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培訓機構 » 醫學培訓有學分

醫學培訓有學分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15:11

1. 公司怎麼申請醫學學分

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其中,一類需要十分,二類需要十五分。
所以醫生護士等醫護人員每一年均需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的!
學分獲得的途徑有:
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
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
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繳費申請獲得學分證
發表論文,能獲得學分。
這些均是獲得現年度學分的辦法,就好象現在2013年只能獲得13年的學分了.
醫生護士注冊晉升評職稱等連續五年每一年都是需要學分的,所以你要是缺往年的學分就得去找代理補了。

2. 怎樣在網上獲得醫學繼續教育學分

醫學繼續教育學分一般可以通過參加國家或者省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主持學術會議、在學術刊物發表文章,科研等獲得。也可以參加醫院組織的學習獲得,可以寫論文在雜志上發表,可以參加醫學繼續教育,也可以通過醫院內部培訓獲得繼續教育學分。

4、出版醫學著作,按每編寫1000字授予出版當年1學分。

5、出國考察報告、國內專題調研報告,每3000字授予1學分。

6、發表醫學譯文每1500漢字授予1學分。

7、單位組織的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技術操作示教、手術示範、新技術推廣等,每次可授予主講人2學分,授予參加者0.5學分。參加者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5學分。

8、臨床病理討論會、多科室組織的案例討論會、大查房,每次主講人可授予1學分,參加者授予0.5學分。參加者全年所獲得的該類學分最多不超過5學分。

9、經單位批准,參加所從事的衛生技術專業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在規定的學制年限內年度學習成績合格者,或到外單位專業進修(含出國培訓),或參加援藏、援外、支農等醫療服務活動並參加當地繼續醫學教育,當年累計6個月以內經考核合格者,按每月4學分授予Ⅱ類學分。

3-9項由單位繼續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後授予相應的學分。

3. 什麼是醫用學分

醫用學分又稱醫學教育學分,是關繫到每位醫護人員的:晉升、注冊的一種績效,每年審核一次,醫生的醫師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五年注冊都是需要的,因此很重要。

學分的分類:一類和二類學分,各省不一樣。

繼續醫學教育定義:是指完成基礎醫學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之後進行的在職進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職衛生人員不斷學習同本專業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因此,從教育的職能上看,它屬於成人教育的范疇,是專業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完善。

醫學教育隨之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包括:

①公共基礎課,包括人文和社會科學課程,對學生進行文化和品德教育;

②普通基礎課,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課程,為學習醫學打基礎;

③醫學基礎課,關於人體正常及異常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學科,以及治療預防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學習臨床醫學打基礎;

④醫學臨床課。其教學安排是以學科為單元,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一般後醫學,先基礎後臨床,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為醫前期,設置公共基礎課和普通基礎課,學生基本上不接觸醫學。有的國家將這一階段教學作為醫學預科放在綜合性大學中進行;中國、日本、蘇聯、東歐國家則在進入醫學院後第1~2年中學習。

二為臨床前期,開設醫學基礎課,醫學生開始學習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但不接觸病人。課程按人體正常形態結構和功能→生物致病因子→病理形態和功能的病變→葯理學理論知識等順序安排。

三為臨床期,開設醫學臨床課並進行教學實習,課程結束後,安排一年左右的生產實習,以實習醫生(護士)的身份參加臨床工作。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沿襲多年,至今仍為中國以及多數國家的多數醫學院校所採用。

它屬於學科課程教學。每一學科均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把該門科學的浩繁的內容加以適當的選擇、合理的組織和排列,使之適合於醫學生的接受水平。


(3)醫學培訓有學分擴展閱讀:

國內外有少數醫學院校開始試行綜合課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打破原有學科的框框,打破基礎和臨床的界限,將有關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或加以合並,或重新綜合。這有兩種形式:

①水平綜合型。在醫學基礎課范圍內,按人體的器官系統作橫向綜合,如人體正常結構與功能的綜合;異常結構與功能的綜合;在臨床課程范圍內把各學科的內容以症狀為中心加以橫向綜合。

②垂直綜合型。不僅打破學科界限,而且打破基礎與臨床的界限,按器官系統,或以疾病、或以症狀、或以臨床工作常見的典型問題為中心加以縱向綜合。這種教學形式尚在試驗之中,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醫學教育的改革正方興未艾。

總的趨勢是:

①醫學教育面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醫學隨著疾病譜、死亡譜的改變,隨著新健康觀念的形成,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這種轉變對醫學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醫療保健人員需要具備適合新醫學模式的知識結構和智力結構。

②加強培養醫學生的智能,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為此,提倡適當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和講座;壓縮課堂時數,增加自學時間和課外活動;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調動師生雙方積極性,實行啟發式教學。

③增強終身教育觀念,把基本醫學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結合起來。在提高本科生學校教育質量的同時,加強住院醫師專業培訓制度化、規范化的工作,使畢業後教育成為醫學生畢業後都必須接受的一種醫學正規教育制度。

此外,廣泛開展繼續教育,使醫學工作者不斷開發智能,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技術水平,以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

4. 醫學培訓8小時多少學分

按天算,一天最多2學分,半天1學分。
如果培訓一天半能算3學分,安排在1天就只有2學分。

5. 我的繼續教育醫學學分能補辦,誰需要補辦啊

我要補辦醫師學分2018年的,怎麼辦?

6. 醫學繼續教育學分能補嗎,怎麼補

  1. 這種事應該向當地主管部門咨詢,因為各地情況不一樣。

  2. 學分(xué fēn),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准。

  3. 部分學校也有按學分收費的制度。通過學分可以評判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知識的廣度,學生獲得的學分越多,說明學生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4. 在某些大學中,學分也變成了評價學生優秀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准。

  5. 大學里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只有學分積累到專業要求後才能畢業。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課程與學分,還可以提前畢業。學分制是一種更加靈活的彈性學制,為學生在校期間創造了更多的靈活性,包括在一段時間內申請休學、創業,鼓勵學有餘力的同學提前畢業以及輔修、攻讀其他專業和學位。

  6. 部分大學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最低要求學分數,每學期必須如此,如果達不到,會得到成績警告。每學期最低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低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2)

  7. 同時,每學期修讀學分一般不得超過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最高學分,經批准如有超選,超選部分按有關規定加收超選費。每學期最高學分一般計算方法為:

    每學期最高學分=總學分/2×(標准學制-1)

7. 繼續醫學教育有學分了,但是審核不通過是怎麼回事還需要拿哪些學分才通過審核

這是分數不夠。可以跟當地報名審核處確認一下。

公需課只能到華醫網交錢購買,學習後可以申報學分。專業課就是平時刷卡學習得的分數,一類學分、二類學分各要求多少要看單位的要求了。選修課先看單位有沒有要求,沒有要求的話可以到華醫網選擇選修課學習得分,然後就可以通過審核了。

繼續醫學教育:是指完成基礎醫學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之後進行的在職進修教育。旨在使在職衛生人員不斷學習同本專業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因此,從教育的職能上看,它屬於成人教育的范疇,是專業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完善。

對已完成院校醫學教育的衛生人員進行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終身性的訓練活動。目的是使衛生人員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不斷更新知識,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適應醫學科技、衛生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部隊衛勤保障和國防建設服務。

(7)醫學培訓有學分擴展閱讀

學分授予

(一)I類學分計算方法

1、參加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3小時授予1學分;主講人每小時授予2學分。

2、參加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活動,參加者經考核合格,按6小時授予1學分。主講人按每小時授予1學分。

3、上述1、2中每個項目所授學分數,最多不超過25學分。

(二)Ⅱ類學分計算方法:

1、自學是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凡自學與本學科專業有關的知識,應先定出自學計劃,經本科室領導同意後執行。寫出綜述,每2000字可授予1學分,但每年最多不超過5學分。

2、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制定或指定的雜志、音像、光碟等形式的有關四新的自學資料,學習後經考核,按委員會規定該資料的學分標准授予學分。

8. 醫學學分有什麼作用什麼是一類學分和二類學分

一、I類學分

1、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批准並公布的項目。

(2)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申報,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公布的項目。

2、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1)由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評審、批准並公布的項目。

(2)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申報,由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公布的項目。

(3)由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統一公布的項目。

二、Ⅱ類學分

自學、發表論文、科研立項、單位組織的學術活動等其它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授予Ⅱ類學分。

根據2000年12月28日衛生部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的規定:

繼續醫學教育實行學分制,繼續醫學教育對象每年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所獲得的學分不低於25學分。繼續醫學教育的對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醫技人員等等。

(8)醫學培訓有學分擴展閱讀

學分卡是用來登記學分的,這個去注冊時辦理一下就行,至於學分就需要獲得。

學分獲得的途徑有醫院內部培訓能獲得小分值的,0.5,1分的繼續教育學分,去聽地方舉辦的醫學論壇能獲得學分證,通過繼續教育學習,申請繳費獲得學分證。

一類是中級以後才用上的,屬於國家級學分,每年需要不低於5分。二類學分是省級以下的,中級以下職稱才用,每年不低於20分。

醫生繼教考核 需達到25學分 1類學分需參加學術活動或網上答題獲取;2類學分簡單,單位的講課、病例討論即可。

醫學繼續教育學分,工作後進職稱有關系。

9. 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是什麼意思

繼續醫學教育學分是:是指完成基礎醫學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之後進行的在職進修教育。其目的旨在使在職衛生人員不斷學習同本專業有關的新知識、新技術,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因此,從教育的職能上看,它屬於成人教育的范疇,是專業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完善。

對已完成院校醫學教育的衛生人員進行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終身性的訓練活動。目的是使衛生人員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不斷更新知識,以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適應醫學科技、衛生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為部隊衛勤保障和國防建設服務。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