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培訓
⑴ 天津哪裡可以學習正規的楊氏太極拳
我所知道的,除了像健身房之類的場館有教楊式太極拳(而且大多的還是教簡化24式,而且並不能學到真正的精髓),除此之外,我所知道的,你只能到王串廠的體育公園和長虹公園那可能找到能教太極拳真髓的師傅。對於陳式太極拳,我知道有專門教的拳館,在頤高數碼廣場那有一家,在貴州路的人民體育館也有一家,這兩家還可以,而且還學到太極拳的真髓。
對於是學陳式太極拳還是學楊式太極拳,我所知道的,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比起楊式太極拳的動作其發力多、腿部要求也相對的比較高等,因而實戰性更好些,不過我個人認為,無論學和練哪家太極拳,都有自己的特點、優點之處,其達到的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自己喜歡哪個學哪個為好。
⑵ 楊式太極拳的要領
太極拳的要領: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即自然又高雅,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哲學的內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它是技擊術和《孫子兵法》的有機結合。因此,太極拳特別是楊氏太極拳,拳勢簡單、易學易練,正在以其獨特魅力被世界人民所喜愛。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准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價答案 在楊式親族傳人楊振鐸、楊振基老師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論述。筆者的先師、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趙斌先生,在《楊式太極拳正宗》一書第四章「太極拳問答一百條」中,也專門講了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話:「柔和緩慢,虛實分明,圓活連貫,速度均勻,上下相隨,精神貫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風格「舒展大方,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楊澄甫的另一位人室弟子崔毅士先生也曾經論述過楊式太極拳的特點:「舒展大方,勻緩柔和,輕靈沉穩,結構嚴謹,渾厚莊重」。上述特點,有些是各大門派所共有的,而楊式太極拳表現得更為明顯;有些則是楊式太極拳所特有的。趙斌老師在晚年授徒教拳時,又對楊式太極拳的特點講過一些自己的重要觀點,我曾經當面聆聽過老師在這方面的真切教誨。現結合自己練拳三十年的實踐,試圖從以下十個方面對楊式太極拳的特點加以說明。 一、立身中正安舒。對於身法,太極拳各門各派都非常重視。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楊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極拳說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但「立身中正安舒」這一特點,尤以楊式太極拳最為見長。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⑶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撲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24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簡易套路,是一種健身拳術。1956年國家體委組織部分專家,在傳統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按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易學易記的原則,去其繁難和重復動作,選取了二十四式,編成《簡化太極拳》。全套共四段,約5分鍾左右可練完一套。主要動作有野馬分鬃、摟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擠、按、單鞭、雲手、左右蹬腳、獨立、穿梭、海底針、閃通臂、搬攔錘等。
42式太極拳是一國套路武術比賽中指定套路,是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必練套路。以楊式太極拳為主,吸取陳式、吳式、孫式太極拳之長,動作嚴格規范、舒展大方。該套路結構嚴謹,內容充實,是大眾強身健本、修身養性的熱門套路。
⑷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是誰
楊福魁(1799—1872年),字露禪。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葯字型大小「太和堂」中幹活。這葯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幹,便派他到故鄉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家中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陳德瑚商量,准其在業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楊露禪後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捨命偷拳》的真貌。
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修改或刪減,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學者日眾,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 的句子。
⑸ 想學楊氏太極拳
糾正一點大學學的簡化24式不是傳統的楊式太極拳,而是國家制定的競賽套路。若想繼續學的話,可以學85式傳統楊式太極拳。練太極拳切忌跟視頻學太極拳,因為跟視頻學太極拳會導致練的動作不規范、不正確,嚴重的會傷害身體(尤其是膝關節),無論是哪派太極拳。視頻推薦可以看楊振鐸老先生的視頻。
⑹ 楊式太極拳
楊氏復太極拳,太極拳的一個流派制,是由河北邯鄲永年人楊露禪即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在陳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編的。楊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松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特的風格。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楊式太極拳信息,辦理過楊式太極拳,找了好久也找不到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真難找啊,到處問到底哪裡楊式太極拳,快告訴我楊式太極拳網址吧,我要楊式太極拳,後來在這里找到了,楊式太極拳哪裡辦理最穩妥,楊式太極拳找了很多公司,但楊式太極拳都不是很全,楊式太極拳也不是絕對的,楊式太極拳給你地址 你自己看一下吧 裡面有更多楊式太極拳信息,楊式太極拳,希望楊式太極拳可以幫到你,謝謝了。
⑺ 我想要學楊式太極拳,不知道去那裡學有誰能告訴我謝謝
現在廣場公園教太極的很多,出去看看,楊氏太極養生不錯,最好在附近找,適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是哪裡的
⑻ 楊氏太極拳的傳人
楊振基(1921-2007)等。
楊振基先生,1921年農歷6月20日生,2007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6歲。祖籍河北省永年縣閆門寨村。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曾孫,太極宗師楊澄甫次子,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生前曾任邯鄲市政協委員、常務委員邯鄲市武術協會主席、名譽主席。
何華雲(1948-)
何華雲先生,1948年生,湖北建始人,高級編輯,原重慶市萬州日報社總編室主任,1971 年入太極門,先後師從楊澄甫高足李雅軒之弟子張義敬、張義尚二位先生習練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現重慶市萬州區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在太極拳的研習上主張擯棄門戶之見,博採眾長,其師張義尚精八卦,形意和渝東絕技金家功夫等內家拳術,太極拳架及推手、散手獨具風格,學者甚眾。何華雲先生的弟子在河南焦作國際太極拳推手賽上數次名列前茅。何華雲先生還針對「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弊端獨創了一套五步練功法,半年左右即見成效,深受年輕人的推崇。五步即: 拳架、中定功、揉身功、旋腕轉膀功、進退顧盼功。其太極拳架、揉身功、旋腕轉膀功在調動人體內臟、活動經絡血脈、舒展關節骨架、美化人體形態和培育中氣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成為老少婦孺喜愛的健身運動。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其動作以鬆柔入手,練勁養氣,可緩可快,具有以柔克剛,引進落空,舍己從人等特點。由於其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深受人們的喜愛。
楊式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由清代奇人楊福魁(露蟬,1799--1872)學得陳式太極拳的精髓後所創。其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由於其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開展得最為廣泛。
國學大師張義尚認為太極拳是 勁沉腳底的松沉圓轉運動 。 惜當今社會,各種簡化太極拳,競賽套路的流行,太極拳逐漸演化成體操和體育比賽項目,傳統太極拳之真貌,幾乎難以再現。只有那些一脈相承的傳人,才能系統的學習和掌握這種高明的拳術,何華雲先生即為這傳人之一。他經過40年的學習研練,全面的掌握了傳統楊式太極拳這一國術瑰寶。
⑼ 楊氏太極拳共有多少式
楊氏太極三代人所傳都不同,楊露禪當年所傳接近今天的府內拍太極拳,共十套,即:
1、智捶,2、太極大架,3、太極老架,4、太極小架,5、太極長拳,6、小九天,7、後天法,8、太極散手三十式,9、太極十三丹功,10、太極點穴法。這十套拳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組成了楊式太極拳完整的體系。
楊家第二代傳人班侯健侯所傳主要為大、中、小三種架子,由前面十種總結而來。大架八十五式,中架九十式,小架六十四式。
楊家第三代所傳主要為楊澄浦傳,主要是八十五式大架,後來有人加至一百零八式,也有人縮至八十三式。
(9)楊式太極拳培訓擴展閱讀:
楊氏太極特點:
1、風格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朴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
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2、拳架開展大方
楊式太極拳在拳架上的獨特風格是開展大方。只有開展大方才有助於肢體上下左右的對拉拔長,拳架開展大方要求身體要內外放鬆,舉手投足動手須到位。上下的對拉拔長的典型拳勢如「白鶴亮翅」左右對拉拔長的開展大方,衡量拳架動作是否到位,是否開展大方,是一個重要標准。
3、行動速度均勻
有的太極拳門派強調快慢相間發力剛猛,而楊式太極拳則強調慢,柔,而且特別強調速度要均勻。忌諱動作時快時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勻既包括從起勢到收勢整個套路,也包括單式動作手腳運行與配合的速度,還包括了上一動作與下一動作的過度銜接自然協調。
一套八十五式傳統套路打下來大約需要二十二分鍾,下盤功夫好的可以打到四十分鍾至一個小時而起勢的速度就決定了整個套路的速度。全部套路的速度始終如一。
⑽ 學習楊氏太極拳心得體會
◆ 傳統來太極拳有獨特的保健自、養生益壽之功效太極拳與人的氣血、經絡、骨肋有著密切關系,習練傳統太極拳講求身體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連綿不斷。無剛烈、無高難動作,以松、柔、圓、緩行功盤拳。久練者能達內外雙修,修身修心,遇事心態平和,心胸寬闊、開朗。舒理臟腑,經絡暢通,血氣無阻,虛實之間,內求靜定,直運練氣,通透周天。讓人從身到心得以靜化與超然,人體陰陽平衡,獲得健身、養身、益智、延壽之功效。 ◆傳統太極拳有神妙擊技之功效久練者能固丹田之氣,能以四兩撥千斤的能力達到攻與防,臨危之時不懼危。 傳統楊氏太極拳的傳承發展 傳統太極拳有各種流派(陳氏、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其中龍以楊氏太極拳在全世界的影響力頗高,傳承和發展較好。楊露禪創立楊氏太極拳,其子楊建侯,其孫楊澄浦代代相傳。宗師楊澄浦的正傳弟子中的佼佼者,一代太極拳名家李雅軒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第一位將楊氏太極拳帶入四川。傳於女婿陳龍驤,女兒李敏弟,成為第五代楊氏傳人。卿聖德拜陳龍驤、李敏弟為師,成為他們的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