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機構 » 昆明聯譜培訓班簡介

昆明聯譜培訓班簡介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15:34

Ⅰ 液質聯用譜圖怎麼看含量

額,直接看其中的液相部分就好了,粗略的估計可以直接用峰面積計算
質譜部分用於確定液相中的峰的物質成分

Ⅱ 如何「聯譜」之我見

盼望幾年的日子終於到來! 大約五、六年前,從寅賓教授那得知有宗親倡議進行周氏聯譜研究,我很感興趣並寄予期待。今天川渝周氏聯誼會正式成立,我有幸能夠參加,心裡特別高興。 「聯譜」工作的實質是溯源。 川渝兩省、市現有人口超過一億,周姓為其中『大姓』之一,周姓人丁數按百分之一計都超過一百萬人。如此浩瀚之量如何聯法,把這一百多萬人名單羅列出來並不困難,公安機關的電腦資料庫內早有存放,但它檢索不出族譜中的世系表、瓜藤圖或齒錄等系統資料。族譜可貴之處,它將族中每一個人的三大方面關系(上下-父母子女,左右-兄弟姊妹,姻親-妻室女婿);三大事件的時間地點(生,移,歿);和三種稱謂(名、字、號,職稱-邑生、舉人、進士,職位)用世系表、瓜藤圖和齒錄等方式規范化表述出來,系統分明,簡潔准確。這種民間家族史料,不是政府戶政檔案能夠取代的,所以族譜能夠長存不衰。 瓜藤圖是對家族結構最直觀和形象化的表逑,瓜瓞綿綿既是族人的期望,也是必然的結果。家族不斷繁衍擴大以後,因居住、生產條件等限制,或戰亂、移民等原因,部份族人遷徒外地,族譜的記載也常因此分離。老族譜上只記明「移居某地」,不再續其世系。徒居者常另立世系,成為新的「始祖」。建立族譜是一種民間行為,無強制性。徒居者忙於立業、無此愛好或受時代背景影響,未留下由來的資料,其後裔立譜時只能從可查知者開始,從而形成宗族世系中斷,不知所由,這是現有族譜中較為普遍的情況。 修纂族譜的中心內容是理清和完善本家族中的世系關系,自然地產生溯源需求,通過溯源把本支的源頭與老家的族譜聯起來,或兩個支頭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祖源點,是「聯譜」的最佳結果,也是我們對「聯譜」工作的實質希望。基於這種認識,為了協助做好川渝周氏「聯譜」工作,我曾整理了一份《仁德公移川裔孫戶名譜》和《川渝仁德公裔孫直系表》(示例性質),送供我分卷編委會參考。 我祖仁德公是南宋末期由福建移居廣東長樂(現名五華)縣的一位周姓後裔,其孫必達公立圖譜時,不知祖之所由,故遵之為始祖。俟後,裔孫繁衍日眾,至清朝康雍干年間應詔填川(包括現川渝省市),記之於譜者即達四百餘戶,其中,多為仁德公的十四世至十六世裔孫。我裉據廣東的《仁德公裔周氏族譜》和原成都仁厚堂的《周氏宗譜》整理出,能夠查清從仁德公起,分別至此四百餘戶填川祖公的歷世直系祖公名諱,部分明細到從五華某某鄉移至四川某縣某鄉,其中,只個別世系未詳者。這就為現有川、渝的數十萬仁德公裔孫,尋根溯源准備好了「下端介面」。只要你的世系能追溯至你的入川祖公,然後與相應「下端介面」對上,就能一直追溯至七百餘年前的始祖仁德公,由之與其他仁德公裔孫的譜系溝通,實現「聯譜」。 「湖廣填四川」的年代距今已有300年,當年入川祖公繁衍的後裔亦已拾代左右,也就是說,現有仁德公的後裔多為廿四、五代的人了。另一份《川渝仁德公裔孫直系表》,則是將已經與「下端介面」聯通的現有家族成員中,各選一、二位仍住在川渝的代表列入表中,實現直觀的族間橫向聯通。按理說,「填川」時的四百多位入川祖公的後裔,都應建有各自家族世系的族譜,在每一位入川祖公的族譜中選擇現有的一兩個代表,列入《川渝仁德公裔孫直系表》,匯集以後就相當於把這四百多本周氏族譜橫向聯起來了,而且脈絡清楚地統都歸源於仁德公名下,從而實現真實意義的「聯譜」。每位入川祖公繁衍的後裔,都是成百上千,例如,落戶雙流縣的十六世祖衍麟公,現有後裔就是兩千多人(包括娶進門的媳婦),換句話說,現在屬於仁德公後裔的川渝周姓人數將按十萬計,利用這份《戶名譜》和《直系表》就能夠把這幾十萬周姓人氏,以代表方式全部聯接起來了。當然,實際能夠聯上多少戶,還要看聯誼工作的進展情況,反正「埠」已經留上。 組識「聯譜」專題小紐 將具有同源線索的聯誼會成員組成專題小組。中華周氏網上有一幅用「輩行」或稱「字派」尋親溯祖的專題網頁,我分會周曉宗親就在上面提供了許多資料,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具有相同字派的家族應該是近親,即共同的祖源不會相距太遠,把幾家的譜牒或已有的資料湊在一起,相互補遺考證,必有所獲。比如,派行詩同為「榮先維繼述,裕後樂英賢,……」的家族在永川、內江、成都都有,這是具有相同祖源的重要線索,建議這幾個家族的聯誼會成員組成一個專題小組,專門研究探索他們的祖源世系,比較容易發掘出翔實確切,聯通他們幾個家族的世系圖表。將這種圖表納入《川渝周氏聯譜分卷》,也就實現了類似上節所述的「聯譜」。 同樣情況,字派同為「國正天心順,官高弟澤崇,……」的家族,在新都、廣漢、雙流都有,他們也可組成一個專題小祖,如法炮製。 當然,應該還有其他線索,可以組成專題小組。比如只知道祖源來自外省同一個縣鄉,但世系有中斷者。我在整理《仁德公移川裔孫戶名譜》時發現,當時移川者常有相對集中於同一鄉村,同一支系的情況。前面有人帶了頭,互通消息,後面就跟著來了,此亦合符情理。 這樣一來,《川渝周氏聯譜分卷》中有一部份將是若干分離的骨幹世系圖表。它們的下端是分居在川渝各縣市周氏族系的介面,和這些族系代表的現住地和直系聯譜表;上端則是希望能夠從其他省市的世系譜中獲得聯系的始祖概況。比如,我們這支的始祖仁德公,是南宋末從福建寧化縣遷入廣東長樂,他有七弟兄,仁金、仁玉、仁富、仁貴、仁福、仁壽和仁德,分遷不同省縣,希望藉助這些線索,在相關省市的聯譜卷冊中獲得切實銜接,直到真實可靠地溯源至更加古遠。當然,如果在這次各省市編纂聯譜的過程中,利用編輯工作會、簡報、或互聯網等交流發掘成果,從而使某些支系實現省際「聯譜」,既是成立周氏聯誼會原意的一項實際體現,也會產生類似「考古」者有所發現的鼓舞效應! 縣級周氏聯譜 一個縣或縣級區內的周氏常分屬幾支,聯合成立編修族譜理事會,將全縣各周族世系匯編於一冊,定名為某縣周氏族譜,這種聯譜方式過去就有。例如《梅縣周氏族譜》就是一本,包含先後在當地開基的六位周氏祖公所繁行世系的族譜。序言中說明了六位祖公的名諱及開基所在的鄉村地址,然後在 「梅縣周氏源流」章節中,分專題說明各支祖公的流源,及有關考證。我祖仁德公的一位五世孫就是其中一支。 族譜的主體部份則是先按支系,該支系下又按鄉村編列周氏裔系。各支系開基所在地的鄉村,在它的首頁先有一段簡述,說明最早在此鄉村落戶祖公的世系由來,和相關遷徒情況,比如尚有兄弟幾人分別移居某地或某國等。然後按蘇體羅列世系,即自上而下,自長到次,一家到底。其間有某世祖之某子遷外地者,予以註明,遷本縣其他鄉村者,暫放置,接體例繼續編列,直到居住在本鄉村的後裔全部記完。隨即按上述『暫放置』者的先後,選定下一個鄉村,繼續編排世系,……,直至六個支系的裔系全部完成。這六個支系都是早期遷入梅縣的周氏族人,對近期才遷入定居的周姓家庭,亦將其祖籍源流和世系逐一編入,無所遺漏。 這本族譜還記載了一段重要和有意義的考證結果。元代至正年間遷入梅縣菏泗開基七位公的源流,以前有三種說法。1997年修譜時,根據一本老族譜提供的線索,實地查考,證實江西省會昌縣羊角水村子祥公的第七子元七,才是梅縣荷泗周氏開基祖七位公。以前的三種說法都不對。同時,經過調查考證和收集到的資料,說明梅縣荷泗村的開基祖七位公,和隆文村的開基祖南公,他們都是周文王七十五世孫周思文的後裔。這兩個支系既然上溯到了共同的祖源,也就實現了聯譜,可以排出統一的輩次,七位公既是荷泗的開基祖一世,也是以周文王為一世祖的世譜85世;南公既是隆文的開基祖一世、也是世譜93世。這種經過實地調查,多方考證,溯源尋得共同祖源,實現聯譜,從而排出統一輩份的思路和辦法值得學習,但本例則應是,所引用的周文王以後世系屬實才能成立。 這種匯編方式的族譜,實際上是尚未追溯到,或未全部追溯到共同祖源的聯譜方式,它含蓋的支系數和人丁數都不宜太多,適合一般縣級區域採用。當然,人口不太多的自治州或市,也可成立編修單位。從理論上說,如果各縣級區域都有這種聯譜,不僅所有周姓都入了譜,而且編輯省、市聯譜也有了雄厚基礎。 慎重考證 保障聯譜的史學價值 通過溯源,找到兩支世繫上流的「祖源會合點」,達到真實意義上的「聯譜」,但必須強調,在溯源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考證,務求真實。舊的周氏家譜中頗多自稱為周勃、周瑜、或周敦頤等名人之後,而且其間世系完整,如果就以之為根據,計為「祖源會合點」而實現「聯譜」,則有待商確。因為,名人後之說,比較普遍,多為轉抄而來,未經考證,其中常有不實者。比如,我的入粵始祖仁德公的祖源有兩種說法,其中之一就是周敦頤之後,且周敦頤之後的說法又有三種,這些說法,各自存在一些疑點,經多方查證,至今尚未獲得切實可信的結果,即據以「聯譜」,顯然不妥。 在族譜的開宗明義中,緬懷周氏先祖的豐功偉績,學術造詣,名言懿行等以提高族人的自豪自信、愛族愛國。學習上進的精神,當然完全正確,也很必要。但為硬要找到祖源,憑一些似是而非的線索,或主觀意願,就編湊成某某名人之後,則有失於編纂史料的根本原則,致真假莫辯,再經輾轉傳抄,影響面越來越大,也必然延及這次「聯譜」工程。 我想採用「排除法」校正此中弊端,也許可行。比如,有一份確切、完整的周敦頤之後接近十代裔孫的齒錄資料作為藍本,凡與之對不上口者,俱予排除。當然,藍本本身的確切和完整很重要,數據都經過考證,所有名、字、號、溢,生卒年,世系,遷徒史等都盡可能齊全清楚。致於如何藉助這種藍本,使用「排除法」,則是族人自已的事。 總之,「聯譜」工作與周氏各家的族譜有關,但它並不能代替各家的族譜,而是通過 「聯譜」,宣揚周氏文化,提高我族譜牒的史學價值,加強我族各譜間的聯系,促進和睦團結。同時,編纂好「聯譜」不是「編委會」單獨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參與。 提供以上管見,亦基於此,僅供商討。 2010年清明仁德公二十二世裔孫光墉謹識於成都。(作者系川渝周氏聯誼會名譽會長、四川郵電總局總工程師)

Ⅲ 求一副下聯: 上聯:大家動手大家考證大家聯譜 下聯:

【天涯孤客】

出句:大家動手大家考證大家聯譜;
創作:相互幫忙相互學習相互共榮。

Ⅳ 出譜對聯

頒譜慶典會場對聯

頒譜祠堂主席台
橫批:東陽南岑胡氏宗譜第十八次續修頒譜慶典
右聯:古月皓明,胡氏前賢耀青史;
左聯:今山蒼翠,南岑後裔續華章。
註:此為拆字聯,上聯「古」「月」合成「胡」字,下聯「山」「今」合成「岑」字。

戲台對聯:
右聯:譜就夢圓,胡氏子孫仰先哲;
左聯:字正腔潤,衣冠優孟啟後昆。
註:上聯講續修宗譜的目的是傳承前人的美德,下聯說演戲慶祝的目的是教育後人。
先哲:先世的賢人。後昆:子孫。

祠堂門聯:
右聯:東陽士,仕東莞,首撰家牒,引綿綿福澤如東海;
左聯:南岑孫,愛南史,數修宗譜,呈赫赫威靈似南山。
註:上聯憶曾任東莞縣令胡彥章創建南岑胡氏宗譜;下聯寫十八次續修宗譜。

瑞慶堂:
右聯:瑞氣盈庭,盛世修牒頌祖德;
左聯:慶輝滿地,韶年奏樂勵後昆。
註:此為藏頭聯,上下聯開頭字為「瑞慶」。
慶輝——吉祥的光輝。韶年——美好的歲月。

務本堂:
右聯:架筆五荷峰,筆蘸南江頌先祖;
左聯:橫琴萬花苑,曲諧鳳谷祈後福。
註:此為擬人聯,將胡氏當作巨人,結合荷花心、萬花園、南江、鳳谷四個地名組合而成。路西有西面的山「雄獅撲地,」南面的山「鳳凰擺尾」之說,故稱「鳳谷」。

一本堂:
右聯:千六百年姓氏集一譜,世系不紊,承祀南岑宗廟;
左聯:五十六代祖孫聚本堂,昭穆有序,賡蕃胡族昌隆。
註:南岑宗族從胡鳳公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舍胡庵院為寺,遷居吳寧峴峰下西部鄉算起,已有1608年時間(據胡阿火宗親材料);從胡鳳至胡仲文外紀是十七代,從胡仲文到現在最晚一輩是三十九代,共計五十六代(據胡加義宗親計算)。
承祧——承繼奉祀;宗祊——宗廟;賡蕃——繼續蕃衍。

村北南江大橋:
橫批:熱烈歡迎各級領導各地宗親蒞臨頒譜慶典
右聯:前祖輩積功德立基業名揚四海;
左聯:後裔孫構和諧創輝煌譽播九州。

村南牌樓:
橫批:熱烈慶祝南岑胡氏第十八屆宗譜重修圓滿成功
右聯:荷峰吐瑞喜讀南岑新譜;
左聯:獅山開心歡迎各路親朋。
註:路西村南是獅山,正開發為萬花園景區;村南朝向荷花芯峰。

其他:
1.橫批:盛世修譜
右聯:慎終追遠南江遺愛孝敬芳名傳九野,
左聯:考源究跡派別縷析傳宗墨寶延萬年。
2.橫批:源遠流長
右聯:堯舜祖滿公祖鳳公祖祖祖威顯名赫,
左聯:瑞慶堂一本堂務本堂堂堂葉茂枝繁。
3. 橫批:尊親明譜
右聯:江南名門堯舜後裔歌祖德;
左聯:路西望族耕讀世家立豐功。

Ⅳ 聯譜路由器密碼

普聯路由器默認的管理用戶名和密碼都是admin 如果忘記了,只能通過復位路由器後重新設置密碼。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