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片糕培訓
❶ 桃片糕的製作方法
潮州粉1千克 糖砂(又稱打砂糖)1.2千克 核桃仁500克 玫瑰糖50克
1.制砂糖:白砂糖用清水溶解後煮成糖漿,煮至122℃,熄火,攪拌成糖砂。
2.核桃仁用沸水洗清後加入玫瑰糖。
3.糖砂與潮州粉混合過篩後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放在長方格模具內作底層,壓實,模具
的兩側放木板兩塊,然後放上一份核桃糕粉,壓平後取去木板,再鋪上其餘兩份糕粉,壓實
後蓋上白紙。
4.在80℃溫度蒸15分鍾,脫模的糕坯藏在熟麵粉內約1小時,取面切成薄片。
質量標准 形態:長方片形,四邊完整。
色澤:白色。
組織:厚薄一致,圖案美觀。
口味:香甜可口,有核桃仁香味。 蘇式名點之一。
原料配方:蒸熟上白粉8公斤糕粉35.6公斤核桃仁10公斤綿白糖48公斤熟芝麻10公斤飴糖1.2公斤豆油或菜油2公斤精鹽0.4公斤
1.加工濕糖:在綿白糖(篩去粗塊)中加豆油與開水6公斤,放在容器里攪拌均勻即成濕糖。
2.桃仁、芝麻處理:揀去核桃仁中的桃夾,篩去細灰,略加切碎,用開水泡洗,去其澀味,然後用文火烘乾待用。將脫殼後的熟芝麻用文火烘至發脆,待冷卻後粉碎成麻屑。麻屑與桃仁拌和,用2公斤飴糖水(含飴糖60%)灑入拌和均勻,按需要分成若干分待用。
3.擦糕成型:糕粉與濕糖(按配比稱量)拌勻擦透,過篩後先分出1/3左右坯粉,作入模時鋪底和表面用,其餘坯粉與桃仁、麻屑一起混合拌勻,倒入金屬模中、先後分層將其攤平,壓緊,然後用刀將糕模內壓緊的糕坯按所需要的規格分切成若干條。
4.燉糕、回氣:糕坯成型後,連同糕模放在鍋中燉制,燉糕時要注意氣溫,冬季水溫約70℃左右,夏季水溫90℃左右,燉糕時間約5分鍾,注意水位不能低於糕坯的厚度。
回氣即復蒸,糕坯出模後即可復蒸,其水溫和時間與燉糕相同,回氣後最好用熟麵粉將糕坯埋藏和覆蓋好,貯存6~16小時後即可切片。
5.切片、焙烘、整理、包裝:切片的厚度為7.5毫米左右,然後將每片平攤在烘盤中,用文火焙烘,待兩面成麥黃色取出,趁熱刎除碎片,然後包裝。
❷ 桃片糕吃多了容易長胖嗎
不會的。。。。曾經有段時間很愛吃,一天一斤多,也沒胖
❸ 桃片糕是什麼
來歷
雲陽桃片糕始於唐代,當時,雲陽民間喜作糯米糕,漸成風氣。安史之亂,詩聖杜甫避居雲陽,對糯米糕倍加贊譽,並作詩吟訟。雲陽桃片糕遂知名天下,明代中葉,桃片糕的生產工藝進一步完善,已能生產出潔白如玉的「玉帶糕」。清初,桃片糕的生產趨於極盛,出現了以宋、左、魏、彭四家為最具規模的四大作坊。
製作方法
原料配方 潮州粉1千克 糖砂(又稱打砂糖)1.2千克 核桃仁500克 玫瑰糖50克
1.制砂糖:白砂糖用清水溶解後煮成糖漿,煮至122℃,熄火,攪拌成糖砂。
2.核桃仁用沸水洗清後加入玫瑰糖。
3.糖砂與潮州粉混合過篩後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放在長方格模具內作底層,壓實,模具
的兩側放木板兩塊,然後放上一份核桃糕粉,壓平後取去木板,再鋪上其餘兩份糕粉,壓實
後蓋上白紙。
4.在80℃溫度蒸15分鍾,脫模的糕坯藏在熟麵粉內約1小時,取面切成薄片。
質量標准 形態:長方片形,四邊完整。
色澤:白色。
組織:厚薄一致,圖案美觀。
口味:香甜可口,有核桃仁香味。
桃鹽桃片是蘇式名點之一。
原料配方:蒸熟上白粉8公斤糕粉35.6公斤核桃仁10公斤綿白糖48公斤熟芝麻10公斤飴糖1.2公斤豆油或菜油2公斤精鹽0.4公斤
1.加工濕糖:在綿白糖(篩去粗塊)中加豆油與開水6公斤,放在容器里攪拌均勻即成濕糖。
2.桃仁、芝麻處理:揀去核桃仁中的桃夾,篩去細灰,略加切碎,用開水泡洗,去其澀味,然後用文火烘乾待用。將脫殼後的熟芝麻用文火烘至發脆,待冷卻後粉碎成麻屑。麻屑與桃仁拌和,用2公斤飴糖水(含飴糖60%)灑入拌和均勻,按需要分成若干分待用。
3.擦糕成型:糕粉與濕糖(按配比稱量)拌勻擦透,過篩後先分出1/3左右坯粉,作入模時鋪底和表面用,其餘坯粉與桃仁、麻屑一起混合拌勻,倒入金屬模中、先後分層將其攤平,壓緊,然後用刀將糕模內壓緊的糕坯按所需要的規格分切成若干條。
4.燉糕、回氣:糕坯成型後,連同糕模放在鍋中燉制,燉糕時要注意氣溫,冬季水溫約70℃左右,夏季水溫90℃左右,燉糕時間約5分鍾,注意水位不能低於糕坯的厚度。
回氣即復蒸,糕坯出模後即可復蒸,其水溫和時間與燉糕相同,回氣後最好用熟麵粉將糕坯埋藏和覆蓋好,貯存6~16小時後即可切片。
5.切片、焙烘、整理、包裝:切片的厚度為7.5毫米左右,然後將每片平攤在烘盤中,用文火焙烘,待兩面成麥黃色取出,趁熱刎除碎片,然後包裝。
❹ 如何製作桃片糕
白砂糖copy用清水溶解後煮成高溫糖漿,熄火,攪拌成糖砂。
核桃仁用沸水洗清後加入玫瑰糖。
糖砂與糯米粉混合過篩後分成四份,其中一份放在長方格模具內作底層,壓實,模具的兩側放木板兩塊,然後放上一份核桃糕粉,壓平後取去木板,再鋪上其餘兩份糕粉,壓實後蓋上白紙。
在80℃溫度蒸15分鍾,脫模的糕坯藏在熟麵粉內約1小時,取面切成薄片。
❺ 桃片糕的種類
糕點品種繁多,分類角度不一。有按生產方式分為爐貨、油貨、蒸貨等,也有按消費習慣稱呼分為糕點、餅、酥等,商業經營上,一般按產品性能特點分類,大體上可分為蛋糕、糖皮、酥皮、甜酥、油炸品、干糕、蒸製品、糖製品八大類。
蛋糕類
蛋糕中西式均有製作,主要用蛋,糖經攪打(充入氣泡)後與麵粉調製成糊,澆入印模,經烘焙或蒸制而成的海綿狀形體。其品種繁多,中式或西式蛋糕品種中又有不同類型和特點。
中式蛋糕
中式蛋糕一般蛋、糖各佔35%,麵粉30%。按製作方式分:
①烘蛋糕型:這種蛋糕均經烘烤成熟,故又稱燒蛋糕。顏色棕色,內質無油。代表品種有梅花、中元、馬蹄、燒方等品種。
產品特點:松軟易消化,適宜兒童、老人和體弱者作補充副食。質量要求外型飽滿有彈性,銷售和保管時要防止風吹發硬,表面最好襯以油紙。
②蒸蛋糕型:均經蒸製成熟,色澤乳黃或如白色。代表品種有白元、雞心、蒸方等。蒸方中又分葡萄乾、豬油夾沙、豬油玫瑰、果醬等不同花色。
產品特點:成分基本上與烘蛋糕相同,唯含水分約高2%,口感更加軟潤,保質期較短。
西式蛋糕
①清蛋糕型,這種蛋糕成分因不用油脂而得名,其製作、烘烤基本上都和中式烘蛋糕相同,唯用蛋比例高達50%。大多用作裱花蛋糕、捲筒蛋糕的復制胚。作為直接銷售的品種有紙杯蛋糕、香草蛋糕等。
產品特點:重蛋輕甜,不用油脂,膨鬆度大,細膩而有韌性。
②油蛋糕型:主要用油、糖、蛋攪拌後拌入水果、麵粉,澆入印模烘焙而成。油脂大多用奶油、麥淇淋或豬油。
產品特點:內脂含油脂較高,適宜登山、勘察人員作輔食。內外油潤松軟,保存期較長。除整隻(每500克1~3隻)銷售外,也有切成小塊整齊裝盒,色澤淺黃油潤,備受歡迎。
③裱花蛋糕:這種蛋糕表面裱有各種圖案、文字、花卉等,造型美觀,工藝性強。裱花料有軟質和硬質之分,軟質有由清蛋糕作底胚,面上用復制奶油、鮮奶油、麥淇淋、蛋白糖、黃醬等料裱制而成。代表品種有奶油裱花蛋糕、蛋白裱花蛋糕、麥淇淋裱花蛋糕等,硬質的由杏仁糖膏、白帽糕裱制而成,代表品種有麥斯浜蛋糕、白帽蛋糕等。裱花料與蛋糕胚的比重,蛋白、麥淇淋鑲花蛋糕為3:7,奶油裱花蛋糕一般品種為4:6,名特產品為6:4。
糖皮類
所謂「糖皮」,實際上是使用糖漿合成面團而製作餅皮的簡稱,又稱「漿皮」。主要的目的是便麵筋吸水緩慢而使面團調制均勻。採用這種方法製作的品種也較多,總稱為糖皮。代表品種有廣式月餅、京式提漿餅、雞子餅、豆沙卷等,大多屬中式。
產品特點:外表棕黃有光,餅類表面多有紋印,質松軟或松酥。有些品種表面光澤因塗蛋液所形成。吸潮後易發生霉點,保管時要防止潮濕空氣侵襲,平時勤加檢查。
酥皮類
酥皮類糕點又稱酥層糕點,因層次分明,質地松酥而得名。中式和西式均有較多的品種,但工藝不同,形狀有別。
中式
工廠俗稱「油麵」,系由油麵團包人油酥(麵粉調油)經延壓,卷制而成,包入各種餡料烘烤後形成不同風味的品種。我國各地都有當地的特色產品,代表品種如蘇揚月餅、杭州椒鹽酥餅、京式八件、廣式白綾餅、潮式老婆餅、高橋酥餅等。
產品特點:餅皮酥鬆,層次分明,口感松軟,但容易破碎,產銷過程中要輕取輕放,疊置不宜過高。對平頂品種不宜超過四隻,凸頂品種僅限一隻,銷售時要經常清除盛器中碎屑。如存放過久,則易變色、發酵。
西式
一般稱起酥,工藝上又名「開面」。是以水油麵團包如固體油脂反復折疊。延壓加工成形後烘焙而成。有夾餡或無餡的。有的產品烘焙後還需用糖粉或果醬等裝飾外表,以增加甜度,但也是鹹味的。代表產品有果醬起酥、蝴蝶酥、奶油螺絲卷、咖喱肉餃、忌司條、奶油千層酥(又名「拿破崙」)等。
產品特點:造型精細,層次分明,入口酥鬆,略伴鹹味。也易破碎,論只品種存放時不可多疊,散裝小品種盛器中也不宜放得過多。
甜酥類
甜酥類糕點,均以糖、油、面、蛋及少量疏鬆劑合成的酥性面團成型後烘焙而成。品種有重油輕油之分。重油品種製作不用水分,組織孔隙均為扁帶狀的,輕油品種製作用少量水分,組織孔隙為細密圓泡狀。中西式均有製作,其外形有顯著區別,選用油脂各有偏重。都是無餡的。
中式
製作面團有團塊狀和鬆散狀的。團塊狀的成型方法大多用手捏或延壓後用扦筒成型。代表品種如杏仁酥、素桃酥、薄麻餅、薄脆等,鬆散狀的大多用印模成型,代表品種如蔥油桃酥、串心酥等。
產品特點:大多選用豬油或植物油,口味側重果仁、芝麻、蔥、椒鹽等天然香味。質量求松酥無鹼味和油味。
西式
製作面團有團塊狀,也有爛糊狀。團塊狀(又稱「硬面」)的成型方法與中式基本相同,爛糊狀(又稱「拉花」)的是裝在三角小布袋中擠注成塑的。這兩種方法製作出來的品種西式習慣上將大隻的分作干點型,將小粒的稱作餅干型(或稱「小干點」,與機制餅干外型不同)。代表品種有果醬干點、糖面於點、胡桃排、各種拉花酥、牛利餅干、公主酥、羊角酥、紋鏈酥,馬蹄酥、寶石酥等。產品特點,比中式只型精巧、形態多樣。大多選用奶油或麥淇淋,口味側重奶味或香草味。質量要求松酥,入口易化,無油膩味。
油炸品味
這類產品是指通過油炸而成熟的製品。中式各幫中均有,品種較多,西式品種僅糖納子等。油炸使製品直接受熱,比烘烤溫度高得多,故胚內不含糖或含糖很少(因易焦化)。除了鹹味品種外,大多外表在撒糖粉或掛糖漿等,即增加甜味又起裝飾作用。也有用糖漿粘結再壓製成塊型,如薩琪馬等。
產品一般可分為軟性油貨和脆性油貨兩種。代表產品軟性的有糖糕、麻球、抄翁、蜜三刀等,脆性的有麻花、京果、排叉、巧果、油占子、麻油做子、開口笑等。
產品特點:軟性的外皮軟、內質松。但含水量較高,不宜保管,脆性的外皮鬆脆、內質松酥,含水量稍低,可適當存放。
干糕類
大多以米粉(糯米或粳米)、糖粉等料經加工後蒸制或烘焙而成 (不少品種製作是先蒸後烘)。這類製品都是中式的傳統品種,西式中沒有。代表品種如香糕、火糕、麻糕、椒桃片、苔生片、雲片糕和各種印糕等。
產品特點:外表均是堅硬緊密,體積小,重量大,經烘烤的品種內質松或有脆性,未經烘烤的品種質軟韌。成分中重糖輕油,保管期長,但夏季保存一月以上易發生蟲蛀。
蒸製品類
這類產品,是指經蒸汽而成熟的製品。均為中式產品。製品原料以米粉居多,麵粉次之,個別也有用澱粉、綠豆粉等。代表品種有蜂糕、倫敦糕、綠豆糕、油包、水晶餅和各式年糕等。產品特徵:都是軟性的,含水分較大。麵粉做成的蒸製品大多經酵母發酵,粳米粉、綠豆粉、澱粉製品,都不經發酵,粳糯米粉製品有發酵的也有不發酵的。新鮮程度要求較高,除年糕、綠豆糕可稍放幾天,一般都要求日產日銷。銷售時要防止風吹,防止乾裂。
糖製品類
糖製品又稱小食品,是以食糖或飴糖為主料(用糧極少,有的不用糧食),輔以果料或油料製成,習慣上作糕點食用。大多為中式中的傳統品種,西式中也有少數品種相類似如胡桃球、麥格龍等。但各品種性質特點差異較大,大致可分為三種;
酥糖型
主要有麻酥糖、豆酥糖、花生酥。前兩種由濃縮糖膏與油料粉屑延壓折疊製成,分層次;後一種由濃縮糖膏與花生混合打制(或軋制)而成,微有層次。
脆糖型
中式的花生條、芝麻條、澆切片、冰糖花生等,是將飴糖和砂糖進行熬制。加入油料經過延壓和切製成型;西式中的胡桃球、椰絲球、花生片、麥格龍等是砂糖與蛋白、果料等混合烘製而成。
軟糖型
主要品種有寸金糖、牛皮糖、潮式豬油花生糖、豬油明糖等。主料均由砂糖和飴糖熬制,但工藝不同,風味各異。產品特點:成分中飴糖用量較高,極易吸潮煬化,大多使用果仁或油料。夏季一般不生產,保管上要注意防潮。
上述八類產品,基本上概括了糕點有關品種,但還有少數品種,如水油皮的福建禮餅、京式自來紅、白,西點中泡夫、哈斗。
❻ 桃片糕有哪些味道的
奶油、 椒鹽、芋香、蔥油、你也可以按你的口味讓他做。
❼ 王茂生桃片糕怎麼樣
這個算是雲陽縣當地的特產了吧。因為小亞的一位同事是雲陽人,所以在春節回了老家之後,給我們一人帶了一盒這個。首先看見這個包裝盒子就覺得比較不錯。顏色上很亮眼。封面的桃片糕顏色也很鮮艷,豐富的果仁看著就覺得有食慾。雖說重慶的合川桃片糕很出名。但是這桃片糕的發源地還是雲陽這里哦。而這個牌子的桃片糕在當地又是很出名的品牌。所以這次小亞算是吃到正宗的了。但是個人覺得味道比較一般。稍微有點硬了。並且一片片的不是很好撕開,很容易撕斷開來。嘿嘿·~~
❽ 桃片糕如何製作,怎麼做桃片糕才好吃
食材和配方:糯米、白糖粉各.5千克,熟麵粉和蜂蜜各4.5千克,豬油8.5千克,核桃仁5千克,糖玫瑰2.5千克,食用紅色素適量。
X
製作方法跟步驟:
1、制回粉:選優質糯米先製成糕粉,糕粉放在適度較大的環境中任其吸水,使糕粉含水量升高到12%-16%。用手檢驗,要求用手捏粉後再鬆手即成粉團,不散垮。
2、制糕皮面:取回粉7.5千克,豬油4千克,蜂蜜2千克混合均勻,揉透搓細,用40目篩揉篩成鬆散面備用。
3、制糕心:取回粉5千克,白糖粉5千克,熟麵粉2千克,豬油4.5千克,蜂蜜2.5千克混合後拌搓均勻,再加入糖玫瑰、核桃仁,略抄伴均勻即可。
4、蒸糕心:取錫盆(即糕箱)裝糕心,每盆裝2.2千克,共裝24盒,然後一一擀平,再用糕鏡壓光滑,入蒸籠蒸制5-8分鍾取出,在盆內切三刀四份,然後在每一條糕心四面著上紅色素,備用。
5、蒸糕:在每個錫盆內先裝糕皮面700克,鋪平,再放入3條已著色的糕心。糕心條間距離相等,邊上兩條不要碰到盆邊,其距離為各條間距離的一半。再裝入糕皮面700克,鋪平,用糕鏡壓光、壓緊,入蒸籠蒸制5-8分鍾取出。順糕心條的方向均勻地切為3條,整齊地裝在面箱內,用熟麵粉捂好,蓋上布,蓋好箱,待用。
6、成型:次日將捂過的糕呸取出,按成品規格切片,每片厚2-3毫米,每100克成品約14片。包裝後為成品。
❾ 桃片糕的來歷
雲陽桃片糕始於唐代,當時,雲陽民間喜作糯米糕,漸成風氣。安史之亂,詩聖杜甫避居雲陽,對糯米糕倍加贊譽,並作詩吟訟。雲陽桃片糕遂知名天下,明代中葉,桃片糕的生產工藝進一步完善,已能生產出潔白如玉的「玉帶糕」。清初,桃片糕的生產趨於極盛,出現了以宋、左、魏、彭四家為最具規模的四大作坊。