜低音聲部寫上明確的音,並標以說明其上方和聲的數字(如數字6表示該音上方應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據這種提示奏出低音與和聲,而該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織體由演奏者自行選擇。

7. 巴洛克音樂的織體是怎樣的?

復調織體佔主要地位,其寫作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峰。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在功能和聲基礎之上的對位。同時也有許多作品採用主調織體。

8. 巴洛克時期的曲式是怎樣的?

以相互間形成節奏、速度、風格對比的多樂章結構為主,如組曲、變奏曲、協奏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常用前奏曲與賦格、宣敘調與詠嘆調的搭配關系。復調樂曲的內部結構是以模仿手段寫作的連續體(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確的呈示、發展和再現因素。同時也有分段結構、變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進行變奏的帕薩卡利亞、夏空形式。

9. 巴洛克時期有哪些主要的音樂體裁?

聲樂:彌撒、經文歌、眾贊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 器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奏曲(管弦樂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10.巴羅克時期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在一個樂章之內保持一種基本情緒,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才形成對比.

11.巴羅克時期音樂的力度是怎樣的?

不追求漸強和漸弱的細微變化,而是採用較為清晰的「階梯式力度」。

第一節.歌劇的誕生和早期歌劇

1. 歌劇(Opera)誕生於何時何地?它是怎樣誕生的?

16世紀末、17世紀初誕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由巴迪宮廷的卡梅拉塔會社(camerata,意為俱樂部或小集團)成員巴迪、溫琴佐.伽利萊伊以及佛羅倫薩學者梅在經過大量的對古希臘悲劇研究的基礎之上誕生的。

2. 歌劇的前身是哪些音樂形式?

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臘悲劇、中世紀的儀式劇、宗教神秘劇、奇跡劇,文藝復興的牧歌套曲、田園劇、幕間劇等形式。

3. 簡介幕間劇(intermedio)、田園劇(pastoral drama)。

幕間劇是在戲劇兩幕之間演出的有音樂的短劇。田園劇是傳奇題材或鄉村題材的帶有音樂的舞台劇。

4. 歷史上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於哪裡?

1597年由里努契尼寫劇本、佩里作曲的《達芙尼》,取材於希臘神話。但樂譜已遺失。

5. 現存的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於哪裡?

1600年裡努契尼寫劇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優麗狄茜》。取材於希臘神話。

6. 在最早的歌劇中音樂形式是怎樣的?

聲樂部分以接近於朗誦的宣敘調為主,由少量樂器伴奏,採用通奏低音。音樂形式較為簡單。

7. 簡介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的歌劇寫作觀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劇形式。

主要是加強音樂性和情感表達。具體做法是將宣敘調的旋律線條拉長,使其具有歌唱性,並與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對比。他採用較大規模的樂隊伴奏,並通過弦樂器的震音、撥弦以及不協和和聲的運用造成強烈的戲劇性效果。在歌劇中加入器樂段落,如一開始的「托卡塔」(即後來的序曲)、中間的舞曲等。歌劇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創作中形成的。

8. 舉出蒙特威爾第的兩部代表作。

《奧菲歐》(或譯作《奧爾菲斯》)、《阿麗安娜》。

9. 繼蒙特威爾第之後,17世紀威尼斯歌劇的代表人物(歌劇領域的威尼斯樂派)是誰?

蒙特威爾第的學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 18世紀義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劇(拿坡里樂派或那不勒斯樂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誰?他的創作有哪些特點?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視音樂在歌劇中的抒情作用,強調詠嘆調的表現力,創立了ABA形式結構,稱作「返始詠嘆調」或稱「再現詠嘆調」(da capo aria)。他的樂隊更加完備,還創立了「快-慢-快」的歌劇序曲(當時稱作「交響曲」sinfonia)。

11. 拿坡里歌劇的特點是什麼?

注重獨唱者聲音的美感和音樂外在的效果,追求音樂語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樂織體較簡單,主要是獨唱旋律和簡單的和聲伴奏。缺點是缺少真實性和戲劇力度。這種傾向導致了歌劇在18世紀的衰敗。

12.介紹宣敘調和詠嘆調.

宣敘調在歌劇(或清唱劇)中用於人物對話和劇情發展,其旋律接近於朗誦,詠嘆調用來抒發人物感情並表現演唱技巧,音樂優美華麗,音域較寬。

13. 什麼是白話朗誦宣敘調(又譯作清宣敘調、干宣敘調,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帶伴奏宣敘調(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只用羽管鍵琴和一件低音樂器伴奏的宣敘調,主要用於大段的對話和獨白。後者採用樂隊伴奏,用於緊張的戲劇性場面,由於它在某中程度上帶有詠嘆調特點,因此又稱之為詠敘調(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14.什麼是「Da Capo Aria」(返始詠嘆調)?

ABA三段式詠嘆調,再現時可以隨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15. A.斯卡拉蒂確立的義大利歌劇序曲是怎樣的?

(見本節第10題)

16. 法國歌劇是怎樣形成的?

十七世紀從義大利傳入後,立即帶上了法國化特徵:重視宣敘調,在其中突出了法語特有的韻律和節奏感;在歌劇中加進大量舞蹈場面;舞台裝飾極為華麗,表現帝王生活的氣派;歌劇序曲採用與義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 奠定了法國歌劇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義大利的呂利(Lully,1632—1687)。(歌劇風格見上面第15題)

18. 簡介法國作曲家拉莫的歷史貢獻。

作有大量歌劇和古鋼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發表了《和聲基礎理論》,為現代和聲理論奠定了基礎。

19. 英國歌劇創作的代表人物是誰?請舉出代表作一部。

浦賽爾(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東和伊尼》。

20. 簡介德國「歌唱劇」(singspiel)。

有對白的德國民間喜歌劇,音樂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對德國歌劇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21. 簡介清唱劇(Oratorio)、受難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劇:將宗教或史詩題材的歌詞譜曲,音樂形式包括獨唱、重唱、合唱和管弦樂,在教堂或音樂廳演出。與歌劇不同之處在於清唱劇沒有復雜的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受難曲:音樂形式與清唱劇一樣,在題材上集中於基督耶穌受難(釘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譯作大合唱,是帶有獨唱、重唱、合唱及管弦樂的體裁,內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與清唱劇一樣的是沒有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第二節. 器樂、鍵盤樂

1.簡介德國路德教的眾贊歌變奏曲(chorale variation)、眾贊歌幻想曲(chorale fantasia)。

在眾贊歌旋律基礎上進行變奏或自由發展的管風琴曲。

2.簡介托卡塔(toccata)和賦格曲(fugue)。

托卡塔:一種鍵盤樂曲體裁,節奏較自由,帶有炫技性。

賦格曲:一種結構嚴謹、節奏規范的復調音樂體裁,主要是在一個主題之上以模仿對位手法構成。

3.簡介恰空(chaconne)和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

恰空也譯作夏空,是三拍子的舞曲,風格莊重。通常是在一個多次出現的固定低音(或一個和聲進行模式)之上以變奏手法寫成。帕薩卡利亞與恰空常常不加區別。

4.簡介巴羅克時期的組曲。

將不同速度、節拍、民族風格的舞曲組織到一起的體裁。

5.巴羅克時期最著名的古鋼琴作曲家有哪幾位?

法國的F.庫泊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拉莫,義大利的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德國的巴赫、亨德爾。

6.什麼是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在鍵盤樂器上將一個八度內的所有半音都調成一樣距離(音分)的調律方法。

小型合奏樂

1.簡介巴羅克時期的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內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

奏鳴曲是獨奏或重奏的器樂曲。前者風格較為嚴肅,很少用舞曲,後者則輕快些,各個段落都採用舞曲風格。

2.簡介獨奏奏鳴曲(solo sonata)和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

獨奏奏鳴曲由一把小提琴(或長笛或其他樂器)加一個通奏低音樂器,有時只有一件樂器獨奏(如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或古鋼琴奏鳴曲)。三重奏鳴曲由兩把小提琴和一個通奏低音樂器(鍵盤樂器)、一把大提琴(或大管)演奏,兩把小提琴演奏兩條對位關系的旋律,另兩件樂器演奏低音及和聲。

大型合奏樂

3.簡介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和樂隊協奏曲(ripieno concerto)。

大協奏曲:由幾件樂器組成的獨奏小組和管弦樂隊的協奏。

獨奏協奏曲:一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隊的協奏。

樂隊協奏曲(又譯作管弦樂協奏曲):並不突出某件樂器或某個樂器組,實際上就是管弦樂曲,一般寫法是由第一小提琴聲部演奏主旋律,並運用數字低音。

4.簡介維瓦爾蒂(A.Vivaldi,1675-1741)和他的協奏曲《四季》。

(略)

第三節.巴赫和亨德爾

以下問題歡迎朋友們來談論。

1.巴赫(J.S.Bach,1685—1750)最傑出的寫作技巧是什麼?或:巴赫在音樂歷史上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2.巴赫被稱為「繼往開來」的人物,為什麼?

3.巴赫的作品種類繁多,請舉出他的宗教音樂、管風琴曲、古鋼琴曲、獨奏器樂曲和管弦樂曲主要代表作。

4.亨德爾(Handel,1685—1759)在那兩種音樂體裁中有突出的成就?

5.為什麼亨德爾的歌劇寫作受到了挫折?他的歌劇有什麼特點?

6.亨德爾的清唱劇創作有哪些特點?請簡介《彌賽亞》。

7.亨德爾重要的器樂作品有哪些?

8.巴赫(J.S.Bach)與亨德爾(Handel)的音樂(包括寫作手段和個性)有哪些不同之處?
----------------
主要作曲家
義大利∶
科萊里(Arcangelo Corelli, -1713)
A.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德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法國∶
呂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
讓-腓力·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英國∶
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

Gothic)這個特定的字匯,早先指涉的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時常誤解它的審美學和混淆這個術語,哥特是80年代前中期主要存在的前朋克一個分支。它以形成於地下搖滾的最黑暗和陰沉的特點很大程度上應受此榮譽,盡管今天它的榮譽更多的來自於樂隊戲劇化的服裝和它的追隨者。音質上,哥特採取了陰冷的合成器效果,加工了前朋克的吉他聲音使它們建造一種不祥之兆,悲傷的感覺,通常是很壯觀的音響背景。在早期,它的歌詞常常是自省和激烈的針對個人的,但是它詩歌般的敏感性很快導致品位轉變到浪漫文學,宗教思想和超自然神秘主義上。

哥特通常不是嚴格意義上受歡迎的風格,被給予了一種華麗詩意的傾向,無情悲哀的輓歌和無止境的戲劇化。然而,它產生了投入的,仍舊興旺的亞文化,使它的美學概念在最初音樂全盛期過了很久後一直存在著。哥特的教父是英國前朋克樂手Joy Division, 他的陰冷,偏僻,強迫性的自省音樂和歌詞為哥特最初的結構打下了基礎。但是對於所有的意向和目的來說,真正賦予哥特生命的是」Bela Lugosis Dead」,來自1979年Bauhaus的首張專輯。像the Cure 和Siouxsie & the Banshees這樣陰冷的前朋克樂隊已經在同一時期具備了完美的哥特風格,並且他們的重型音樂,恐嚇的裝容和黑色的服裝成為了歌迷崇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哥特的聲望在某一片被青少年疏離的敏感區(最初是在英國,那兒是大部分哥特樂隊起源的地方,其次是美國)蔓延開來時,它的意識風尚變得越來越古怪,並且最初的音色稍微有些發展了。

The Cure,Siouqwie & the Banshees和the Mission UK和成了更多流行和另類的成分在他們的音樂中,當the Sisters of Mercy, Fields of the Nephilim和美國的樂隊Christian Death使用沉重的,不時受金屬感化的手法。在80年代末,最初的哥特運動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這種音樂變異成了新的形式並繼續影響很多黑暗金屬流派。在90年代期間,哥特音樂開始通過工業音樂來cross-pollinate,產生同時吸引兩邊的混合物,同暗潮流派(他們也同樣將80s合成器與夢幻流行合在一起)一樣。90年代後半期,還可以看見哥特的影響力突然出現在重金屬中;一個新的改革黑暗金屬樂隊的種類模仿了很多哥特的音色和風格,當一些另類金屬樂隊也從沿襲了哥特的視覺效果(包括Marilyn Manson, 他們不顧很多關於不屬於哥特風格的反面評論)。

「Gothic」這詞由來已久,在文藝復興時期用來表示中世紀的藝術形式。

它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Goth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Goth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藝術不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哥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哥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詞彙是含蓄的否定。

在1822年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ROMANTIC MOVEMENT),中世紀文化逐漸極其相關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跳出歷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時代,有些人從宗教或神秘注意中尋求理想,還有寫人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開始被認為和黑暗,奇異,鬼魅等相關連,浪漫主義和哥特作家象Byron, Shelley, Baudelaire還有 Verlaine沉迷於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哥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畫家象Caspar David Friedrich 對黑暗和荒涼的展現。而在建築上新哥特式逐漸成為時尚。這一時期許多哥特式小說家不斷涌現,不僅哥特文學是對人類自身黑色陰暗面的展示,也是對當時社會正統思維模式的一種挑戰,是一種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體。哥特小說中比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瑪利·雪萊的Frankenstein,布來恩.斯托克的Dracula,還有Edgar Allan 詩集中的描寫.斯托克筆下對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較走入了對立的角度.(當代作家Anne Rice 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Poppy Z. Brite的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續.)

到了20世紀30年代,近代哥特運動在英國開始上演,哥特運動的出現或許可視為是先前朋克運動(punk) 的延續。不論如何,哥特精神開始在音樂上 展現其影響力,哥特音樂以表現人性的陰郁、空虛為主題,並且對死亡亦有著濃烈的興趣,緩慢、悲傷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樂的特色。

最早使用「哥特」這個術語的是英國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Anthony H. Wilson ,他同時也是Joy Division 的經紀人,他曾經宣布Joy Division 樂隊將作為一支哥特式的樂隊而有別於其他主流音樂流行樂隊。哥特文化作為一場現代文化運動,開始於七十年代末期PUNK搖滾的音樂浪潮,當後者漸漸退去的時候,哥特文化作為一種邊緣的亞文化倖存了下來。哥特文化是一種獨特的中世紀復古風格的音樂、藝術和文學的文化范疇,在音樂上它承襲了七十年代歐美 PUNK搖滾音樂的音樂風格,在藝術上表現為一種對十二到十六世紀西歐的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強烈復古傾向,在文學上演變為那種隱郁和怪誕的神秘黑暗文學。哥特文化實際上傾向於那種非暴力的、和平主義的、被動的、寬忍的生活態度。但在許多媒體中卻將它錯誤地理解為那種極端暴力的,仇視少數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義的邊緣文化。哥特文化總是表現出一種孤僻疏離的,陰沉的精神氣質,它總是去探討那些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種族歧視、戰爭、以及仇恨。精神上對死亡的迷戀,驅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試圖去找尋對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種思考。
初期的哥特音樂

一場新的哥特運動在整個80年代影響越來越大.相對70年代後期產生的朋克是判逆式的沒有遵從的另類文化,也許新哥特運動的產生是對朋克的一種回映.哥特運動反對狹義的道德,性觀念,和傳統的宗教信仰.音樂反映人性中黑色陰暗面以及對死亡獨特的迷戀.音樂抒緩而強勁的聲音經常表現在抑鬱,陰沉,甚至病態.

新哥特運動與10世紀的浪漫主義有著明顯的關聯,抒情詩性的,死亡的主題,對毀滅和黑暗的探尋是哥特藝術家的共同表現方式.音樂上,一些流派盡管加進了舞曲節拍和電子音樂元素,但仍以小和弦,緩慢的節奏表現出明顯的怪誕和抑制機構特性.視覺上,哥特藝術家看上去喜歡強化一種死亡式的審美,蒼白的面孔, 黑色的長服,維多利亞時代的時尚(如有縐飾邊的襯衣),中世紀的廢墟和哥特式的建築.

很難具體確定哥特音樂產生的時間,70年代末期一些新的組合,樂隊的聲音或外形開始存在某種程度上黑色的成分.象The Cure,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The dreamend, Adam & the Ants, Ultravox, Killing Joke, The Sound, the Comsat Angels 還有 Joy Division.他們的新浪潮和dark pop music 的樂風對後來的哥特音樂產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也許第一首真正的哥特聖歌是Bauhaus的Bela Lugosi's dead.

最早英國流行哥特樂隊是UK Decay(現在已經沒什麼人知道了),80年代中期一些樂隊象The Sisters of Mercy, 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取得了相對的成功,他們的哥特搖滾樂和外形成為哥特的標准形式,成為許多後來組合的模仿對象,這種情況特別是在英國.這一時期非常優秀的樂隊還有And Also The Tree,Xmal Deuschland,Love Like Blood等.

整個80年代老式的哥特樂風占據著主導的地位,而一些樂隊探索著新的聲音,並不段摸索著新的音樂路線,最好的例子就是Dead can Dance,在他們典型哥特式第一張同名專輯後音樂從中世紀和東方樂曲中吸收元素,風格融入了不少的世界音樂成分.之後的幾年DCD獲得了更多的認可,遺憾的是最近樂隊已經解體.The Cocteau Twins和DCD相同是來自4AD公司的組合,是4AD低調迷幻樂風的代表.

英國不是唯一出產黑色音樂的地方,來自美國的The Swans 早期涉足與先鋒樂派(avant-garde)領域,創作出了幾張偉大的專輯象like Children of God, White Light from The Mouth of Infinity 還有 The Burning World.另一支傳奇性的樂隊Christian Death也許是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最著名的哥特樂隊了,他們不斷的做出一些有爭議的專輯,最值得推薦的是Only Theatre of Pain 和 Catastrophe Ballet這兩張.此外象Faith & the Muse,London after Midnight也是來自美國的優秀哥特組合.

哥特音樂的發展

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哥特音樂的改良風格和其他相關樂派.產生與比利時的EBM(Electronic Body Music )是一種電子化陰冷黑色的音樂。受德國KRAUTROCK運動中Kraftwerk之類電子樂隊的影響下產生的。EBM創始樂隊之一Front 242一低限化的節拍,抑鬱的聲音和軍國主義突擊隊是的裝束被大家認識。The Klinik, Insekt, Dive, Click Click, A Split Second 還有後來的Suicide 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樂隊。 Dive和Klinik利用聲納噪音營造出一種冰冷的外太空氣氛。 Suicide Commando則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類似的樂風在美國和加拿大被稱為Instrial,象Front Line Assembly ,Skinny Puppy 等樂隊。他們製造查的合成音樂和多層次的聲音非常適合帶上耳機去欣賞。 Front Line Assembly的經典專輯Classic albums are Caustic Grip(1990) and Tactical Neural Implant (1992),值得每個喜歡EMB的人去收藏。

說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談到德國,那裡可是現在哥特音樂的重鎮。許多德國的樂隊被慣以DARK WAVE的音樂標簽。Project Pitchfork樂隊是德國最早涉及到哥特音樂領域內,雖然他們的樂風有所改變,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組合,首張專集Dhyani亦為經典,有典型的黑色音樂和評論性的歌片語成。Deine Lakaien樂隊的成員有著深厚的音樂基礎,他們做出了象'Love me to the end'這樣的浪漫主義歌曲。作品帶有著某種程度的中世紀感覺。德國很大一部分組合演唱時保持著自己的母語,例如Goethes Erben,樂隊的名字也就說明了一切。他們的前三張專輯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獨立有相互關聯。而Lacrimosa,Tilo Wolf這些樂隊通過加如金屬樂的元素不斷的對音樂的表現手法做出嘗試。當然我們必須要知道Das Ich這個組合,他們的經典專輯是Die Propheten,專輯中的歌曲機構復雜歌詞充滿著智慧化。陰暗電子樂派代表團體Calva y Nada 用德語和西班牙語交錯演唱,他們最有特點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詞方面多涉及政治,社會之類的話題,從這方面看這支樂隊在哥特音樂王國中顯得與眾不同。總的來說由於浪漫主義情節,德國的大多說樂隊是浪漫的歌曲和陰暗電子化相結合的產物。

如今哥特范疇內的音樂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dark folk (陰暗民謠),這種樂風的代表是Current 93, Death in June, Sol Invictus還有Fire + 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較實驗性難以理解,之後David Tibet利用他個人化的思維開始想聲學民謠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樂隊Death in June自從首張專輯Nada推出後頗受爭議,他們甚至被指控為極端的右翼傾向。但DIJ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異教的祭典式的音樂。如果想聽這類音樂推薦給大家去找World Serpent,一個卓越的音樂廠牌,上面的提到的幾支樂隊均在其旗下推出過作品。對了,還有一支義大利的組合Ordo Equitum Solis也應該值得我們的關注。

許多哥特樂隊都有著某種中世紀的情節,他們將中世紀時期音樂和現代的創作手法相結合。德國有著許多這樣的中世紀組合,音樂的創作者一般有著良好的古典音樂教育背景,知名的樂團包括Qntal ,Estampie, Freiburger Spielleyt等。在義大利這種音樂更有影響,象Ataraxia ,Camerata Mediolanense多做出了許多出色的音樂作品。著類組合不僅僅有哥特的聽眾群還吸引著部分古典音樂的欣賞者。而The Moon 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Rosa Crux的音樂中吸收了祭典音樂的成分。

當然許多樂隊的風格是非常難以介定的,象義大利的Take Kirlian Camera ,20年來樂隊風格年年都有變化。而法國的情慾主義陰暗電子樂隊Die form 的音樂主題多涉及S/M(***),他們每一部作品多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奇。另一支來自法國的樂隊Collection d'Arnell Andrea的鋼琴聲非常有特點,成為自己的獨特的標志。善於創作管弦樂的In the Nursery樂隊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電影中的陪樂。在北歐的瑞典,Cold Meat Instry 著個廠牌通過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旗下的樂隊風格多樣,如血腥派實驗樂隊Brighter Death Now 和Deutsch Nepal,氛圍音樂組合Raison d'Etre,新古典主義的The Protagonist,天音組合Arcana等。說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議去聽一聽like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 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 還有Stoa這些代表樂隊。

㈤ 請介紹一下歌特音樂和文化

世上最唯美的文化 ——哥特文化

「你為什麼一定要過快樂的生活?你聽不同的音樂,當然也可以過不同的生活。」

說文解字:哥特(Gothic)

經常查字典是文字工作者的好習慣,牛津英語字典給出了以下兩個解釋:1、一種搖滾樂風格,激烈地混合了吉他貝司鼓,並有著啟示錄般的或神秘主義的歌詞;2、這種音樂的表演者或追隨者,經常穿著黑色的服裝並化著黑色的妝。但是,就像高手不會去百貨商場買電吉他一樣,我們不能完全相信牛津字典這樣的搖滾樂業外人士。
「Gothic」這詞由來已久,在文藝復興時期用來表示中世紀的藝術形式。它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Goth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Goth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哥特式大教堂。哥特式的藝術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歌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歌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詞彙是含蓄的否定。
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ROMANTIC MOVEMENT),中世紀文化逐漸極其相關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跳出歷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時代,有些人從宗教或神秘注意中尋求理想,還有寫人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哥特開始被認為和黑暗,奇異,鬼魅等相關連,浪漫主義和歌特作家象Byron, Shelley, Baudelaire還有 Verlaine沉迷於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哥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畫家象Caspar David Friedrich 對黑暗和荒涼的展現。而在建築上新哥特式逐漸成為時尚。這一時期許多哥特式小說家不斷涌現,不僅哥特文學是對人類自身黑色陰暗面的展示,也是對當時社會正統思維模式的一種挑戰,是一種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體。哥特小說中比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瑪利.雪萊的Frankenstein,布來恩.斯托克的Dracula,還有Edgar Allan 詩集中的描寫.斯托克筆下對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較走入了對立的角度.(當代作家Anne Rice 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和Poppy Z. Brite的Lost 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續.)
但用來描述音樂和文化還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時正是朋克運動落幕,後朋克登場。不論如何,哥特精神開始在音樂上展現其影響力,哥特音樂以表現人性的陰郁、空虛為主題,並且對死亡亦有著濃烈的興趣,緩慢、悲傷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樂的特色。首先Ian Astbury在描述Sex Gang Children這支樂隊時用到了「gothic pixie」(哥特精靈)的字眼;之後,Siouxsie Sioux(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樂隊核心人物)在形容她樂隊的新方向時使用了「gothic」;再之後,Joy Division樂隊的經紀人於1978年在BBC電視台的節目中將樂隊和主流流行樂隊比較時用到了「gothic」這個詞。
Bauhaus在1979年推出的《Bela Lugosi's Dead》是最早被貼上「哥特」標簽的作品,至少大家一致公認。
哥特音樂作為朋克的一種後續事物(死亡搖滾)在此後由視覺藝術、文學、音樂和服飾等構成的一整套美學和思想發展為一種地下文化,並由此衍生了無數的地下群落,這些群落發展至今雖然在各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但有兩點卻是所有哥特族們共有的:服裝的顏色和音樂。

樓上兄弟給的網站是鐵血啊 呵呵

㈥ 推薦幾首哥特式音樂和歌曲

LACRIMOSA(國內外很多人喜歡~)
Theatre Of Tragedy(已經解散了,不過他們的主唱liv kristine,我很喜歡,等等會介紹給你她的另外一個樂隊)
這兩個是比較純正的哥特,但對於想聽哥特的朋友們一開始沒那麼好接受吧

如果要說一些老是被人掛著哥特牌子,但是骨子裡不是那麼哥特的樂隊的話
Nightwish這個老牌力量前衛交響,偶爾會有些柔歌帶點哥特味道的樂隊,值得你去欣賞

Within temptation,這個早期是厄運味和哥特味都有些的金屬,而目前已經轉型為力量和交響金屬了,所以還是少說他們是哥特金屬好,不管怎麼樣,他們那張the silent force專輯,裡面的歌曲都值得你去聽

Therion,雖然經常被人掛上哥特,但實際上他們可以說是交響金屬風格的創始人,後期的作品比較貼近歌劇金屬,總的來說,THERION的作品很值得入門的欣賞

關於Evanescence,他們只是打著墮落黑暗的旗號,被掛上哥特一般也是因為AMY的服飾有時候比較哥特化,但音樂的化,並不純正,但我並不希望大家把EV的哥特標簽撕掉,因為不知道貼什麼來吸引人了- -

MANSON 是哥特,這一個大誤區!!一定要記得他們不是哥特啊!!!!!!!!!!!!

最後推薦點交響金屬,雖然和哥特關系不太大,但還是欣賞力很強

leaves' eyes,悲劇院主唱和老公的樂隊
sirenia,挪威的海妖樂隊(這個是哥特金屬)
after forever也不錯哦(EPICA 的核心人物以前就在這個樂隊里玩,不過被趕出來了- -)
還有我最喜歡的交響金屬樂隊EPICA

要是要男哥特金屬的話,就力推moonspell

男的都是用的黑嗓金屬樂隊,我都很喜歡,HOHO

先聽這些吧

㈦ 推薦幾首好聽的哥特式歌曲

1.lake of tears -- forever autumn

這首歌來自瑞典的gothic metal樂隊---lake of tears於1999年發行的專輯〈forever autumn〉,亦是樂隊所發專輯中最為柔美、傷感的一張。詩樣的歌詞,幽緩的節拍,民謠吉他和鍵盤所營造出的悲涼,是否將你帶入了那個永遠的秋天?

2.Evils Toy -- Virtual State

我最喜歡的一支Dark wave電音樂隊,來自德國,具體風格:Techno-Instrial、Dark Techno/trance、EBM(Electronical Body Music)、Synth-pop........這些名詞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Evils Toy的音樂元素又非常綜合,因此大家大體理解就行了,相信主唱低沉的嗓音能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3.iridio -- the windy shore

讓人眼前一亮的樂團,這首歌是專輯《Waves of Life》里我比較偏愛的一首,非常非常的清新,濃郁的世界音樂風格十分出彩,甜美的女聲亦是不可獲缺的,似乎只有在夢中才能得到的聲音卻在此刻悉知了。具體風格:celtic, folk, medieval and world music, (electronic) wave/gothic music。

4.ashram -- Forever at your mercy

來自義大利的一支新古典樂團,迄今為止只出過一張EP和一張同名專輯,但就是這僅有一張專輯,卻讓所有聽過它的人無不為之傾倒。此曲是專輯中第三首歌,大篇幅的鋼琴和小提琴,雨絲般讓人心醉,婉轉憂傷的曲調襯拖著Sergio的傾心演繹,輕輕閉上眼睛,讓音樂引領著心房起舞。。。。

5.dead can dance -- Carnival Is Over

DCD,一個無須再做任何說明的dark頂級樂團。這首歌選自他們1993年在著名仙音唱片公司旗下出品的第六張專輯《Into The Labyrith》,亦是他們一張最暢銷的專輯,據說這張大碟在兩位主角缺席,幾乎完全不做宣傳的情形下,神奇的賣出了50萬張。

6.elend -- eclipse

elend是來自法國的著名黑暗交響團體,歌曲採用交響樂編制而成的宏大框架及其變化多端的唱詠調,將聽者帶入一片滿是黑暗、絕望的曠野,布滿烏雲的天空、無邊無際的廢墟、盛滿死水的湖泊。。。。死亡的氣息盡顯無疑,《the umbersun》也是elend所出專輯中最為黑暗的一張!

7.HIM -- In Joy and Sorrow

芬蘭一支紅的發紫的流行歌特樂團,非常喜歡主唱這張封面中的扮相。這首歌選自他們的專輯《Deep Shadows and Brilliant Highlights》,相信許多朋友已經領略過主唱那無比低沉、無比性感、無比溫柔的嗓音了,呵呵,聽聽無防,朗朗上口的gothic可是不多滴

8.flowing tears -- Razorbliss

flowing tears是來自德國的gothic metal樂團,此曲選自他們去年發行的專輯《 Razorbliss》,女主唱Helen Vogt渾厚沉穩、充滿陽剛之氣的嗓音在Gothic metal風格的樂隊中自成一派、獨俱特色,是一首旋律感極強、磅礴大氣之作。

9.to die for -- jaded

總是被樂隊不和傳言籠罩卻仍不斷出新的一支芬蘭gothic metal樂隊,主唱jape悲鬱的咆哮像一把從心底拔出的利箭,閃耀著刺眼的鋒芒,心在隱隱做痛,疲憊的身軀在不聽使喚的奔跑,整個世界在奔跑中沉淪、沉淪。。。一切如洪水般洶涌侵蝕著內心,沖擊著頭顱,一切都已註定,在打開音樂的那剎,世界就該淪陷,所有的掙扎只會事與願違,在這場金屬的風暴里,你只能選擇越陷越深。。。。

10.Blackmore's Night -- Under a Violet Moon

Blackmore's Night的音樂中,你能聽到吉他、鍵盤、小提琴、鈴鼓、曼陀鈴、手風琴等等。。。風格則包括了中世紀民謠、世界音樂等。每當這首歌奏起,我就彷彿置身於歐洲文藝復興下的村莊小鎮,象封面中描繪的那般,在紫羅蘭色的月光下亦歌亦舞。

11.Adaro -- Es Ist Ein Schnee Gefallen

Ancient Dance'n'Rock是媒體給這支德國中世紀民謠樂隊發明的古怪風格名字,標新立異或許是件不錯的事吧,但現在,你完全不需要去理會,你需要的是帶上自己的耳朵,細細去聆聽Adaro帶給你寧靜、淡雅的一切。

12.Belle & Sebastian -- Like Dylan in the Movies

Belle & Sebastian是你不能不認識的一支八人小民謠樂隊,來自蘇格蘭,這首歌選自他們1996年發行的專輯《If You're Feeling Sinister》。輕快的節奏,聽似漫不經心的配唱,卻總是能讓人莫名的開心起來,不禁的慢慢跟著節奏打起拍子,一時間,還能找到什麼感覺比這更美妙的嗎?

13.mono -- life in mono

Post-Portishead樂團中的佼佼者,他們的音樂毫無陰暗可言,就象這首歌,舒緩的節奏,迷離的碎拍,飄渺甜美的女聲,一切來的都是那麼自然,整個世界彷彿都跟隨著音樂放慢了腳步。。。非常象電影中的背景音樂,事實上,Mono確實也參與了一部美國電影Great Expectations原聲配樂的製作工作。

14.CAPRICE -- Amroth and Nimrodel

這支來自俄羅斯的樂隊以其非凡的新古典風格逐漸讓我們所熟知,管弦樂與甜美女聲的交織,給人晃若隔世的感覺,正統的古典樂曲編排應該讓你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情。

15.FLEUR -- Carrousel

此專輯的問世曾經讓非主版幾乎所有人士歡呼雀躍,是大家奔走相告,惟恐天下不知的一張專輯。「花」同樣是一支來自烏克蘭的樂隊,油畫一樣的封面,淡雅的音符,象溪水一樣緩緩流入耳朵的感覺,是那麼的舒適。

16. moonspell -- darkness and hope

葡萄牙歌特金屬勁旅 moonspell 2001 年發行的專輯《darkness and hope》主打歌,永遠忘不掉聽到這首歌時興奮不已的心情,整首歌曲並非一燥到底,而是有抑有揚的非常到位,一口氣聽下來,好生過癮!尤其是歌曲後半段掃玻璃碎片的采樣聲。。。經典。

17.lacrimosa -- Ich bin der brennende Komet

應該沒人不知道的新古典gothic metal 樂隊 lacrimosa,今年的5月他們剛剛發行了最新的專輯《Lichtgestalt》。這首歌選自他們1998年的專輯《live》,非常非常的棒,激進的旋律,鏗鏘的鼓點,仿弦樂的鍵盤,Tilo wolff 似吼非吼的獨特唱腔,不用說現場了,光是用聽的,氣氛就已經HIGH到了極點!

18.Maximilian. Hecker -- Anaesthesia

歌曲選自Maximilian. Hecker 今年的新專輯《Lady Sleep》,典型的Indie Pop,以假亂真的假音最讓人印象深刻,同樣令人深刻還有歌曲中優美的旋律,閉上眼睛,那一點點的傷懷,會令你心醉。

19.the album leaf -- wet the day

the album leaf 是 post rock 樂隊 tristeza 前吉他手 jimmy lavalle的個人樂隊,這首歌選自2001年的專輯《one day i'll be on time》,具有很強的實驗風格,舒緩冰冷的電音襯托出來的,還有溫暖

20.Antony and the Johnsons -- Cripple and the Starfish

來自紐約的另類音樂唱作人Antony and the Johnsons,這首歌來自他的處女專輯《Antony and the Johnsons》,有網文如此評價他:他的音樂與其說是搖滾,不如說是室內管弦樂,優雅恬靜,又帶有巴洛克式的美感。他的歌喉則令人想起爵士女伶Nina Simone,男孩子的脆弱與女性的嬌柔融為一體

㈧ 歌特是什麼

哥特文學及其文化現象

哥特(gothic)這個特定的字匯原先的意思是西歐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紀到19世紀的建築文化與書寫層面,所謂「哥特復興」(GothicRevival)將中古世紀的陰暗情調從歷史脈絡的墓穴中挖掘出來。同時,從18世紀末以來的一些文學作品,因為具有共同的基調與文體而被歸類於「哥特小說」。例如:華爾普(Walpole)的《奧藍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安.拉得克里夫(AnnRadcliff)的《奧多芙的神秘》(TheMysteriesofUdolpho)、路易斯(Lewis)的《僧侶》(TheMonk),當然還有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這些作品戮力於處理殘酷的激情與超自然的恐怖主題,而小說的背景通常建構於荒涼的古堡或者幽深的修道院,主角(通常是稚嫩的少男少女)身陷於無以擺脫的魔性愛欲,和(通常是陽性的)施虐者展開一段以死亡為終結的際遇......在這些小說中包含的情慾/性別(sexual/gender)的關系,古怪地糾纏於神聖與魔鬼的角力;極度的情色高潮來自於破滅(也就是儀式的「完成」)的那一刻。象徵父權的宗教系統與企圖超越的的黑暗(陰性)力量,在某種不可明說的層面,其實隱諱而酷異地分享著「愛欲交配死亡」的快感模式。在當代的恐怖小說陣營中,象AnneRice的作品《吸血鬼紀事》(TheVampireChronicles)就流露出男同性戀情慾與父性機制的復雜互動。
有趣的是,哥特文化這樣的現象除了在小說的紙頁上展開,也在20世紀的後半期侵入非主流音樂的大花園,成為另類音樂中極為殊異的一個支脈。如果你熟悉新音樂歷史脈絡的話,就會知道大約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樂隊分別頂著「後酷朋克(PostPunk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並逐漸混融成日後的哥特搖滾樂派。

早期的代表樂隊包括「蘇西與冥妖(SiouxsieandtheBanshees)」、「苞浩絲(Bauhaus)」、「喜悅割離(JoyDivision)」等等樂隊。它們的特色是沉鬱厭世的情調、冰冷刺骨的音符既帶有精細的美感,但又同時在音域層面上大量使用偏離旋律線的不協調音,穿插著對於傳統音樂的反制。在歌詞與表演概念層面,處理著生命與愛欲的荒涼,對現實狀態的厭棄,進而追求心靈深淵的奇詭樂趣。在舞台上,她/他們以偏鋒的狂亂扮裝出現,如「蘇西與冥妖」略帶虐待與被虐情調(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或Bauhaus的主唱PeterMurphy把自己打扮成美艷的雙性吸血鬼。除了性別的顛覆與反轉,哥特搖滾樂的強烈質素還表現在對於神學(或惡魔學)概念的執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是幾個愛好中古世紀風格的男子對於音樂意識型態的展現。被形容為「狂笑著注視羅馬城燒成一堆瓦礫」的主唱AndrewEldritch一語說穿哥特搖滾的宗教立場——對於我們,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聖水一樣。

如果說早期的PostPunkCool對生命的詮釋是沮喪與絕望(比如IanCurtis——JoyDivision的主唱——的自殺),那麼「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樂隊比如「教會(TheMission)」、「全部的夏娃(AllaboutEve)」、「涅浮林之域(FieldsoftheNephilem)」、「祭儀(TheCult)」等樂團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於現實中的種種煩俗,企圖推翻假惺惺的教條,抽取反對與不滿的精神,化為音樂的「反面傳教(negativepreach)」。在「教會」的專輯《上帝自己的葯物》(God'sOwnMedicine)中,開宗明義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諷地唱出「我還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經不信仰我了。」這等堪稱冒瀆的宣言,呈現出駭人的事實:原來長久以來,神與人的權力結構恰如性愛結構的主體與客體。在這張專集中,反復推敲著在推翻信仰的同時,死亡不再是父神用以脅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烏托邦。如同在《愛我愛到死亡》(LoveMetoDeath)一曲,美妙地鋪陳情慾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從」(Dominance-submission)關系所固置;也就是說,在死亡(曠缺)的領域,致命的陰性激情並不受到掌管與壓制,發展出自己的美學。

不可否認,「死亡」在哥特搖滾樂的文化層面中,幾乎是個關鍵字。當某些保守的聲音或反挫勢力,企圖以這一點來抨擊哥特搖滾樂與其次文化,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回應: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Death)」這個經營黑暗、痛苦情愫的樂隊,對他們而言,死亡所演繹/延異出來的腐敗、末世、毀滅等等情境,都足以讓我們逼近「終極高潮」(ultimateorgasm)。在一些專輯如《痛苦劇場》(OnlyTheaterofPain)、《天使的狂怒》(TheRageofAngels)、《鐵面具》(TheIron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這種近乎臨界點的痙攣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Wish)」,結尾的歌詞近乎狂喜地陳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獸」,配合凄厲的音樂,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權體系粗暴地規范在各種事物之上的二元對立價值觀。

另一種反應,也許可以引述布萊特(Poppy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說選集《血脈深處的愛》(LoveinVein)前言中所說的話:「哥特次文化(Gothicsubculture)並不是禮贊或者愛慕死亡,只是純粹地拒絕畏懼它。在探索死亡的過程,慢慢地和它體膚與共,逐漸與它親近。」這段話正好解釋為什麽像「涅浮林之域」、「還有這些樹(AndAlsothe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Morendoes」等樂隊,會不可自拔地沉浸於「與死去的君王交歡」的髑髏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時又在這般異端的情慾里浮生出細致的張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匱乏,順著這些創作者的脈絡、以及在許多異教神話或惡魔學發現的象徵與寓言,死亡可能是貼近超自然、非人類領域的出口。

在此際90年代的中後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學與音樂創作層面綻放,更影響了這個「混雜族群」(包括女性、酷兒、情慾的邊陲份子)的文化生態與身分認同。在情慾與性別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謂的理想典範「陰陽同體」(hermaphrodite)雖然還值得更進一步檢驗,但也是有助於沖迫禁制的美麗武器讓過往被視為妖魔的異類(它者)擺脫單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慾望與天使的屍體。

如何識別一支歌特樂隊?

1、此樂隊的音樂氣氛怪誕且超現實。

2、此樂隊的歌詞包含歌特主題。

3、樂隊成員的外表十分歌特化,一水兒黑。

4、樂隊自稱歌特樂隊,和其他歌特樂隊一起演出,並出現在歌特合輯當中。

5、來自於四大歌特唱片公司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的樂隊。
如何識別一個歌特族?

性格:害羞且不愛交際。

藝術傾向:藝術,特別是音樂、攝影和繪畫。人文,特別是文學、歷史和哲學。

著裝:永遠的黑色或暗色衣服。顯眼的宗教飾物,但卻幾乎天天改變信仰,永遠不戴金首飾。

什麼是歌特風格?

音樂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類的名詞都是「歌特風格」。

再具體形容:黑暗的恐懼、死亡的悲傷、禁忌的愛、徹底的痛苦帶來的美感,簡而言之,人類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吸血鬼文化?

惡魔主義?邪教?
歌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與種族、性別也無關。大多數歌特樂隊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積極的反宗教樂隊。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異教的視覺信號只是在傳達「黑暗的力量」,以聯系至歌特音樂的感覺。

歌特族們與其他同年齡的社會團體一樣同樣存在社會傾向,你會發現歌特族中最大的傾向實際上是對政治的極度冷漠,因為幾乎所有黨派的觀點聽起來都是一樣的,而且毫無用處。

歌特存在的理由

很多人被一種毫無快樂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這種消沉的感覺成為了生活方式的一種,換句話說: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選擇——這是一種藝術。

歌特同時也許還是一種精神療法。如果你對一個屬於主流社會的白領仔細談起你上次自殺未遂的經過,那麼他可能會帶著一種奇異的眼光躲你躲得遠遠的,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你或許還可以得到廉價的同伴永遠不會為你感到難過,你手腕上的傷痕會得到認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都會在歌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什麼是歌特時尚?

任何黑色的東西,或其它暗色,如海軍藍、深紅。可以透(薄尼龍或漁網狀面料),但不露。銀飾。蒼白的皮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需要一種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為想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志」這一審美,也可能是反對沙灘文化里「太陽曬出的古銅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論。

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黑白化妝。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細眉。
自我束縛的裝飾和戀物癖的服裝。皮革、PVC、橡膠、乳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紀的束腰也極為常見。寬領帶或逞釘子的項圈或緊緊系在脖子上的絲絨繩。

T形十字章(古埃及關於永恆生命的標志)。五角星。這是異教徒關於火、土地、空氣、水、靈魂的符號。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徵)。

歌劇風格的披肩、斗篷和長手套。歌特族們一般不會像朋克們那麼極端,他們會講些品位。

月光撒滿大地一切黑暗盡歸歌特王朝
無數個劇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圍著一切。空中劃過銳利的線條,像是發掘世界最深的罪惡。生命緊緊地依附著死亡,渲染著黑暗和絕望。Gothic(歌特)的命名是從德國的「Goth」部落由來的,Goth人入侵了義大利並推翻了羅馬帝國。在15世紀,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到古典時代。介於古典時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因為義大利記恨Goth人毀掉了他們的羅馬帝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始終對中世紀帶有著否定的術語,他們稱這一時期為「Gothic」。意味著野蠻和粗野。當然我們要看到事物的雙面性,中世紀給世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傑出的藝術作品。這時期的建築技術上有了突破式的改進,產生了像NOTRE-PAME這樣的歌特式大教堂。歌特式的藝術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從12世紀到16世紀的早期,雕刻,玻璃製品,裝飾物等都貼上了歌特藝術的標簽。宗教在歌特藝術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畫家,雕刻家們比起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表現主題更多的運用宗教的感覺。不管怎麼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門很顯然對「Gothic」這個詞彙是含蓄的否定。

在英漢字典中Gothic的解釋如下:

(a)1歌特人的;歌特語的2(建)歌特式的3中世紀的;野蠻的,粗野的4(印)歌特體的;(英)黑體的5歌特式小說體的(以恐怖,凄涼,衰敗為特徵)(n)1歌特語2歌特式建築,尖拱式建築。

那麼,若是歌特與音樂的聯姻,則任意地寫作了GothicRock。歌特音樂在字典中又做出了另一種解釋:熱烈的混合了各種樂器,秉持著悲觀絕望的終極價值觀,透露出啟示錄般神秘虛空的歌詞。在1800年左右的浪漫主義運動中(ROMANTICMOVEMENT),中世紀文化逐漸極其相關事物在某些人眼中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浪漫主義成為這場文化運動的中心。浪漫主義者希望跳出歷史的限定,有些人希望回到中世紀時代,有些人從宗教或神秘主義中尋求理想,還有些人試圖從自然中得到答案。他們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在整個浪漫主義運動中歌特開始被認為和黑暗,奇異,鬼魅等相關連,浪漫主義和歌特作家象Byron,Shelley,Baudelaire還有Verlaine沉迷於對人類陰暗面的表現。歌特情緒在視覺藝術上也有明顯的體現,畫家象CasparDavidFriedrich對黑暗和荒涼的展現。而在建築上新歌特式逐漸成為時尚。

這一時期許多歌特式小說家不斷涌現,不僅歌特文學是對人類自身黑色陰暗面的展示,也是對當時社會正統思維模式的一種挑戰,是一種恐怖,神秘色彩的混合體。歌特小說中比較典型的角色是吸血鬼,例如瑪利.雪萊的Frankenstein,布來恩.斯托克的Dracula,還有EdgarAllan詩集中的描寫.斯托克筆下對吸血鬼化身的描述同以往比較走入了對立的角度.(當代作家AnneRice的InterviewwiththeVampire和PoppyZ.Brite的LostSouls等作品也是斯托克式的延續.)到了20世紀的70年代,朋克作為一種亞文化侵入了主流文化的領域。原始的朋克來自於暴力和強大的顛覆。而原名為Warsaw的JoyDivision的出現,無疑將這場充滿了破壞慾望和無政府主義的朋克運動帶進了後朋克(Post-Punk)時代。

早期的代表還有如SiouxsieandtheBanshees(蘇可西女妖與怪獸),Bauhaus(包嚎司)等等。它們充斥著沉鬱厭世的情調。音樂往往冰冷刺骨,既帶有精細的美感,但又同時在音域層面上大量使用偏離旋律線的不協調音,對於一切傳統音樂極端的蔑視。在歌詞與表演概念層面,展現著生命與愛欲的荒涼。從對現實狀態的厭棄,進而追求心靈深淵的奇詭樂趣。在舞台上,她/他們以偏激的狂亂扮裝出現,如蘇可西略帶虐待與被虐情調(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Bauhaus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艷無常的雙性吸血鬼?這種對性別的顛覆與反轉,還表現在對神學(或惡魔學)概念的狂熱的執迷。在1981年成立的TheSistersofMercy(仁慈姐妹),是幾個愛好中古世紀風格的男子對於音樂意識的反扼,一度被形容為「狂笑著注視羅馬城燒成一堆瓦礫」的主唱愛特利奇(AndrewEldritch)一語道破歌德搖滾樂團的宗教立場----對於我們,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聖水一樣。

早期的後朋克對於生命的詮釋往往飽含著沮喪與絕望。例如JoyDivision(快樂分裂)的主音歌手IanCurtis於80年的自縊身亡。那些耗損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JoyDivision的不朽經典,見證著整個低調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離的人生觀,隱藏著陰郁的遺傳因子,將整個後朋克文化盡染成深灰與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樂里構築了一個悲觀的年代,至少在英倫及歐陸地下文化的層面上來說如此。在當時的獨立音樂圈裡,趁勢湧出一大批黑暗病態、風格邪異的樂隊,他們的音樂源自於無盡的壓抑,以及對生命的詛咒。如TheMission(教會),AllaboutEve(所有的夏娃)、FieldsoftheNephilem(列伏林之地)、TheCult(祭儀)等等。這些被視為絕望、邪氣、頹廢的樂隊/樂手,從Punk那種過激的破壞意識,反方向潛逃往一個內斂而黑暗的世界--這就是那個占據RockMusic了大半個八十年代的低調音樂時空。哥特搖滾在英國地下音樂圈的形態與演進,正猶如一派邪教降臨大地時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過難以想像、天馬行空的邪異素材來悅納聽眾,這就不僅包括了在音樂領域聖靈齊放的空前創造力,也包括了在視覺造型上,所給予人們的前所未有的剌激視覺體驗。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濃妝艷抹的打扮,這些並非新浪漫一族的專利。哥特彷彿是新浪漫的個性相反的孿生兄弟,是華美艷麗背後黑暗病態的一面。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歌特音樂的改良風格和其他相關樂派.產生於比利時的EBM(ElectronicBodyMusic)是一種電子化陰冷黑色的音樂。受德國KRAUTROCK運動中Kraftwerk之類電子樂隊的影響下產生的。

EBM創始樂隊之一Front242一低限化的節拍,以抑鬱的聲音和軍國主義突擊隊的裝束被大家認識。TheKlinik,Insekt,Dive,ClickClick,ASplitSecond還有後來的Suicide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樂隊。Dive和Klinik利用聲納噪音營造出一種冰冷的外太空氣氛。SuicideCommando則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類似的樂風在美國和加拿大被稱為Instrial,象FrontLineAssembly,SkinnyPuppy等樂隊。他們製造出的合成音樂和多層次的聲音非常適合帶上耳機去欣賞。FrontLineAssembly的經典專輯ClassicalbumsareCausticGrip(1990)andTacticalNeuralImplant(1992),值得每個喜歡EMB的人去收藏。

說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談到德國,那裡可是現在歌特音樂的重鎮。許多德國的樂隊被慣以DARKWAVE的音樂標簽。ProjectPitchfork樂隊是德國最早涉及到歌特音樂領域內,雖然他們的樂風有所改變,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組合。首張專輯《Dhyani》亦為經典,有典型的黑色音樂和評論性的歌片語成。DeineLakaien樂隊的成員有著深厚的音樂基礎,他們做出了象'Lovemetotheend'這樣的浪漫主義歌曲。作品帶有著某種程度的中世紀感覺。德國很大一部分組合演唱時保持著自己的母語,例如GoethesErben,樂隊的名字也就說明了一切。他們的前三張專輯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而Lacrimosa,TiloWolf這些樂隊通過添加金屬樂的元素不斷的對音樂的表現手法做出嘗試。當然我們必須要知道DasIch這個組合,他們的經典專輯是《DiePropheten》,專輯中的歌曲機構復雜歌詞充滿著智慧化。陰暗電子樂派代表團體CalvayNada用德語和西班牙語交錯演唱,他們最有特點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詞方面多涉及政治,社會之類的話題,從這方面看這支樂隊在歌特音樂王國中顯得與眾不同。

總的來說由於浪漫主義情節,德國的大多數樂隊是浪漫的歌曲和陰暗電子化相結合的產物。如今歌特范疇內的音樂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darkfolk(陰暗民謠),這種樂風的代表是Current93,DeathinJune,SolInvictus還有Fire+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較實驗性難以理解,之後DavidTibet利用他個人化的思維開始向聲學民謠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樂隊DeathinJune自從首張專輯Nada推出後頗受爭議,他們甚至被指控為極端的右翼傾向。但DIJ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異教的祭典式的音樂。如果想聽這類音樂推薦給大家去找WorldSerpent,一個卓越的音樂廠牌,上面的提到的幾支樂隊均在其旗下推出過作品。對了,還有一支義大利的組合OrdoEquitumSolis也應該值得我們的關注。許多歌特樂隊都有著某種中世紀的情節,他們將中世紀時期音樂和現代的創作手法相結合。德國有著許多這樣的中世紀組合,音樂的創作者一般有著良好的古典音樂教育背景,知名的樂團包括Qntal,Estampie,FreiburgerSpielleyt等。在義大利這種音樂更有影響,象Ataraxia,CamerataMediolanense都做出了許多出色的音樂作品。這類組合不僅僅有歌特的聽眾群還吸引著部分古典音樂的欣賞者。而TheMoonlayHiddenBeneathaCloud和RosaCrux的音樂中吸收了祭典音樂的成分。

當然許多樂隊的風格是非常難以界定的,象義大利的TakeKirlianCamera,20年來樂隊風格年年都有變化。而法國的情慾主義陰暗電子樂隊DieFORM的音樂主題多涉及S/M(性虐待),他們每一部作品多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奇。另一支來自法國的樂隊Collectiond'ArnellAndrea的鋼琴聲非常有特點,成為自己的獨特的標志。善於創作管弦樂的IntheNursery樂隊的作品非常適合作為電影中的陪樂。在北歐的瑞典,ColdMeatInstry這個廠牌通過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獨一無二的音樂作品。旗下的樂隊風格多樣,如血腥派實驗樂隊BrighterDeathNow和DeutschNepal,氛圍音樂組合Raisond'Etre,新古典主義的TheProtagonist,天音組合Arcana等。說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議去聽一聽likeLoveisColderthanDeath,BlackTapeforaBlueGirl,Stoa這些代表樂隊。

而在哥特音樂的文本中,我們可以細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愛、死亡、絕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虛無論語句,這些都是哥特音樂不可或缺的一環,GothicRock,這覆蓋在影像模糊、虛無飄渺的外在軀殼之下的音樂,一切都是那麼神秘。哥特搖滾的風格,可說是繼承自JoyDivision的遺傳,尤其是那種把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後哥特朝代仍無法完全擺脫。那些抑壓著低沉聲線或扭曲的人聲,沉重如郁結般的貝司,迷幻的吉它聲,充滿控訴力的鼓擊,偶爾發出鬼哭神號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離析的曲式,還有一張張RockMusic蒼白的面孔∶當你對生命感到茫然無助時,你會想到在它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嗎?是心靈的孤立無援?是死亡陰影的籠罩?還是人世間的悲劇?GothicRock,是建築於無意識的抽象表達而多於刻意性的音樂顛覆行為。如同面臨一季暗晦的寒冬氣候,我們被哥特文化侵佔,在非人化的後工業現代社會裡面,追逐著一種活著死亡的體驗。同樣存在著Barry的音樂先覺,除一貫本色的RockMusic在那個悲觀的八十年代裡,Gothic這種棲身於主流文化的陰影里的次文化,其影響力早已越過音樂的界限,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態度,一個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國度。度過模糊的九十年代,下個世紀今天的哥特搖滾已被解構得支離破碎、殘缺不全,TheSistersOfMercy,TheMission這些昔日的哥特守護神也早已離棄了他們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陰暗樂派(Dark-Wave)運動中,在死亡民謠(DeathFolk)、後工業噪音(Post-Instrial)、陰暗氛圍音樂(Dark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這些形式主義的風格外殼之下,我們仍然欣喜地發現Gothic依然是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遺傳基因。在這場突破和沖決了情慾與性別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謂的理想典範「陰陽同體」(hermaphrodite)成為了砸碎禁錮的美麗武器。看吧,以往被視為妖魔的異類勇敢地擺脫了蒼白的天堂,絞碎天使的面孔,抵達永遠無情的慾望。

㈨ 我家住在濟寧市火車站附近,對唱歌特感興趣,想找一個距家較近的音樂培訓機構學唱歌有誰知道嗎

濟寧火車站東聖源大廈,有家很不錯的地方,你可以去看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