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菜培訓
Ⅰ 法語和西班牙語 相對來說哪個難
沒學過法語 但是上上周去新東方聽過一節法語課
西班牙語是在新東方學的初級和中級。。。沒有高級班= =。。。
所以說一下小女子的淺見 僅供樓主參考
===首先 發音吧===
西班牙語和法語都是固定的發音 就是說不需要音標 看見字母就能讀 都比英語要簡單
但是個人覺得西班牙語更簡單
舉例說來 oi這個組合 西語里只需將o和i的發音連在一起讀即可 也就是 「哦一」
法語里這個組合讀成「wa」 也就是說不是簡單的兩個字母發音的組合
西班牙語里有大舌音 就是跟新疆烤羊肉串的大叔叫賣差不多的嘟嚕嘟嚕的聲音
這個可以練 老師說一般人最慢兩個月也練好了 我就是練出來的 重在多練習 沒有技術難度的
法語有小舌音 這個也可以練 但詳情我就不知道了 因為我不會。。。
===其次吧 陰陽性===
西班牙語里絕大部分都是規律的 很多不規律的都很常用 不難記 名詞呢 o結尾的是陽性 a結尾的是陰性 形容詞冠詞要跟著修飾的動詞變性數
法語里 貌似是沒有a o這個規律的 什麼結尾的都有
不過【據我同學說】 兩個語裡面物體的陰陽性是一樣的
===然後呢 語法===
這兩個語言都是拉丁語系的 整體上說來語法很像
法語語法我不知道 你要對比的話 我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不過可以肯定都和英語很像 你是學英語的話學起來肯定不會有問題 我覺得這個你不用擔心。。
就是變位比較煩 太多了。。每個時態每個人稱都要變一個樣兒。。。
===最後 學得差不多所需要的時間===
「差不多」是個很模糊的概念。。 而且也和人天賦和努力程度有關
我上的初級班是大概兩個月 每周末下午3點到晚上9點
學完之後會了簡單的兩個時態和若干單詞 一般的日常用語什麼的
然後中級班就一下把剩下的所有時態都講完了。。和中級班一樣多的時間。。
理解的還不錯 因為我英語基礎也很好 就是變位沒太記熟。。。
在這個角度我很誠懇的建議你 喜歡哪個學哪個。。。
我相信對你來說語法什麼的難度不是問題。。。。
這個建議你去書店看看兩種語言的教材就知道了
詞彙方面 法語和英語像的詞兒更多 GRE神馬的高端詞兒都是法語原詞。。。
西班牙語的和英語法語詞兒也是非常非常像 就是穿個馬甲而已 這種感覺。。。
西語也有和英語完全一樣的詞 比如hotel hospital
穿馬甲的 比如restaurant和restaurante dictionary和diccionario
而且這馬甲是配套的。。。比如英語的-tion對應西語的-ccion,-ary對應-ario之類的
===結論===
總之 我個人覺得西班牙語會稍微簡單一些
但是我的建議是 套用一句歌詞兒 「girl/boy let your heart take the lead~~」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蘆筍的植物文化
中國栽培蘆筍從清代開始,僅100餘年歷史,在沿海地區各大城市郊區零星栽培,當地鮮銷。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台灣省的蘆筍外銷量逐年增多,到80年代台灣省的蔬菜出口量占總物資出口量的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蘆筍的出口量在蔬菜中首屈一指。1980年台灣省的出口量為7.64萬噸蘆筍罐頭,冰凍蔬菜僅為6.15萬噸。台灣省蘆筍罐頭的出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70%以上。80年代後,台灣省由於蘆筍品質不佳,種植蘆筍經濟效益有所輕視。因而種植面積逐年下降,到1987年蘆筍罐頭出口量僅為1.21萬噸,以年23.1%的速度遞減。由此,國際市場蘆筍緊俏。從1984年開始,這種形勢促使中國福建、河南、陝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地市大規模地發展蘆筍生產。到90年代初,全國栽培面積達6.6萬公頃以上,年產罐頭超過8萬噸,成為中國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產品之一。
據20世紀80年代初的統計資料,世界蘆筍罐頭的產量為20萬噸,進出口貿易量各9萬噸左右。中國和西班牙為主要出口國,佔世界出口量的80%~90%。主要進口國為德國和法國等西歐國家。美國和日本等國由於生產的經濟效益低而逐漸減少生產。未來世界上蘆筍貿易的稱雄者中國與西班牙。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國內市場的開發,蘆筍生產的大發展是肯定的。蘆筍是中國主要創匯蔬菜,但在國內市場上仍屬銷量較少的稀特蔬菜。
目前中國是蘆筍的最大生產國,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美國是蘆筍的最大進口國,緊隨其後的是歐盟和日本。
蘆筍原產於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至今歐洲、亞洲大陸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帶仍有野生種,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17世紀傳入美洲,18世紀傳入日本,20世紀初傳入中國。
中國山東省曹縣有「中國蘆筍之鄉」之稱。每年春季都會舉行隆重的蘆筍節。
曹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屬有機沙質土壤,光照雨水充足,氣溫適宜,培育和發展優質蘆筍基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生產的蘆筍個大均勻,色澤白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壓血脂、排毒利尿、健腎、增強免疫力之功效,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在國內外市場俏銷不衰。
為使蘆筍生產走上規模化經營之路,該縣在加強對筍農進行科技培訓的同時,通過與蘆筍科研機構聯合,把高新技術引入蘆筍產業,開發新產品,拉長產業鏈,打造蘆筍產業核心競爭力。如今,蘆筍加工已成為曹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全縣擁有加工企業20餘家,年蘆筍加工能力16萬噸,年新增產值1.6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縣農業增收、農民增收、財政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蘆筍罐頭、蘆筍酒、蘆筍茶、蘆筍飲料、蘆筍調料、蘆筍葯品、蘆筍保健品等產品,出口歐洲、美洲、澳洲、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Ⅲ CAD實訓總結
一、前言
2009年2月9日至2009年3月21日近一個半月時間,我在xxxx集團有限公司行政部辦公室文員崗位實習。
實習,顧名思義,在實踐中學習。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或者說當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學需要或應當如何應用在實踐中。因為任何知識源於實踐,歸於實踐。所以要付諸實踐來檢驗所學。現在即將面臨畢業,實習對我們越發重要起來。剛結束的這段實習時間可以說是我大學四年來最辛苦也是最充實的一段時間。辛苦是因為剛踏上工作崗位,有很多方面不能很快適應;而充實則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在校園無法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同時實習也給了我一定的工作經驗。為將來謀求一份好職業打下了基礎。現將這些日子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做個小結。一來總結一下經驗,二來也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個系統的認識。
二、單位簡介
xx集團有限公司前身xx皮鞋廠創建於1988年,1995年組建集團公司,現已發展成為擁有員工3800餘名,集製鞋、房地產、對外貿易、酒店、娛樂、網路科技於一體的無區域企業集團。目前作為主業的xx鞋業生產基地位於中國鞋都工業園騰飛路2號,佔地面積近10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先進的義大利、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生產的製鞋流水線15條,年生產能力達1000萬雙,產品銷往德、法、美、西班牙、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及中國內陸。
xx集團是在xx民營企業中最早聘請海外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高管的企業,在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上也主動尋求與國際接軌,從2001年開始,公司每年都聘請西歐國家的一流設計師對xx產品進行同步研發,在製鞋行業開發新品種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並建立了標准化實驗室。2002年,公司還通過與德國dhm公司的合作,實現了民外合璧,借梯登高,並率先在全省民營企業中通過了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准體系認證,使企業的用工環境、勞動權益保障、產品環保等均達到國際相關標准,從而打破貿易壁壘,為企業更好地進軍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公司本著「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理念,逐年加大員工福利待遇和文化生活設施的投入,積極為員工辦理合作醫療、工傷等各種勞動保險,2006年斥資1000萬打造面積近2000平米的員工活動中心,放映廳、ktv、健身房、檯球室、乒乓球室、網吧等一應俱全。並創辦了xx報,廣播站,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工作內容
在這一個多月中,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協助辦公室人員做好行政部的各項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我採用了看、問、學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辦公室文員的具體業務知識,拓展了所學的專業知識。首先總結一下我的所有具體工作內容:
1、接應聘者來電,給應聘者進行簡單初始,通過者送往各部門經理處進行復試;
2、開試工單通知復試通過者試工,並做好登記;
3、協助做好新員工入職培訓、階段性培訓等培訓工作;
4、送文件至各級領導,簽收文件;
5、整理及保管補卡條、請假條;整理員工檔案,以備隨時出檔和歸檔;
6、復印、速印辦公文件,發傳真,領辦公表格等;
7、協助辦理新進人員入職手續,員工調職、離職手續;
8、計算管理人員月考勤,並將考勤明細送至各部門核對簽字;
9、錄入月罰款單與獎勵單,錄入員工養老保險資料;
10、製作2009年全廠管理人員年休表;
11、協助接待最大客戶德國deichmann客人。
12、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收獲及體會
回想起自己的這一個半月的工作經歷,雖然有眼淚也有辛酸,但最多的還是歷練與收獲。記得剛到公司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在一個辦公室文員身邊學習。真的,第一天是最難熬的,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老闆,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大家把你當成隱形人的感受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幸好宿舍的女孩子們對我很好,告訴我他們剛出來工作的經歷,也是從被當成隱形人開始的,從打雜的過來的,勸我要挺得住,堅持走過來就好了。我剛開始接觸的工作就是招聘,我自己還是一個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手,卻要去招人,有點緊張也有點興奮。我們公司是以鞋業為主的,有很多有關鞋業的專有名詞是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所以也就有很多我不熟悉的工種,如開發部的做包,車包,品質部的成型品檢、巡檢,針車品檢、巡檢;總倉的劃料,下料等。這些有關鞋業的崗位,聽的多了,問的多了,也自然就明白一些了。來應聘的人員多了,我發現了一個差別,就是北方與南方的差別。在南方,大多數20歲左右就出來找工作了,就連我們辦公室就有兩個女孩是87年的,他們均已工作一年;而北方大多二十三四才剛剛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從北方到南方找工作的年輕人就是年齡大,經驗少。所以為了盡快融入南方這個快節奏快腳步的社會中,我要更加虛心的努力的吸收這里的一切。
工作幾天之後,領導對我的工作表現和態度有了一些肯定之後,交給我一些我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比如送文件給各個部門的領導或某個員工簽字,這項工作現在對於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可在當時,真的苦死我了,全公司30多個部門,3000多名員工,5個副總分別負責哪些部門,哪個部門在什麼地方,是管什麼的,部門主管是誰,手下員工有什麼人這些我通通是一團霧水,而那些一堆一堆的文件我又必須送到他們手上,我怎麼辦,工作總是要做的,問題總是要解決。記得第一天辦公室的那個女孩向我介紹過公司大體概況,聽的不是自己的,看的也不是自己的,只有做過的才是自己的。於是這次我就只有自己問,問辦公室的同事,問各部門的文員,一天下來,我終於把手上的文件都送了出去,雖然效率低了點,也算順利完成任務。但是我的收獲卻是很大的,每個部門的主管和文員我都清楚了,人員也大體了解,以後哪些文件該送給哪些領導,哪些送給部門文員讓他們自行下發,我都可以獨立辨別了。自己做過的永遠都是自己的!
通過實習,加深了我對人事工作的理解,豐富了我的實際管理知識,使我對日常辦公行政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認識到要做好日常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在學校我學的是行政管理專業,修過秘書學、人力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等課程,這些學校的理論課程在我們這里都得到了實踐的應用。像如何接聽電話,如何接待客人等都是秘書學學過的知識;人員招聘、培訓、績效考核等是人力資源管理學過的知識;做excel表格、word文檔文件等式辦公自動化學過的知識。所以說學校所學的知識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拿到社會上根本用不上,而是要看你會不會用,學校學習的是理論,社會用到的是實踐,只要學會把理論聯繫到實踐中去,那在學校學的東西就不會白學。
第一次參加工作,難免也會覺得有一點點的小辛苦。每天早上八點上班到晚上九點才下班,因為是私企,只有單休日,還經常有加班。再加上在北方冬天溫暖的暖氣下生活慣了的我很難適應南方連續半個多月的陰雨天氣,經常半夜冷的睡不著覺。每日重復單調繁瑣的工作,時間久了容易厭倦。但是工作簡單也不能馬虎,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麻煩或損失,還是得認真完成。我曾經想到過放棄,但是我必須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想不來上班就不來。在遇到困難時,學會從調整心態來舒解壓力,面對困難。古人雲「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遇到困難時應進行冷靜分析,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學會自我寬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盪,情緒樂觀,發奮圖強。善於化壓力為動力,改變內心的壓抑狀態,以求身心的輕松,重新爭取成功,從而讓目光面向未來。憑著這種信念,我堅持順利完成了我的實習任務。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工作以後,我才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所以我也在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
五、單位及自己存在的問題
也許是我剛步入社會涉世不深的緣故,可能有時候無法理解和認同公司的一些作為。例如:1、新員工工入住集體宿舍時要求員工自己配鑰匙,離職時卻要交鑰匙,不交鑰匙者要從工資中扣除40元。離職交鑰匙這一點我認同,但是為什麼入住時要員工自己配,公司一個房間准備4把鑰匙困難嗎?這樣弄的每個員工都有意見也有損公司形象。這個問題在我結束實習前向有關領導反映過,不知道能否得到解決。2、算考勤時有請假條者和無請假條者並無區別。員工請假和曠工實際待遇是一樣的,都是扣除無考勤那日的工資。這一點在理論上曠工是要另外罰款的,可實際上並沒有操作。3、勞動合同只有一份,公司保存。《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我問有關人員時,他們只是回答說如果你要可以給你再印一份。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發現的問題還有很多,也跟同事討論過,同事只是勸我,這里不是學校,是私企,公司這樣規定,你照做就是了,多餘的抱怨與牢騷是沒有用的。在我看來是提意見、是反映情況,在他們看來卻是抱怨、是牢騷,這就是學校與社會的差別。我的沖動,我的看不慣,我的凡事都講求個所以然,我的凡事都以自己單純的眼光評價,也許並不適應這個物質紛繁的社會,也許我現在的各種稜角在經過一年兩年的歷練後也會被磨得像鵝卵石一樣光滑。
六、結語
在結束實習時,辦公室主任對我的工作表現給予了肯定,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將領導交代的工作跟蹤到底,不管多長時間,直到完成為止。還表示將來只要是辦公室性質的工作我都能勝任。這使我了解了自己的長處,給了我很大的信心。畢業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地豐富自己的頭腦,為自己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紙是工程師的語言,要直觀、准確、醒目的表達設計者意圖。所以我們最後完成的東西一定是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表達一個規劃師的觀點,或者暴露一些我們想給大家展示的問題。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多數有價值的圖紙其實是手繪的設計思路的原稿,因為它原始、純粹、簡潔,與設計者的腦袋更接近。
好的計算機繪制的圖紙是什麼樣子的------???
鄙人認為:」「醒目、簡潔、准確」(請大家體會一下排位次序)是好的計算機繪制圖紙的標准。要讓一套圖紙保持大體風格統一,每張又有鮮明的特色。A3大小讓人2米外輕度近視也能看見你要表達的主題內容,A1大小要讓人在10米外燈光不足也能分辨個十之六七,不至於把工業區和居住區搞混淆,也不會把小學看成加油站。
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習慣來支撐,無論是一個人搞定一個項目所有圖紙還是一個工作小組合作,為了高效、高質量完成圖面表達,都需要一些好的工作框架。
第二章 工作方法篇(戰略層面)
作為項目負責人,必須作好三件事情(每個都跟畫圖息息相關):把握設計思路、控制圖紙深度、明確工序分工。如果您是畫圖崽,碰到了一個疑似神仙大師的項目負責人(方案不做只吹,臨匯報前一天通通搞定),那就有的你改的了。比方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控規,象這種情況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後期photo身上,因為有的你改的。應當以完成cad總平面為第一要務,總平面要充分體現老闆的疑似天柴的設計思想,與老闆多多交流cad的總平面,得到充分肯定後,大家以此為基礎分開繪制相應圖紙。
項目進行到每個階段都對應不同的圖紙深度要求。假如分為三個階段:初步方案----初稿----會審稿,畫圖前我們會大致估計一下要出哪些圖紙,不到會審稿我一般不出photo(哈哈,讓甲方有一個漸入佳境的感覺,哇,您們的圖紙越來越漂漂啦……)。初步方案我只出現狀、分析圖和總平面,初稿基本都有,但都是cad的,而且不帶分圖則。會審稿就用photo處理一下,帶上花花稍稍的一些東西和分圖則.
在大家充分了解總體設計思路的前提下,畫道路和總平面的人的水準基本決定了整個項目的進度和計算機繪制圖紙的質量。項目改動最多的也是道路和總平面。因此,我們首先有如下的准備工作:
由道路或總平面(一般是我,因為我經常被項目負責人疑似很NB)制定標准文件(很厲害的標准文件哦):
1、符合A3或A1長寬比的統一的圖框,圖框文件中必須命名好字體樣式(text style)和標注樣式(dim style),強烈建議所有字體只用宋體,標題黑體!免得別人看見問號,為交流和列印增添麻煩。
2、統一割好的地形圖,251號顏色。
3、嚴密的分層體系!!!
友人認為多此一舉,我認為這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最難的!!無數次我的大好青春被別人混亂分層的cad和psd文件所白白消耗,無數次我整理著毫無規律的電子文件。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了,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嘗試:
autocad(R14)沒有什麼圖紙能夠復雜過總平面,下面我以控規總平面為例:
大致思路:
第一規則:cad的分層順序以數字開頭第一隊,以字母開頭的第二隊,以漢字開頭的按漢語拼音排序第三隊。
第二規則:圖紙里的東西包括以下內容:字、標注、圖框、河流及山體及用地的色塊填充以及他們的線框,道路邊線、中心線、規劃界限行政邊界或其他界限、分析性邊界、色塊,必須的不能刪掉但可以凍住的輔助性線條。他們必須根據各自用途大致分布在相近的命名區域,名字必須容易選擇(比方說二類工業用地我用M2,先把滑鼠指向長長的復雜的層列表,鍵盤輸入m就到啦M區了!!)
第三規則:層的命名規則要簡單,明了,方便不同專業的人。大家都能夠迅速理解,絕對不會誤解。
利用以上規則,我設想了以下的命名方式:
a、0層不允許放任何東西,是做塊用的!
b、有關要求大家一定優先看到的特殊的東西,比如地形圖,在前面加0,保證這些層在層列表的最上方。dwg的地形圖名字叫做0map,假如是外部引用的柵格圖象,可以叫做0image。然後在0map層上插地形,在0image層上外部引用圖象。統一的圖框也可以叫「0圖框」。
c、不同性質用地的填充以規范規定的英文名字開頭。填充時一定要勾上Associative,一定要帶線框(就是在hatch時點一下advanced----勾中retain boundaries),這樣計算面積和修改就好改了。有人把邊界和填充分層,徒增大量層,沒必要。用過濾器(filter,簡寫是fi)最後可以一下把填充和填充的線框輕易的分開,而且畫圖又不是每天算面積。比方說:行政辦公用地層叫做"C1行政",商業金融業用地層叫做「C2商業」,消防站用地層叫做"U9消防站",公共停車場層叫做「S31停車場」。一般到分類標準的小類綽綽有餘了,可以嚴格的把用地性質分清楚。本來我以前不帶中文的,叫做「C1,C2」後來為了方便其他同事,加了簡短的中文屁股。這樣C類(公共服務設施)一看就是在一起,U類(市政基礎設施)一看也在一串(U1,U21,U3……)爽啊,選擇、開關層燈泡、修改都很方便,不會有遺漏,也不會有多餘的東西干擾你!
d、道路邊線(紅線)、道路中心線
本來作為不是用地的東西,一定要單獨排出來,不允許和用地混雜在一起。關鍵是從專業道路部門拿來的電子文件往往都是命名為「Rb」(Road boundaries)「Rc」(Road center),哎,我的能量有限,沒有辦法控制所有的技術部門,只好照搬不動啦!妥協的弊端就是他們會混在居住用地裡面(一類住宅用地是R11)。本來我想把他們歸入「線類」,一定要用"X"打頭。
e、線類用「X」打頭,因為根據國家規范,用地代號最大的到倉儲用地「W」,為了有序的編排不同的圖紙元素,線(諧音X)的東西排在一起,肯定都在以0打頭的地形圖和以各自用地代號的用地後面。用地的分隔線我就用層名「X分隔」,規劃界限我就叫「X規劃界限」,縣界我就叫「X縣界」,就……
f、最後是字、標注,我在前面加諧音「Z」,路名我叫「Z路名」,鎮名我叫「Z鎮名」,標注我叫「Z標注」……
以上的分層命名規則其實也很簡單,但是要大家都認同就未必有那麼嚴密。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圖紙內容稍加變通。但主題思想比較明確:統一層名,系統嚴密,方便選擇,大家認識。
4、通用的層顏色
一般二類居住yellow,一類居住51,中小學30,商業red,文化娛樂紫色,河流151,市政基礎設施基本色134,停車場8(暗灰色),道路7(黑色),道路中心線red。工業M顏色比較難講,同濟和哈建背景的人有用藍色系的,清華、武漢城建和重建工背景的有的人用褐色系。其實無所謂,主要是圖面工業類別(一二三類區分)和所佔圖面比例的問題。褐色面積太大容易給別人臟兮兮的感覺,藍色面積過大(特別是普藍和深藍色),圖面容易過暗,彩度也容易過高。還有綠地也比較難配,要具體看圖面的色塊比例啦。(它母親的,Cad256種顏色,挑選餘地不大噢,而且不同列印機其實差別很大的,我每次都對著色環表看一下,再打幾個方案跟項目負責人商量比較一下)
3樓
5、出圖的設置
工作組必須知道圖紙列印的尺寸。A3的最好控制實際最長邊37.2左右,可以留出2厘米左右的裝訂線(cad和photo都是)。不要簡單的勾上scale to fit ,要精確計算一下固定比例(使A3實際圖紙最長邊37.2cm),X、Y軸偏移量,圖紙出圖排版方向都必須是明確的數字,大家統一。還有至關重要的筆寬設置:先全部選中統統0.13,地形圖所在的251顏色要細點,0.1,7號是很重要的道路、圖框等,要粗點,0.16-0.22都可以。不過激光列印機要精細點,打出來比設的要細。噴墨的要比設的稍粗。A1的圖紙也是如此,不過相應筆寬加粗一些,道路的7號可能要到0.22-0.35才能有效果,壓得住圖面。如果是管線的圖紙,要注意道路的7號細點,不能搶過表達的主題管線內容。photo沒有上述問題,但它的黑線道路不黑,而且不在一個討論層面,下次討論...
工作習慣(戰術層面)
一、在您雙擊cad圖標之前……
1、我發現啊:邊摳鼻子邊看別人的帖子很爽,但邊摳鼻子邊畫圖效率極低,因為摳鼻子會讓智商短暫的持續下降,情商升高。我嘗試著稍微多了解一下鍵盤命令,左右手配合,比較快。(也能打下SC和反恐的好底子啊)
2、我稍微整理一下桌子(缺女秘書啊),關閉不相乾的電腦的程序,看看筆記本,大致想一下設計思路、估計一下階段工作時間和完成目標。畫圖中碰到的問題記下來。
3、我有兩個小幫手:cad的bounse和深圳規劃院工具,前者在安裝cad的時候選完全安裝"Full"就可以了,少數裝了也不顯示的可以這樣:開cad----Tools----Customize menus...Browse...(找到cad下的bonus下CADTOOLS下ac_bonus.mnu,打開,再load.),還有一些lisp,蠻有用的。
在改好存檔時間、整理好目標文件包、文件名後,
按照一般的步驟: 開文件--分層--畫圖--修改(包含做塊、插入、外部引用等)--整理--列印(文件),每個環節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二、規劃圖紙的幾個常見問題
1、分層的習慣
偶的分層方法見前面的(一),不講了。分層方法可以不一樣,但為了挽救廣大有志有為青少年,偶有必要強調一下,在適當的層上畫圖是cad和photo的基本要求和規則,是軟體開發者的精華思想之一,是我們能夠討論問題的底線。怕了吧?
2、定義樣式(style)的習慣
字體、標注等需要通過樣式(style)來管理,這是cad和office的另一個核心管理手段。好像沒有分層那麼明顯重要,但如果能夠掌握好,文件一復雜,就知道它的威力了。偶每次老老實實定義好style,後面一般不會為字體和標注煩惱。
3、0層做塊,使用層插入
有時候復雜混亂的塊是文件復雜、文件量變巨的罪魁禍首。想像以下,修改幾十幢住宅與重新定義(redefine)塊哪個劃算?塊還有屬性,也蠻好玩的。
4、文件的整理
包括清理碎片(purge,簡寫pu)和疊放次序。疊放次序(display order)也是cad和photo中一等一重要的事情。它從圖面上直接表明了偶對圖紙表達內容的理解深度。文件繪制修改完成後, 做一下pu,然後在列印和存檔之前一定要執行疊放操作:
a、色塊填充放最底下
b、帶寬度的多義線疊上(對於道路,支路最下、上面次干、主幹、快速、高速)
c、地形圖疊上
d、字、圖框、道路、鐵路、重要的邊界疊最上
e、疊放方法:依託嚴密的分層管理,關掉所有層,先開色塊層,選中,display order(dr),send to back ;凍住色塊層,開帶寬度的多義線,選中,copy,基準點隨便,復制到的點輸入@(原地復制),輸入e,輸入p(刪掉上次選擇)。
OK,cad有個原則,修改操作(Move之類)不會改變疊放次序,新建操作(比如copy)會讓新物體(object)疊於上面!!!本方法充分利用上述原則,哈哈……
5、視圖的切換
偶以前很喜歡不停的zoom,zoom,zoom,還喜歡在別人快走到我身邊時以16速zoom,偶爾有MM過來我就52速。後來我看一下F2,哎,都是zoom。效率好低啊!經過觀察、學習、揣摩、試用,偶改用z--p和z--d。因為zoom--previews和zoom-d能夠很好的迅速定位視圖。而偶的大部分圖紙視圖也就幾種視圖比例搞定,不需要亂zoom!實在需要,就偶爾zoom--e 一下,看看全局。但它會引起REGEN (Regenerating drawing),帶地形圖你
Ⅳ 六西格瑪Minitab軟體17版的介紹有木有參加Minitab培訓哪家好點
Minitab軟體是為質量改善、教育和研究應用領域提供統計軟體和服務的先導。是全球領先的質量管理和六西格瑪實施軟體工具,更是持續質量改進的良好工具軟體。........
Minitab當前最新版本為R17,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德文、韓文、日文、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Minitab 17購買一種語言版本可下載其他語言版本實現轉換。Minitab 17單機版可以實現許可的轉移。而且還可以同時運行不同版本語言的軟體。
Minitab 17 新增的「助手」菜單,對廣大新用戶來說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工具,該工具提供各種統計工具和質量工具的選擇樹,幫你在第一時間選擇正確的分析工具。並且對輸出的結果有詳細的解釋和分析。各種名詞解釋和統計原來也內嵌其中,因此受到很多質量學者和統計院校的熱烈歡迎。
在Minitab17中協助菜單包括了兩個新的分析功能:試驗設計(DOE)和多元回歸。同時開發了嶄新的圖形分析以及增強了之前版本已經涵蓋的統計能力,包括測量系統分析,能力分析,假設檢驗和控制圖的廣泛改善和提高。
Minitab17提供了新增功能和增強已有功能的設計,使統計分析更容易,並給予質量改進的專業人士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流程。特別是擴展了協助功能,它引導用戶正確分析數據,並幫助他們解釋結果。
Minitab17還引入了分析功能強大的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ANOVA)的新工具。全新的界面讓用戶快速預測變數,並自動模型選擇使得識別重要的變數變得更加容易。更廣泛的圖形選項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來可視化分析結果,而響應優化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過程變數的最佳設置。
Minitab17還增強了試驗設計(DOE)功能,幫助用戶更有效分析影響流程的決定性因素和交互作用。響應優化器可以應用到一般的Minitab17因子設計中,和響應面設計可以包括明確的因素。此外,因子設計和響應面設計都可以使用自動選擇模式。
Minitab 基本結構、使用技巧、保存數據、保存圖形、新建項目文件等; 如何基於 Minitab 軟體拆分、合並工作表、堆疊數據、對數據進行排序和子集化操作; 各種圖形的製作及分析:直方圖、散點圖、箱線圖、概率圖、時間序列圖、餅圖、Pareto 基於圖形進行數據分析的案例。
Minitab培訓可以考慮深圳天行健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